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造車意味著什麼? 富蘭克凌

http://xueqiu.com/4108830901/36945295做手機的Apple 要造車,做電視的樂視要造車,做電池的比亞迪造車,還會有更多公司進入造車的行列。 造車的有什麼意義麼?跨出自己的能力圈,進入這個複雜,非常重資產的行業,是不是作死?

想起一個過去的一段經歷

還記得,2007年給VIP們勾兌的時候,時髦的領導們願意接受HP iPaq 手機。當時,6000 多人民幣一台,Windows CE 系統, 配合圖行天下軟件,就可GPS 語音導航,寫word 文檔,B格老高。VIP們開心的屁顛屁顛,很可愛。。

那一年,稍晚問世的iPhone 很時髦很沒用,玩具。



當時,我覺得,智能手機已經會成為超級產品。 隨後呢,行業裡面出現了截然相反的動作。

PC 大廠(HP , Lenovo )都先後砍掉了自己的手機生產線,理由是,手機出貨週期明顯要快於PC,管理困難但利潤總量不高;兩者渠道體系並不重疊,需要砸錢重新建設;擴大產能,供應鏈也需要大量投入,相當於要重建一個公司;當時來看,手機就是一個大坑,誰願意燒錢和如日中天的Nokia 去搶飯吃呢? 

在利潤表面前,用戶對於智能手機的強烈需求變得一文不值。
常識是最重要的,卻也是最被忽視的。
關鍵時候,能夠承擔得起風險去賭未來,只有可能是公司長期價值捍衛者本人。

2007-2009,不到2年:
-HP 完全放棄了iPaq,雖然PC 出貨當時全球第一,利潤達到頂峰,但拱手讓出了智能手機的超級風口。(讓出了自己在PDA 時代的絕佳優勢)
-Lenovo 還是有高人指點,重新買回了手機業務,產品一直依靠渠道走量,直到收購Moto
-Apple  已現王者風範。

科技公司而言,產品線決定命運。

人類生產力真正意義的進步是在近200年。1900年以來,每10-20年都有一些最重要的消費級產品進入千家萬戶,這期間出現的現象級消費產品(市場規模超千億美金,一度人人追捧)
1)自行車 
2)電燈
3)固定電話
4)汽車
5)電視
6)電腦
7)手機

上面7個產品,Apple吃到了最肥的之一手機和PC。
另一個,戰略地位非常重要的汽車,目前是德系,美系 大廠分食,隨著智能化趨勢,逐步進入到互聯網公司的能力圈的邊緣。

汽車不僅凝聚了最大的單筆資金,同時也會凝聚了最多的數據,未來也將包容最強的計算能力和通信功能同時, 所謂人工智能,基於汽車來進行智能化改造是當前最為現實,最能夠滿足剛需的路徑。

科技本身就會縮短價值鏈,消滅就業。 只有勇於搶別人飯碗的公司才值得投資。 科技公司一旦盯住利潤,說明頂部已經劃定了。

在科技爆發的初期,智能汽車是下一個超級產品,搶先入局的,成為超級公司的機會大大增加,而那些恪守「能力圈」的,錯過這一波,等20年後再看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13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