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現金太多去炒樓、買物業-香港通訊國際(248)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327/LTN20080327425_C.pdf
公司前兩日以以720萬購買長實的樓盤,看來要炒樓。

公司在2002年上市,主要在香港及新加坡從事銷售電話門市的業務。

其炒樓及收購史: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41206/LTN20041206032_C.pdf

公司於2004年出售一物業,套現1.78億元,錄得7,000萬利潤。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50316/LTN20050316031_C.pdf
2005年,把利潤所得約6,500萬,又另一物業。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50411/LTN20050411138_C.pdf
另外,公司也派了4仙股息。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123/LTN20070123128_C.pdf
公司又以6,800萬出售在二零零五年的物業。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1024/LTN20071024384_C.pdf
公司用350萬坡元,約1,800萬港元購入Wavex70%股權,以245萬坡元(1260萬港元)以現金支付,其餘版股票支付,其中105萬坡元(540萬港元)是可調節代價。

但公司這兩年的盈利只得約200萬港元,並錄得大量商譽,可能致虧損,看來確是貴貨之舉。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1220/LTN20071220328_C.pdf

公司今年上半年盈利上升約30%,至780萬,不計應付帳的現金共9,400萬(折合0.203元,計及則有6,200萬元(折合每股0.134元),然後再計及該兩次收購所花的現金則剩4,200萬(折合每股約0.091元),相當於股價的33%左右。

但公司市值細少,約值1.32億,現金也有4,000萬,街貨總值也只有此數,派息也有每年一仙,以其盈利每年約500萬來說及(折合每股1仙多),及總股數4.62億股,看來也能維持,版股價0.275元來算,股息率也有3.6厘,確實符合炒殼者的胃口,但這類股只能博幾年一次的瘋潮,但現在已過,若不怕悶等幾年者,不妨持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01

無時間分析太多-陽光能源(757)

https://www.blogger.com/comment.g?blogID=33016168&postID=2745555649917982454&page=1

今日用了一點時間分析757,是做太陽能的,屬於下游企業。

公司原在上年上市,但因股市下跌停止,後來因為需要金錢擴廠,所以急於圍飛,終在2008年1月上市,炒過一轉,由2元多,幾日間就炒上7元,然後慢慢下跌,在上月急跌那幾天跌到1.13元,近來反彈,現在在約2元徘徊。

公司按9個月比例計,全年預計賺4.1億人民幣,但經營現金卻錄得流出,此外,CFO之前辭職轉任顧問。

以預計盈利計原來都有7倍幾市盈率,但上市集資現金應基本上耗光,用來買原料的按金、開新廠及還債。

我問過一個人,原來是兩間公司合併而成,和某些公司上市模式一樣,估計未來整合需時,會影響公司之後盈利。

個毛利率是非常高利,達40%根據行內人所說,因金融危機,增長會稍放緩,但是仍然有高增長。

總結而言,32億市值,盈利有4億幾,但營運現金流不配合,盈利質素較差,現金又無晒,所以公司仍不是太抵買,無甚防守力,雖報紙大吹,但我不認為是值得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90

潤泰債太多 迎娶南山再生變

2011-4-4 TCM




三月二十八日,中信金決議以一億八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五十三億元)、約○.五七的價格淨值比購併台灣大都會人壽全部股權,代表這家全台銀行保險通路龍頭,正式搶進保險事業灘頭堡。

就在南山人壽後,今年最受矚目的外商壽險標售案落幕之際,台灣保險業因此掀起的戰局新變化,才剛要開始。

因為○八年銀行保險就以五二%初年度新契約保費(FYP)市占率,首次超過傳統業務員通路,隔年市占更達六三%,穩居台灣壽險業最大通路。

中信金開啟新局! 保險通路王自己賣起保險

事 實上,全台最會賣保單的中信保經(中信金子公司),去年一千三百億元的FYP,只輸給冠、亞軍國泰與富邦,位居第三。政大風管系助理教授彭金隆觀察,儘管 大都會人壽目前九百多億元資產規模,約僅南山二十分之一,但至少確立銀行加保險的經營模式,「只要有資源支持,變中型保險公司不是不可能。」

「再小,總比沒有好,怎麼說也是家保險公司,」一位財顧公司高層說得直接,居銀行保險通路王,卻無自己保單可賣的中信銀,等於跛了一隻腳,加上著急其他保險公司大陸已有策略夥伴,跨足保險不但吸金速度快、又是沒流動風險的長期資金,可說好處多多。

