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呂梁“崩盤”之謎

來源: http://www.eeo.com.cn/2015/0208/272341.shtml

經濟觀察報 記者 曾建中 降蘊彰 趙娜 從正數第一到倒數第一,從接近兩位數的增速到負增長,呂梁經濟在一年之間經歷過山車式的“反轉”幾成定局。據經濟觀察報記者了解,呂梁市2014年GDP增速預計為﹣2%,山西省內倒數第一,而就在2013年,呂梁還是山西的增速冠軍。

這也是呂梁時隔15年後,再次出現GDP負增長。位於山西西南的呂梁因煤聞名,其2.1萬平方公里的國土總面積中,含煤面積1.1萬平方公里,一半多有煤。在2001年至2011年的煤炭黃金十年間,呂梁依靠優質煤炭出現井噴式發展,GDP維持著兩位數增速,多年保持省內第一,創造了“呂梁速度”。

煤炭曾給呂梁帶來了繁榮,如今隨著煤炭行業的低迷,這個將榮衰系於煤炭行業的城市,已嘗到興衰“反轉”的滋味。

煤炭依賴

作為呂梁市下屬某縣經濟系統的一名幹部,王文(化名)對當地經濟下滑之嚴重感到驚訝,在制定2014年的經濟形勢預測時,他預期工業增加值(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下同)的增速為﹣6%至﹣5%,“這肯定是悲觀的數字。”王文說。但實際情況是,2014年的工業增加值增速在-20%左右。

據王文介紹,除了2008年因金融危機出現負增長外,這是第二次,但如此下跌速度還是第一次出現。從2009年至2013年,王文所在縣的工業增加值增速在呂梁都排在前列,曾有兩年排在第一,這次在13個縣(市)里面位列倒數第三。

王文說,因縣里工業占比達95%以上,第三產業和農業比重都很小,服務業規模以上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在2000萬元及以上)只有兩三家,幾乎可以算作沒有服務業。而工業中,85%和煤炭相關,如此算來,工業增加值出現巨幅跌落,王文覺得也不是太意外。

據王文透露,去年除了孝義、興縣、方山縣和嵐縣,呂梁市其他縣(市)工業增加值增速都為負數,煤炭行業占比過高是主因。但受煤炭影響較小的汾陽市也不樂觀。據經濟觀察報了解的數據顯示,該市去年工業增加值預計下降25%,GDP增速預計下降15%。

由此,工業比重近70%的呂梁市自然“不好受”。目前,呂梁2014年的工業增加值增速和GDP增速尚未正式公布,但據經濟觀察報了解,其工業增加值增速預計為﹣5.6%,GDP增速預計為﹣2%,距其預定的9%相差11個百分點,在山西省內倒數第一。

“當時沒想到狀況這麽差。”王文說,2013年煤炭市場下行,年底預估來年形勢時認為“不會太好”,於是做了比較悲觀的預期。

王文所在的縣曾有六七十個大小煤礦,在2009年山西省進行全省煤炭資源整合後,保留了8個主體煤礦,一半為露天開采礦井,一鏟子下去就是煤。王文說,2013年,共有6家煤礦開工生產,年底預估今年只有4家開工,形勢更加糟糕。

生產出來的煤,即使是虧本也要賣。王文透露,煤炭價格平均售價為每噸220元至360元,同比下降30%,而每噸煤的綜合成本高於售價100元至150元,去年該縣煤企實現利稅﹣0.67億元。而在煤炭行業光景好的時候,每噸煤賣過580元,也賣過860元。這還不是呂梁煤炭價格的最高價。2003年前後,呂梁境內用於煉焦、冶金的主焦煤,最高價上漲到每噸2000元,是普通動力煤價格的三四倍。

呂梁的“起飛”也就此開始,一甩此前的最貧困“帽子”,GDP增速和財政收入增速一度位列山西省首位。煤炭行業也成為其經濟發展的支柱,“一煤獨大”的資源型經濟逐漸形成。2013年,呂梁市GDP為1228.6億元,位列山西省內第三,僅次於太原和長治。

但隨著煤炭市場下行,呂梁市GDP增速迅速回落,由2010年的21%降至2013年的9.5%。2014年更是降為﹣2%,總量為1101.3億元,山西省內第五。經濟數據的反轉也讓當地官員覺得很尷尬,在今年2月初山西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期間,呂梁市長董巖表示:“隨著煤炭市場進入深冬季節,2014年呂梁GDP增速下滑到了-2%,財政收入-20.3億元。我們自己也覺得面子上掛不住。”

山西省一位長期關註該省經濟發展的官員徐洋(化名)告訴經濟觀察報,呂梁GDP增速在2014年“斷崖式”下跌,主因是其支柱行業多數“崩潰”,包括煤炭、焦炭、食品工業(以白酒為主)等。他透露,這三個行業的產值下降幅度都超過20%,個別接近30%。另外,鋼鐵行業相對好些,下降不足10%。而煤炭、焦炭、白酒和煉鋼加起來的產值占呂梁市總產值的69%。“工業比重太大了,加上工業加速下行,GDP增速不下降才怪呢。”徐洋說。

投資倒數

“呂梁投資也不足,去年投資增速全省倒數第一。”徐洋說,對資源型城市來說,投資、項目是拉動經濟增長的持續動力。去年呂梁市億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有82個,是省內各地市中最少、投資額增速最低、是三個增速為個位數的城市之一,而其他增速高者接近30%。

投資不足,必然拉低增速。王文所在的縣這兩年基本沒有煤炭投資項目,去年新增了一個鋁產業項目,但規模不大,對工業增加值貢獻較小。

對於投資,呂梁市不可謂不重視。其201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3%”,此外“全年固定資產投資突破1000億元,力爭達到1100億元”。

但現實的困難是,“沒有錢,怎麽投資?”呂梁市一位不願具名的官員透露,“外來投資,基本都是來投資煤炭的,都盯著這點資源,煤炭市場不好,誰來投資?”

