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蘋果贏得了現在 卻可能失去未來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129/149022.html


i黑馬蘋果第一財季營收和凈利潤同比增長均超過了30%,對於從2012年以後就飽受低增長折磨的蘋果而言,在過去的這個季度也許終於可以揚眉吐氣,似乎有重新回到2012年以前的高增長時代的勢頭。但依靠財技一旦上癮,會逐漸侵蝕掉喬布斯開創的創造力,這樣一來,蘋果就可能成為戴爾第二。


\


蘋果在過去的這個季度也許終於可以揚眉吐氣了,營收和凈利潤同比增長均超過了30%,似乎又重新回到2012年以前的高增長時代的勢頭。且莫高興過早!這個季度的強勁增長主要受營收增長和毛利率的同步提升,而營收增長又受到價格和銷量的同時增長,這些都歸功於去年9月份發布的iPhone 6/6Plus,其平均價格明顯高於一年前,2013年9月發布的是iPhone 5C和5S。

 

接下來的這個季度,這些因素的驅動效應將明顯下降:在已經公布預報的接下來這個財季,如果按照535億美元的營收平均預測值,則營收同比增長為17%,而毛利率的平均值則低於去年同期0.3個百分點。

 

同時,蘋果股票最近大半年來的強勢增長,與其說是受業績驅動,不如說是受財技驅動。在喬布斯逝世幾個月後,蘋果打破了喬布斯不分紅的慣例,發布了450億美元的分紅和股份回購等一攬子資本返還計劃,實際上這個規模在執行中一次次增加,迄今累計的返還金額已經達到1030億美元,其中超過570億美元是在過去12個月返還的。

 

這些返還無疑會助推股價,而該公司在去年4月實施的拆股計劃,無疑是另一股強勁的助推力量。從宣布資本返還計劃以來,其漲幅為60%,和去年拆股計劃實施以來的漲幅相似。

 

除此之外,蘋果過去這個季度業績的漂亮表現,也與過去幾年的需求積累有關:從2011年開始,蘋果開始在每年9月或10月發布新品,這就意味每年的最後一個季度成為該公司新品吸引力的重要指標。

2011年10月蘋果發布的是iPhone 4S,2012年9月發布的是iPhone 5,2013年9月是iPhone 5C和5S,2014年9月是iPhone 6和6Plus。與之相應的是,2012年的最後一個季度iPhone銷量增長29%,2013年最後一個季度iPhone銷量同比增長6.7%,而2014年最後一個季度iPhone的銷量則增長了46%。

 

我在幾年前的一篇文章中,提到蘋果發布新品後的一個季度營收增長的速度在下降,這要麽意味著蘋果的用戶擴張在放緩,要麽其促使既有用戶換機的能力在下降。

 

對蘋果而言,產品的持續吸引力比任何力量都更能決定其命運。最初,用戶會在購買決策的天枰上同時放上蘋果一流的硬件體驗,和與眾不同的應用商店,但現在谷歌安卓在開放政策的作用下,應用豐富度已經足以替代蘋果,這將減少那些為了使用蘋果應用而購買蘋果產品的用戶,從而使蘋果商業帝國更加依賴蘋果產品的表現。

換句話說,如果用戶不再使用蘋果產品,特別是其手機,整個蘋果商業帝國將分崩離析,即便是App Store也不例外——這也許就是蘋果閉環模式的宿命。至少目前,我看到的是蘋果正在喪失其對產品吸引力的控制。

 

以過去這個季度為例:Mac的增長在個位數。服務(包括App Store)增長一直徘徊在個位數。iPad處於負增長中。其他產品處於負增長中。

在智能手機高速增長時代結束前——即便在扮演其重要增長引擎的中國市場,這一刻也已經來臨——蘋果必須找到新的規模足夠大的新市場,比如電視或汽車,但蘋果在這方面沒有給出足夠的信心。

 

而更糟糕的是,稍有不慎,就會中了財技式增長的毒,喬布斯開創的創造力將一點點被侵蝕掉,那樣一來,蘋果就很可能成為戴爾第二。對此,我在幾年前的另一篇專欄文章中是這樣寫的:

如果錯過這些機會,蘋果很可能的結局是,像戴爾那樣,被投資者高企的預期壓得喘不過氣,在產品市場和互聯網市場發展結構性變化之後,成為一頭只能產生可觀現金的老牛。就像2006年以來,盡管它的營收增長出現了滯脹,但仍然能獲得可觀的盈利和現金,但資本市場已經近乎絕望——它目前的股價只有2005年時的1/3。

本文作者尹生,曾任《中國企業家》資深記者兼TMT負責人、《數字商業時代》執行主編。想閱讀其更多相關文章,請訂閱尹生微信公號,價值線:jia-zhi-xian。

本文不代表本刊觀點與立場。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