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新市長專訪1》柯文哲 政治是在堅持信念中 做最小的妥協

2014-12-08  TWM

 

政治是在堅持信念中

做最小的妥協

厭倦了藍、綠惡鬥的首都市民,以超過五七%的高支持率,將柯文哲送進市政府。

選戰過程中,選民發現了他的蛻變,也看見他的堅持;這一刻起,他們等著見證這位因公民力量而崛起的政治素人,如何用充滿實驗性質的政策理念,帶領台北市朝美好的那一面翻轉。

撰文‧鄭閔聲

晚間七點五十八分,身著白色夾克的柯文哲,緩緩走上舞台中央,用力舉起緊握的雙拳,好似剛從一場惡鬥中勝出的重量級拳手,靜靜享受全場歡呼。二○一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注定將被寫進歷史,柯文哲,則是這一天的第一男主角。從後台一角仰望他背脊微彎的平凡身影,令人想起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的那句名言:「只有那些瘋狂到以為自己能夠改變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變世界。」「如果是一年前想,這場選戰怎麼可能會贏?這是二○一四年的台北奇蹟,在歷史上有鼓舞效應。」當選台北市長隔天,柯文哲就陸續公布副手與小內閣人事,百忙中抽空回到稍嫌凌亂狹窄的競選辦公室接受《今周刊》專訪;談起勝選感想,語調突然上揚,彷彿再次置身開票當晚的激情。

這場勝利確實值得激動。去年十月,身分還是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的柯文哲,表態參選台北市長時,許多人只等著看好戲,因為自二○○○年之後,台灣直轄市長層級以上選舉,幾乎沒有獨立參選人的生存空間,誰也不相信一個政治素人,有能耐「超越藍綠」。就連今年三月接受《今周刊》專訪時,柯文哲也以「二十一世紀的唐吉訶德」,形容自己懷抱夢想參選台北市長的決定,究竟有多麼瘋狂。

柯文哲再怎麼瘋狂也大概想不到,一年後的他,真能不靠任何政黨背書,憑著「公開透明」、「全民參與」、「推倒意識形態高牆」等改造政治文化的競選訴求,贏得超過八十五萬台北市民的支持,以秋風掃落葉姿態擊敗國民黨候選人連勝文,成為台北改制為直轄市後,首位無黨籍市長。

相信公民力量

素人參選 打敗對手慣用的經濟、國家牌首都市長選舉的結果,意義絕不只有「白色的力量」終結藍軍長期執政,更重要的是「公民社會」的集體覺醒。從洪仲丘事件到太陽花學運,台灣社會對於政府漠視程序正義、拒絕接納民意已經屢屢發出怒吼;這一次的台北市長選戰,人民的選票不但是肯定柯文哲訴求的價值,也代表國民黨習慣操作的「經濟發展至上」、「中華民國存亡保衛戰」等策略已不再是票房保證。

公民覺醒的浪潮在選戰過程中席捲各地,「柯文哲旋風」無疑是推波助瀾的最大助力。但被問到「柯文哲現象」是否代表某一種新的價值觀成形,他只是搖搖頭說,「就是兩個字,相信。曾幾何時,公平正義、政治誠信在台灣社會消失了,我只是要讓你們相信本來應該相信的東西。」「相信」兩字看似簡單,但要讓成千上萬出身背景差異懸殊的群眾心有所感,談何容易。更何況參選初期的柯文哲,因為思考速度太快,說話有時讓人難以掌握重點;直言不諱的特色也常讓他惹上失言風波,在部分選民心中留下驕傲難以親近的形象,怎麼看都與擅長鼓動人心的政治領袖有一段距離。

但就像是呼應選戰主要訴求:「改變」,將近一年的選戰歷練,也讓柯文哲出現明顯的蛻變,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十一月二十九日的勝選之夜。

