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A股——“改革牛”還是“大水牛”?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391

A股——“改革牛”還是“大水牛”?
作者:姜超


上回寫到我們去歐洲忽悠歪果仁,先擺出兩大事實:中國居民的金融資產配置比例偏低而存款、房產配置過高,存款利率和房產的租金回報率偏低,然後得出結論:未來中國居民財富配置將從存款時代、地產時代步入金融時代,迎來股債雙牛。

那麽問題來了:好像中國居民的金融資產配置比例一直都很低啊,存款利率和房產的租金回報率一直都不高啊,為啥中國的股市是從14年開始漲呢,未來又能持續多久呢?

這個問題問的也是相當有水平,要知道在中國這幾年來無數大佬曾經喊過的“玫瑰底”、“鉆石底”,都一個一個跌破了,也就是在去年市場底部才真正出現的。如果進去的太早,可能等不到解放就犧牲了,時點的選擇也是門重要的學問。幸好對這個問題我們也早有準備。

首先我們說,對中國而言,最近幾年中出現的一個最大的變化是人口紅利的拐點,按照中國統計局的官方數據,中國15-64歲勞動年齡人口的峰值出現在2011年,之後每年都開始下降。因此,2012年是中國經濟的一個分水嶺。

人口紅利拐點的出現有兩大影響,首先會影響到地產市場,意味著地產市場出現歷史性拐點。我們觀察到所有的國家,包括日本、歐洲和美國,隨著人口紅利的結束,房地產市場都相繼出現了拐點,這也就意味著人口結構是影響地產長周期走勢的最重要因素。

過去10年, 在中國買房是不敗神話,原因在於人口紅利,不停會有接盤俠出來。但隨著人口紅利見頂,所謂的剛需其實也到頭了。美國人曾經研究過不同年齡層的消費結構,發現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就是消費結構會隨著年齡而發生變化,年輕人的消費以耐用品、房車等為主,而隨著年齡逐漸變老,消費結構會轉向醫療、養老等消費。 基於此,我們經常會講一個冷笑話:“真正的買房剛需的是年輕人,人老了以後的首要任務不是買房,因為掛掉以後到天上和馬克思聊天的時候是不需要房子的,也 就是說掛掉以後還留著一屁股的房子和鈔票其實是很悲劇的事,因而老了以後的一個重要任務是把房子里的錢拿出來花掉,也就是所謂的以房養老。”

我們在歐洲路演時也順便打聽了當地的房地產市場,目前倫敦、巴黎的房價還在漲,因為倫敦巴黎是歐洲的中心,源源不斷的中國人、中東人、俄羅斯人過來買房。但其他更多地方的房子漲不動,因為沒有移民就沒有新增需求,而且持有成本實在太高。我們在瑞士時候的導遊是從法國過來的華人,住在法國邊境的小鎮,他說目前自己住的房子市價大約15萬歐,但每年各種物業稅加到一起差不多要6000歐,折算下來持有成本大約4%,所以房子即便買的起也養不起,而在瑞士的持有成本更高,因此瑞士幾乎沒有人買房,絕大多數都是租房。這也就意味著,所謂的房地產剛需從全球經驗來看就是個神話,在房價漲的時候大家都是剛需,而如果房價不漲了也可能都不是剛需了。

所以我們發現,中國的房地產市場真的不一樣了。14年的地產銷量出現了大幅下滑,而政府也出了放松限購、降息、降低首付比例等各種政策來刺激,但是效果都很有限,往往地產銷量好上一兩個月就不行了,因為需求跟不上了,接盤俠沒了。我身邊的朋友們,凡是在去年買房的今年腸子都悔青了,並不是因為房價跌了多少,而是因為房價不漲了,而其他不管買啥金融資產都漲 了,各種羨慕嫉妒恨,感覺在新一輪財富大洗牌的遊戲中落後了!

因此,沒有了人口需求的支撐,房地產肯定不是未來10年的財富故事主角,買房暴富的時代應該已經結束了。未來中國的房地產應該也會和歐洲一樣,北京上海相當於倫敦巴黎、有移民需求支撐,而三四線城市人口持續流 出,房價很難再漲起來。而且從政府角度考慮,過去靠賣地賺錢,但以後地賣的少了,中國也肯定會和其他發達國家一樣在房地產持有環節收稅,今年房地產登記制 度已經實施了,保守估計2020年之前應該看得到房產稅的實施,買房的機會成本也將會大幅提升,從這個角度看房地產也不適合作為未來財富投資的首選。

