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4-19 21:29 編輯 華夏醫療(8143):跟著大佬布局潛在十倍股 作者:格隆匯 吳越釣叟 看到格隆匯諸多大佬分享的好公司,其中不乏可能的十倍股,老實說,看得我心里癢癢。我也大膽獻一次醜,說一只我覺得很可能有10倍空間的股票,也算是對這麽久格隆匯無償分享幹貨的一點點回報。 這個公司很多人印象不算好(貌似老千),多數人也覺得看不懂。 但這符合我的投資原則: 1、跟著大佬布局。我投了不算少的阿里影業,阿里健康,複星國際,基本都是這個思路; 2、在市場多數人看不懂的時候參與。只有這樣,才可能出十倍股; 下面言歸正傳。 實業界有一句老話:屌絲做新項目叫創業,大佬做新項目叫布局。 屌絲創業和大佬布局有什麽不一樣? 最大差異就在於項目選擇的戰略精準性,以及項目可持續性和成功概率的不同。 一般人自己出來做項目,最大問題是項目選擇範圍的戰略縱深不夠,精準欠缺,無法做到“長遠眼光、戰略布局、大手筆”,往往是希望1、2年就有明顯回報,所以項目資源匱乏,抓到碗里就是菜。也許中途碰到稍微大點的坎,比如資金、人力等跟不上,就越不過去了,所以可持續性和成功的概率相對較低。 但大佬布局不一樣。大佬資源多、人脈廣,站得高看得遠,他們對項目的選擇往往是看到5年後。項目現在也許還沒什麽市場和需求,但一定要5年後有超級大市場和大需求。而且大佬一旦決定要做什麽,就會穩打穩紮,就要做的像個樣,後續的資金、人力、物力源源不斷跟上,也做好了準備會為前期的所有挫折買單,因此相對來說其看準的事,八九不離十。 這個道理相信大家都懂,但把它應用在二級市場上,你會發現一個更加簡單粗暴的道理:那些被大佬們借殼用來進行深度布局的公司,最後往往一飛沖天,並且後續走勢絲毫沒有疲軟之態,阿里健康、阿里影業就是最好的例證。 對於這樣的公司,只要你確定大佬是真的在布局,而不是玩票而已,那你只需要執行三個很簡單的動作,就能保證綁定大佬,發家致富,迎娶白富美,那就是 1、跟隨大佬布局,做個小股東; 不信,你看: 阿里雙雄逆天走勢 ![]() 道理就說到這,當然不會就此結束拉,格隆匯兄弟們放心,十倍股福利還是要給的,不過在這之前我們先來回顧一下“莆田系大戰百度”的事,其中自有“黃金屋”——因為這個可能的十倍股就出自“莆田系”。 不要告訴我,你不知道莆田系。全中國所有電線桿上的那些疾病廣告,都是莆田系的作品。 前段時間“莆田系大戰度娘事件”鬧得沸沸揚揚,這一度讓我對百度這個自暴自棄的智商非常捉急:BAT這三家中轉型移動互聯網最不成功的一家(百度是靠巨資收購91勉強拿到半張移動互聯網的船票),還有心思和自己最大的廣告主打架,這真的是有點活膩歪的感覺(我是真覺得百度已經沒有資格與騰訊、阿里擺在一起了,已經被甩得太遠太遠了)。 而這對於站在風口浪尖的莆田系來說是,則是好壞參半,甚至利大於弊。壞的是行業內幕被置於聚光燈下(違規醫療推廣、虛假廣告等問題),好的是對於莆田系來說,這正是一次絕佳的轉型契機(長久來看,民營醫院的發展不能單純依靠宣傳推廣,必須將醫療技術水平作為核心競爭力,打鐵還需自身硬)。而且百度這個已經徒有虛名的所謂互聯網 所以,現在來看,莆田系“從良”的時機到了: 1、國家政策支持。過去民營醫院在中國並沒有政策扶持,甚至銀行貸款不向民營醫院開放,而現在18大明確了開放政策,民營醫療行業的春天來了。 2、莆田系本身牛逼哄哄的實力。現在在醫療領域,除了國家隊就是莆田系了,在民營醫療領域,莆田系一家獨大——莆田系醫院是中國最大的民營醫院群體,在2013年登記在冊的1萬多家民營醫療機構中,莆田系就占據80%以上。 3、中國醫健聯盟力促莆田系品牌化運營。目前很多民營醫院都向正規化、品牌化運營,而中國醫健聯盟正致力於此。