只不過,一旦短期內中信的銀行保險通路獨賣自家保險商品,就等於排擠既有合作保險公司的生意。最明顯的是國內去年FYP排名第五大的安聯人壽,有近三成保單透過中信銀通路銷售,將受到不小影響。

因此,中信金總經理吳一揆在雙方正式簽訂股權購買契約的記者會場合二度強調,「不會尋求急速成長,都由大都會上架,會採開放式平台。」

但中信金買大都會,仍須通過金管會審核。事實上,除去年四月國票金臨時董事會通過買下台灣大都會人壽,先引發內訌,後又遭金管會質疑,其不具經營保險公司的專業與財務能力,駁回購併案。

為爭取金管會青睞,吳一揆一開口也不忘宣示此購併案全為自有資金、員工全數留用,更承諾全體保戶保障不變,希望該購併案快速核准生效。

南山案再掀波瀾! 被要求提供三百億現金

隨著大都會購併案大勢底定,現在外商壽險撤出台灣的風潮,焦點聚集在南山人壽。

就 在中信金買下大都會前四天,金管會再度要求潤成對南山二次補件。表面上,由於南山人壽擁有一兆七千億元資產、四百萬保戶與四萬名員工,金管會因此提出六大 要求,包括要求潤成提供新台幣三百億元現金或等值資產於保管帳戶並持有南山股權百分之百交付信託,且未來負債比也不得超過目前四八%水準等。

原本,潤成買南山案,一位外商保險公司總經理觀察,「這次的氣氛看來,應該會過。」沒想到,金管會此時做出罕見要求,令國內金融界感到訝異。

據了解,主管機關這次的六大要求,真正關切的是潤泰集團背後,各公司間交叉持股,以及質押(編按:用股票等有價證券抵押獲得融資)過高。

金管會積極關切! 憂心潤成增資力與負債比

依 據公開資訊觀測站公告資料,截至今年二月,持有潤成控股四三%股權的兩大股東,潤泰全、潤泰新兩家公司相互交叉持股。以潤泰新為例,它的單一最大股東為潤 泰全(持股二八.○四%),但其持股的質押比為四八.一四%;同樣的,潤泰全的大股東潤泰新的持股,也有七三.六二%進行質押。

亦即潤泰全、潤泰新本身融資比率已相對高,更讓主管機關擔心未來這兩家公司對潤成後續的增資力與負債比率。

事實上,尹衍樑在潤泰全、潤泰新兩家公司中,沒掛名任何職務,同時也沒掛名潤成任何職銜。但身為潤泰全、潤泰新的實際主導者,卻讓主管機關沒有法源上監督空間,才會要求補充的「文件」越來越多。

潤成想在短期吞下南山這隻保險金雞,恐怕還有得等。

【延伸閱讀】南山案輸家博智,因禍得福

爭奪國內南山人壽案,最積極的三家公司裡,除得標的潤成控股,仍為南山案,與金管會進行「文件往來」外,兩次競標失利的中信金,如今改買只有南山二十分之一的美商大都會人壽,遠離南山主戰場。

原本在第一次競標中,打敗中信金的私募基金博智,在歷經近一年半的南山爭奪戰中,最後雖然失去南山,但卻在大陸的保險市場大有收穫。

博智原本宣稱,購併南山後,將與其在大陸所投資的新華人壽合作,進軍大陸。但去年八月底,金管會否決博智入主南山後,博智就在去年十一月底、中國新華人壽增資案前,以每股人民幣三十多元的價格轉讓手中四.五%持股。

依據中國《第一財經日報》報導,博智握有的新華人壽持股,是由明治安田生命保險公司在○六年五月,以每股人民幣三.二元轉讓股權。對照三十多元的賣出價,四年不到博智在大陸保險公司獲利少說進帳十倍。

【延伸閱讀】融資比過高,恐影響現金流 —潤泰集團旗下公司交叉持股現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98

人們喜歡選擇 但不喜歡選項太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55654701017diy.html

最近看到一個打敗沃爾瑪的零售企業,老闆Joe悟出個道理,消費者喜歡有選擇,但不 喜歡選項太多。因此他為自己的門店選擇最好的商品,而且只有一種包裝,使得商品種類只有沃爾瑪的1/10,每種商品賣得更多更便宜。後來老頭老了,把公司 賣給德國的家族,後者有另外一個連鎖超市Aldi,也是跟老Joe的套路一樣。

 

