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4-15 09:10 編輯 ![]() 這兩天,香港股民最氣憤的是什麽?不是別人在股市賺瘋了,自己還在排隊開戶;也不是好不容易排到了,券商卻下班了;更不是好不容易開了戶,交易系統崩潰了~最氣憤的是,TVB(00511)突然在18年後重播《大時代》! ![]() 不但重播《大時代》,還在播《楚留香》,是要逼死誰! ![]() 據香港媒體報道,TVB原計劃播出《沖上雲霄2》,但趕上市旺,為應景而改播《大時代》。網民們紛紛哀號:“與民為敵”、“有貨快點放”、“一人一票反對TVB播《大時代》”、“阿爺大戰丁蟹”、“高層已開好淡倉?” 也有人稱:“現在什麽年代了?正在播的《武則天》不是告訴你現在是什麽人話事?還講丁蟹太過時了”。 ![]() 可是,一說要重播《大時代》,連升8日、熱火朝天的港股頓時偃旗息鼓,昨日被嚇跌了454點(-1.62%)。 ![]() ![]() 丁蟹效應有多紅? 如果你還以為只是香港好事股民的惡搞就OUT了,其不但在香港深入人心,還多次被環球傳媒廣泛報導,投行里昂證券於2004年3月曾為此發表研究報告,還成為大學的研究課題。 講股前先八卦下秋官小檔案。 ![]() 哇,不看不知道,原來秋官幾乎是共和國同齡人,今年都68了,真是凍齡界的傑出代表啊! 如果你想了解什麽是玉樹臨風、風流倜儻,看看少年時代的秋官就明白了。(咱們只看顏,忽略渣渣的像素) ![]() 難以超越的經典香帥 ![]() 引領戲說風潮的乾隆皇 秋官最知名的代表作就是1992年開播的港劇之王《大時代》,或許一些80後、90後朋友不曾看過,以下用200字概述: 《大時代》以香港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之金融市場為主線背景,並以兩個家庭兩代之間的恩怨情仇為主幹而開展的故事,故事峰回路轉,情節交錯,正反兩派界線含糊,巧妙刺激的連場股票大戰,加上一眾演員之精湛演技,劇情層層重疊下來之極大戲劇張力令觀眾血脈沸騰,咬牙切齒,被視為香港爭鬥劇劇種發展的一個難以超越的高峰。此劇播出後至今,每逢股市大起大落,坊間總會用“大時代”一詞概括說明當時市況。 -引自維基百科 至於丁蟹效應(又稱“秋官效應”、 TingHai Effect、Adam'sEffect)是坊間流傳的一個香港股市現象;丁蟹為鄭少秋在《大時代》中飾演的角色名,之後只要播出由鄭少秋主演的電視節目,恒生指數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有人包括鄭少秋本人都認為只是一連串的巧合或是迷信,但仍有不少人認為丁蟹效應真有其事。 不費吹灰之力,不用搶頭條,輕松登上《紐約時報》、《金融時報》、《華爾街日報》版面,真讓大多數藝人羨慕不已,而且,人家上的不是娛樂版,是財經版哦! ![]() ![]() ![]() 丁蟹效應有多邪? 根據香港科技大學學生《QuantitativeAnalysis of Financial Time Series》報告的統計,從《大時代》播出後的21年里,只要播出秋官劇集,70%的概率導致市場下跌,跌幅從0.1%-25%不等,平均跌幅為4%。 ![]() 一起重溫下被丁蟹“禍害”的港股20年。 維基百科統計的秋官效應 ![]() ![]() ![]() ![]() “丁蟹”目前買什麽股? 以下被秋官點到名的小夥伴不要哭哦! ![]() ![]() 丁蟹效應是純巧合還是真理論? 上述香港科技大學報告最後通過對不同的變量進行建模及檢驗分析,最終的結論為:從長期看,丁蟹效應與股市下跌的關系在統計檢驗上不顯著,僅與股市波動有相關性。 也有人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分析,認為所謂的丁蟹效應可能只是股民心理營造出來的自我應驗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每當鄭少秋主演的電視劇播放時,不少股民深怕丁蟹效應會導致自己手頭上的股票蝕本,便對股票進行恐慌性拋售,引致股市暴跌。投機者亦可能以丁蟹效應為借口推跌大市。 恒指經過上周的狂升,9日相對強弱指標(RSI)連續數日超過90水平,創31年來最超買紀錄;各行各業返工都看著報價機/自選股,身邊張三、李四、王五各個都成股神,此時重溫《大時代》,回顧下曾經叱咤風雲的丁蟹,只有好處。 ![]() ![]() (源自中環現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