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最負盛名的酒店、全球最古老保險市場英國勞合社(Lloyd'.s)的大廈、英國一流律師事務所的總部,這三大建築有什麽共同之處?它們都由中國的保險公司所有。
自2012年中國政府放寬保險企業投資海外的限制以來,國內保險公司湧向全球市場,掀起收購大型商業房地產的高潮。倫敦房地產顧問公司萊坊(Knight Frank)數據顯示,去年排名中國前五的三家保險公司斥資150億美元海外置業,幾乎是過去兩年這類投資額的三倍。知名物業管理顧問公司仲量聯行(Jones Lang LaSalle)預計,今年這一數字會突破200億美元。
首段所述三座建築的交易就是中國險資海外投資的實例:
2013年,中國平安保險集團以2.6億英磅收購了倫敦金融城地標性建築——勞合社保險大廈。
2014年10月,中國安邦保險集團以19.5億美元收購紐約地標之一華爾道夫酒店(上圖),創美國酒店業史上最高成交記錄。
本月,中國泰康人壽正式完成1.98億英鎊收購倫敦金融城辦公樓Milton Gate的交易。Milton Gate是律師事務所Addleshaw Goddard租用作為總部的辦公樓。
仲量聯行的全球資本市場研究主管David Green-Morgan評論稱,只要擁有物業就變成了賣方市場。新湧現的投資者幫助推升了大城市的房價。去年全球商業房產交易額增至約7000億美元,創2008年以來新高,部分原因就是中國保險公司的需求增加。他說:
“中國的保險公司得到政府支持,渴望搶在同行前面達成國際生意。他們更願意報出高價。”
全球最大商業地產經紀公司世邦魏理仕集團(CBRE Group)數據顯示,因中國人壽和平安集團這樣的公司收購推動,去年1-9月,倫敦市中心和紐約曼哈頓的寫字樓價格分別上漲了15%和11%。
彭博報道指出,中國買家競購知名物業的熱潮有如日本企業上世紀大投資重演。上世紀80年代末到1995年,日本投資者豪擲780億美元收購美國物業。而當美國經濟陷入衰退後,不少日本買家又被迫將它們出售。
華爾街見聞上月文章援引保險研究員觀點預計,國內保險公司海外投資、尤其是房地產投資將成為新常態。這一方面是因為許多保險公司有這方面的投資戰略,比如之前中國平安、中國人壽、安邦保險以及陽光保險都先後出手海外房地產,另一方面是出於對收益率的要求。比如上面提到的泰康人壽收購,“或許也是為泰康人壽上市做準備”。
上述文章稱,伴隨人民幣持續快速升值的預期不斷減弱,海外投資正成為投資者資產配置中的重要環節。中國險資機構投資的熱點將主要集中在高端地產領域。分析人士認為,除了歐美的房地產正在複蘇,投資前景可觀以外,中國保險資金投資渠道的放寬也是重要原因。去年國務院發布保險業新“國十條”,再度提出要鼓勵中資保險公司嘗試多形式、多渠道“走出去”。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