週末L同學來深,帶來大拉斐紅酒一瓶,口感豐富溫潤,確實性價比很高。L同學始終困惑於國產紅酒那麼低的性價比,卻依然暢銷。我說,主要是消費者面對海量的個性化進口酒,選項太多,以至於無所適從。並不是人人都像L同學那樣對紅酒有認知,有渠道。

很早就注意到一些領域,洗牌到最後就剩下2—3家,一般不超過5家大企業,形成寡頭 壟斷格局。例如碳酸飲料(兩家可樂)、運動品牌(阿迪、耐克)、家電(美的格力海爾等)、家電零售(蘇寧國美,三四線城市還在洗牌醞釀中)、紅酒、白酒、 乳業、啤酒、屠宰加工、速凍食品等等。

去年以來工程機械和家電板塊的壟斷格局益發清晰,加之業績爆發,市盈率低,就算是股票市道一般般,潛伏其中的基金也收益不錯。

 

消費品行業的幾家,有點遺憾的就是成長性不夠爆發,白酒比其它板塊好,因此市場表現也好;整個板塊市盈率略高──相比起工程機械曾經一度10倍市盈率。

無論是整個宏觀經濟格局,還是很多行業領域,都進入洗牌整合階段。野蠻生長,跑馬圈地階段已經基本結束。努力尋找估值相對安全,行業集中度高,(最好是產能有缺口),行業空間較大,公司有雄心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248

「十三釵」錢太多 中國式大片融資魔咒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13/2MMDcyXzM5NTY2MA.html

導演馮小剛即將出爐的大片《溫故1942》,籌備9個月,總投資亦超過2億,不過,與正在熱映的《金陵十三釵》相比,仍是小巫見大巫。

《金陵十三釵》是張藝謀和新畫面影業公司(下稱「新畫面」)董事長張偉平聯手推出的最新賀歲檔大片,總投資6億元,號稱國內影史之最。

「成本虛高、片酬虛高。」1月11日,中影股份副總經理趙海城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如是說,盲目是這個行業發展最大的瓶頸,缺乏理性,產業投融資難以量化,何談深入發展?

2011年房地產調控的冬天,沒有人準確估算過湧入電影產業的「閒散資金」到底有多大;然而,「錢太多」的背後,中國電影仍然缺乏歐美式可持續的融資模式,諸如銀行信貸、信託融資、私募股權等金融資本介入電影產業的更是鳳毛麟角。。

然而,中國電影業蓬勃的投資熱情,無論是躍躍欲試的私人財富,還是正規的金融資本,這都是一片未開墾的處女地,這裡意味著機會,也意味著不可把握的風險。

銀行謹慎試水

2011年中國電影全年票房總收入已達130億元,同比增長28.93%。

票房大漲的背後,少不了銀行信貸資金的撐腰,《金陵十三釵》拿下民生銀行1.5億的版權質押貸款,《龍門飛甲》則是北京銀行總額將近1億的打包貸款中的一部分。

2010年秋,當張藝謀的「錢袋子」——張偉平,遇上想在文化創意領域有一番作為的民生銀行投行部總經理張立洲時,張立洲大膽設想,推出一個股債結合的信託或基金產品。

「想法很有創新,但對方沒有接受。」1月11日,民生銀行投行部一人士告訴記者,張偉平希望只做自己看得懂的貸款。這是民生銀行首度試水電影業,也為國內對單部影片貸款金額的最高紀錄。

盤旋在電影產業上空的資金至少有幾百億,但目前市場的盤子也就130億。從2003年開始由下游發行進入電影投資製作領域後,於冬掌舵的博納影業開始了一系列的資本運作和融資創新。

此番《龍門飛甲》能如期完成,離不開投資方博納影業的創新型融資模式。早在2010年9月,就從北京銀行朝外支行獲得了一次性「打包貸款」1億元,而北京銀行提供的「版權質押+影視劇打包貸款」也堪稱近年來銀行信貸資金介入電影業的典型模式。

根據雙方約定,北京銀行朝外支行以版權質押+第三方保證的組合擔保方式為博納影業提供一次性「打包」貸款1億元,用於電影《龍門飛甲》、《大話射鵰前傳》、《美麗人生》、《抓猴》4部電影,1部電視劇《十月圍城》的拍攝。

一位北京銀行人士告訴記者,「不能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投五部片子風險總比壓在一部身上小。而借用博納影業首席財務官許亮的話說,創意企業與流水線工廠不同,新的貸款方式也可使得電影公司在授信額度內,靈活調配每部片子需要的資金。

