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本周一暴跌7.7%顯然激起了全球央行爭搶頭條的熱情,丹麥、日本、英國、加拿大等國的央行均試圖“火一把”。最終,德拉基祭出萬億歐元的QE大招證明了歐洲央行的江湖地位,而唯一笑看紅塵的美元則一騎絕塵刷新十一年新高。
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周四宣布擴大資產購買規模。購買時間將從2015年3月開始,每月購買600億歐元,持續到2016年9月。若歐元區通脹回升到接近2%則將停止購債。歐洲央行同時強調,如果有需要將會持續購債,直到通脹改善。
歐央行每月購債600億歐元規模,高於媒體報道的500億歐元。這意味著歐央行購債總規模有望達到1.14萬億歐元。
歐元區通脹率自2009年以來首次跌至負值。CPI低於零使得歐元區陷入了技術性通縮的境地,這迫使歐洲央行提前采取行動以避免經濟的進一步下滑。在一系列“類寬松”措施無效之後,全面QE成為了唯一選擇。
歐版QE“核彈”之後,歐元立刻倒下,24小時內最大跌幅超過500點。全球股市則在巨幅震蕩之後受益走高。歐央行購債規模大幅超越此前的市場預期,或意味著全球市場的流動性將更為充裕。
央行的“小夥伴們”反應迅速 存在感不可不刷
除了歐洲央行,其他國家的央行也在本周各展神通。
歐版QE出臺後,丹麥央行為了維護丹麥克朗與歐元的掛鉤,旋即降息。丹麥央行宣布將存款利率從-0.2%降至-0.35%,維持貸款利率在0.05%不變。這是丹麥央行本周第二次降息。
周三加拿大央行意外降息25個基點,隔夜目標利率從1%降到0.75%,預期為1.0%。加拿大央行表示,降息是由於油價大跌,油價下跌對加拿大經濟和通脹都有負面影響。
而英國央行1月7-8日貨幣政策委員會會議紀要則導致英鎊重挫百點,因英國央行2015年年內預期被澆滅。會議紀要顯示,支持維持利率不變為9人,支持加息為0人,此前預期是7:2。
同日,日本央行宣布大幅下調了通脹預期,但維持現有寬松規模不變。央行在聲明中稱,將下一個財年(從今年4月開始)的核心通脹預期從1.7%下調至1%,並維持每年80萬億日元的刺激規模不變。日元因此在本周的美元旋風中得以幸存。
周五,波蘭央行行長Belka則表示,波蘭貨幣政策委員會的大多數委員就降息接近達成一致。盡管波蘭未正式宣布降息,但行長表態表明波蘭也將加入到降息大潮中。
事實上,過去短短兩周內,已經分別有丹麥、加拿大、瑞士、埃及、土耳其、秘魯、和印度多家央行紛紛降息。而如果從2014年以外算起,全球主要國家中,已有12個國家的央行步入了降息周期;僅巴西、俄羅斯和新西蘭由於通脹和本幣貶值等因素的困擾,仍處在加息通道。
當然,中國央行也不能完全沒有聲音。本周人民銀行宣布續做了到期的2695億元中期借貸便利,並新增500億元。操作對象為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期限3個月,利率3.5%。
美元笑傲江湖 A股反複變臉
美元顯然是本周最大贏家,在全球經濟低迷和央行集體寬松的背景下,擁有加息預期的美元成為貨幣唯一避風港。盡管美國數據並不出彩,不過在“誰比誰更差”的模式下,美元目前還難覓對手。
值得一提的是,黃金和白銀各種風險事件和季節性因素下也表現搶眼。不過隨著金價的大幅上揚,部分投資者也開始考慮獲利了結或者鎖定利潤。
A股市場本周則上演過山車行情,在周一暴跌7.7%之後,監管層火線登場“辟謠”幫助穩定住市場人心,最終在周五收複失地並小幅刷新新高。不過杠桿資金的過度介入和消息面的反複無常意味著2014年末那個無所不能領漲全球的A股已經開始逐漸轉型,大起大落寬幅波動可能會成為未來一段時間市場的交易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土豪安邦繼續大幅增持民生,持股比例已經升至18.35%,穩居民生第一大股東位置。
沙特老國王駕鶴西去 原油市場爭奪激戰正酣
沙特阿拉伯國王阿蔔杜拉於周五淩晨去世,王儲Salman繼位。不過原油價格在短暫的回升之後回歸常態。新國王Salman蕭規曹隨,老部長Naimi繼續主導原油市場格局。
隨著油價的持續走低,市場的爭奪戰也進入白熱化狀態。
美國運轉鉆井數創近4年半新低意味著美國采油業可能會在今年第二季度進入生死時刻。中國能坐山觀虎鬥並從中受益麽?只有時間能證明了。
紐約對沖基金Canarsie Capital創始人Owen Li周二表示,從去年3月以來他將投資者的1億美元虧得只剩20萬美元。
他在致投資者的信中稱:“我對這個可怕的結果負責。”他表示自己“真心對不起”大家。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