這一說法也得到徐洋的認同,在他看來,呂梁的工業結構太單一,除了煤、焦、鋼,其他產業基本做不了,“來投資的話,能幹什麽呢?做什麽產業都需要有個集聚效應,也就是具備配套產業,能夠形成上下鏈條,但呂梁沒有。”

徐洋舉例稱,呂梁要發展裝備制造業,但原材料和市場都在外地,加上本身交通不便。很難吸引到投資者,“如果投資,投資者可能更願意放在晉中、長治等地方,挨著太原,那里裝備制造業發展配套比較完善,交通條件也不錯。”

經濟觀察報了解到,去年煤炭、焦炭價格大幅下滑。煤炭大量積壓,銀行貸款也對煤炭企業收緊,呂梁煤企深陷資金周轉不暢的困境。現在呂梁有80%的煤炭企業都是高負債運行,有三分之二的煤炭企業其實已經到了崩潰邊緣。

呂梁市領導也為錢發愁。董巖在山西省兩會期間表示,過去煤炭企業互相擔保,依照慣例獲得金融支持的比例很大。但聯盛集團重組等金融危機事件之後,金融機構忽然抽緊信貸資金,讓各個企業措手不及。不僅發展煤焦、鋼鐵產業資金匱乏,承擔外銷任務的企業訂單也難以交付,出現了違約現象。資金短缺甚至影響到第一產業的發展,農產業深加工受到影響,菌類、核桃等農副產業雖然市場緊俏,但也因資金缺位難以發展壯大。

煤炭市場的波動也讓當地意識到“一煤獨大”難以持久。轉型早已提上日程,但收效不大。王文說,他所在縣在三四年前就想過產業的轉型升級,“但這個縣就是個資源型縣,一直沒有想到還能發展什麽行業,沒有具體的構思。”在該縣的政府工作報告里,他也沒看到關於煤炭轉型的內容,“不知道怎麽轉?除了原煤開采、洗煤,還能發展什麽產業?”

轉型困境

在2015年,A縣或將重點發展鋁產業,但思路和曾經發展煤炭產業差不多。王文說,自己所在縣有鋁土礦,可以吸引企業來投資,但具體怎麽發展還沒什麽舉措,“還是靠資源。”

呂梁市政府方面也想改變“一煤獨大”的產業格局,推動煤炭企業轉型,但目前並沒有多大成效。以呂梁市政府在汾陽投資興建的杏花村酒業園區為例,這是被省市縣三級政府推舉為煤炭轉型的“示範工程”、“標桿工程”,呂梁市政府將其視作“一號工程”。

2010年,在呂梁市政府“引導”下,當地30余名煤老板聯手投資50億元,組建了山西中汾酒業投資有限公司(簡稱“中汾酒業”)。按照呂梁市政府的規劃,在成立中汾酒業的同時,還計劃在呂梁管轄區內的“酒都”汾陽市,投資139億元,傾力打造一個規模宏大的“杏花村酒業集中發展區”,計劃在2015年底完成建設,年產白酒10萬噸,是山西汾酒集團的3倍。

但由於中央“八項規定”,嚴格限制“三公消費”,以及反腐高壓,白酒行業由盛轉衰,加上一些參與投資酒業園區建設的煤老板因反腐“出事”,該園區目前還處於擱淺狀態。

徐洋表示,山西省原來提出一個口號“以煤為機,多元發展”,煤炭在產業結構中占比很大,而產業結構一旦形成,要有比較大的轉型非常困難。以呂梁來說,2014年投資增速的下降說明呂梁目前沒有比較好的投資項目,“而轉型首先要靠項目,尤其是大項目來帶動。”

對煤炭資源的依賴性太大,亦被看作呂梁乃至山西轉型難的原因。山西省政協原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現山西省實業家聯合會副會長劉道友透露,早在10多年前,山西省就想過煤炭轉型,但現在仍未成功。在他看來,煤炭市場有“三五年”的周期,好與不好,三五年輪著來。市場好的時候,“坐著來錢”,自然很難想到去轉型;光景不好的時候,“熬幾年就過去”,周而複始。“沒有市場逼迫,要去做別的很困難,煤炭市場紅紅火火的時候讓我們去轉型,是很困難的,明明一挖就是錢,我們幹嘛做其他的去?”上述不願具名的呂梁市官員說。

呂梁的3位煤老板告訴經濟觀察報,未來3至5年,甚至更長時間內,煤炭行業很難恢複起來,這主要與國際、國內經濟低迷有關,而中央到地方更加重視環保和發展新能源產業,將進一步削弱對煤炭的依賴性。上述不願具名的呂梁市官員說,呂梁有這個心理準備,“這次好像不是熬一熬就過去的事情,要徹底展開思路,以後煤炭可能不作為能源,但可以做些深加工,所以說不一定是壞事。”

2013年、2014年先後出臺了“煤炭20條”、“煤炭17條”,並在全國率先清理涉煤收費、全面展開煤焦公路運銷體制改革、推進資源稅從價計征改革等一系列改革後,山西省在今年正式出臺《關於深化煤炭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目標是“到2017年基本實現煤炭管理體制和管理能力現代化”,並喊出了要“煤炭革命”,使煤炭產業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但這對王文來說,似乎已習以為常,他覺得前景難期,“原來的煤炭改革對我們縣來說沒什麽影響,我們也想改變‘一煤獨大’的格局,但說白了我們縣就是靠煤,沒有其他可依靠的產業或資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28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