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藥價改革上海破冰 非政府定價藥品放開

來源: http://www.eeo.com.cn/2014/1121/268956.shtml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溫鈊 昨日晚間,經濟觀察網記者從接近上海發改委人士處獲悉,上海發改委對藥品價格管制已經開始松動,首先是政府定價範圍之外的藥品價格將改變為市場調節價管理,由生產經營單位自主定價。這標誌著近日熱議的藥價改革在上海已經破冰。

關於這項破冰之舉,事實上2014年11月7日就已經形成實行文件。據這份文件顯示,上海發改委(物價局)計劃對在上海地區內銷售的醫療器械和政府定價範圍之外的藥品價格放開。

該文件同時強調,各醫療器械和藥品銷售單位,包括藥店、醫療機構等應做好“明碼標價”工作,在經營場所醒目位置或網站等公布所銷售產品的名稱、規格型號、生產企業、計價單位、價格等信息,切實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

在醫藥領域,關於價格的制定有兩種形式,一種為政府定價,另一種為市場定價。其中政府定價有兩個類別,一個是政府指導價,一個是政府定價,這一領域如計劃免疫疫苗類,也就是說政府采購的幾乎都是政府定價類。而如512基本藥物,采用的就是政府指導價。

此次上海的藥價改革顯然尺度非常大,除了政府采購的藥品外,其他類別藥品都實行了改革,從行政的管控走向了市場。

關於上海的改革,多數醫藥界企業人士認為未來的價格變化不會太大。政府定價藥品外的藥品分類還有基本藥物和非醫保類藥物,在目前的醫藥市場結構中,醫保類藥物實行招標采購,在各地的招標采購政策中,價格也都被壓制,“如果招標采購政策不改變,藥品價格變化不大。”一位藥企人士稱。

而自費藥,在企業人士眼里,這部分就應該讓企業自主定價,目前是各地都設了門檻,產地物價、當地省份物價等等報價過程中的條件,無形中已經限制了企業對自身產品價格的決定權。

“充分競爭的領域,如基本藥物價格不會上去,單獨的品種可能提價。”藥企人士認為,藥品價格放歸市場後價格會回歸到正常的市場經濟規律狀態。

“藥價,終於由計劃經濟形態在向市場化經濟形態轉變了。”醫藥企業協會一位人士認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344

陳景祥﹕「搞垮」數碼電台 是互聯網非政府

1 : GS(14)@2016-08-10 04:45:40

【明報專訊】政府在2011年發出數碼聲音廣播牌照,5年下來4家獲發牌照的機構中,鳳凰優悅率先在去年向政府交還牌照停播,到本周一香港數碼電台(DBC)步其後塵,也宣布停播,遣散113名員工,現在僅餘下營運的是新城電台,和非商業營運的香港電台。如果不計香港電台,三家持有數碼聲音廣播牌照的商業機構,有兩家都交還了牌照停止服務,數碼聲音廣播在本地的「試驗」應算是失敗收場了。

數碼聲音廣播「試驗」宣告失敗

數碼聲音廣播為何會落到這個地步?業界內應有不少專家會提供分析,然而有評論指政府政策「不扶持」數碼電台,是導致其失敗主因,例如一方面發出數碼聲音廣播牌照,另一方面又容許現有FM頻道繼續經營;此外,政府也一直沒有協助司機安裝汽車數碼收音機……

事實上,經營數碼電台的公司獲發牌照時,都知道市場上仍有FM廣播,政府也表明兩者會並存,政府也從來沒有承諾會「協助」車主安裝數碼收音機,這些都是5年前發牌時的環境,不是後來才出現的新狀况,把它們說成是「政府失責」,似乎有欠說服力。

電台在各類型媒體之中,向來處於「邊緣」位置,排在電視、印刷媒體之後。世界上第一個廣播電台是位於匹茲堡的KDKA電台,在1920年啟播,當時尚未有其他電子媒體,電台廣播是最紅、覆蓋面最廣的媒體。過去的幾十年發展,電台廣播經歷了兩次真正的危機,一次是50年前的電視廣播,形象聲音俱備,很多人預計電台最終會「滅亡」!另一次是約20年前出現的互聯網,傳送方便,可容納多媒體並存,對電台的衝擊更甚。

政府無力改變媒體大潮流

然而,過去十年無論在媒體業發達的美國,還是人口眾多的印度,抑或小國如新加坡(電台受眾的規模跟電視接近),電台廣播都並不弱勢,反而在媒體市場維持着相當的份額(見網上評論——陸地:〈中國廣播業的現狀、挑戰與機遇〉)。在中國大陸,電台廣告佔媒體廣告收入的比例約3%,跟香港差不多,屬於偏低,但也反映了可增長的空間很大。

歸根究柢,媒體業不論電視、報紙、電台,都面臨顛覆性的大變,「變源」都是來自互聯網,即使政府提供什麼政策,也改變不了「變」的命運。寄望政府幫忙,不如想辦法在互聯網上找尋新機會。

[陳景祥 齊物論]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337&issue=201608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1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