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中国神华:收购资产岂能应付了事? 孙旭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d5d75d0100p187.html

中国神华(601088)将于 2月25日召开2011年 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关于收购控股股东神华集团及其下属公司部分资产的议案》,这一收购广受市场欢迎,被认为是集团资产注入迈出了重要一步,也是公司 重视市场形象、对市场呼吁积极回应的表现。然而,在认真阅读完临时股东大会会议资料(以下简称会议资料)后,我们认为从这些披露的公开信息来看,中国神华 的此次收购有应付差事之嫌:首先,部分资产收购价格是否合理难以判断;其次,部分资产收购价格过高;最后,部分资产没有必要收购。
 
部分资产收购价格是否合理难以判断
中国神华此次拟收购的是包头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包头矿业)所拥有的主要经营性资产和相关负债以及神华宝日希勒能源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的股权,交易价格为87.02亿元,其中包头矿业交易价格为30.69亿元。
中国神华公布的会议资料附有所收购资产的资产评估报告,然而从报告中我们难以判断包头矿业和其他一些企业的收购价格是否合理,原因是一些关键信息没有批露。
以包头矿业为例,资产评估师采用了成本法和收益法两种方法对其价值进行评估,并最终采用了成本法的评估结果。然而,对于增值最多的资产项目——采矿权,评估报告却没有披露细节,只是简单地说:“本评估报告根据北京中企华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出具的矿权报告(中企华评报字[2010]第555-01-1号、中企华评报字[2010]第555-01-2号、中企华评报字[2010]第555-01-3号)结论进行汇总,所涉及的矿权数量为3宗。”
其实,中国神华披露的这份资产评估报告就是中企华报字[2010]第555-01号,那么,为什么不把3份采矿权评估报告一同披露呢?
采用两种方法对包头矿业评估的价值相差无几(成本法为30.69亿元,收益法为29.66亿元),可惜的是,收益法也未披露关键信息——折现率以及对未来现金流的预测。了解估值知识的投资者都知道,这两项因素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太大了,为此,专业投资者甚至要对这两项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
相比之下,中国神华披露的对神华财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财务公司)的评估信息就充实多了。例如,对折现率的披露:
折现率由无风险报酬率、风险报酬率构成,其中无风险报酬率取银行间国债市场10年期到期收益率,风险报酬率根据评估对象具体情况按照成熟股票市场的基本补偿额与国家违约补偿额之和计算,同时考虑相关行业及企业各种风险等因素,因此本次评估折现率取值为12.27%。
再如,对未来经营情况的预测:
预计2011年吸收存款规模增长率为51.90%、2012为8.33%、2013年为7.69%、2014年为7.14%、2014年以后吸收存款规模将保持2014年水平。
我对评估师预计财务公司2011年存款规模增长幅度之大有些疑惑,但其预计2014年以后吸收存款规模再无增长显然是保守的。其实,就算财务公司2011年业务规模不增长,按历史业绩计算其市盈率也不高——财务公司2007-2009年的净利润分别为2.41、2.75和2.68亿元,以20.35亿元的评估值和2009年净利润计算,市盈率只有7.59倍。
与财务公司相比,包头矿业的历史业绩不够稳定——据评估报告,2007-2009年的净利润分别为835、7609和2279万元,奇怪的是,根据更早前披露的《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收购资产暨关联交易公告》(以下简称关联交易公告)中“关联方介绍”部分,包头矿业2009年净利润竟然只有164万元。此外,包头矿业大部分价值在于还处于建设阶段的李家壕矿。因此,中国神华只有对包头矿业未来预测的信息进行全面、详细地披露才能令投资者心安,至少要比对财务公司的披露更全面、更详细,而事实却恰恰相反。
 