「打包貸款」模式為北京銀行首創,2008年,北京銀行以版權質押方式為華誼兄弟提供1億元打包貸款,此後,北京銀行分別為《畫皮》、《葉問》、《第一書記》等多部片子提供融資。

「電影產業是典型的輕資產,創作人員是臨時合同,日常僱員可以隨時被高薪挖走,看得見、摸得著的資產少之又少。」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歷史悠久的好萊塢片商可以用大量經典片庫版權,和早年購置的土地為新項目貸款融資,但發展才數年的中國電影並沒有那麼幸運。

然而,即使是擁有自主版權的影視公司,拿著版權等無形資產做抵押物去貸款時,也很難說服銀行。銀行即便放款,通常也會要求有實物資產的抵押,有時候需要企業法定代表人個人連帶責任。

此前,工行曾以電影版權和企業法定代表人個人連帶責任擔保的抵押方式,為華誼兄弟計劃投資的《追影》、《風聲》、《狄仁傑》和《唐山大地震》四部新電影1.2億元貸款,四部電影投資總預算為3億元。

多種融資形式並存

大投入、大導演、大明星未必能帶來高收益,這是中國電影殘酷的現實。

「投電影的資金太多,結果成本大幅提高,能盈利的不多。《一九四二》投資高達2億多,而《金陵十三釵》能盈利也有難度。」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最新的一句牢騷,被微博熱愛者任志強粘貼至網上。

上映一個多月,《金陵十三釵》正奔著6億票房的目標邁進,不過相較於高達6億的投資成本,外界普遍預測,票房收入達到10億方可回本。

中國電影大片時代始於2000年張藝謀的《英雄》,融資創新也始於此,總投入為3000萬美元的《英雄》,為中國電影界引入了一種全新的好萊塢大片的融資視野。

公開資料顯示,《英雄》3000萬美元投資方式,先對劇本作預算,再找一個國際著名保險公司,將劇本、導演、演員和各種市場分析報告等呈給保險公司審核,然後在保險公司擔保的情況下,向銀行融資,最後到銀行成功貸款。

2006年,《英雄》的模式被華誼兄弟推出的大片《夜宴》做了部分複製,總投資1600多萬美元,而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為《夜宴》提供1年的出口信用保險服務,保額在1500萬-2000萬美元。

「中國電影的融資方式主要以社會資金為主。」民生銀行上述人士告訴記者。

2008年推出的《赤壁》便是社會資金合作的一個生動案例,籌拍期間《赤壁》一度傳出演員、劇本變更,融資難以為繼的狀況,隨著中影的強勢介入,影片最終獲得了8500萬美元的投資。

中影股份副總經理趙海城告訴記者,中影集團和各類資本都有合作,境內的、境外的,業內的、業外的,國有的、民營的,但有一個原則,合作應該是優勢互補,此外,多種資本的組合也有一個風險分解的考慮。

「影片融資方面,與銀行合作並不多,但無論是發行企業債,還是未來中影股份上市,都會考慮到與金融資本合作的可能性。」趙續稱。

中國電影票房收入近年來的狂飆突進,以及「文化產業大發展」的國家戰略的推出,使得大量資金紛紛湧入,借用王中軍的話說,「大量的閒散資金,不知道是怎麼來的,挖煤的,做房地產的都進來了。錢太多,就是胡拍。我們原來一部電影五千萬拍的,今年全部是一億才能拍下來」。

目前,諸如私募股權基金等新型的融資模式已經開始介入電影業。2011年暑期,著名投資人熊曉鴿掌舵的IDG中國媒體基金投資的《雪花秘扇》上映,帶來了不小的轟動,此前IDG已參與了《高考1977》和《山楂樹之戀》等多部影片投資。

據 正略鈞策上述報告透露,目前活躍在中國影視界的PE主要有:IDG新媒體基金、由中影集團等發起的中華電影基金、紅杉資本、軟銀、A3國際亞洲電影基金、 韋恩斯坦(TWC)亞洲電影基金、「鐵池」私募電影基金,此外,漢能、易凱等PE以及海外的影業公司和大型投行也在密切關注其中的投資機會。

一些信託資金也準備躍躍欲試,一位信託負責人透露,曾經想嘗試電影投資項目,他坦言,拿到《關云長》劇本時,「風險未知,我們也不太敢投,這比貸款的風險還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77

政府管太多 商品選擇少 投資人出走 台灣金融界的最痛!


