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見聞昨日曾報道,央行正式確認在近期對部分股份行、城商行和農商行展開了中期借貸便利操作(MLF)。除了2695億元到期續做以外,央行還新增了500億MLF。這是央行近兩個月來首度凈投放資金。
這背後透露出哪些信號?
“本次MLF續作和500億新增標誌著央行再度開閘放水。央行態度的轉變值得關註,同時也意味著降準等進一步的放水操作也成為可能。” 海通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姜超及其團隊在報告中寫到。
其認為,此舉可能會帶來兩個方面的影響,如下:
1,利率錨或回歸,助於引導利率下行。MLF為期3個月,利率3.5%,遠低於當前銀行間7天回購4%左右利率,明顯存在引導利率下降的意圖。
14年年初,央行曾宣布通過SLF為金融機構提供流動性,而且將隔夜利率上限封頂在5%、7天利率上限封頂在7%,隨後成功地降低了貨幣利率中樞,拉開了14年利率下行的大幕。
14年7月以後央行通過下調14天正回購招標利率傳遞了下調利率的明確信號,而近兩月以來正回購操作的暫停導致貨幣利率脫錨,而未來如果央行定期MLF並及時公告,則其利率水平或成為市場重要參考基準。
2,熨平流動性波動,對沖資金流出。央行稱MLF目的為強化正向激勵作用,同時也為應對春節前的流動性季節性波動,促進貨幣市場平穩運行。歷史經驗顯示每年1月同時面臨信貸需求高峰以及春節前資金需求旺季,因而回購利率均值通常會上升到4%以上,近期回購利率的上行應部分與春節因素有關。
此外,央行行長周小川在瑞士達沃斯論壇表示中國將確保穩定貨幣供應,無意提供太多的流動性,但會保持政策的穩定性。稱目前國內金融市場與國際市場緊密相連,QE成為各大央行的慣用手法,而新興市場在去年夏季有不尋常的資本流入,成為經濟不確定性和經濟波動的源頭,新興市場需要留意這種波動性。
這也就意味著中國央行的政策會考慮國際資本流動的影響,以往海外資金在流入中國時需要央行進行對沖,而目前外匯占款已經轉負,外匯熱錢已持續半年大規模流出,同樣需要央行反向對沖。
考慮到央行的明確表態有助於穩定當前流動性預期,降低高企的貨幣利率,海通將未來3個月7天回購利率中樞預期從4%左右下調到3.5%-4%之間。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