部分资产收购价格过高
中国神华此次拟收购的资产中包括(神华)北京遥感勘察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北遥公司)100%的股权。对北遥公司,评估师采用资产基础法[1]和收益法评估的价值分别为2376和1649万元,并最终采用了资产基础法的评估结果。对此,报告中有这样的解释:
由于该公司主要从事资源勘探工作,近年来收入及利润的波动较大,2007-2009年净利润分别为-1086.28万元、213.52万元、-534.44万元,基于该公司业务的不确定性及波动性较大的特点,评估人员认为本次评估采取资产基础法评估结果更为合理,即故本次评估结论为该公司的股东全部权益评估值为2376.22万元。
据关联交易公告,北遥公司2010年9月30日的净资产是-558.77万元,换言之,已经资不抵债了。这是因为北遥公司2010年1-9月亏损高达2264.13万元。对于盈利能力如此之差的一家公司,中国神华以2376万元进行收购,价格实在是太高了。
对于这样一家公司,评估师是如何用收益法评估出1649万元的价值的?我们很感兴趣,可惜,评估报告没有披露任何关键的细节。
有趣的是,中国神华此次拟收购的还有神华和利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息公司)80%的股权。从历史数据来看,信息公司业绩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也不小——2008年和2009年的净利润分别为72.24和452.44万元,2010年上半年则亏损503.46万元。然而,这一次最终采用了收益法的评估结果,而且看上去没有什么好解释的:
本次成本法评估结果为7202.26万元,收益法评估结果为8430.25万元。两种方法评估结果差异1227.99万元的主要原因是:成本法的评估价值是对企业各类可确指单项资产加和基础上得出的。而收益法的评估结果是通过对企业整体获利能力的分析和预测得出的。
综合以上分析,评估人员认为本次评估采取收益法评估结果为本次评估结论较为合理,故本次评估结论为神华和利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股东全部权益评估值为8430.25万元。
我们对会议资料中披露的10份资产评估报告进行了统计,发现哪种方法评估值高,最终就采用哪种评估方法的评估结果。
表1:中国神华拟收购资产评估情况
单位:万元
净资产(账面值)
净资产(最终采用的评估值)
增值率
成本法评估值
收益法评估值
包头矿业
101,313
306,940
202.96%
306,940
296,580
呼电公司
58,886
62,568
6.25%
62,568
62,426
神宝公司
194,972
433,117
122.14%
433,117
429,976
柴家沟矿业
14,819
54,844
270.09%
54,844
51,222
物资公司
31,834
62,825
97.35%
62,825
62,313
财务公司
133,744
203,480
52.14%
135,296
203,480
天泓公司
2,318
33,026
1325.04%
33,026
32,726
北遥公司
166
2,376
1333.10%
2,376
1,649
信息公司
5,263
8,430
60.16%
7,202
8,430
洁净煤公司
9,317
9,302
-0.16%
9,302
9,295
 
部分资产没有必要收购
对此次收购资产的意义,中国神华在会议资料中说的很明白:
为进一步扩大煤炭资源储量,在提升经营规模、做强做大煤炭主业基础上,继续充分发挥煤炭、电力一体化优势,优化资源配置,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拟以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收购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及其下属公司所持共十家从事煤炭、电力及相关业务公司的资产。
然而,很难看出神华天泓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泓公司)有多大被收购的意义。评估报告中对天泓公司有如下介绍:
公司经营以贸易业务为主,实施多元化经营,专业化服务……公司围绕神华集团主业,开展了工装与劳保用品、礼品与福利产品、装修与矿石加工等为主营业务的国内贸易及服务贸易。
评估结果中天泓公司资产增值最多的是长期股权投资,增值2.98亿元,而其净资产总共增值才3.07亿元,这表明天泓公司母公司的业务并无多大的价值。那么,天泓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中最有价值的是哪家子公司呢?据关联交易公告,应该是神华集团金烽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金烽公司),金烽公司100%的股权于2010年12月10日由神华集团无偿划转至天泓公司[2],如果不合并金烽公司,天泓公司的合并报表中净资产只有4177万元;合并后则为2.64亿元。
问题是,神华集团为什么要把金烽公司的股权在资产评估基准日后划转至天泓公司,而不是直接将金烽公司作为被收购的第11项资产呢?
 
本次收购对中国神华无疑有着相当大的积极意义,其中部分资产(如财务公司的股权)的收购价格甚至可以认为是比较低的。然而,毕竟出现了上述问题,令人怀疑公司是否在为了收购而收购,或是在收购中未能做到以(全体)股东利益为重,颇为遗憾。


[1] 从报告内容来看,资产基础法和成本法为同一种评估方法。
[2] 会议资料中的信息与此矛盾,其相关内容为:“根据神华集团于2010年7月29日做出的《关于神华集团金烽煤炭有限责任公司无偿划至神华天泓贸易有限公司的通知》,决定以2010年6月30日为基准日,将神华集团所持有的神华集团金烽煤炭有限责任公司100%的股权无偿划拨给天泓公司。金烽公司及其控制的新蒙公司于2010年8月由神华集团无偿划拨至天泓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19