2012-7-9   TWM




人民幣商品一直都是國際投資市場的亮點,然而台灣對中國市場仍有諸多限制,讓許多投資人的資金開始大批轉往海外,尋求更高收益、更有願景的商品,同時也凸顯了台灣開放的腳步跟不上國內投資人的需求。

撰文‧何珮郁

近年來,人民幣商品在國際間的熱度不減,台灣雖已逐步放寬限制,但許多等不及的高資產客戶、白領階級,早已大舉到香港開戶,投資中國市場。國內旅行社甚至還規畫了「開戶團」行程,在旅遊途中只花兩小時,就能輕鬆完成開戶手續,國內多家銀行也積極搶灘香港成立分行,從這些現象都不難感受到這股境外理財的熱潮。

人民幣商品選擇仍少

財經節目主持人李宣萱就是在○八年的金融海嘯發生後,開始逐步將投資重心轉往香港當地銀行往來。即使與香港的理專往來並不若台灣的理專密切、方便,但她投資金融商品的資金,高達七成都已轉到香港的銀行進行。

「原因很簡單,台灣可以選擇的商品種類真的太少了!」李宣萱說。

在金融海嘯前,市場仍是大多頭行情,李宣萱在台灣投資的基金全都是原物料、新興市場等積極型標的;但是金融海嘯後,投資報酬率不僅大幅縮水,就連長期定期定額的基金也一度出現負六○%報酬率。過去「隨便買、隨便賺」的美好光景不再,她才意識到資產配置的重要性。

當時市場持續震盪,投資心態轉趨保守的她,開始想尋找更安全、保本的債券商品。但是諮詢了台灣各家銀行的理專後發現,除了債券型基金,國內投資人若想直接投資到期保本、固定配息的公司債,可選擇的標的相當少。再加上當時人民幣題材正熱,在友人的推薦下,她決定到香港的銀行開戶,尋找更多的投資機會。

李宣萱說,在香港可以買到各種短、中、長期國際企業發行的投資等級債券,也有近年來最受投資人矚目的點心債(在香港發行的人民幣計價債券),「我選擇的都是電信類或中國國營企業所發行的債券,風險相對低、到期保本,每年的配息率平均也都有七%至八%。」李宣萱強調,現在她只想幫資金找個「不必傷腦筋」的避風港,如果投資債券型基金,淨值仍會有波動、配息率沒有保證,風險還是相對高。

收益率不高 很難吸引客戶雖然自去年中開始,台灣已開放OBU帳戶(境外金融分行)可承作人民幣交易,但李宣萱仍無奈地表示,「去年剛開放時,只有兩檔人民幣債券可以選擇,今年雖然逐漸增加到六檔,收益率卻都只有二%至三%,真的很難吸引人。」當台灣投資人紛紛帶著鈔票出走,用腳對台灣金融理財環境投下不信任票,不僅凸顯台灣可投資的商品種類不夠多元、跟不上國際趨勢,更不難發現一個最現實的問題||「在同類型的商品或風險等級下,國內商品的投資報酬率落後了一大截。」然而,問題還不僅止於此!在商品選擇受限的情況下,不單國內投資人是最直接的苦主,其實也連帶影響理專為客戶進行資產規畫的靈活度,造成理專只有少數幾檔高報酬商品可以選擇,「放諸所有客戶皆準」,不管是積極或保守型的客戶,幾乎都擁有相同的商品組合。

客戶百百種 商品組合卻相同與台灣、香港銀行同時往來多年的吳沛恩(化名),為了能夠選擇更多中國基金,也到香港開戶,在與兩地的理專往來一段時間之後,就有非常深刻的體會。

「台灣的理專很少針對客戶需求,量身打造資產配置,反而一直主打同一檔商品,不斷地push(鼓勵)你去買,如果我拒絕了,他的服務態度就會瞬間冷掉。」吳沛恩觀察指出,理專為了業績壓力,帶著客戶短進短出炒基金,早已不是新聞。最近她和朋友聊天時也發現,行情不好的時候,理專推薦的商品,通常不是高收益債基金,就是投資型保單。

相較之下,吳沛恩覺得,香港的理專,比較能根據她的需求和產業趨勢變化來提供商品,「同時也會提供很多客觀的市場資訊,詳細地解說風險,給你時間考慮與決定。」「感覺上,他們很希望消費者能清楚了解自己到底買了什麼,而不是一味填鴨式地推薦。」在現今投資市場動盪的時刻,其實更能明顯看到投資人開始向外尋求更多元、更安穩的投資選項。