中國醫健聯盟成立於2013年11月,由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萬通控股董事長馮侖和萬好國際集團董事局主席翁國亮等發起,首批十四家發起會員中超過十家是莆系醫療機構,首批創始成員旗下擁有的醫療機構和醫院超過1000家。 好了,講這麽多莆田系的東西,沒有別的意思,因為往往危機才會促成改變,變則通。莆田系的這次危機也是他們轉型的機會,更是投資者發現機會,發家致富的良機:轉型必須借助載體,而這個十倍股載體就跟醫健聯盟有關。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註意到,上面提到的中國醫健聯盟,其發起大佬有: 1、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 這幾位大佬發起醫健聯盟,是看中了未來醫療服務行業這個超級大金礦,準備大搞移動醫療、民營醫療,甚至養老健康產業。而把這三個大佬聯系在一起的,有且只有這樣一家港A股:華夏醫療(8143.HK)。 真相終於露面。 這家公司被納入我的重點觀察名單,是因為兩個特別事件。一件是2014年6月公司一口氣計提了7.85億元的商譽減值,把巨額商譽一次性清零,因為這個動作,當年公司資產幾乎腰斬,當年利潤也由上年的盈利2431萬,變成巨虧4.98億——這種行為在內地俗稱“洗澡”,而且洗得特別的幹凈——這種壯士斷腕,刮骨療傷,如果不是想做點什麽,拿只能說明公司老板智商有問題。 第二個特別事件,就是公司最近的一個最新動作,我給各位格隆匯大俠匯報一下。 最新公告(發股票期權):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古時冷兵器時代大戰之前,必須先準備好糧草才行。這次華夏醫療給管理層發放期權,極大可能就是大戰(大動作)前夕派發的糧餉。 詳情如下: ![]() 值得註意的是,這次授出的購股權(1億份,行權價0.68港元)是份額數最多,人員數最多的一次,並且名單中包含了幾乎公司的所有管理層和業務骨幹,其中包括翁國亮的兒子(660萬份)以及侄子(700萬份)。 而且,期權執行條件不是一次拿走,而是分三年,按照“433”設定,如下: ![]() 這樣設計的潛臺詞再清楚不過了:兄弟夥要玩真的,都給我出死力,一年一看,不出業績,不許行權! 莆田系與百度大戰剛告一段落,華夏醫療就發出這樣的公告,不免讓人浮想聯翩。 那麽,華夏醫療(8143.HK),到底是怎樣一家公司? 先看股權結構與股東背景。 股權結構:翁國亮31.22%,劉永好20.66%。 ![]() 翁國亮實際持有297531016股,通過易耀控股(萬好國際全資控股,萬好國際由翁國亮實際控制)持有120960500股,另外他還有1700000份購股權和98500000股非上市可轉換優先股,加起來實際控制了31.22%的股份。劉永好通過新希望持有20.66%的股份,是華夏醫療第二大股東。 股東背景方面,劉永好就不必介紹了,大家夥太熟了。剛淡出了民生銀行,手里一堆錢,著急找項目呢。 翁國亮:這個人很多投資者不熟。但在中國民營醫療領域,則是一個跺跺腳,大地會抖上一抖的角。 ![]() 翁現為香港莆田商會主席,全國衛生協會副理事長,萬好國際集團董事局主席,擁有覆蓋福建省近300家的專業連鎖零售藥店,其所在的莆田系現在管理8000家民營醫院,其在香港投資成立華夏醫療集團,成為中國第一家專業致力於內地醫療投資管理的香港聯交所上市公司。 華夏醫療參控股公司: ![]() 華夏醫療做什麽? 簡歷:公司通過旗下萬嘉集團在福建直接經營113間零售藥店,另外擁有三家綜合性醫院(珠海九龍醫院、重慶市愛德華醫院、嘉興曙光中西醫結合醫院)和一定數量的專科連鎖醫院,目標是構建成真正意義的醫療連鎖機構布局,在中國醫療衛生行業起到重要作用。 