中環在線:李寧CEO違規罰$2000了事 李華華

2011-2-23  AD





 

沉寂咗一排嘅李寧(2331)又有新消息喇!不過,今次就唔關體育王子李寧嘅事。話說李寧行政總裁張志勇,被指「逾期提交公司權益披露資料」單案終於有結果,佢只係要畀2000蚊罰款,同埋找咗證監會嗰條大約9017蚊嘅調查費用就得嘞。

點解只係畀咁少?通告引述裁判官話,認同張志勇喺09年6月減持李寧股份但未作披露只係疏忽,亦相信佢係無意隱瞞資料,所以咪判罰咁少錢囉。

李寧董事局亦相信佢係無心嘅,認為裁決並唔會影響張氏履行行政總裁同執行董事嘅資格喎。

咁又係,若果俾李寧揀,到底要追究點解靜雞雞減持雞碎咁多股,抑或要搵人抵抗其他品牌來犯,相信李寧會揀後者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99

佳兆業真的出了事(二) 股壇老兵鍾記

來源: http://www.bennychungwai.blogspot.hk/2015/01/blog-post.html

網誌分類:股票經 |
網誌日期:2015-1-2

今個星期,佳兆業(1638.HK)真的出了事!

公司的股票再次停牌,大股東郭英成去年底辭職,觸發匯豐銀行追討4億港元貸款,公司因為無力償還,很可能會觸發連環違約,公司的債券價格近期大幅下跌,現在息率已經超過40%,看來公司債務重組的機會十分高!

事件的起因是公司在深圳的多個樓盤被深圳市政府封鎖,不能出售,公司的現金流受到嚴重影響。

何解政府要封殺佳兆業?傳聞很多,估計離不開政治打壓和公司在舊城改造項目違規拿地有關。

大股東郭氏兄弟、副主席譚生和財務總監已經先後「跳船」,剩下第二大股東生命人壽主持大局,投資者和債權人對公司能否繼續經營的信心盡失,就算公司的股票未來能夠復牌,股價必然會大瀉!

投資者在佳兆業身上得到甚麼教訓?對於欠缺企業管治的企業,應該提高警覺,保持戒心,少沾手為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716

出了事才知道懷念記者啊

簡光洲,包月明,王克勤。這是疫苗事件中,被網友們翻出來的中國調查記者的人物代表之一。

 

大家一邊翻著自家的疫苗本,一邊痛罵長生的老板娘,摸著受到嚴重驚嚇的心臟:你說這麽大事,要是沒有這些記者……你看中國調查記者的人數,都快比大熊貓少了,好慘啊,怎麽能這樣!

 

然後七天過去了,該刷微博刷微博,該看真人秀看真人秀,該去抖音去抖音,哪還記得這一群為公眾利益出身入死的記者們呢?直到下一個重大危機,再把他們翻出來:啊,你看看他們早就說了……

 

但有人關註過媒體的生存情況麽?現在出事了,都一個個跑出來懷念記者了?!這哪是懷念記者,這是人性中迸發的一絲求生欲。

 

今天我都懶得再新寫了,把2015年和2017年(因為皮了下被有關部門刪了,沒有鏈接,密碼是:香港記者)的兩篇舊文綜合整理一下,來說一說為什麽記者們現在過的都很差!

 

金融時報首席評論員馬丁·沃爾夫談及競爭對手《華爾街日報》是這麽說的:


這個世界至少需要兩家受到尊重、編輯獨立、具有權威的英語商業報紙。一家太少了。沒有則會是個災難。偉大的報紙不只限於商業。它們提供具備可靠信息的公共物品,而我們的知識密集型社會就依賴於這些可靠的信息。競爭市場不會很好地提供公共物品。我們可能很快會發現這樣的市場會有多糟糕。

 

之所以用香港媒體現狀來舉例,因為香港媒體雖然經常“口無遮攔”、講話又賤,但是這麽多年沒有發生過一起重大公共新聞,也不得不虧港媒長久以來,都能保持這種八卦起來不拼命的狀態。

 

比如,幼兒園里老師向學生飛個書包,都能被媒體小題大做報道出來。虐童是不存在的。

 

當官的就更慘了,哪個不是被扒了三層皮,沒受過香港媒體的猛烈炮火。


相信這張經典的照片大家都有印象,唐英年夢斷特首的經典時刻啊。

 

最慘的是選上的梁特首,幫女兒打電話遞行李都是多家媒體的頭版頭條。

 

簡單幾條新聞看完,有沒有覺得香港媒體太不nice。讓人想做壞事都不敢啊!

