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第一課(16)消息對股價的影響 那一水的魚
來源: http://xueqiu.com/2074020838/36220847
每天都會有各種各樣的消息,影響著市場參與者。這些消息,
一部分會對企業的經營產生影響,另一部分則僅僅只是影響市場參與者的情緒。不論消息是否會對企業的經營產生影響,不可否認的是,消息都或多或少會影響市場參與者對未來股價漲跌的預期。這也是股市這臺報價機的魅力之處——每一天都是新鮮的,每一天都不會完全相同。
有個時候,消息的影響力較大,因為較大程度地影響了市場參與者的判斷和情緒,所以市場參與者根據消息做出買賣的決定。受消息影響的市場參與者及其資金越多,那麽盤面的反應也就越劇烈。還有一些時候,消息剛出來的時候,並沒有引起人們的註意,當市場漲了(或者跌了),這些利多或利空的消息就會發酵,被用於解釋股市為何會漲(或跌)。
根據消息對公司運營的影響大小,可以將消息分作兩類。一類是對公司運營影響不大的。主要包括:
1、短期市場的資金面影響,例如新股IPO發行(抽水)等;QFII(註水)發行等等。投資者需要註意,這些市場參與資金的變化,通常會影響整個大盤的波動,但上市公司的經營幾乎不受影響。
2、高送轉。許多個股會在業績預告前後,或年報前後,發布高送轉的消息。不論送紅股還是轉增股本,對於公司來說,總的股東權益都是不變的,股東非但沒有得到任何額外的好處,甚至還需要繳納紅利稅。送轉後,股東手中的股票數量雖然多了,但經除權後總的市值是不變的。高送轉對公司的經營幾乎沒有影響,但是A股市場卻往往解讀為利好。高送轉多發生於莊股,因為莊家往往憑借高送轉的消息,拉擡和出貨,因此出高送轉的消息後,往往會配合一波漲幅。此類的事情發生地多了,也就形成了思維定勢。需要註意兩者的區別——送紅股是將未分配利潤拿來送股,而轉增股本則是拿資本公積來增加股本,送紅股需要繳納紅利稅,轉賬股本不需繳納紅利稅。
3、證券相關的政策及監管,印花稅調節等。例如:證監會兩融的合規性,嚴查基金老鼠倉,印花稅下調(或上調)等。這些政策有可能會增加(或減少)市場參與者的交易成本,但對於上市公司本身的運營來說,是不受影響的。
以上類型的消息,對公司的運營影響微乎其微,更多只是影響市場參與者的情緒,使其產生股市將要上漲(或下跌)的預期,從而推動股價波動。此外,還有一類消息,確實能夠對公司運營產生影響。此時應當註意分辨影響的大小。有時市場交易者會對消息麻木,有時則會反應過度。之所以會這樣,也是因為此類消息雖然對公司有影響,但股價的波動更多是來自市場參與者的情緒變化。
例如某只股票因某個消息,短期暴跌跌了10%,那麽投資者首先應該想,該則消息會使得公司的利潤下降10%嗎?這種影響對企業是暫時性的,還是永久性的?對公司運營有影響的消息主要有:
1、貨幣政策的變化,如存貸款基準利率以及存款準備金率的變動。此類消息,對於資金密集型行業,財務杠桿較高的行業影響較大,例如銀行、保險、地產等。一般來說,貨幣寬松對資金的提供方是利空,對資金的需求方是利好。除此之外,貨幣政策變化會影響市場利率,從而影響整個股市的估值。例如,市場利率上漲,那麽相對於固定收益的利率,股市就應當具備更高的回報,這個更高的回報需要更低的股價來進行補償(對於同一時間的同一只股票,股價越低投資回報率越高)。需要註意的是,貨幣政策的消息並不一定產生正向的效果,有時也會受因素疊加的影響。例如發布加息的消息,市場有時反而會上漲,因為市場參與者認為經濟發展形勢好,加息只是給經濟降溫的手段,但不會改變經濟發展的方向。
2、宏觀經濟數據。國家統計局每個月都會發布一些宏觀經濟數據,例如CPI(消費者價格指數)、PPI(生產者物價指數)、PMI(采購經理人指數)、70城市房價指數,以及社會融資量、GDP增速等等。這些數據,都是對宏觀經濟的反映。任何企業,都是運行在整個大宏觀經濟中的個體,多多少少會收到宏觀經濟的影響,其中周期性行業收到的影響要更大一些。投資者需要註意,企業受到宏觀經濟的影響,主要來自於社會總需求,這是一個不斷發酵的過程,並不是數據發布當天才產生的。市場參與者在數據發布當天做出反應,僅僅是對影響的延後或提前反應。
3、來自企業的再融資。再融資對於企業來說,正面或負面的影響都有可能。主要看再融資的價格,以及投入項目的回報情況。也有些時候,再融資僅僅只是改善企業的財務狀況,降低負債率。通常來說,再融資的價格越高對企業越有利,投入項目的回報越豐厚,對企業越有利。但對於股票的持有者來說,卻並非是再融資的股價越高越好,區分的界限在於再融資投向的回報率,與現在股價蘊含的回報率對比,如果前者高則對股票持有者有利。
4、資產的註入、吸收合並或出售等。此類消息,市場多解讀為利好,並作出過激的反應,有時走出連續的一字板漲停。投資者註意評估資產的買賣質量,作出合理的判斷。
5、管理層變動。管理層變動會對企業產生影響,可能趨好也可能趨壞。主要是管理層變動前後,經營者的戰略方向和管理水平的優劣比較。但這一點往往要經歷時間的考慮才會明晰,在發生變動的時候很難評估。但是有些類型的企業,管理者的水平對企業的運營影響不大,比如水力發電、高速公路等。如果市場對管理層的變動過度悲觀,往往會給到投資者一個便宜的價格。
6、突發性事件,如流感、地震等自然災害。此類消息可能會影響某家公司的業績,但多為短期的影響,一次性的。造成的損失可以在公司的凈資產中剔除,不會影響公司的長期經營。
7、企業的稅收政策變化。稅收變化較頻繁的,主要是關稅(進出口貿易)和一些調節稅項(如石油或煤炭資源稅)。此外,有時一些受鼓勵的企業也會收到政府的退稅或財政補貼。稅收政策的變化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財政補貼則有可能是一次性的補貼。
8、行業規定及監管等,也會對企業的運營造成影響。比較常見的受監管較多的有金融業,和一些其他的壟斷行業。一些行業的價格也受到行政的管控。
9、大訂單。給公司帶來的影響為一次性的。可以根據公司目前的利潤率情況,大致估算出訂單的價值。
在消息面上,許多人都有一個誤區,即股價跌了-10%,但消息對公司的影響並沒有這麽多,因此而“逆向投資”買入。
記住:所謂逆向投資是以基本面的估值為前提的,買入後須能經受得起長期持有。對於具有估值泡沫的股票,一則不起眼的消息也可能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更多好文請關註我,我的目標是:只發幹貨!
我的主頁地址:http://xueqiu.com/nysdy ![[笑] [笑]](http://js.xueqiu.com/images/face/20smile-smile.png)
本系列可在我的主頁上搜索“第一課”,不再單獨發鏈接了。(連找都懶得找的人,把鏈接放這里也是無用的。)
@今日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