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經銷商糾紛惹來內部調查 西門子醫療或“服軟”退定金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3/4587044.html

中國經銷商糾紛惹來內部調查 西門子醫療或“服軟”退定金

一財網 陸琨倩 2015-03-17 22:20:00

西門子醫療已經向被沒收定金的經銷商發去《合作夥伴定金信息》要求申請退款的經銷商填寫,但考慮到申請表中需要勾選的選項可能會妨礙經銷商之後維權,所以經銷商給西門子發去了退款回複函,因此目前尚未知道西門子的態度。

全球醫療器械巨頭西門子醫療與中國經銷商之間的糾紛或許在本月底有新進展。

曾任華南地區經銷商的吳先生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西門子醫療已經向被沒收定金的經銷商發去《合作夥伴定金信息》要求申請退款的經銷商填寫,“我們判斷西門子也在考慮要退還定金了,但考慮到申請表中需要勾選的選項可能會妨礙我們之後維權,所以我們給西門子發去了退款回複函,因此目前尚未知道西門子的態度。”

這家在國內市場占有率僅次於GE的醫療器械巨頭,西門子中國此前曾就經銷商事件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西門子公司高度重視,內部有關部門立即啟動進行詳細調查。”但對於最新進展,該公司相關負責人僅表示,正在公司內部確認具體情況,有消息會進一步溝通。

經銷商“硬磕”

事情源於去年底開始,西門子醫療以銷售合同到期為由,沒收了經銷商10%的合同定金,後來,全國有30多家經銷商加入了維權聯盟,並向西門子醫療發去了律師函,當時西門子對經銷商的回複認為,經銷商主張的交易習慣缺乏法律依據。

不過,事件似乎在最近有了轉機。吳先生向記者出示西門子醫療給予經銷商填寫的《合作夥伴定金信息》單,當中寫道“如果貴司希望向我司提出申請,就貴司和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我司”)簽訂的銷售合同希望我司退還貴司支付的定金,請提供一下信息,以便我司對貴司申請進行評估。”

吳先生表示,按照目前的事情進展,西門子醫療總算對經銷商的正當訴求有了正面回應,雖然仍未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但已經向退回定金邁出了一步,經銷商原先商定的行動計劃也暫緩。“不過我們並不認同西門子醫療給予的申請單中羅列的退款申請背景和理由。”吳先生提到的理由,其實是該單中退款申請背景及原由一欄,西門子羅列了包括項目取消、產品變更、項目延期、客戶破產等幾個原因。

“但我們不願意勾選這些選項。”吳先生表示,因此經過經銷商聯盟的商議,合同中並未約定上述原因可以申請退款,擔心勾選了上述這些原因,之後就說不清了,因此我們計劃填寫合同“流產”真正的原因。

吳先生給記者出示一封“關於退定背景及原由說明”的回複函,當中寫到“之所以提前簽署該合同,是西門子銷售人員為完成其任務強行要求我方這樣簽訂的,否則,西門子就威脅減少我方經銷區域甚至取消經銷權”,“簽訂合同之時,合同上的最終用戶尚未啟動招標采購程序……該合同所涉交易實際上根本還沒有發生。”

該回複函中同時提到,“西門子銷售人員在強求我方簽訂該合同時,承諾將來可以把定金返還以抵作新訂單合同貨款,或對新訂單合同給予優惠折扣等方式給予返還,一再聲稱不讓我方定金受到損失。需要特別強調的是,以往我司及其他經銷商與西門子的大量交易記錄證明。”

“目前聯盟經銷商都商定一起用這個為模板作為回複,函件已經在上周寄,同時要求西門子在10日內給予回複。相信事件在3月底有結果。”吳先生表示,經銷商們目前只想拿回定金。

西門子已啟動內部調查

西門子中國此前曾就經銷商問題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回應表示,西門子公司高度重視,內部有關部門立即啟動進行詳細調查。同時,公司也積極、主動與業務合作夥伴開展了多渠道的溝通,並給予及時回應。

“西門子高度重視對不正當競爭和其他不正當商業行為的防範工作。公司一再重申,我們的根本原則是,只有廉潔的業務才是西門子的業務。”西門子中國就事件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有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接近西門子的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除了影像部門外,其他部門也有比較大的庫存問題,有些庫存的儀器註冊證準備要過期了,要大幅降價銷售,有的庫存多的,也要降價。但上述說法未有得到西門子的官方回應。

不過,負責本次糾紛,北京市盈科(廣州)律師事務所律師楊會林則向本報記者透露,已經有美國律師團體註意到在中國發生的事件,“可能是看到之前路透社對中國經銷商糾紛的報道,有美國律師通過我們公司的涉外部門聯系到我,希望能了解到更多糾紛的信息。聯系我們的美國律師稱,願意與我們合作向美國證券管理機構申請啟動調查西門子財報,因為西門子屬於上市公司,在美國若有足夠證據進行起訴。對方律師稱對投資者維權有較多經驗,有需要可以提供協助。”

楊律師同時向記者表示,“截至現階段,我們暫時還不想走到那一步,所以還沒有跟美國律師直接就事情接洽。因此,這目前只是很前期的溝通,沒有對他們的身份進行系統性核實。”

吳先生也表示,“這是最後一步,美國有很多專門打投資者損失案件的律師,他們關註的利益與我們關註的不完全一樣。”

事實上,美國確實有專門針對上市公司集體訴訟領域的律師事務所,甚至已經形成了一條產業鏈,專門盯著上市公司,提起集體訴訟,這些律所和律師通常又被稱作“股市禿鷲”。國內也有不少赴美上市的企業遭到圍攻,比如阿里巴巴、聚美優品等,知名電動汽車公司特斯拉也曾被起訴。

編輯:陳姍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38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