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我看《股票作手回忆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f36780100a3un.html从文采来看,本书较为平淡,当然,此类并非小说类的作品更适合以这种口吻来阐述,架构和线索也清晰简单,循着Jesse Livermore投机生涯路展开,在此过程中他的理念也由感性走向理性和成熟,中间穿插着许多小故事,虽然有些足以令人惊心动魄,但作者照样没把精力放 在“扣人心弦”上,书中人物关系简单,以第一人称叙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记事本,中间夹杂着许多即时的心得。在投机(或投资)理念方面,道出了许多 非常朴素的经验(或者真理,至少到目前为止),并勾勒出Jesse Livermore的交易体系的框架,从中不难发现,虽然路有千万条,但很多根本性的东西却是相通的,文中的多条“规则”与江恩所推崇的不谋而合。

交易体系方面, 系统交易方法。

行文时未刻意区分Jesse Livermore和书中主人公,下面特意附了一文《股市行家杰西》,是关于Jesse Livermore的介绍,在Jesse Livermore自己所著《股票大作手操盘术》一书的末尾也有其人简介,对比之下可以看到,二者的经历非常近似,似乎没有必要刻意进行区分。但看到不少看好此书或看淡此书的朋友似乎都有以成败论书的倾向,或因Jesse Livermore曾有的成就而极其推崇,或因Jesse Livermore的终局而完全否定,如此一来,倒确实应进行一下区分,同时也明晰一下读书的目的。
如果一定要循着成王败寇的思路来批判,那也不妨来查看一下文中是否有蛛丝马迹给出L最终失败的潜因。我想,不能简单地说假如当初如何如何,就如何如何,一 方面,这立即就成了马后炮的典型案例,另一方面,仅仅从方法论去反推是没有建设性意义的。比如说L最后一次投机失败,我们当然不能说,假如在这次交易 中……那么……,如果失败是注定的,它只会换另一个时间、地点和方式来进行。一定要用假设的说法,假设L每次盈利后都提取一定的比例留存,假设L……,假 设L……,假设之假设之后会发现,那肯定不是L了,而且这个假设的L也许连曾经有的成就都会被假设所剥夺。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朋友就常用“假如”的句式来 解释失败的原由,这其实是逃避的做法,甚至在方法论上都难有进步。那么,在书中,失败的阴影到底藏在哪里呢?在方法论之前,还有个“世界观”,方法论是被 思想和理念指导的,我来推测(当然还有猜测)L失败的根源,在多次东山再起之后,L对失败的判断明显带有过多的乐观主义色彩。
其实,L的失败必然违背了他从前遵守的原则,这点是毫无疑问的。如此,人性的弱点又一次战胜了出类拔萃的人,和击败其他亿万普通群众一样。在对赌行,L总 是屡战屡胜,以至于几乎将对赌行视为提款机,如果不是对赌行通常规模较小,满足不了L大手笔操作的要求,同时,大大小小的对赌行都对L实施关门政策,甚至 在采用“替身战术”之后也被察觉并封杀,迫得L走上正规的投机路,并有机会“真正掌握了投机”。但L初入行却屡战屡败,不得不屡屡借款,并想方设法在对赌 行赢得利润后再次返身搏杀。在书中,L濒临破产或已经破产的情况出现的概率是比较高的,但,L是成功的,从谷底到高峰的历史重演了数次,尽管L再三强调吸 取教训、不再次犯同样错误,书中有这么句话:如果一个人不犯错的话,那他一个月之内就能拥有整个世界了,但如果他不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的话,那就连上帝 所赐的东西都得不到一件。可是在太多的胜利面前,L对风险的认识确实在淡化,书中有轻慢风险的口吻,“我一直认为假如只花一百万就能得到教训,何必花去那 么多呢?不过命运之神不总是让你自己开价。她把受教育的乐趣让给你享用,然后把帐单呈上来,她知道无论数目多大,你不得不付帐。”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这句话听来是那么耳熟,在很多证券类书籍上都能看到,当然,它的渊源比三大假设中的历史会重演要早上N年。书中L也说了一句老话:华 尔街没有新鲜事。幸好,世事并不是简单地重复,否则该是多么无味,其实,丰富多彩的也许都只是形式,但已足以令人沉醉。无论是成败,也难以简单复制,理念 的形成有特点的环境,就象没有绝对的真理一样,我们只是力图寻找共性的东西。

《作手》中对于交易体系比较直接的阐述有以下章节,是框架性的。不过没关系,从L自己所著的书以及其他人评价和介绍性的文章中还可以继续了解,我记得有的朋友还根据其思路编写了公式。大家继续聊。