李宣萱和吳沛恩以消費者的立場,同樣都期待政府開放的腳步能加快,也異口同聲地表示,若台灣投資商品的多元化程度也能向國際看齊,他們非常樂於將資金轉回台灣投資,畢竟到境外理財,還是不如在台灣管理來得方便即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21

深控(00604)賺太多了,連發盈利預告都不好意思 BIL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bfb5400101lsb7.html

深控(00604)2012年溢利增加41.7%至21.5億,現金高達73億,末期息派11仙。現價市盈率5倍。正如管理層說,對未來充滿信心。對於一間穩定的公司來說,盈利增40%,應該事前發個盈利預告吧。

-----我也是,對深控充滿信心,短期升跌都不離不棄。這種公司就是死好命,不勞而獲坐地生財的典型,無論怎麼垃圾管理,不進取,還有國企通病等等,但她錢還是賺得都有點多,多到連發盈利預告都不好意思。

 

市場還真的還沒意識到地產股的價值,她們都賺到不好意思,我也保證她們做保守了業績,特別是A股,一旦放開融資,業績要多靚麗有多靚麗。你看看深控今年售樓保守才90億,但那個科之谷項目今年的預售款是歸入合同銷售,福田多少年沒大型高端樓盤了,累積了多少的購買力-----不發達都難了,有地。

 

再說說身邊的實際情況,最近幾年真正的是賺錢不辛苦,辛苦不賺錢,身價升得最快,就是那些不干活的富二,有地有房的,靠資產增值,好過你多聰明,能幹,當然也好過在股市上看似大仙的各路神仙-----他們真正的是悶聲,發財!

 

繼續看好地產股,說明我不看好未來中國經濟,轉型基本無望,無奈吧,撈一把吧,這幾年。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068

股市的騙子太多了! 張化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1klt9.html
讀書筆記: The Sleuth Investor (作者:Avner Mandelman), Pages141-152,

加拿大某基金持有亞洲某白金公司在多倫多上市的股票。前不久,該股票莫名其妙下跌了15%左右。公司的公告說,公司的地質學家不幸落水喪生,現在已有更換,業務如常。基金經理讓新入行的小夥子Chris研究一下這個重倉股。

他把招股書,互聯網,和投行的報告全部看過了,但是一無所獲。他拿起電話,給加拿大駐該國的大使館打電話詢問,對方很快就撂下了電話。美國的和法國的大使館都一樣不肯幫忙。真奇怪!

Chris請了幾天假,瞞著領導,自費飛行15個小時,到該國去調研。這完全是個蠻荒的西部世界。他跟礦工們混在一起,講流氓話,喝土酒,幾個小時後就覺得不對勁兒。原來,這個礦並不生產任何白金,化驗報告全是胡編。地質學家?總理的兒子控制的公司還需要什麼地質學家?

Chris很快感到了人生危險,他知道得太多了。他當天就回到機場,搭乘最快的航班飛回加拿大。對於他的旅行,他守口如瓶。他胡編了一些故事,說服領導把股票賣光了。然後,他請求領導讓他用自己的錢拋空該股(辦法是,買put)。這只股票一直往下跌,先是慢慢跌,然後大跌。直到....零蛋。

Chris 賺了大錢。他辭了職,辦起了自己的對沖基金。經不起推敲的公司太多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685

股民自保》高價實施庫藏股、高層異動頻繁、老闆兼職太多須留意 宏達電前車之鑑給投資人的三個啟示

2013-08-12  TWM
 
 

 

曾經位居股王的宏達電,這兩年來股價跌到只剩十分之一,除了國際競爭對手壓力外,內部問題也值得重視;包括高價實施庫藏股、高層人事頻繁更迭、老闆兼職太多,都是投資人在進場前,必須研讀的功課。

撰文‧張弘昌

為了衛護股價,宏達電在八月五日再度祭出庫藏股,預定最多投入四十三.五億元買回一.五萬張股票。從掛牌上市以來,這已經是第十一次實施庫藏股,但有五次在實施期間股價繼續下跌,顯示宣示意義大於實質意義;而且從過去歷史經驗來看,錯用庫藏股還會損害股東權益,甚至造成自有資本比率下降,影響財務結構。

宏達電過去十次實施庫藏股,共花費近四百億元現金,並帳列股東權益項下的減項「庫藏股」科目,也就是買進後就降低整體淨值;公司後來又分四次註銷部分股本,由於進場的股價位置都不低,且遠高於每股淨值,因此按照《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公報》要求,註銷庫藏股時,必須按股權比例借記(沖銷)「資本公積─股票發行溢價」與「股本」;不足時再沖銷過去執行庫藏股所產生的資本公積,再不足則減少保留盈餘。

