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銀行國企改革大年,股價估值或向國際水平靠攏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180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1-21 15:21 編輯

銀行國企改革大年,股價估值或向國際水平靠攏
來源:申萬研究

受到媒體關於阿里欲入股新華保險的催化,市場對於金融板塊國企改革以及混改的預期進一步集聚。

正如我們前期強調的,2015年是銀行國企改革的大年,隨著各家銀行國企改革,民營資本(或包括互聯網金融)、海外資本的引入,將持續催化股價修複至1.5倍pb。

短期的催化劑:財政部員工持股管理辦法有望年前推出,交行、中行、興業、浦發等銀行積極推出員工持股,其中有望參照新華保險引入更加有活力的互聯網企業提升互聯網渠道的協同效應、混業經營(監管逐步放開控股子公司券商牌照的資格)等。

國企改革當中重要投資組合:首推交行、興業、浦發和中行

作為國家國企改革的重要試點對象—交通銀行:混業經營(有望獲得券商牌照提升公司業務優勢,並在互聯網領域創新)、混合所有制改革(員工持股等)

作為福建省金融改革的重要標的--興業銀行:在混業經營(加入券商等全牌照經營提升投行優勢)、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新的投資者以及員工持股等)都有望持續推進、福建自貿區(受益於未來幾年福建經濟的快速發展)

作為上海國企改革的重要標的--浦發銀行:上海國資下金融資源整合以及員工持股等
  
今天發表了銀行2014年年報前瞻。預計14、15年上海銀行業績增速將放緩至8.4%和3.9%;ROE平均為18.9%,17.1%。


盈利能力高於海外銀行,估值水平低於全球平均的1.7倍PB以及發達國家1.5倍PB的水平。

經過近期調整,銀行股平均估值為1.06倍pb。國企改革和混業經營催化下,市場對於銀行不良資產的預期將更加理性。估值將逐漸向國際水平靠攏,對應未來兩年40%以上的估值修複空間。

撥備維持高位,業績增速小幅放緩



——銀行業2014年年報前瞻

預計上市銀行2014年業績增速小幅放緩,累計同比增長8.4%,環比前3季度增速下降1.3%,4季度單季同比增速下降至3.3%。主要由於信貸需求疲弱疊加央行4季度降息對息差造成一定負面沖擊,不良壓力下撥備力度有所上升。國有大型銀行凈利潤同比增長6.9%。其中,中行和農行領先可比同業,同比增速達8.4%和9.1%;股份制銀行同比增12.2%。其中,平安、華夏、浦發和興業業績領先同業,分別為27.3%、16.6%、15.0%、和14.3%;城商行平均利潤增速為15.2%。

負債增速放緩,優先股融資獲得突破,預計上市銀行規模貢獻利潤約9.5%。上市銀行總資產規模增速由13年的10.8%小幅上升至14年的11.6%。其中,貸款保持穩健增長,增速為11.7%;同業資產同比上升7.4%;證券投資同比增15.3%,占比提高0.7%至21.1%;負債端金融脫媒加速,監管機構在存貸比考核上有所松動。疊加存款偏離度考核,存款僅增8.8%,增速下降1.2%;上市銀行已公告計劃發行優先股共計4700億元,其中已發行1750億優先股補充一級資本。負債增速放緩,優先股融資獲得突破,銀行杠桿倍數進一步下降,由13年的15.6倍下降至14年的14.8倍。

有效需求不足,息差環比小幅下降,貢獻利潤負增長0.8%。經濟疲弱,4季度信貸有效需求不足。銀行減少高風險高收益資產的配置,考慮到降息的影響,預計單季度息差環比下降6bps至2.50%。全年上市銀行累計凈息差為2.57%,較前三季度累計小幅下降1bp。受14年非對稱降息影響,預計15年息差下降10bps至2.47%。

中間業務增速放緩,貢獻利潤增長3.5%。受同業監管政策以及控制風險等因素影響,上市銀行主動壓縮了非標資產占比。導致非標相關的理財、托管、投行等手續費收入增速下降。預計全年凈手續費收入將與前3季度14%的同比增速持平,增速較13年下降8%.

2014年風險加速暴露,不良雙升,銀行加大撥備力度,貢獻利潤負增長8.6%。實體經濟仍然在底部徘徊,需求低迷,風險加速暴露。預計14年不良貸款生成率同比大幅上升28bps至0.72%。不良率環比上升6bps至1.18%,同比上升20bps。不良貸款余額環比上升7.8%,同比上升35.5%。不良壓力下,銀行加大撥備核銷力度。信用成本同比提高0.24%至0.81%的高位。預計2015年信貸成本維持高位,但增幅將放緩,小幅上升3bps至0.84%。

不良壓力較大,上調14、15年信貸成本的預測,小幅下調盈利預測0.9%和1.2%至8.4%和3.9%。銀行股14/15年PB估值為1.2X/1.06X。短期面臨一定調整壓力。但國企改革和混業經營催化下,市場對於銀行不良資產的預期將更加理性。考慮到高於國際大行的ROE水平,估值將逐漸向國際水平靠攏,對應未來兩年40%以上的估值修複空間。首推受益於國企改革且低估值的興業、浦發、中行和交行。


(註: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看法,僅供參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32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