ZKIZ Archives


判斷牛市未來的十個關鍵問題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384

判斷牛市未來的十個關鍵問題
作者:肖磊

一、此輪牛市起於市場,但興於政策

本輪牛市有政策背景,但要說完全是由政策發動的牛市,是不準確的。中國股市盼望這樣的牛市已經很久了,政府近幾年來也一直希望股市有所起色,期盼A股能夠像美國股市上漲那樣帶動整個經濟複蘇。從鼓勵和放寬各類資金入市、打擊股市違法現象、改革發行機制、完善退市政策等等,也可以說政府一直在想辦法“拯救”股市。

當然,中國股市的特殊性在於,國有企業占比非常大,如果算上已上市的大學辦企業以及其他集體企業,中國股市里面國有企業總計超過1000家,占A股上市公司的三分之一,最新的總市值高達35萬億元,占到了滬深兩市目前總市值一半以上。正因為如此,本輪牛市的啟動和發酵,讓大家不得不跟地方政府債務問題、國有企業改革等問題聯想到一塊。

如果客觀的來說,中國股市的上漲,受益最大的確實是國有企業和各級政府,從政府層面來說,“牛市”意味著財政收入增加,民生支出有了保障(上周財政部長樓繼偉建議將一部分國有資產劃撥轉入全國社保基金、對其進行補充,如此才有條件適時降低社保費率);股市走牛確實能夠提升“政績”。

二、股市中“改革紅利”被誤解

改革紅利對A股市場所起的作用,實際上被市場嚴重誤解,不管是退市政策、註冊制,還是更高的監管水平,都不是締造牛市的充分條件,這類改革真正的目的是,當牛市或熊市來臨時,能夠有一個更好的制度來保證其自我調整和修複,不至於過於“正策化”,而繼續陷入“牛短熊長”的尷尬。實際上自A股誕生之日起就不缺乏牛市,很多短暫的牛市恰恰是因為股市制度不健全“造成”的。

本輪牛市需要註意四個比較特殊的背景順序,即:中央允許經濟增速下滑、房地產進入調整期、通脹下行、人民幣國際化/滬港通開啟。可以看出,本輪牛市的前提在於,整個市場資金的流動方向出現了大的調整,投資者不再因擔憂、抵禦通脹而買入房子等固定資產,更願意投入到股市中來追逐金融資產增值收益,因此說本輪牛市依然是“資金市”。

三、如何看待“泡沫”問題

股市走勢不是一個簡單的算術題,股市更多的反應投資者對市場的預期,中國股市最大的問題在於,諸多股民沒有一個很好的預期管理,下跌時詛咒繼續下跌,上漲時篤信繼續上漲,很難對未知的風險做出很好的預案,進一步放大了恐懼和貪婪。當前的中國股市確實存在預期過熱的現象,這種現象可能會導致新進股民買入股票的成本過高,短期被套風險加大,我想這也是吳敬璉等諸多研究者提示風險的主要原因。

提示風險沒錯,但需要更加具體,因為股民都是有“籌碼”的,他們既然來到了這個市場,肯定是要大戰一場的,在他們剛剛入場時就奉勸其離開是不太現實的,只能警示其做好各類準備。關於A股市泡沫的問題,我想舉一個例子,美國道瓊斯指數從美國經濟複蘇開始的2011年至今四年間,上漲了60%,而中國上證指數在去年至今不到十個月的時間里,上漲了100%,漲幅確實過快了。

四、“活躍度”是判斷牛市的重要依據

我同意“資金市”的說法,但不太同意業績支撐的下半場牛市,中國股市很多企業的業績一直是非常好的,資產也很好,但股價走勢並不理想,股指更是熊了七年之久。股市實際上有很多的哲學在里面,股市真正所反映的,是對未來的預期。

像工商銀行等這樣的權重股,投資者已經非常了解了,無法更多的炒作預期,雖然對大盤很重要,但自上市至今,在利潤增長五倍的前提下,股價卻只上升了不足一倍。那些真正能夠活躍大盤的,一定是具有很多炒作概念的大盤股,比如最近推動股指連續上升的國企並購重組概念;另外能夠助長牛市氣氛的,還有那些存在巨大不確定性在里面的中小盤股票,比如中小板和創業板,這也是股市的魅力所在。

因此,我判斷牛市的支撐因素,主要看的是“活躍度”,假設之前股市資金面連一個市值不足主板十分之一的創業板都炒不起來,大盤股業績再好,A股也很難出現牛市。

事實上股市中沒有幾個人能夠做到像巴菲特那樣長期以“價值”為準繩,普通股民最簡單的分析依據依然是股價,股價是最好的說明書,拋開股價去看“價值”,對普通股民來說難度較大。從這個角度來講,我認為A股的活躍度是衡量牛市持續能力的重要因素,目前看活躍度處在極限水平,牛市“後勁”存在被提前透支的風險。

五、註冊制對A股的影響要視具體時間點而定

如果註冊制是在3000點的時候推出,對市場的影響可能並不大,但目前大盤已達4500點,投資者心理承受能力反而比較脆弱,資金一旦被分流,“凍結”在新股上的資金過多,可能會加大調整的可能。