例如,二○一一年七月,宏達電宣布實施兩次庫藏股各一萬張,平均買進價格為八五○.九三元和七五七.六八元,共計花費一六一億元;同年十二月股價跌到四百多元時,其實帳面已經出現不小的潛在損失。不過公司將其中一萬張股本註銷,並同步沖銷保留盈餘和資本公積|股票發行溢價各八十二.一四億元及一.七三億元。

啟示1高價實施庫藏股 效果不如現金減資換句話說,就在小股東興高采烈宏達電實施庫藏股政策時,其實自己的股東權益正在逐漸流失。累計過去四次註銷庫藏股,宏達電共沖銷二○一.五一億元的保留盈餘,和五.二一億元的資本公積─股票發行溢價;也就是除了股本、淨值減少外,可供配發股利的保留盈餘和資本公積還少掉逾二百億元,等於現在股本的二.四倍。

此外,淨值降低意味著如果負債金額不變,則自有資本比率會同步降低。觀察宏達電的自有資本比率,在○七年為六二%,但去年底卻減少到四○%,遠低於台積電的七六%、華碩的六○%,雖說不全然是實施庫藏股的原因,但難免有某種程度的影響。

一位會計師表示,雖然庫藏股可以減少在外流通股數,提高每股盈餘和ROE(股東權益報酬率),還可以避免因為股價過低而傷害股東利益;但從宏達電多半買在相對高點來看,股東反而深受其害。因為若買進價格高於每股淨值,每股淨值反而降低,甚至由於沖銷保留盈餘和資本公積,而影響公司未來配股配息的能力,套一句股市的術語形容,錯用庫藏股就是「短多長空」。

再者,有些公司用庫藏股來護盤,不排除私下替大股東的股票解套,造成大股東利用手中的股票將公司現金掏空出來。雖然不見得每家公司都有這樣的情況,但總有道德風險存在,因此會計師認為,公司想去化帳上多餘資金,實施庫藏股只有利於部分股東,不像現金減資可以讓整體股東受惠。

從去年初以來,上市櫃公司實施庫藏股的家數共一八八家,主要目的是維護股東權益和轉讓給員工,按法令規定,前者必須要在六個月內辦理變更登記,並註銷股票;後者則應在買進後三年內轉讓,倘若未轉讓,同樣必須註銷股票。因此如果買進價格遠比每股淨值還高,則可能會減少股東權益,並侵蝕公司未來發放股利的空間。

這些公司裡,買進庫藏股平均股價高於每股淨值十五元以上,且買回股數占公司已發行股份比率累計大於一%的,經統計包括有友輝、F-昂寶、力旺、一零四、朋程、宇峻、晟楠、F-IML、震旦行、南璋、佳凌和上緯,其中一零四和佳凌都實施兩次以上。不過有不少公司是為了激勵員工而買進庫藏股,因此不能斷定會立即影響股東權益;但對於因為維護股東權益買進並註銷股票的公司,則宜留意後續對配發股利能力的衝擊。

宏達電四次註銷庫藏股

公司可配發股利減少206億元

年分資本公積-

股票發行溢價(億元)保留盈餘

(億元)

2007-0.37-19.19 2009-1.39-55.06 2010-1.72-45.12 2011-1.73-82.14 總計-5.21-201.51

近年實施庫藏股公司

代號公司董事會

決議日期預定

買回張數已買回

張數買回股數占

公司已發行

股份比率(%)買進

目的

**平均每股

買回價格

(元)每股

淨值

(元)

4933友 輝2012/11/2120007741.28 A119.2342.66 4947F-昂寶2012/12/1410008552.01 A100.1641.68 3529力 旺2012/12/18200010501.37 A65.4820.17 3130一零四2012/11/02340014674.31 B74.5734.37 2013/03/261800930.29 81.0734.37 2013/01/141900470.14 79.8534.37 2013/06/28*3100 8255朋 程2012/10/29200015002.00 A66.5332.45 3546宇 峻2012/12/2710005061.47 A63.2229.38 3631晟 楠2012/02/29400040005.13 B49.9316.43 3638F-IML2013/04/12300030003.70 B83.6753.56 2373震旦行2012/01/121000070002.07 A47.9819.31 4712南 璋2012/11/05400023113.38 B38.9113.35 4976佳 凌2013/02/08100010001.00 A39.7117.07 2013/07/25*3000 4733上 緯2012/10/31150010731.48 A42.9922.71 註:1. *指尚未執行完畢; **A表示轉讓給員工,B表示維護股東權益。

