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版“量化寬松”會對股市形成大水漫灌嗎?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342

中國版“量化寬松”會對股市形成大水漫灌嗎?
作者:李映宏


為了應對經濟的下行,境外的多家媒體,如《華爾街日報)、路透社等,近期開始傳出中國將推出“中國版量寬”(QE)的消息,借以支持疲弱的經濟。

路透社日前的一篇文章指出,中國新一輪量化寬松政策呼之欲出,人民銀行將通過直接購買商業銀行資產的方式投放基礎貨幣。報道引述消息指出,財政部與人行已經基本達成協議,推出的時間及力度會超乎外界想象。而《華爾街日報》也引述消息稱,中國央行考慮在規模達到萬億的人民幣地方債務置換過程中,讓銀行把地方政府發行的債券抵押給人行,從而向銀行註入資金,做法類似歐洲央行的長期再融資操作。

境內媒體也開始關註這一話題。事實上,由人行通過直接購買商業銀行資產的方式,投放基礎貨幣,可以以此撬動信用投放、拉低全社會的長期資金融資成本,減緩通縮壓力、推動經濟增長,是中國版QE的核心目的。

我們的核心觀點是,中國即將實行的“大水漫灌”似的量化寬松政策,會帶來諸多不確定性的影響,甚至是福禍難料。我們把自己的觀點簡要總結如下:

1、量化寬松已經成為了目前世界各國應對經濟危機的首選手法——無論是2008年之後美國的數輪QE,還是今年前段時間歐洲推出的量化寬松,抑或是日本安倍經濟學的三支箭中最關鍵的一支箭,各國無不利用“大水漫灌”式的量化寬松政策,通過央行購買國債、地方債或者是銀行負債資產等方式來實施。量寬發行的都是基礎貨幣,通過貨幣乘數的效應,往往會帶來更多的貨幣的投放。

2、目前來看,實行了量化寬松的國家,只有美國是基本成功的。主要的原因是,美國的資本市場極為成熟和發達,持續的QE的實施,直接導致了其股票市場的持續多年(7年以上)的上漲,使得眾多的包括創業公司在內的企業實現了大規模的上市融資,促進了創新、創造和創業,但又不增加負債率(加杠桿)。而且,由於美國是世界貨幣,它的大量發行,會通過各種渠道流到其境外,不會導致其國內的通貨膨脹(事實上,美國在整個QE期間,CPI保持了較為溫和的上漲)。通過持續多年的量寬,美國是目前全球經濟體中唯一一個實現了經濟複蘇並初步走上正軌的國家。我們還認為,美國實行的數輪QE,取得了損人利己的效果。從目前美聯儲即將加息的信號來看,美國的QE已經完成了其使命。

3、日本過去幾年實行的貨幣大放水,最大的效果是促成了日本股市的牛市,日經指數因此而叠創新高。與美國股市的情況一樣,日本股市走的也是“經濟差,股市牛”的走勢。但是,日本經濟卻沒有美國經濟那麽幸運,沒有因為貨幣大放水而走出低谷。日本經濟的問題,是人口嚴重老齡化的問題,除非日本人願意多生,通過幾代人的努力改變人口結構、重塑人口紅利,否則,日本經濟無論采用什麽驚世駭俗的理論和辦法,都無可改變其經濟的頹勢。換句話來說,日本經濟已經是無藥可救了!

4、歐洲今年實行的歐版量寬,出現了完全預想不到的結果,即歐洲本身的流動性不但沒有寬松,反而在歐元因量寬而貶值的預期下,導致美元升值,全球流動性向美國湧入,從而使得全球資產價格出現了暴跌——包括以人民幣標價的A股股價的大幅下跌。
我們認為,歐版量寬也很難取得預期的效果,原因有三:一是歐洲同樣面臨嚴重老齡化的問題,沒有了人的因素,其經濟是無法實現強勁回升的,至少是中短期內是這樣;二是,歐洲在整體上負債率奇高,去杠桿的壓力極大,從而抑制了經濟的活力;第三,歐洲是嚴重的福利社會,是從搖籃到墳墓的福利社會,人已經失去了創新、創造、創業的活力與沖動。歐洲已經老了,從整體上而言,歐洲的世紀已經過去了。除了德國之外,歐洲與日本一樣,無可救藥了。

那麽,中國如果推出自己版本的量化寬松,將會帶來什麽樣的影響呢?