但要想把“瘋牛”轉為“慢牛”最主要的方法依然是更多的進行市場化改革,擴容創業板,讓股市真正成為刺激和鼓勵民營企業融資、創新的場所,而不是更多的去解決“國有企業”問題。從這方面來說,我是非常支持註冊制的,相比股市長遠發展,註冊制引起的短期波動問題不大。

另外,目前需要上市的巨型企業相比2007年至2010年間已經少了很多,對資金的規模性分流不會太大,市場或許高估了註冊制的短期利空,而低估了長期影響。

六、牛市結束的信號不能僅看基本面

從房地產市場、貨幣指標、CPI等領域指標變化來分析牛市何時結束,確實是非常重要的,但過於具體和專業,無法運用到當前的資金市場,因為羊群效應往往也是很容易形成反轉的。正因為短期內漲得太多,很多投資者才會產生恐懼,這種恐懼不會因為基本面沒有達到某種條件而消除,一旦市場出現一兩次調整跡象,更多的投資者會選擇一擁而上的拋售。

所以我認為要準確的判斷牛市何時結束的問題,必須要要加上一個時間期限,是半年還是一年,是五年還是十年,如果站在半年的角度講,此輪牛市因短期內漲幅過大已經非常脆弱了,成交量和換手率已經非常高了,說明很多人在尋找獲利了結;如果站在三、五年的角度看,或許牛市還在半山腰。

七、此輪上漲在5000點以內見頂的概率較大

中國股市自2007年見頂6100點之後,進入了長達七年的調整,目前來看,市場資金雖然遠大於2007年的水平,但整個中國股市的供給層面也發生了重大變化,上市企業總市值與GDP的比重已達到100%;基礎貨幣投放受到出口等市場的影響較大,中國版債務問題(地方債問題)隨時有可能影響到市場信心。

這些問題是根本性因素,下調利率和準備金率等推動的利率下行趨勢,不足以在短期內繼續攪動資金效應,因此我的判斷是,大盤此輪上漲已經處在“尋頂”區域,頂部將在4500至5000點之間出現,短期內突破5000點的可能性不大。

八、我對新股民的建議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中國的上市公司雖然每年創造超過2.5萬億的利潤,八千多億用來分紅,但相比超過50萬億市值、2億個股民來說,靠分紅那點回報似乎還不如去買貨幣基金,況且股市當中還有政府稅收、券商手續費、基金管理費等拿走的各類“利潤”,分紅已被消耗得差不多了,普通股民要依靠上市企業業績來獲得很好的投資回報是非常難的,因此股民的收益實際上依然取決於股價,即取決於未來的“接盤者”,如果不能將手中的股票以更高的價格賣掉,牛市對股民就沒有太大實際意義。

股市中過於重視業績其實是個誤區,股票價格實際上就反應了價值和風險。我對股民的風險警示都是心理層面的,如果心理準備做好了,一切準備就做好了。在中國股市里,首先要趕上牛市順豐車,但不要迷信牛市,並懂得及時獲利了結。

另外,入市前首先應該想好自己能夠承受多少虧損,不要光想著能賺多少錢,如果觸及可承受的虧損限度,果斷止損,不要貪戀。記住,股市里最好的進攻是防守,入市較晚,那就要準備好比別人更快的“逃跑”速度。

九、中國股市為什麽實現不了去散戶化

實際上中國的機構投資者並不比發達國家少,中國散戶也並不是不相信機構,從去年“余額寶”引起的資金聚集效應來看,中國散戶反而更容易相信機構。然而,中國股市跟“余額寶”等不同,其充滿巨大的不確定性。比如,當一個人坐在“賭桌”上的時候,不會太相信專業,而更相信運氣,在這種背景之下,“機構”是沒有優勢的。

要想讓中國股市進入到機構投資者為主的時代,首先不是去教育散戶,而是要真正拉開機構跟散戶之間的“差距”。另外,中國股票市場退市企業占比較低,就算選錯股票,血本無歸的可能性較小,沒有太大的選股壓力,再加上中國股市依然缺少專業的對沖、套利等的產品,整體做空機制和跨市場操作還受到很多阻礙,如果像現在這樣僅僅是一個機械式的買入操作,根本不需要機構來幫散戶完成。

美國等市場很多基金做的事是非常複雜而專業的,散戶很難搞清楚其中的算式和邏輯,因此機構的優勢就較為明顯。

十、中國股市的“秘笈”在創業板

當前中國的創業板總市值不過4萬多億人民幣,也就相當於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市值,相比A股總計超過50萬億的市值,創業板實在小得可憐。要知道在美國的“創業板’納斯達克,僅微軟和谷歌的市值,就接近5萬億人民幣。內地更多的創業公司選擇在海外上市,說明中國股市依然不是一個催生創業和鼓勵風險投資的市場,更多的是一個分享已成熟企業收益和投資人套現的市場。

因此我認為,中國股市所有的改革,以及對中國股市走勢的判斷,其出發點和落腳點,依然要看創業板的發展,因為創業板敏感於政策、敏感於資金、敏感於中國經濟。(上證博客)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329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