說白了,就是投資做醫院,做連鎖醫療,而且剛剛起步。 這個領域有多炙手可熱,有多值得追捧,看看郭廣昌的複星醫藥的醫院擴張計劃就知道了。 最關鍵的,它的醫院擴張,不需要像複星一樣,去市場上一家一家艱難地談。因為大股東翁國亮手上就有數百家醫院資源。 問題來了,為何劉永好這樣的行業外大佬也要做醫療?——十倍增長潛力。 拿劉永好來說,對於醫療行業,他算是“門外漢”了,就如同金融業一樣。20年前,劉永好進軍金融,參與發起成立中國第一家民營銀行——民生銀行。如今,民生銀行給了新希望集團十幾倍的回報。這一次,作為資本大亨的劉永好,開始對醫療產業不吝慷慨,從趨勢性的移動醫療,到民營醫院,甚至養老健康產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按照他的話:“未來十年,汽車行業還能增長十倍嗎?絕對不可能!增長兩倍是有可能的;房地產能漲十倍嗎?絕對不可能!衣服能漲十倍嗎?絕對不可能!還有什麽能增長十倍?基於移動互聯和大數據雲計算的醫療衛生體系完全有可能增長十倍。”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中國前首富劉永好+地產大佬馮侖+莆田系這三者的豪華組合,可不僅僅是為了吸引眼球。 往後了發展,劉永好負責資本,馮侖負責地產和物業,翁國亮負責醫院管理,三人可以共同做大連鎖醫院,做大移動醫療,做大健康產業。此外,華夏醫療還與中信醫療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中信醫療是中信集團的全資子公司,業務涵蓋醫療健康的全部產業鏈。 小結一下華夏醫療投資邏輯 首先,看好未來它作為大佬布局的載體功能。這個上面已經談得夠詳細了。 其次,作為殼的價值突出。目前,華夏醫療的市值才11個億。 最後,想要取得逆天回報,就應該在市場都沒搞懂的低位買入大佬布局的小公司,在大家都看不懂的時候買才能將收益最大化,同時價格底位也保證了跌的空間不大,相對安全。 總之,現階段的華夏醫療市值小,有幹爹(背靠大樹),有錢,有人,有故事,有目標,一切具備,只差臨門一腳了。 最後,關於華夏醫療的老千嫌疑 主要嫌疑有如下幾條: 1、2009.11.24——以6億港元購買翁生持有的藥品批發公司和80間藥店,代價中2000萬元以現金支付,2.9億元按兌換價每股0.06元發行可換股優先股支付、2.9億元發行年息1厘票據支付。 從上面的1-4條來看,確實有明顯老千嫌疑,但也可解釋為翁國亮在獲取必要比例的股權,這個花了5年時間(09年—13年)。 不過從2014年第5條把股權賣給劉永好開始,公司明確在開始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相信2014年6月商譽一次性清零(公司2013年盈利2431萬,2014年巨虧4.98億,洗了一個透徹的大澡,主要原因就是因為2014年一口氣計提了7.85億元的商譽減值),把公司資產徹底坐實,也是劉永好正式轉換成為股東的前提:都是大佬,一起做事,別玩黑的。 還是那句話:屌絲做新項目叫創業,大佬做新項目叫布局。 大佬都布局了,玩老千的時代也就過去了,畢竟,賺小錢可以靠玩玩財技,真賺大錢,靠的一定是真刀真槍的實幹,品牌和信譽——有馬雲為證。 對華夏醫療來說,如此歷史機遇的港股大牛市豈能放過?必須要做點正經事,賺點名正言順的大錢,公司這點覺悟還是要有的。 (特別提示一點,本人並不完全清楚8143華夏醫療過去算不算老千股,以及未來是不是老千股。香港有很多以訛傳訛的老千公司,馬雲的阿里影業(1060)過去也一度被傳為老千股。所以,請各位自行控制和分析其中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