1、它首先說明,中國的宏觀經濟很差,下行壓力很大,以至於到了必須要動用量化寬松這樣極端的方式,來配合其他諸多的組合工具來綜合化解的嚴重地步。我們認為,迫使中國可能退出由央行來購買地方政府債務、銀行信貸資產甚至是大型國企負債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中國的整體的負債率過高,過去加杠桿的行為,已經把中國帶到了隨時可能爆發債務危機的地步。

我們認為,從人類應對經濟危機的歷史來看,單純通過大量發行基礎貨幣(量寬的本質就是發行基礎貨幣)來化解,實在是一種沒有辦法的辦法。如果大家都通過拼命地發行天量基礎貨幣來應對金融和經濟危機,其後果是紙幣將被沒節操地濫發,人類好不容易建立的現代貨幣信用體系,遲早會有一天趨於崩潰。國際信用貨幣體系趨於崩潰甚至是崩潰,會有什麽後果?那就是,所有人,至少是大部分人的辛辛苦苦積累的財富,將變為泡影。那麽,迎接人類的,將是戰爭、災難和毀滅。

中國的貨幣量,以M2來衡量的話,已經是極為嚴重地超發了(由2008年的25萬億,僅僅通過了4年的時間,到2012年就達到了100萬億),這在人類貨幣史上可能是空前,也很可能是絕後。在此條件下,如果中國真的實行量寬,將會繼續導致貨幣的超發;要逆流而動,只能說明,中國經濟目前是“救亡”勝過了“啟蒙”——事實上,地方政府債務的確是到了山窮水盡的、危機一觸即發的關頭了。據我們了解,早就有部分地方融資平臺連利息都要通過P2P平臺借高利貸來償還了。

國家只能先解燃眉之急,方能考慮更加長遠的改革。

2、如果由中央銀行發行基礎貨幣來買債,而非由財政部發行長期國債或者是拿中央政府的財政資金來買債,是一種什麽行為?說白了,就是由中央銀行直接印鈔票來替地方政府和銀行壞賬來買單;再說的明白一點,就是國家在賴賬——這在金本位制度下,是如何也不可能發生的。

如果是由中央財政或者地方財政拿財政資金來“買債”,那才叫做還錢。

由於各國實行量寬是逐漸的展開的,所以一時還產生不了明顯的或者惡劣的通脹;甚至,在美、歐、日紛紛推出天量量化資金來買債(賴賬)後,各國反而還出現了較為嚴重的通縮——這個現象,以我們的智慧,比如我們掌握的弗里德曼的貨幣供給學派的理論,恕我們暫時無法回答,我們暫時稱之為“龍門之謎”吧——但是,巨量的基礎貨幣在我國的發放,肯定會在不久的將來引致較大的通貨膨脹的。

我們應該視未來國家可能的量寬的數字,來進行評估。但是,如果地方債務和銀行貸款等資產,都由中央銀行來購買(而不是由財政部來償還)的話,那絕對將是一個天文數字。


俗話說,出來混,總是要還的。我們當年為了應對2008年的金融、經濟危機,而采取的通過加杠桿來實施大規模低效和重複投資的、以拉動經濟增長的措施,的確已經到了要付出代價的時候了——這個代價,學名叫做“量化寬松”,英文名叫做“QE”,實質上,是由我們每一個人來承擔的名字叫做“賴賬”的玩藝兒。

以我們的有限的智慧,我們無法理解,全國人民艱苦奮鬥了10多年,最後留下的不是財富而是債務。但可以肯定的是,從一開始,我們的思維模式和處理戰略與方法,就錯誤了。也或許,只要是危機,尤其是類似2008年這樣的大危機,地球人都是躲不過的。

並非是我們悲觀。如果我國實行量寬,我們無法確保我們在未來不會發生大的通貨膨脹。

3、說回到股市。如果我國實行大規模的買債行為,A股市場將在目前牛市的基礎上,出現更加瘋狂的上漲,泡沫將不斷被吹大。具體會有多大?我們也預測不出來。


4、但是,借鑒歐洲的教訓,中國如果實行大規模的量寬,出現人民幣貶值的概率會很大。
一旦人民幣貶值的預期形成,熱錢撤離中國的可能性會加大。如此,會有兩種可能:一是,以人民幣標價的資產會貶值——那麽,A股票會跌嗎?二是,人民幣貶值的預期一旦形成,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必將受到阻礙——會嗎?

作為國家戰略,股市和“量寬”將互相作用、互相促進。但有一點是確定的“福禍難料”,且行且看吧。

(來自和訊網)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65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