2. 資料條件:買回股數占公司已發行股份比率累計大於1%,且平均買進價格高於每股淨值15元以上。

3. 統計時間為2012/1/1~2013/8/2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啟示2高層異動頻繁 內部恐有變宏達電帶給投資人的第二個啟示,則是高階人事頻繁異動,宜留意公司內部狀況是否改變。

從去年底至今年上半年,宏達電高層人事異動範圍包括行銷、產品設計、營運與部分區域市場負責經理人,結果股價從六月以來就一路呈現溜滑梯走勢,從近三百元跌至最低一四二元。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外界對經營穩定性有疑慮。

一般來說,財務長、董事、監察人、獨立董事、稽核主管等頻繁辭職,以及經常更換不同事務所會計師,都是企業內部可能出現變化的徵兆。統計今年以來上市櫃公司,明顯人員異動的情形並不多,僅有偉訓出現董事和獨立董事,以及允強有董事和監察人辭職的情況發生。

今年以來高層人事

出現異動公司

職位公司

董事F-廣華、立益、台南、允強、台揚、精英、金像電、圓剛、光群、偉訓、銘異、三星、四維航、偉聯

獨立董事偉訓

監察人中華化、允強、裕日車、冠西電、麗嬰房、晶技、銘異、淳安、裕融、東泥、大統益

稽核主管嘉彰

薪酬委員會台船、皇翔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啟示3老闆兼職太多 恐分身乏術至於近一年來上市櫃公司高層人事異動,而鬧得沸沸揚揚的,莫過於大同的前獨立董事呂東英。根據呂東英說法,大同董事長林蔚山與總經理林郭文艷兼任職位太多,無法專注在所有事業;且用人同質性太高,使得董事會喪失監督功能,因此呂東英最後決定辭卸獨立董事。

而呂東英所說的經營階層兼任太多職務,同時也點出宏達電帶給投資人的第三個啟示。

目前王雪紅除了掛名宏達電、威盛、全達的董事長外,同時還是香港TVB和台灣TVBS的非執行董事;而其夫婿陳文琦則是威盛總經理和建達國際董事長。夫婦共管理六家公司營運,其中威盛、全達、建達今年第一季都出現虧損,宏達電則預計第三季轉盈為虧。

其他上市櫃公司,林蔚山身兼大同、華映、綠能、尚志、福華和尚化,可能是因為「分身乏術」,因此經營成績都差強人意;而遠東集團的徐旭東以及裕隆集團的嚴凱泰,同樣擔任六家公司董事長,表現卻相對較佳,股價位置也大不相同,主要原因是,傳統產業不若科技業產品變化快速。因此投資人對於老闆身兼太多職位且公司持續虧損,應多加留意。

兼任五家公司以上董事長的

上市櫃公司老闆

姓 名任職公司

林蔚山大同、華映、綠能、尚志、福華、尚化徐旭東遠東新、亞泥、遠百、裕民、遠傳、東聯嚴凱泰裕隆、中華、裕日車、嘉裕、裕融、華晶科吳亦圭台聚、亞聚、台達化、華夏、越峰林榮錦東洋、永昕、智擎、晟德、東生華苗豐強聯成、聯華、聯強、神達、神通焦佑衡信昌電、華新科、華東、精成科、瀚宇博辜成允台泥、中橡、信昌化、能元、達和資料來源:《台灣經濟新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496

中國的銀行業資本金太多 張化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1mkvh.html

在英國《經濟學家》雜誌 
Free Exchange 網站,張化橋發表文章:

"我為什麼非常看好中國的銀行"

要點如下:

(1)很多人說"中國的銀行壞帳太多,是個黑洞"。我認為,這是瞎說八道。
(2)中國銀行業的監管和業務水平越來越高了。
(3)銀行是個什麼生意?只取決於兩大因素:公眾有信心,貸款有需求。其它因素不重要。資本金太多比資本金不足更糟糕。
(4)回頭看,2001年中國成立四大資產管理公司,接管銀行業的壞帳,是個很大的錯誤。
(5)在中國引進存款保險制度,等於東施效顰,至少是多此一舉。


Summary:

(1) Too many bad loans? Not problem.
(2) Deposit insurance: why do it for the sake of doing it?


http://www.economist.com/blogs/freeexchange/2013/09/chinas-economy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22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