***********
我所说的一切说明了我交易体系的精髓就在于研究行情走 势。我只不过认识到了价格最有可能以何种方式运动,我会多 实验几次来检测我的判断。我是开始交易以后就观察价格对我 交易指令的反映。

当我买股票时我愿意以较高的价格买入,抛出时我必须低 价抛出时,许多有经验的交易商都表示怀疑,这实在叫我感到 惊讶。如果一个交易商坚持投机之道的话想赚钱不是难事,也 就是说,等着最小阻力线确定后,一定等行情走势说上涨时再 买,行情走势说下跌时再抛。他可以在上涨的过程中积累自己 的头寸,先买入总量的五分之一,如果没有利润的话,他就必 须停止增加持股,因为显然他从一开始就错了,他至少暂时错 了,而犯错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能带来利润。

我做棉花期货一直很成功。我有我的一套理论,交易中我 以它为准则。假如我决定做四万到五万包,那么,我就会象我 告诉你那样去研究行情走势,看看到底该买还是该抛。假如最 小阻力线显示出上升趋势。那我会先买入一万包,我买了以后 ,如果市场又上升,我会再买一万包,是同样的道理,然后, 如果我能得到二十点的利润,或者一包赚一块钱,我会再买两 万包,这样我就满仓了,这就是我做交易的方法。但如果买了 一万或两万包以后,出现浮动亏损,那么就平仓,因为我错了 ,可能只是暂时的错,但我说过无论什么错,都无利润可言。

我一直坚持自己的系统,并由此一次大行情也没错过,在 建仓的过程中,总会先亏掉五六万美元去测试市场。这看起来 象是个过于奢侈的测试,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当真正的行情 开始时,这点亏损立即就赚回来了,只有抓住机会正确行动才 赚得着钱。

我已讲述了我做交易的系统方法。只在赢的时候才下大注,而 错的时候只亏一点探测性的赌注非常英明。如果按我说的方法 去交易,他就总可以持有有利润的头寸,赚得丰厚回报。

职业的交易商总是会根据自己的经验有一些这样那样的系 统,其建立在他们对投机的态度上。我记得我在棕榈海滩遇到 一位老绅士,我一下想不起他的名字了。我知道他在内战期间 回来,在华尔街有些年头了,有人告诉我他是个非常聪明的人 ,经历了不少大风大浪,总是说世上没什么新鲜的东西,至少 股市上没有。

老伙计问了我许多问题,当我说完我的通常的操作情况, 他点点头说:“是的,是的!你做得很对,你创造的这种方法 ,你的思维方式使你的系统成了种对你有利的系统。我记起帕 特·赫尔尼来了,听说过吧?他可是个出名的运动员,他在我 们那儿有个户头。是个机灵的小伙子,爱激动,靠股票赚钱, 因而总有人向他讨教。他可从不说什么,要是他们直接了当地 求教,他会说出他最喜欢的跑道上的箴言:‘你不赌就永远不 知道。’他就在我们的办事处作交易,他会先买一百股某种正 火的股票,然后,如果上涨了百分之一,他就再买一百股,再 涨再买。他常说他参与这种游戏可不是给别人挣钱,因而他总 在最后一笔买单以下1点处放着止损单。价格要是涨上去他就 再买。有百分之一的回调他就平仓了。他宣称他觉得亏一点以 上就傻透了,无论这亏损是出自他原来的保证金还是他的浮动 利润。”

“你知道,职业赌家对长线不感兴趣,只想要稳妥的钱, 当然长线做对了还是不错的。帕特在股市上从不听信小道消息 ,也从不企图在一周就弄个二十点。他只想赚得能让他过得好 。我在华尔街遇到过的成千上万的外行中,只有帕特·赫尔尼 一个人把投机看成是和轮盘赌一样的概率游戏。但他却具有很 好的下注方法。

赫尔尼死后,我们的一个顾客,过去常和帕特一起作交易 ,学他的方法在兰卡万拿赚了十多万,然后转去做其它股票, 因为他赚了银多钱,他觉的用不着再用帕特的方法了,当价位 回调时,他没有砍掉亏损还反而听之任之好象损失是利润似的 ,当然钱全亏光了,他最后还时欠了我们几千美元。”

“他四处闲荡了两三年,钱赔光后他还兴奋了很久。不过 当他自我表现时我们也没有反对他。我记得他常公开承认他不 按帕特·赫尔尼的方式交易简直是太傻了。得了,有一天他十 分激动地跑来找我,求我让他抛些股票。他过去是个好客户、 不错的小伙子,所以告诉他我个人愿意给他作保一百股。”

“他抛了一百股雷克·索尔,那是1875年,比尔·特瑞威尔 斯正在抨击股市,我的朋友罗伯特最佳点位开始抛出,在下跌 的过程中,他就在一直抛出,就象他以前遵守帕特·赫尔尼的 系统时常做的那样,非常成功。”

