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不只有諷刺效果,也能一針見血地揭示問題。美國知名漫畫家Robert Ariail上周發表的一副作品就形象展示了一些分析人士對沙特原油戰略的看法:只要國際油價跌到一定水平,產油成本較高的美國頁巖油生產商就會被迫減產,甚至退出市場。少了美國頁巖油這個新興石油供應源的威脅,以沙特為首的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產油國會保住其主導全球石油市場的地位。
如上圖所示,以“US OIL PRODUCTION”標示的美國石油生產代表竭力彎著膝蓋,試圖通過石油與天然氣價格(OIL & GAS PRICE)這根橫欄。看著這一幕,有人問標示“SAUDIS”的沙特人:橫欄還會多低?
去年11月稍早,美國能源情報署(EIA)公布的月報顯示,去年10月美國日均原油產量達到890萬桶,創1986年3月以來最高紀錄。當月月底舉行的OPEC會議出乎市場預料,決定不減產,保持現有產油目標。
華爾街見聞當時文章曾援引西方分析人士觀點稱,在那次OPEC會議上,OPEC最大產油國沙特說服受油價下跌打擊的OPEC成員,讓他們相信,唯一能抵禦美國頁巖油增產的方式就是允許油價走低,以此促成OPEC會議做出不減產的決定。沙特這樣做是任油價停留低位,壓縮美國頁巖油企業的盈利,意圖借市場之手趕走生產成本較高的這類企業。
去年12月,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就用以下封面圖片展示了沙特為首的OPEC產油國與美國頁巖油生產商的對峙。
去年11月OPEC會後,沙特重申不會為穩定國際油價減產的立場,使油價在已較去年6月高位跌逾30%後繼續下挫,去年全年跌幅接近50%。今年1月初,國際油價一度跌破每桶45美元。
同在1月,美國傳出了石油生產商破產的消息。德克薩斯州一家私營石油公司WBH Energy申請破產保護,理由是貸款人拒絕提供更多資金。該司面臨1000-5000萬美元債務。華爾街見聞當時文章援引能源業分析師預測稱,美國能源公司違約潮可能到來,因為能源企業沒有對油價下行做足夠準備,太多公司資產負債表過於糟糕。
1月下旬,全球首屈一指的油田服務公司Baker Hughes公布,全美運轉的石油與天然氣鉆井平臺數量創近4年半新低。今年油價繼續擴大跌幅。美國國內石油生產受到更大沖擊,石油企業資金壓力更大,違約風險增加。
也是在1月下旬,美國最大企業重組咨詢公司Conway Mackenzie預計,因油價暴跌,鉆探和管理油田的美國企業將首批被擊垮,第二季度油服企業會被“摧毀”。該司人士稱,美國WTI原油價格在每桶65美元時要忙著重組,到每桶40美元,企業就得清算了。
不過,沙特最終的目標可能並不是美國石油企業。華爾街見聞此前文章提到一些西方分析人士的觀點,他們認為,沙特不減產可能不僅是希望排擠生產成本較高的美國頁巖油生產商,主要目的可能是打擊沙特在中東的宿敵伊朗和並非沙特盟友的俄羅斯。
美國咨詢機構Gary Shilling & Co的總裁Gary Shilling就認為,沙特此舉不但是向OPEC以外的產油國發起了誰退縮誰就輸的膽小鬼遊戲,而且還利用油價暴跌的機會打擊以伊朗為首的“敵手”。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