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2014年全年GDP增速為7.4%,創下1990年以來的最低增速。然而,中國官員和中國商界領袖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表示對經濟放緩並不擔憂。他們認為,經濟轉型中,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是可以忍受的。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提到,中國總理李克強表示,中國經濟進入了更慢、更健康增長的新常態。他承諾經濟放緩不會造成系統性危機,中國經濟不會硬著陸。中國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既不松也不緊。
李克強總理還提出了“雙引擎”概念,即激活中小企業和私人部門的增長引擎,以替代房地產和傳統制造業留下的空缺。
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表示,舊的經濟增長模式不可持續,中國願意犧牲一點經濟增速來讓經濟增長變得更具可持續性。
而阿里巴巴首席執行官馬雲對此表示同意。他在上周五表示,自己並不對中國經濟放緩感到擔憂。他說:“如果中國仍保持9%的增速,那就一定有問題了。你將永遠看不到藍天,看不到質量。中國應當註重經濟質量。”他相信,電影業、體育行業等將帶來更高質量的GDP。
香港私募公司PAG首席執行官單偉建表示,2008年,美國的產能使用率為78%;2014年,中國的產能使用率為72%。單偉建認為,中國的國有企業還有許多改進空間。他指出,中國的國企“巨大、占支配地位但效率不高”。
國企改革是經濟增長的前提條件。他相信,中國在服務業、零售業、食品業、醫療業、制藥業和電子商務等領域都存在巨大增長前景。他將這些行業稱為“好的經濟”,而將鋼鐵等產能過剩的行業稱為“壞的經濟”。
一些中國企業高管擔心,中國將會像歐洲和日本那樣無法推出必要的結構性改革。SOHO中國總裁張欣表示,中國要從投資型經濟向消費型經濟轉型,就必須降低賦稅。“關於減稅有很多討論,但至今沒有落實”。
單偉建表示,他記得中國在15年前進行過一輪國企改革,當時,數百萬人失去了工作崗位。這個過程雖然嚴酷,但是為此後經濟繁榮的增長奠定了基礎。改革的成功取決於領導人做出改變的決心。“這一直是一個政治意願的問題。”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