 

但香港的媒體越來越慘確是無力改變的現狀。


有線新聞——香港中文媒體中新聞報道水平最高的新聞臺。他們開創了24小時新聞臺模式;記者張寶華問出了著名quote “too simple,sometimes naive(真粉絲應該為有線臺續一秒); 2008年汶川地震時,更是全球首支抵達重災區北川的采訪隊;近幾年依然有著不少敏感詞的采訪,新聞報道敢言,也普遍獲得觀眾和社會的認同。


然而2017年3月,有線寬頻(1097)賣盤失敗,遭大股東九倉cut掉財務支持。

 

九倉主席吳天海表示,因為有線寬頻虧了八、九年,中短期轉虧為盈機會偏低,因此公司今後不會再為有線提供財務支持,也會考慮終止有線寬頻的收費電視業務,末了竟然還對員工提出勉勵“希望大家可以堅守崗位”。

 

單看有線的業績,確實虧了很多年。

 

其中賠錢的主兒還是新聞,2016年公司虧了3.13億港幣,大窟窿就是新聞業務,EBITDA虧了1.42億,而寬頻業務EBITDA還是盈利了1.38億的。

 

盡管有線新聞為社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16年賺了214億的九倉明顯再也不想承擔每年虧損小幾個億的有線了。或者財務顧問狗門應該站出來說一說,在盈利面前,社會責任都是浮雲。好消息是2017年5月,邱達昌及鄭家純入主有線,新聞臺還能繼續播下去。

 

香港新聞質素最高的媒體都落到這番地步,也就不難想象,這幾年的香港媒體過的都是怎樣的悲慘。

 

早在2015年7月12日,《新報》則因長期虧損,結束了56年的運作,遣散所有員工,130多人受到影響;唯一活下來的是馬經版,《新報馬簿》很快在2016年7-8月由經營新加坡賽馬網站iRace Media Pte Ltd全資收購。

 

2015年7月15日,成報傳媒集團面臨清盤,連帶《成報》無法支付印刷費,76年歷史被迫停版;同年8月6日複刊,此後最出名的一篇報道是16年8月30日刊文批評CY。

 

以辛辣八卦見長的《壹周刊》也在2015年7月20日,宣布大面積裁員及停刊,旗下的《忽然一周》自8月16日起停刊並裁員70人。

 

鳳凰衛視集團旗下的數碼聲音電臺URadio,2012年1月18日啟播;2015年9月18日,因財政問題向政府交還數字廣播牌照11月7日起停播電臺。

 

亞洲衛視因股權糾紛,成為香港歷史上首間未獲續牌的電視臺,最終於2016年4月1日執笠,服務香港58年309天。

 

香港數碼廣播有限公司(DBC),前特首曾蔭權入獄就是這間電臺發牌期間的利益披露不當而導致的,非常遺憾,DBC也沒有逃過香港數碼廣播行業的慘淡,2016年8月8日向政府交還牌照,10月15日電臺停播。

 

新城電臺下的數碼廣播,2012年啟播,2016年9月向政府交還牌照,最終於11月12日畫下句號。

 

活下來的媒體,也是一派慘淡。

 

比地產商在香港更有獨裁霸權的TVB(511),盡管有黎叔加持,但業績差到已經要開始玩財技,用發債的錢去在二級市場玩增持,大股東不花一分錢鞏固自己控股地位;半路還殺出個聞所未聞的傳奇來收購,最後不了了之。

 

你們這一出,比自己家編劇的水平還要高。股價已經充分反映了業績,過去五年股價跌了35.26%,市值縮減至105億港幣。

 

被我黨批評,但動新聞為廣大吃瓜群眾喜聞樂見的水果日報母公司壹傳媒(282),看你死性不改的樣子,還以為老板家里是開礦的,可惜一看市值只有6.43億,過去五年股價跌了64.48%。

 