當晚,柯文哲先在室內舉行記者會,隨後才走上戶外舞台向支持者致謝。兩個場合讀的是同一份講稿,表演卻「充滿層次」。記者會上,柯文哲雙手始終交疊在腹部、語氣少有起伏;上了舞台的他,卻像換了一個人,一開口就是從丹田發出的渾厚嗓音,並伸出食指「向偉大的市民致敬」。嫻熟的台風不僅群眾如痴如醉,連監控直播畫面的工作人員臉上也不禁露出微笑:「柯P切換到群眾模式了。」全程參與台北市長選舉的作家馮光遠就說,「現在的柯文哲,和我十個月前看見的他差別很大;這段期間他的學習速度很快,不在意承認並反省自己的缺失,已經具備投身公眾事務應有的質感。」「柯文哲被檢討後會立刻改正,就連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指正他,他也很願意改變。」柯文哲競選總幹事姚立明也有同樣觀察。

儘管夥伴與對手異口同聲指出他的改變,柯文哲卻不以為然地說:「我覺得我從頭到尾都沒變。」幾秒鐘後,他才有些不情願地補充:「如果有,大概就是他們叫我不能穿白夾克、少講兩性和女性議題,還有一些用字稍微收斂,只有這樣而已。但我當選後,很可能就故態復萌了。」

相信可以改變

從肢體僵硬的木頭人 變成有魅力的明星儘管如此,眼尖的人或許已經留意到,早期「柯醫師」演講時,通常只會帶著和觀眾分享內容用的投影片,自己鮮少看稿。但到了選戰後期,只要是辯論會、選前音樂晚會、勝選演說等重要場合,柯文哲一定隨身攜帶手稿,「柯P絕對不是背不了稿,看稿是因為他非常謹慎,既不想講他不相信的話,也不想出任何差錯。」柯文哲競選顧問洪智坤這麼解釋。

除了柯文哲刻意在用字遣詞上謹慎,總部文稿小組成員也努力為原本帶點無厘頭風格的「柯語錄」,加入感性元素,期許柯文哲發言在一針見血之餘,更能深植人心。對於幕僚改變他說話習慣的企圖,柯文哲也沒有異議。

「你們覺得,我如果當選台北市長,對國民黨和民進黨會有什麼衝擊?」某一天柯文哲與幕僚閒聊時,突如其來地問了這個問題。不等其他人接話,他又自顧自地回答:「如果我當選,對這兩個黨的影響應該都很正面。」這段自問自答,日後成為廣受好評的佳句:「柯文哲當選台北市長,可以讓國民黨更接近國民,讓民主進步黨更進步。」又一次,在疲憊的選戰行程空檔中,一位幕僚好奇地問:「你當選當天晚上要做什麼?」柯文哲認真地回答:「就回家睡一覺,隔天繼續工作。」這段對話成了當選演說的結語:「今晚請帶著平安喜樂的心情回家好好睡一覺,明天太陽升起的時候,開始工作。」肢體語言,是柯文哲另一個明顯「進化」的項目。參選初期,前立委林世嘉常帶著他到處跑春酒攤拓展知名度,「但他就像木頭,站在那邊完全無法融入,還一直問我:『做這種事真的有用嗎?』」今年六月,剛加入競選團隊擔任網路文宣部主任的李厚慶,第一次來到「柯P新政」短片拍攝現場,看著表情動作生硬的柯文哲,心中不禁嘀咕:「這樣你三十集拍得完嗎?」但隨著拍攝經驗累積,這位素人越來越有明星架式,一支五分鐘的影片,平均四十分鐘就能完工,三十支政見短片,也全數如期完成。

相隔八個多月再次專訪柯文哲,的確感覺到他的肢體動作豐富多了。他笑稱自己的人生總是在當救援投手,這一次救援台北市的目標,是在八年內讓北北基生活圈超越新加坡。這時他把手腕一甩,作勢投出一記快速球。談起勝選當晚因擔心未來重任而輾轉難眠,他也將雙拳放在肩上,像是要扛沉重的背包。

