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A股Yesterday Once More? 再回首那年12道金牌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345

本帖最後由 優格 於 2015-5-2 09:57 編輯

A股Yesterday Once More? 再回首那年12道金牌


導讀

歷史雖然不會簡單重演,但是常常很相似而值得借鑒,牛市進入“亢奮”狀態,證監會“喊話”越來越頻繁,監管層2季度可能對“瘋牛”下狠手的擔憂猶如懸在投資者心頭上的劍。再回首1996年瘋牛行情中監管層12道金牌調控市場導致短期行情暴跌20%的歷史,也許可以在當前的行情中,保持一份清醒。

★ 歷史雖然不會簡單重演,但是常常很相似而值得借鑒

2015 年的年度策略《大決戰》中我們曾經提到:改革大潮湧動,中國經濟釋放“制度彈性”,直接融資大發展, A 股牛市有望步入長期牛市, 類似 1996-2001年經濟低迷期以“改革”、“創新”的名義全面提升估值的財富再配置型行情。

★ 牛市進入“亢奮”狀態 ,溫和的調控難以輕易制伏“瘋牛”


值得當前階段借鑒的1996 年的那一段“瘋牛”,即大盤指數從 1996 年初的 512 點上漲,雖然 10 月開始遭遇調控但不改瘋牛,直漲到 12 月初的 1258點,最終在“12 道金牌”調控政策的疊加效應下,行情短期暴跌20%以上。

近期樂觀情緒繼續強化,“ 杠桿上的牛市 ” 已經亢奮 ,行情向著我們預測的最高潮的第二種情形演繹。面對瘋牛行情和糟糕的經濟,政策調控如期滯後出手,顯然較難輕易壓制行情。 但隨著調控逐漸加力, 二季度行情出現“小尖頂”的概率大增:

    (1)證監會要求券商“兩融”不得以任何形式開展場外股票配資、傘形信托等;

    (2)證監會放行公募基金投資新三板和港股;

    (3)允許個人投資者可接獲得 QDII 額度;

    (4)證監會加快新股發行節奏;

    (5)加大並購重組融資力度;

    (6)證監會明確提示炒股風險;

    (7)券商兩融風控趨嚴;

    (8)通過互聯網傳播的各種來自所謂“權威渠道”的關於調控手段的“小道消息”。

★ 善意提醒:牛市有調整才能更長遠,當心監管層2季度對瘋牛下狠手

杠桿上的牛市 ,最要提防的“大殺器”是針對股票配資業務的“去杠桿”。如果未來數周行情全面泡沫化,監管層有可能痛下狠手,導致“像樣調整”。調整並不改變牛市,適時的調整能讓牛市走的更健康、更長遠。

★ 以史為鑒:重溫1996年牛市 、“12道金牌” 引發的暴跌及之後繼續上漲

行情回顧:

    (1)1996.1~1996.5:藍籌股價值回歸。

    (2)1996.6~1996.9:滬、深地方政府主動幹預股市。

    (3)1996.9-1996.12:增量資金炒作的路徑從此前的藍籌股轉移到低價股。

1996.12 :“十二道金牌”引發暴跌。1996年10月起,證監會開始溫和調控、試圖讓狂熱的股市降溫。但震蕩之後,11 月底瘋牛繼續,半個月內從 920 點漲至 1258 點。最終管理層痛下狠手,12 月中旬證監會政策加碼、人民日報社論提升風險、漲跌停板制度推出等等聯手打壓,大盤 1 周左右跌去 30%。

急跌後,績優股開始新一輪行情,推動大盤漲到1997 年 5 月初 1510 點。

歷史也許會相似演繹?“12道金牌”和“小尖頂”


歷史雖然不會簡單重演,但是常常很相似而值得借鑒。2015 年的年度策略《大決戰》中我們曾經提到:2015 年,改革大潮湧動,A股市場對中國經濟此次釋放“制度彈性”的反應,類似 1996-2001 年經濟低迷期的財富再配置型牛市。兩輪行情均有如下幾個顯著特征:

