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便利店“巷戰”加劇:7-11入川4年未盈利 成都新帥欲增開20家店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1-30/894545.html

每經記者 江然 賀華玲 實習記者 丁舟洋 發自成都

快速增長兩年後,“小而美”的便利店放緩了步伐。

1月28日,全球便利店巨頭7-ELEVEN(以下簡稱7-11)成都公司“換帥”。新上任的總經理西井公一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坦言,公司進入四川近四年尚未實現盈利。

據了解,7-11入川後,截至目前,只在成都開設有門店。此外,7-11在四川發展節奏與行業走向十分一致,最“鼎盛”時7-11在成都曾開店近100家,而截至2015年初已收縮至60余家。不過,西井公一上任便表示,2015年內,7-11計劃在成都再擴大加盟店數量,爭取再開店20家。

便利店“巷戰”日趨激烈,企業如何在貼身肉搏中分一杯羹?

“零售行業前期投入大,盈利周期長,4年未實現盈利亦屬於正常範圍。”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副主任趙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零售業是地域性極強的行業,國際零售品牌在異地擴張時往往本地化做得不夠,而難以被當地市場完全接受。

值得註意的是,7-11成都公司新帥似乎已考慮到這點不足。“今年7-11在快餐等多方面將進一步考慮地域特色。”西井公一表示,另在產品結構上也將加大引進日韓、歐美品牌。

去年關店近30家/

經歷了入川之初的快速擴張,去年成都的7-11店面數量明顯縮減。外界甚至一度提出這樣的猜測——“7-11是要退出成都嗎?”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7-11成都公司現有60余家店鋪,而去年3月時,店鋪數曾達近百家。

1月28日,西井公一履新與媒體見面,當被問及去年盈利狀況時,其坦言,“還沒有實現盈利,但差距不多,基本跟著預算在走。”

據了解,根據7-11的開店策略,開店前要先結合當地的區域特色,考察區域內需要什麽樣的商品和服務,通過開設試驗店的方式進一步了解該區域的具體情況,再從商品和服務等方面做出調整。但是如果試驗店因面積、布局和區域等因素達不到預期,公司便會選擇關閉並另行尋找新的店面。

西井公一表示,判斷門店繼續營業還是關門,不是單純從利潤率著手,而是看店鋪未來的潛力。

對於7-11的店面精簡,趙萍認為,憑借強大品牌號召力,7-11在進入一座城市初期,一定會引來投資者的較大期待,因此網點鋪開的會稍顯激進。“有的網點選址可能並沒有經過精心研究,所以在之後會逐漸關閉一些不合適的店面。”

從成都7-11的店面布局來看,多是繁華的黃金地段,在帶來人氣的同時,也意味著不菲的租金。而同一地段,甚至同一條街上,都分布著不少其他品牌便利店,競爭可謂激烈。“租金貴、商品價格又不敢定高,便利店普遍短期難盈利。”趙萍稱。

不過,雖然面臨著盈利問題,西井公一仍認為,7-11成都開店速度比預期步伐慢了點。“原因是之前將沿海城市開店的很多經驗帶到成都,由於地域差異,並未完全融入成都本地市場。”西井公一表示,未來公司將調整經營策略,努力實現本地化,包括人才的本地化。

在趙萍看來,國際零售品牌在異地擴張時全球化特征太明顯,而本地化做得不夠,是它們遇到盈利難題的共同癥結。

事實上,快食類銷售一直是日本便利店招徠顧客的重要方式。記者梳理公開資料發現,7-11的快食類銷售占比達39.6%,中國傳統便利店的為6.4%。

“觀察一家便利店盒飯的菜色,就能看出一家便利店產品結構的本地化程度。”趙萍表示,7-11是北上廣深白領中午就餐的重要地點,而成都有很多好吃不貴的快食店,因此7-11的優勢不一定能完全發揮。

計劃年內再開20家/

值得註意的是,西井公一在履新會上還提出了7-11的 “新年計劃”。其中一條就是繼續擴大加盟店的數量,“計劃年內在成都新開設20家門店”。

“7-11開店方式是高密度集中開店。”西井公一表示,店與店之間的距離沒有特別的標準,而是根據顧客的動向、需求開店。“哪怕是街對面、50米、100米都有可能再開一家店,在確定適合的區域內,店鋪越多越能促進銷售。這種開店方式已在日本、美國取得很好效果。”

而直營、加盟兩種模式中,7-11表現出了對後者的偏愛。據了解,成都去年關閉的7-11店面均屬直營店。西井公一表示,成都公司目前加盟店比例為60%,未來還將大幅發展加盟部分。

據悉,截至目前,7-11全球共有店鋪5.5萬家,日本國內擁有店鋪約1.7萬家。在日本,加盟比例占到門店總數的95%以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僅在幾日前,重慶媒體亦報道稱,“7-11日前宣布,今年將計劃在渝開設不少於20家門店。”

“一年內在一個城市開20家店,這一速度稍顯激進。”趙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特別是在眼下這種競爭格局下。”

實際上,在經過一番“大浪淘沙”後,街頭巷尾的便利店依然處於短兵相接的狀態。以成都市中心某街區為例,方圓500米的距離,大大小小國際國內品牌便利超市,共計7、8家,且一些品牌還在醞釀繼續開店。

在如此激烈的競爭下,7-11也似乎在考慮是否需要調整戰略。“本地化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趙萍提醒道,並進一步增加增值服務。實際上,7-11本是便利商超提供附加服務這一模式的鼻祖,但其在川內的“便民程度”似乎並不高。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1月28日,西井公一表示,“在經營中將充分考慮地域特色,比如快餐中加入當地特色美食。”

“相較2012、2013年,7-11在川內增速的確是有所放緩。但不可否認的是7-11模式新穎,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本地商超的發展。”成都零售商協會秘書長宋朝如對記者表示。未來便利超市還有進一步發展的空間。“以成都為例,目前市內便利商超約5000家,到2016年末,爭取發展至8000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04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