相信誠信至上

行程被更改大罵助理 不與主辦單位妥協「別人的政治,是在妥協當中尋求一點點的正義;我是在堅持信念當中,做必要且最小的妥協;外科醫師是務實的,如果碰壁,該修就修。」也許在柯文哲的認知裡,「改變」是具有雙重標準的。只要與既有信念不發生衝突,什麼事他都可以改;面對牴觸基本信念的事,他再怎麼樣都不願意妥協。

「誠信」,是他無論如何也不肯妥協的信念。「選舉過程中,每次有綠營議員站在我後面,我就知道會是扣分。雖然我很不喜歡,但這是政治誠信原則,既然有過承諾,講話就要算話。」柯文哲用這個故事,說明自己會盡量與二○一六年大選保持距離,現階段不打算鬆口表態,因為說了就一定得做到。

一位鮮少插手政治的投資大戶,這次選舉因認同柯文哲理念,透過友人向總部表達捐款意願,未料柯文哲竟然以「捐款帳戶已經關閉,不收就是不收了」,一口回絕,讓他相當訝異。他說,「我以為政治人物都是說一套做一套,但柯和我想像的完全不同。」誠信原則,不只在政治上有效。今年三月,柯文哲應出版社之邀參加簽書會,但因報名讀者太過踴躍,主辦單位擔心租借場地超時,自行將活動由簽書會改成演講會,並委託柯文哲幕僚轉達。

原以為只是一件小事,柯文哲卻大動肝火,高聲怒斥隨行助理,「你知不知道這樣做,是讓我沒誠信;我絕不會是昏君,但可以是暴君,你們不要想對我耍小手段!」到了演講現場,柯文哲一拿起麥克風就對聽眾說:「剛才有人搞小動作,想把簽書會取消,但我說好簽書就是會簽。」

相信正面力量

即使被對手惹到暴怒 仍能很快恢復理性與民進黨尚未整合完成時,有媒體向柯文哲提出專訪邀約,但幕僚顧慮媒體意識形態光譜可能造成負面效果,建議直接回絕,柯文哲卻嗤之以鼻:「你們搞政治的不要這麼小鼻子小眼睛,應該學習用開放的心胸相信所有人。」維持開放的心胸、用愛和擁抱取代仇恨和對立,正是柯文哲這次競選學到的最重要一課。「我是可以把仇恨昇華的。原本我在愛滋器捐事件裡,覺得被國家迫害、覺得這國家瘋了,所以想參選市長把它改掉;但選舉過程中我就想一個問題:『你要留下怎麼樣的台北給下一代?』」現在提起遭監察院彈劾的經歷,他雖然還是有些憤慨,但已經能微笑面對,並堅持不打負面選戰。

多年外科加護病房的經驗,讓柯文哲自稱「最大的本領就是忍受不確定」,心跳很少異常加速。但選戰的激烈競爭,終究還是超乎他的想像,九月間曾因對手陣營指控他利用MG149帳戶洗錢,不理會幕僚提供的回答方向,「爆氣」痛批對手八分鐘;但冷靜過後,他還是回歸主軸,選前一個月主動禁止發言人上政論節目,就是不想大打口水戰。

十年前,柯文哲曾感嘆,自己從來沒有做過真正想做的事,一輩子走的,都是父母安排好的路。就連五十五歲這年有意參選台北市長,也面臨強大的家庭阻力。母親何瑞美認為,柯文哲既不會說話、又不懂得包裝,根本不適合從政;父親柯承發更因為二二八事件陰影,從頭到尾堅決反對兒子參選。

但柯文哲這一次沒有退讓,一再堅持參選決心。終於,母親因為他的高人氣而回心轉意;父親雖然還是沒被說服,但還是勉勵個性直率的長子,當選後要秉持著當醫師時的愛心、良心、熱心,服務大眾。

「參選也不是我自己想的,但人生總是充滿意外,如果上天把任務交給你,就把它做好。」雖然柯文哲的人生並不像他迷戀的SOP(標準作業程序)手冊般事事精確,但正因如此,這位擁有瘋狂熱情的外科醫師,才有機會用像在加護病房裡的高速率,驅動著台北的改變。