不過再看看曾經被視為一股清流的鳳凰衛視(2008),雖然市值還有32個億,但你這股價可以給力點麽,五年跌了76.77%。

 

有線寬頻(1097),市值只有8.25億,過去五年股價跌了65%。

 

而紙媒就更慘了。星島日報(1105),市值7.97億,過去五年股價大起大落,不過還算是逆市走好,升了20.99%。

 

老牌港報明報的母公司世界華文媒體(685),市值8.44億,過去五年股價跌了78.44%。

 

股價唯一的亮點,就是因為2012年投資黑紙(即毛記葵湧(1716))即將上市炒的一波,毛記的市值都有4.43億,上市至今仍有35%的升幅。

 

更垂直一點的經濟日報集團(423),新聞報道仍然給力,盡管過去五年股價微升9.47%,市值只剩6億。

 

水果日報的競爭對手,東方日報集團(18),市值現在22億,過去五年股價逆板塊升了49.5%。

 

剩下還有新城電臺在李嘉誠手中,Now和信報在李澤楷的手上,RTHK屬於香港政府機關(但仍然不改他們在國內是404的結局),就不單獨拆分出來比較了。

 

你看,一半的香港媒體死了,一半的香港媒體營運一年不如一年,為什麽?


瞎說大實話

 

雖然TVB越來越爛,但是他們有句話說的好,香港是個講法制的社會。港媒過的再慘淡,但是新聞自由和職業操守仍然是有的,香港的新聞界是不收車馬費,不能隨便被公關的。所以,這就造成了下面這點……

 

市場規模小

 

多數港媒以中文傳播,那麽理論上只能在全球華人地區發行嘍;香港市場的人口只有734萬,占大陸人口比例約0.56%;但你見哪個港媒落地大陸了啊(翻到前面看港媒懟領導這架勢,落地後畫面太美麗不敢想象啊)!

 

競爭加劇

 

姑且先不說本地媒體越來越多,海外媒體、大陸媒體來香港設立據點的也越來越多;論逼格和報道質量,比不過外媒;論市場基數和公司實力,又比不過大陸媒體。

 

就好像小米上市,人家可以直接從國內飛100家媒體過來啊;大V商務艙、住四季招待好就行;誰在乎你們這些窮酸的港媒講什麽,口水都能淹死你。(BTW,小米公關張大姐對本號的第二輪侵權投訴被企鵝裁決不成立,大姐我都想勸你,別鬧別折騰企鵝的後臺人員了)

 

留不住人

 

現在香港隨便一個洗碗工月薪都開到1萬3了,一個剛畢業的報社小記者還不一定能拿到這麽多;工作了幾年後,你會發現,身邊的媒體朋友,幾乎一半都轉了行。家里不開礦,是沒有資格在香港講新聞理想的,QAQ~~

 

你看香港的藝人啊,就算是TVB的,也被壓榨的很慘的;再對比下現在浙江衛視、湖南衛視,人家請你上節目至少是你的商演價吧,而且節目一播出,鋪的是全中國的渠道啊,那就會更火更紅,誰還稀罕多去TVB露臉啊。上個我是歌手、跑男,只要一年,你的身價就能翻幾倍回來跟TVB耍大牌了好吧。

 

轉型慢

 

除了水果日報的動新聞是走在市場前,不少傳統港媒都沒有什麽往數字化轉型的概念,以為搞個FB Page,開發個app就算了,在與受眾互動、新型傳播領域,已經完全被海外及內地媒體甩了無數個身位。當然這也沒辦法,生意已經這麽難做了,哪有多余的錢去轉型。

 

越來越差,越來越沒有影響力,惡性循環何時了。

 

一條好的看門狗所能守護住的社會核心價值是極其珍貴的。只可惜大人世界只看利益,小孩子才看對錯。

 

2015年的時候,我的最後一問是:如果港媒的未來最終慘淡,大陸媒體該以什麽作為對標呢?商業社會的代價公眾能否承受?