“好了,罗伯特以金字塔式加码,成功地抛了四天,他的 户头就有了一万五千美元的利润。我发现他没放止损单,我就 提醒他,他说暴跌还没完全开始呢,他可不想被一点的反弹就 挤出去。那是八月份,到了九月中旬,他向我借十块钱去买一 辆童车,为他第4个孩子。他没有坚持已被他自己证实的系统 ,这就是大多数人的问题所在。”老先生向我摇了摇头。

他是对的,我有时觉得投机一定是种神奇的职业,因为我 发现一般投机商都趋于违背自己的本性。所有的人都有一种弱 点,这弱点对于投机成功非常致命,而正是这种些弱点才使得 他受同行欢迎。

投机商最主要的敌人往往是内心产生的,它与人性的希望 与恐惧是不可分割的。在交易中,当市场对你不利时,你每天 都在希望这是最后一天,但你失去的总比你估计的多,当市场 按你的方向走,你就怕了,也许第二天你的利润就没了,你就 撤了,太快了。恐惧使你不敢去赚你本该赚的钱,一个成功的 交易商必须同这两种根深蒂固的本能作斗争,他必须推翻这你 可能会称之为本能的冲动。别人充满希望的地方他该害怕,而 别人怕的地方他该充满希望,他必须害怕他的亏损会发展成无 法承受的亏损,他必须希望他的利润能增长成巨大的利润。象 平常人那样在股票上赌博是十分错误的。

我十四岁就开始了交易生涯。这就是我所做的一切,我想 我知道我在说什么。经过三十年的交易,赚几美元的交易做过 ,赚取几百万美元的交易也做过,我总结出以下结论:一个人 可能在某个时候可以击败一支股票,但没有一个人可以击败股 市!一个人可能以买卖棉花、谷物赚钱,但没人能够击败棉花 期货市场或谷物期货市场。就象跑马一样,一个人可以赢一场 赛马,但他胜不了跑马赛。

如果我知道如何使这些结论更有力、更显著,我一定会这 么做的。如果有人反对,也没什么区别,我知道我所说的这些 不可否定的结论是正确的。

先应该说我自己对杰西是崇拜的。不论别人怎么说,我在他的书中学到的东西比我在其他一百本书中学到的要多。
他是成功的。有些人会说他是个失败者。我不想多论,哲学上的生命的意义没有必要在这里争论什么。说说市场吧。

他的失败是如何造成的,首先,我这里没有他失败的比较详细的资料,所以我说的东西很可能是不客观的。如果有哪位有他的失败资料,如你能给我,吾将不胜 感激!有些资料是没有价值的,比如说一般的书中写的索罗斯攻英镑等事例。只是我们的政府出于政治的需要,人为的丑化。使人们认为他就是个大赌徒,其实,我 们没有等到客观的资料而已。据集合多项资料而论,索罗斯在操作时赌性并不如许多人想的那么强。他做好了充分准备,并时时准备接受失败的人。

我认为杰西的失败源于“执著”。
能想起他在操作咖啡的事例中所讲的吗?它用自己的理性分析,得到的结论是要上涨,而由于书中介绍的原因。他失败了。不论当初他的分析是多么的正确,他 没有想到对手会用那么卑劣的手段,对吗?结果,他失败了。在这个事例中,没有看到他如以往的反思。而是在书中“指责”对方。他用的方法是什么,是比我们大 多数人用的自以为是的技术啊,基本啊更本质的东西。他对他的方法有信心吗?当然,可是就是因为这个他会失败。
当我们总结技术,等到一个操作上的技巧的时候,哪怕我们对了二十次,可能没有哪个理性的人会说自己掌握了十足的真理,都会在心里提示自己,可能也会有 错的。(这里以高手为分析对象,一般的股民连分析的必要都没有)因为自己知道自己的方法来自于并不“硬”的根基。可是当我们所用的方法不是这个线哪个线之 类的东西,而是基本经济分析时呢,自信心自然会更强些。知道自己的根基更“硬”些。如果自己使用的方法在很长的时间内等到不断的验证。成功次数非常多,你 对其信心呢?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这种经过实际的检验的分析方法。
长期资本公司的分析方法的理论基础扎实不扎实。结果呢?你说他是因何而死?坚持!
当物理世界的不确定性成为本质特性时,当数学的根基“集合论”也存在不可解决之悖论时,我们“确定”的是什么呢?
所以,我要时时提醒自己。当获利一定的成功时,不可执着。在世界面前保持小心。对未知的东西要有敬畏之心。
如果赌性十足,又是次次下重注。没有其他的结果,必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