    (1)宏觀經濟增速放緩,政府積極推進改革、創新;

    (2)存量社會財富向股市配置;

    (3)政府“做大資本市場蛋糕”的意願類似。

當前牛市進入“亢奮”狀態 ,溫和的調控難以輕易制伏“瘋牛”

1996 年到 2001 年的牛市節奏是三大階段“牛市—盤整市—牛市”。其中,值得我們當前市場是借鑒經驗和教訓的是 1996 年的那一段“瘋牛”,即大盤指數從 1996年初的 512 點上漲,雖然 10 月開始遭遇調控但不改瘋牛,直漲到12月初的1258點,最終在“12 道金牌”調控政策的疊加效應下,行情短期暴跌 20%以上。之後,繼續上漲到1997年5月初的1510點。

我們 4 月初的策略報告即認為此輪牛市開始處於第一階段的“最高潮”,我們給出最高潮的演繹將呈現“大尖頂”和“小尖頂”兩種情形,兩種情景假設分別在於前者是“政策對於瘋牛風險不知不覺並且不斷火上澆油”;而第二種情景的假設是“政策調控後知後覺但是循序漸進不斷加大力度”。近期,如期發生的是,A 股市場的樂觀情緒繼續強化,杠桿上的牛市已經亢奮,融資融券余額突破 1.75 萬億,股票賬戶數達到 2.01 億戶,交易賬戶占比創歷史新高。

面對瘋牛行情和糟糕的經濟, 政策調控略顯滯後且是溫和出手,顯然較難輕易壓制行情。
但是,隨著調控逐漸加力 ,二季度行情出現“小尖頂”的概率大增, 行情向著我們預測的最高潮的第二種情形演繹。因此,最新策略《沸騰歲月 TheGo-GoYears》發出這樣的提醒,目前的“瘋牛”階段,可能重演當年的政策調控“12道金牌”才能讓牛市慢下來的那一幕,提防 5 月中下旬的風險時點。

當前“牛”已瘋,依靠“風險提示”的輿論調節或者分流增量資金或者溫和加大股票融資節奏等等,短期可能難以阻擋市場上漲的步伐,但要提防政策的累積效應或者“大殺器”。“瘋牛”階段市場的亢奮情緒有很強的慣性,新入市的投資者更相信“牛市中的每一次調整都是買入的機會”。因此,面對蜂擁而至的增量資金,監管層後知直覺、循序漸進的手段很難輕易讓“瘋牛”休息。中登最新公布的統計情況顯示,上一季度新增股票賬戶增加 4.3 倍,達到 795 萬戶,其中,80 後成為主力軍,占比近 62%;55 歲以上人群占約 5%;90%以上賬戶持股市值低於 50 萬元人民幣,散戶投資者的交易金額占 80%以上,換手率超過 100%。

提防“瘋牛”倒逼 監管層痛下狠手


如果未來數周行情全面泡沫化,監管層 有可能痛下狠手 , 從而 出現“ 像樣調整” 。截止上周末,政策信號已出現並逐漸加力,包括

    (1)證監會要求券商“兩融”不得以任何形式開展場外股票配資、傘形信托等;

    (2)放行公募基金投資新三板和港股,引導 A 股資金向港股、新三板市場分流;

    (3)QDII2 啟動,允許個人投資者可接獲得 QDII 額度,自行決定投資海外;

    (4)新股發行節奏加快,新股從每月一批改為每月兩批;

    (5)加大並購重組融資力度,將募集配套資金比例從 25%擴大至不超過擬購買資產交易價格的100%。 而從本周所公開渠道獲得的信號繼續增加;


    (6)證監會提示炒股風險。
中國證監會在網站發布關於新投資者激增、全民炒股風險的問答:提醒廣大投資者特別是新入市的中小投資者,要做足功課、理性投資,尊重市場、敬畏市場,牢記股市有風險,量力而行,不要被市場上“賣房炒股、借錢炒股”言論所誤導,不要盲目跟風炒作。