 

現在看來,這個問題還將繼續問下去。


只能說,歡迎大家用實際行動,多多訂閱堅持更新的各媒體公號、付費內容;對於身邊的記者盆友們,歡迎多請吃飯,多打賞。你說我們要是不好,對你們又有什麽好處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560

曾因被恐嚇報警梁佩瑚放棄追究了事

1 : GS(14)@2017-01-26 18:22:19

46歲港身出身嘅梁佩瑚多年來都係新聞人物,仲多次因報警上報。佢喺2001年曾經因為接到神秘男子嘅恐嚇電話喺好友陳淑蘭陪同下報警,呢事件有指係梁佩瑚同男朋友嘅錢銀轇轕,而隔咗冇耐佢就發聲明過放棄追究事件。不過之後就有一位姓郭嘅男子登報澄清指自己最近牽涉一單金錢糾紛,仲附調事件同佢無關並拖欠梁小姐任何款項,仲話同對方保持良好關係咁話。此外,喺2013年梁佩瑚仲聲稱被一名男子詐騙而報警。梁佩瑚當時解釋就係其唱片公司為梁焯皓請一個位一次性的計劃經理,當時梁佩瑚更指該名經理曾經問公司拎錢作宣傳費,不過就冇去找數,損失六位數字,最後惟有報警。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126/1990954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293

民航處前處長大花筒 僅收警告了事

1 : GS(14)@2017-02-05 10:46:11

【本報訊】民航處豪花20億元興建新總部大樓,運輸及房屋局經內部調查後,確認一名該處高級首長級人員有不當行為,已採取簡易紀律行動,據悉該人員是民航處前處長羅崇文。調查又指另一名已退休的助理處長可能涉及不當行為,但公務員紀律機制並不適用。根據公務員事務局資料,簡易紀律行動例如口頭或書面警告,有立法會議員批評處分極輕。立法會帳委會2015年因應審計署報告進行聆訊,結果以最嚴厲「痛斥」字眼,點名批評羅崇文故意疏忽職守,未經批准於新總部擅自加建1,500平方米、於處長辦公室加建淋浴設施,及濫購93部液晶體顯示器等。運房局昨表示,為回應審計署及帳委會建議,調查民航處新總部大樓項目涉及違規情況,包括審查工程內部文件、對外通訊紀錄、及到訪民航處查看檔案等。結果發現,有證據顯示一名民航處高級首長級人員有不當行為,局方已因應所得證據及既定公務員程序,向該人員採取簡易紀律行動。


帳委會曾點名痛斥

局方指,有表面證據顯示一名已退休的民航處首長級人員可能涉及不當行為,因該人員已經退休,公務員紀律機制不適用;但局方已發信予該人員表達對其不當行為的立場,及正式記錄在其人事檔案。局方以保障人員私隱為由,拒絕公開紀律個案詳情,只稱昨日已向帳委會提交調查報告。局方透露,調查期間有執法機關曾就事件進行刑事調查。據悉,被確認行為失當是羅崇文,他去年5月19日開始退休前休假,獲1,200萬元退休金及每月7萬元長俸。羅崇文是回歸以來第二位被紀律調查的署長級人員,根據公務員事務局資料,簡易紀律行動包括口頭或書面警告。至於已退休而逃過紀律處分的人員,據悉是前助理處長林偉珊。據悉,廉政公署曾主動調查民航處新總部大樓工程,是否有人涉及公職人員行為失當或收受利益,但未能採取進一步行動。立法會議員譚文豪表示,羅崇文已被帳委會痛斥,若今次被確認行為不當但只需接收口頭或書面警告,處分極輕。政府也應研究是否有其他機制,處分該名已退休官員。他會去信公務員事務局要求披露調查報告詳情,及涉事官員姓名。■記者陳沛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204/199175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362