其次,隨著人口紅利的結束,利率出現了長期下行的拐點,所以錢存在銀行已經不靈了。

利率為什麽會和人口有關系呢?關系大了!還是靠數據來說話,美國過去100年的利率走勢和年輕人口增速高度相關,過去30年美國年輕人口增速一路下降,而利率也從80年初10%以上逐漸降至了零。

而零利率是日本的原創,08年傳染到了美國,到現在歐洲青出於藍,甚至整出來了負利率,而且還不是個別現象,現在歐洲一溜的負利率。負利率是什麽概念?錢存到銀行還要向銀行倒交錢,怎麽樣,夠奇葩了吧。你肯定會問,我不爽不存錢了放家里行不行?如果錢少的話,是可以這麽幹的,但如果錢很多的話,如果真是負利率,錢放家里是沒地方放的, 估計也不敢放,所以人家收點保護費也只能忍了!

為什麽現在全世界利率都這麽低?大家不都是在印錢嗎,為什麽越印利率越低?

經濟學的核心是供需理論,可以解釋很多現象。我們知道,利率是資金的回報,而資金是兩大生產要素之一,另外一個生產要素是勞動力,勞動力的回報是工資。所以我們可以從勞動力與資金的相對供需角度,來理解利率走勢。

在全球過去的50年,出現了人口大爆炸,每隔10年差不多要多出來10億人口,也就意味著過去50年從全球來看是人多錢少,人多所以工資比較低,錢少所以利率比較高。但從最近10年 來看,全球新增人口數量已經出現了顯著的下降,除了非洲、印度等少數幾個地區,大多數地區都生不動了,現在在歐洲生小孩還有獎勵,但大家也都不願意生。所以現在從全球來看,人越來越少反而錢越來越多,所以未來人會越來越值錢、工資會漲,但錢會越來越不值錢,所以利率會越來越低。而印度、巴西之類的國家之所 以還有高利率,在於他們的人口增長率還比較高,還生的出來。

但對中國來講,去年已經放開了單獨二胎的政策,結果顯示大家已經不太願意生了,所以問題也就出來了,以後中國的勞動力人口會越來越少,相反錢會越來越多,所以利率也會越來越低。

總結來說,股債雙牛行情出現的一個重要背景是人口紅利出現拐點,因此房地產需求見頂、買房不靈了,利率也見頂了、存錢也不靈了,所以只能買金融資產,因為利率下降,金融資產價格會漲。

但我們在前面也說道,中國人口紅利的頂點是11年,但是股市是從14年開始上漲的,這期間差了好幾年,如果我們從12年開始唱多股市,估計早就下崗了。所以判斷大趨勢的適合做研究猿,只有判斷對拐點的人才適合做投資、才有發財的命。

我們說,人口結構決定了長期利率走勢,但短期利率絕對是由央行決定的。所以在美國、日本、歐洲,股市的上漲和央行的貨幣政策有著非常重要的關聯。美國三輪QE下來,道指幾乎沒有回頭過,一直漲到18000點。歐洲今年股市漲得特別好,原因無他,因為歐洲今年開始搞QE,加上負利率,債券實在沒法買,所以機構只能買股票。而日本所謂安倍經濟學,將QE發揮到了極致,放開日本央行買股票,你們知道現在日本央行是日本股票持有第二高的機構嗎?日本央行前委員這樣形容去年該行增加股票的做法:我們將牛牽到水邊,告訴它們水的味道不錯,但它們並不喝。所以,我們認為我們應該親自喝水,向牛展示水的味道很好。

所以對於中國來講,央媽態度的變化時間才是最為重要的。

我們知道中國經濟目前實體層面體現的困境是產能過剩,而在金融層面體現的問題是負債過高!怎麽解決負債率過高的問題?13年政府出的招是提高利率,以為利率高以後大家就會少借錢了,當時一個非常著名的詞是“錢荒”,連銀行自己借錢的利率都達到10%以上,所以13年的股市一度跌到了1849點,10%的無風險利率,想想都是醉了,買買銀行理財都是7%的收益率,幹嘛還要炒股票呢?