   (7)券商風控趨嚴,27 日中信證券調低 1032 只個股擔保折算率,其中,包括漲幅過大的“中字頭”央企行情的龍頭股中國北車、中國南車和中國鐵建等 658 只個股的擔保折算率調整為 0。後續其他券商也可能跟進。

    (8)通過互聯網傳播的各種來自所謂“權威渠道”的關於調控手段的“小道消息”。

面對杠桿上的牛市,投資者最需要提防的“大殺器”是針對股票配資業務的“去杠桿”。如果未來數周在“保增長”、推進債務置換的背景,貨幣政策進一步寬松,難免連最後的“窪地”即金融地產等為代表的高分紅大盤股也實現補漲,那麽,行情將呈現全面泡沫化,從而,隨時有可能出現監管層出現針對券商“兩融”及銀行、信托等對股市配資業務的聯合行動,比如,一行三會聯合行動壓縮融資杠桿,那麽,上證綜指很可能出現“小尖頂”式的“像樣調整”,至少 10%以上的大波動。

需要提醒的是,調整並不改變牛市,適時的調整能讓牛市走的更健康、更長遠。但是,不要低估大波動的殺傷性,所以,跟蹤資金和籌碼邊際上的平衡關系尤為重要。

歷史給我們智慧。 我們認為,很有必要在當前階段一起重新回顧了 1996 年風雲激蕩的牛市以及其後證監會的“12 道金牌” ,重溫市場從低谷到高潮、隨後在政策變臉下從高潮再次落入低谷的那段歷史。

1996年市場回顧


1996 年中國股市再迎牛市,全年上證綜指從 550 點一路上行到 1258 點。年末大盤在管理層的輪番打壓下暴跌,回落到 917 點,全年上漲 65%。

宏觀經濟和流動性

1996 年,我國經歷了三年的調整期成功實現經濟“軟著陸”,GDP 同比增速放緩至10%,通脹率大幅下降。經濟整體仍處於衰退周期,全年工業增加值增速下降,上市公司歸屬母公司凈利潤同比大幅下滑。央行繼續施行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但由於需求不足,市場流動性環境呈現衰退性寬松,固定資產投資減速,貨幣剩余增加。


管理層態度

國家有利用資本市場支援國企的客觀需要,但年末為了防範風險開始“擠泡沫”。1996 年國企凈銷售利潤率降至歷史最低點,全年 6000 余家國企破產,超過了之前 9 年的總和。國家采用“指標配額制”全面扶持國企上市,利用股市代替財政向國企輸血。為了幫助國企脫困,國家有做大資本市場的迫切需要。這是當年股市走牛的重要驅動因素。

重大政策/事件:

1996 年行情節奏



1996.1-1996.5藍籌股價值回歸


1996 年 1 月到 5 月是一波價值回歸的行情,炒作主要邏輯是藍籌股的估值修複。上一節已經提到,在 1993-1995年的熊市中,許多股票的價格已跌破其內在價值,市場上“遍地是黃金”。1996 年,投資者開始蜂擁而至入場淘金。這一階段市場被理性主導,低估值、安全邊際高的藍籌股漲幅較大。代表性龍頭是四川長虹、深發展、深科技等有業績支撐的個股。

1996.6-1996.9 滬深博弈

1996 年牛市啟動初期, 滬深兩地在藍籌股的帶動下漲幅相對均衡。 而 5~9 月之間,深交所率先出臺多項政策扶植股市,在此期間深市的表現明顯強於滬市。4 月 29日到 9 月 19 日間,滬市只有 35.7%的股票上漲,平均漲幅為 1.68%。而深市平均漲幅高達 54%。

為了扭轉這種態勢,1996 年 9 月,上海市推出對滬市百家上市公司的 5 項優惠政策:所有上市公司 所得稅由 33%降至 15%;部分績優公司將在資本擴充上得到重點支持;企業原向上海房地產局租用的土地、樓房,其產權劃至國有控股集團;減輕上市公司的部分包袱;為上市公司的進一步發展提供貸款。與此同時,上海市政府開始主動幹預二級市場,要求申銀萬國、 海通證券等重點券商買入指標股,推高上證指數。