【動畫】侍應茶壺偷酒斷正經理員工夾錢賠想了事

1 : GS(14)@2017-05-18 01:10:43

位於廣州白雲區的知名食肆廣州酒家天極品店,有侍應在飲宴中出「蠱惑」偷酒,將主人家宴客用的酒偷偷倒入茶壺內,當場被發現「人贓並獲」。酒家即時賠償息事寧人,怎料有關偷酒片段仍被人放上網,遭網民怒斥,並質疑偷酒並非個別員工的行為。據了解,網傳的短片主要分兩段,從背景中可以看到,現場正舉行婚禮。在第一段短片中,桌上有多個茶壺,其中一個茶壺顏色為深色,一名中年女子拿起茶壺,表示親眼看到侍應將酒倒入茶壺中,斥之為「偷酒」,在旁的酒樓經理連連賠不是。片中的客人還指,之前有親友已試過在該酒家被偷酒,懷疑是員工集體行為,更質疑部長縱容包庇,甚至參與當中。至於第二段短片中,雙方在協商。其間,經理提出賠償兩瓶酒或3,000元(人民幣‧下同),當事人不同意,痛斥經理縱容員工偷酒,要報警。據網友爆料指,當晚主人家擺了9圍酒席,埋單4萬多元,拿了10多樽軒尼詩到酒家宴客。涉事的廣州酒家集團昨日凌晨通過官方微博證實事件,並指已成立調查小組作出徹查。而事發後,當事員工承認偷酒屬個人行為,但由於當時管理人員發現後急於處理事情,怕把事情報上來受到處罰,所以他們幾名員工,包括偷酒的員工夾錢賠償顧客,共賠8,300元。廣州酒家集團昨日再發微博,稱涉事者已經被停職,該店的管理層人員進行責任追究,根據涉事金額數倍罰款賠償消費者損失。不過,對於網上傳出一些關於廣州酒家員工對話記錄圖片,該集團負責人則指屬「造假污蔑」,還說:「一是一,二是二。我們做錯了我們承認,我們該改的改,該處罰的處罰,該賠償的賠償,該道歉的道歉,但造假我們一定要去追究相關的法律責任。」該負責人又指,酒家對酒水有嚴格的管理,要求必須在客人看得到的地方倒酒,倒完後剩下的空樽一定要交回給顧客點數。廣州餐飲業專家、廣東決策研究院旅遊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勞毅波認為,網傳短片並不是事件完整版本,廣州酒家內部閉路電視也有可能拍到部份事件過程,出於對消費者和社會的交代,廣州酒家也應該公開有關片段,「是一個員工的行為,還是集體行為?是真的偷酒,還是所謂操作不當把酒倒在茶壺?只有公開監控視頻才能說明問題。」《南方都市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517/2002415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127

CIA通報普京干預大選奧巴馬警告了事

1 : GS(14)@2017-06-25 11:26:44

俄羅斯黑客究竟是否受總統普京指示去干預美國大選,美國政府至今未提確鑿證據支持指控。《華盛頓郵報》揭發,其實中情局(CIA)早在去年8月,已通知當時奧巴馬政府普京指示黑客行動,但奧巴馬選擇警告普京了事。


擬「數碼炸彈」植入俄基建

《華郵》報道,CIA透過安插在俄羅斯政府的情報網,驚悉普京親自要求黑客展開行動去令民主黨希拉莉敗選或至少損害她聲譽,並助她對手特朗普一把。由於情報極具爆炸性,當時CIA局長布倫南不敢在總統每日簡報上匯報,怕太多人知令情報外洩,而是選擇去年8月初將載有情報的信件速遞到白宮,僅限奧巴馬及另外三名高官閱讀,且讀畢要立即寄還CIA。奧巴馬知悉後反應極大,幾乎「想所有情報機關傾巢而出」蒐集更多資料,布倫南於是夥同聯邦調查局及國家安全局(NSA)人員設立秘密小組調查,同一時間知悉普京陰謀的華府官員亦越來越多,眾人商討對策,時任國務卿克里提議過設跨黨派委員會徹查。但基於種種原因建議不獲採納,例如NSA質疑CIA情報的可信性、華府深信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莉必勝無疑、加上特朗普當時猛烈質疑選舉黑箱作業,為免予人左右選舉觀感,奧巴馬最終選擇對俄羅斯作出警告,先後共四次,包括去年G20峯會他親自警告普京「我們知你在幹甚麼,最好收手」。與此同時奧巴馬着手研究懲處措施,結果就是眾所周知的驅逐30多名俄方外交人員事件,但不為人知的,還有要求NSA在俄羅斯重要基建植入「數碼炸彈」,一旦美俄角力升級就「引爆」令俄國蒙受損失,不過「數碼炸彈」計劃至今尚未完成。白宮與情報機關原先深信,作出警告足以嚇退俄羅斯不對美國投票系統做手腳影響大選結果,但最終特朗普當選教他們大跌眼鏡及極度懊悔,消息承認「負責國家安全的人都不禁自問:我們是否做得不夠」?《華郵》爆料後,特朗普在Twitter質疑奧巴馬既然早知事件何不及早行動,並質疑其他媒體對《華郵》報道置若罔聞。美國《華盛頓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625/2006789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97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