但事實上高利率是不可能去杠桿的,借新還舊是剛性的,利息高的話大家只會越借越多,越欠越多!債務率有個非常簡單的公式:債務率等於負債除以權益。所以要降 低債務杠桿率,理論上只有三種辦法:第一種是債務減記,或者說是債務違約。第二種是降低利率,也就是降低債務擴張的速度。第三種是增加分母端的股票權益。

所以把中國的債務率拿到全球比較一下,可以發現大家的問題都差不多,美國、日本、歐洲也都是花錢太多了,欠了一屁股債,怎麽辦呢?基本上都是在用上面提到的三種辦法:各種QE的本質是降低利率、刺激權益擴張,而美國雷曼倒閉、歐洲現在的希臘債務談判則是爭取債務減記。

從這個角度再來看一下中國的央媽,可以發現從14年開始態度發生了180度的大轉彎,之前是整出來一個錢荒,恨不得親兒子都關門算了,後來發現沒有任何人關門,反倒負債率越來越高,後來知道自己搞錯了。

所以從14年初開始央行就偷偷摸摸在貨幣市場放水,債券市場就開始漲了,後來5月份傳出來1萬億的PSL,其實就是變種的QE,然後從14年7月份開始降息,只不過7月份的降息還在貨幣市場,下調的是官方貨幣利率,所以當時股市的上漲還是猶猶豫豫,因為只有專業的機構投資者知道央行降息了。等到了14年11月,央行正式降息了,這回連存款利率都降了,老百姓都知道錢放在銀行不值錢了,後面出現了儲蓄搬家的洪流,然後就是各種大風吹,豬都飛上天了。

我記得去年有一次和徐翔吃飯,去之前也很忐忑,徐翔是出了名的難搞,號稱吃飯聽路演時基本不說話的,我記得當時就講了一個觀點,我說我們認為中國的利率也會降到零,然後他就反問一句“那豈不是股市要漲到天上去”?

所以我們對歐洲的朋友說:發生在中國的現象並不奇怪啊,你們歐洲,包括美國、日本都一樣啊,都是央行無節操的放水,利率下降沒有下限,連負利率都搞出來了, 經濟、房地產都不行,所以大家只能買股票啊,而且貌似大家的股市都漲了很多啊。只不過中國央媽的放水晚了一點,但只是遲到而不是缺席嘛,而且我們的利率還 有這麽高,未來放水的空間更大啊!

所以,我們對於股債雙牛的堅定信心,在於我們對寬松貨幣政策的堅定判斷,在去年11月以來的兩次降息、兩次降準之前的一周我們都寫了非常堅定的預測報告,預測一定會降息降準,白紙黑字有據可查!而且現在我們預測中國式QE也漸行漸近,原因無他,中國的貸款利率還是太高了,1季末的銀行貸款利率還高達6.8%,而代表社會平均利潤率的GDP名義增速只有5.8%, 貸款利率實在是太高了,非降不可,如果傳統貨幣政策無效,那麽QE也不是不可能。總理在過去的一個月內兩周跑了三家銀行,總理對貸款利率比企業利潤率高了 1個多點非常不滿意,政治局會議的一個重要指示也是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因為利率實在太高,非降不可,這也就意味著未來寬松貨幣政策依然可以期待,如果 QE有效的話,為啥中國就不能用QE呢?

講到這里,很多人都覺得挺實在、也挺無聊,搞了半天,不就是講放水的故事嗎?天天放水有前途嗎?

有句臺詞特別好:“小孩才分對錯”,我們資本市場的研究猿,只負責判斷會不會,至於對不對有個高的人去頂著,如果天天計較對不對,一如去年某著名評論“降息是對改革的不信任”,可能我們就早已下崗甚至“後會無期”了!

如果說放水有錯,那美國、歐洲、日本又做的是什麽呢?難道QE都不算放水嗎?美國都做了三輪QE,現在經濟、資本市場不也生龍活虎的嗎?所以放水本身並沒有錯,放水不是改革的對立面!

所以,不管有沒有改革牛,首先這一定是個大水牛!管他是什麽牛市,能賺到錢的就是好牛,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貓!

當 然市場上漲的太快,肯定會有泡沫化的擔心,最近監管層的很多動作在大家看來就是在提示風險。在我看來監管機構需要完善制度,包括盡快推出註冊制增加供給 等,而有沒有風險、有多大風險其實是靠市場自己去判斷,尤其是對不同監管機構影響力的判斷。記得12年時的前主席公開強調藍籌有罕見的投資價值,結果市場 反應平平。而最近盡管各種提示風險,但都抗不過央行一次性降準1%,水漫金山全都給淹了。日本和歐洲過去兩年股市漲了不少,但經濟很差,曾經引發不少爭議 和擔心,但後來QE大招一出,股市又接著漲了。所以中國股市還能不能漲,不取決於管理層提不提示風險,而取決於QE有沒有,啥時候會有!

也有個段子是這麽說的,在泡沫到來的時候,有一種人,天天提醒泡沫很快會破,到後來變得越來越聰明。還有一種人,欣然在泡沫中遊泳,到後來變得越來越有錢。我們衷心祝願大家未來既聰明又有錢!(來源:華爾街見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32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