柯文哲

出生:1959年

經歷: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台灣大學醫學院專任教授學歷:台灣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

柯文哲三大創新政策

參與式預算

把台北市政府編列的2015年預算上網,讓市民去找浪費的部分,擠出100億元,再開放公民提案或網路投票決定運用。

勞動局長讓工會票選

勞動局長任免與考核,將用投票方式,讓工會參與表決。

智慧城市新經濟

造就「開放資料2.0」的全新產業,資料來源包括:● 政府各單位的公開資料。

● 在保護隱私的前提下,提供城市的交通、溫度等即時資訊。

● 建構網路平台,讓市民和企業可上傳資料。

相信「政治就是找回良心」,相信「開放政府、全民參與、公開透明的政治理念」,相信「人因有夢想而偉大」,相信「眾人之智慧會超越個人之智慧」,相信「民主就是人民作主」,相信「如果有選擇,應該堅持正面和進步的方向」。

別人的政治,是在妥協當中尋求一點點的正義。

我是在堅持信念當中,做必要且最小的妥協。

流水戰法 能做的先做,不能做的繞過去凡事講究SOP(標準作業程序)的柯文哲,勝選當晚就依選前計畫召集幕僚開會,對就職後的優先事項與未來四年的目標,也早已了然於胸。

《今周刊》問(以下簡稱問):語言認知上的差異可能會對施政或府會關係產生影響,你該如何避免?

柯文哲答(以下簡稱答):我會且戰且走,會在堅持信念當中做必要且最小的妥協。外科醫師是務實的,如果碰壁,該修就修。

就職後最重要的施政項目是什麼?

答:第一件工作就是建立台北市政府的企業文化。

讓公務員相信,他們從現在起不需要服務政黨、政治,只需全心全意服務台北市民。上任前一個月,新的局處首長來了以後,馬上就要處理雙子星、廣慈博愛園區、舊市議會這三個案子。

台北市長任內最重要的願景是什麼?

答:把北北基共同生活圈發展到極限,目標是在八年內幹掉新加坡。

只要用台北帶動區域、區域帶動開發,台北拉起來,其他的地方就能跟著拉起來。

遇到不是地方政府權責的事怎麼辦?

答:用流水戰術。水流過來,淹得過就淹過,不能過的就從旁邊繞過去,水位夠高就可以整個淹過去,所以能做的事先做,不能做的先繞過去。第一步是企業文化要先解決,先穩定台北市政府。

進入市府後如何領導理念不盡相同的公務員?

答:當領袖最重要的工作,是把自己當成傳道者,讓部下相信本來應該相信的東西。市府公務員從現在起不需要服務政黨、政治,只需全心全意服務台北市民。

公辦都更該如何落實?

答:我會借用葉克膜成功的經驗,採取根本原因分析。讓主管機關找三個最難的都更案,我自己來辦,發現法規哪裡有問題馬上修改,三個都更案辦完,法規也完整了。

怎麼處理攸關居住正義的房屋稅與地價稅問題?

答:我主張是實價課稅、調整稅率,稅基和稅率都要調。新的財政局長來以後會有案子開始討論。

選戰過程中很多年輕人支持你,對年輕人有什麼建議,或計畫怎麼協助他們?

答:建議是Just do it,台灣在這一刻很欠缺敢去一搏的精神。不要幻想政府能為年輕人做什麼,重要的是建立平台,讓人民有勇氣去做,失敗不會有事。台北市政府會想辦法召集設立一個具商業模式的天使基金(投入創業初期的風險性投資基金)。

會不會在二○一六大選支持特定候選人或公開站台?

答:政治誠信原則是我第一個要確定的,如果我沒有加入政黨,就沒有什麼義務要用力助選。我會盡力做到保持適當的距離。

專訪影音請上《今周刊》官網: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81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