滬深兩地地方政府為了爭取金融中心的地位而主動幹預股市的行為,使得市場風險偏好擡高,投資者信心膨脹,牛市逐漸由理性進入高潮。

1996.9-1996.12 “消滅”低價股

1996 年 9 月後,在滬深兩地政府的“煽風點火”下,市場情緒高漲,大批增量資金入場,兩市成交額中樞提升。資金炒作的路徑也從前期的績優股轉換到低價股。9月 19 日收盤價在 5 元以下的標的之後三個月內平均漲幅超過 100%, 而收盤價 15元以上的標的平均漲幅僅為 36%。 12 月 11 日, 兩市 5 元以下的個股已經被徹底“消滅”,深市8 元以下的個股僅有中潤資源和力合股份兩只,9 月~12 月間,個股股價與漲跌幅顯著負相關。

低價股的炒作如火如荼, 一方面是後入場的散戶對低價個股有著出於本能的偏好,另一方面是由於低價股前期漲幅較小,這波炒作可以看作前期漲幅較小的個股的集體補漲。

1996 年 9 月, 藍籌股的股價經過前期的炒作已經處於高位,四川長虹、 平安銀行、深科技的股價都接近 20 元,這些股票在 1996 年 9~12 月的漲幅不大。而 1996 年9 月十只收盤價最低的個股在 9~12 月間平均漲幅高達 130%,多數到年末時股價翻倍。

1996.12“十二道金牌”

1996 年 12 月, A 股市場已進入“高燒不退”的狀態, 在 12 月 11 日上證綜指達到了1258 的高點。從 10 月起,證監會連發 12 道利空意圖給股市降溫,造成股市波動加劇。10 月 30 日、11 月 1 日、11 月 20 日,市場分別因為證監會加強對期貨的管理、發布《關於嚴禁操縱證券市場行為的通知》以及查處海通證券、深發展非法為客戶提供融資案件而出現大跌,在此期間, 股市也經歷了一個月左右的震蕩。但是,11 月底開始,股市再次加速上漲,在半個月內從 920 點上漲至 1258 點。

在前期的風險教育均告無效後,管理層終於 “下狠手” 、 使出“ 殺手鐧” 。12 月 12日,政策調控的風聲四起,大盤當日下跌5.44%。12 月 13 日,證監會規定到 1997年 2 月 15 日還未獲資格證書的券商將不得從事股票承銷業務,大盤再次下挫5.70%。12月16日 ,人民日報社論《正確認識當前股票市場》中稱:“ 最近一個時期的暴漲則是 不正常的和非理性的…… 股票交易過度投機明顯。” 同日,10%漲跌停板制度正式 實施,此後兩個交易日,滬深兩地接近全盤跌停。大盤從 12月12日開始的四個交易日內下跌超過30%,隨後開始在900點左右逐漸縮量企穩,年終收於 917 點。

“十二道金牌”之後 ,績優股開始了新一輪行情


急跌之後,績優股、藍籌股很快開始了新一輪行情。在 12 月中旬全盤跌停的風險教育後,之前炒作投機下“雞犬升天”的績差股開始被拋售,投資者情緒開始回歸理性,估值合理的藍籌股在 12 月的暴跌中表現出明顯的抗跌性。四川長虹、深發展 (現平安銀行) 、 東大阿派 (現東軟集團) 等有業績支撐的個股都很快止跌反彈,帶動大盤再次回到上升軌道中,這波上漲一直持續到 1997 年 5 月,上證綜指從96 年底的 855 點上漲到 1510 點,漲幅高達 76%。


我們梳理了 1996 年 12 月 11 日到 1997 年 5 月 12 日 A 股漲幅最大的十只個股。12 月 11 日時,這些個股的市盈率多數處於合理的區間(A 股整體市盈率高達 60倍) 。 這段時間內個股的漲跌幅與其市盈率顯著負相關,估值畸高的個股多數下跌。


(張憶東、吳峰、李彥霖、翁湉、周琳、張啟堯/興業證券)

格隆匯聲明: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65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