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吳春波:企業活下去的三種力量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4/11/4045794.html

一個企業最終的成長力是在哪?不是技術,也不是人才,也不是老板,而是整個組織,怎麽整合人的力量,怎麽挖掘人的潛力,怎樣提高效率,怎樣在最短的時間內實現組織成長的目標。這應該是我們管理的難題。

吳春波

2014年11月19日下午在鄭州建業艾梅酒店舉辦了2014百度大客戶沙龍成長的力量。現場中國人民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的高級管理顧問吳春波教授給我們做了關於人力資源管理的分享。

以下是問吳春波教授的演講全文:

今天的主題是成長力,一個企業最終的成長力是在哪?不是技術,也不是人才,也不是老板,而是整個組織,怎麽整合人的力量,怎麽挖掘人的潛力,怎樣提高效率,怎樣在最短的時間內實現組織成長的目標。這應該是我們管理的難題。在我們企業中,更多的是人的問題。我們怎樣思考人力資源問題,怎樣解決人的問題?這里面臨一系列的挑戰,無論你是什麽樣的企業,包括國有企業,包括民營企業,包括所有傳統行業,也包括政府機構,甚至還包括家庭。

實際上,我們面對的挑戰,我想在這里都能感受到。第一個挑戰是怎麽樣構建我們的競爭力。在新經濟條件下有一個很重要的變化,競爭規則發生了變化,一個企業可以一無所有,但是這個時代給我們提供了屌絲逆襲的可能。現在我覺得看他們感到很慚愧,年輕人這麽事業有成,靠什麽?他們能夠把企業做大做強是靠他們的核心競爭力,所以現在的競爭是核心競爭力競爭。

核心競爭力來自於什麽?我們看到很多企業活不下來,從企業本質上講這是兩個問題,一個是長大,一個是活下。長大才有感覺,長大了才有影響力,企業長不大,做一個小企業,兩個工商兩個稅務就把你整死。做大了你才能為更多的客戶服務,做了了企業才會有整體影響力。所以,成長的力量是什麽?就是做大做強,就是鄧小平講的發展是硬道理。第二比長大更重要的問題是就是活下去。一個著名的學者曾經問華為的總裁任正非先生,華為的戰略是什麽,任正非回答只有三個字,活下去。活下去是華為的最高戰略,也是他的最低戰略,我們現實看到很多企業活不下去。中國民營企業平均壽命2.5歲,我記得前兩年還說2.9歲,現在已經變成2.5歲了,活不下去一切皆無。活下去是硬道理,長大是硬道理,我們成長是為了活得更好,我們成長是為了更大的規模。

一個企業為什麽活不下去,我認為有三個制約因素。第一個是激烈的競爭。競爭把好的留下,把不好的淘汰掉,競爭所依據的規則就是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第二個是機制的退化。在企業創業之時,我們都是同一個夢想搶錢去,搶到了開心,企業要什麽沒有什麽。但是隨著企業做大了,開始出現每個人覺得企業愧對自己了,獎金少了,工資少了,官小了。隨著企業開始做大,最後會看到,很多企業創業難,守城更難。第三個是內部矛盾。內部分帳不均造成了禍起蕭墻,能夠打倒自己的未必不是自己。所以從這個角度講,我想我們企業應該有危機感,應該統一思想,就是回到成長,回到活下去。

不成長沒有未來,原因有兩點。第一點是因為這個世界上可以容納的企業是有限的,每一個行業可以容納的企業也是有限的。第二點是當別的企業張大了就是擠壓你的生存空間。互聯網企業也是這樣,我看到一個資料,團購網96%都死掉了。所以從這個角度講我們怎樣構建我們自己的機制,商業模式重要,但是機制更重要。

怎樣構建我們的機制呢?也就是企業活下去的三種力量:第一個是牽引力。所謂牽引力就是夢想的力量,在中國太多太多的商人缺少心存高遠的企業家,所以企業家一個重要職能是造夢,而且是使自己的夢想被員工所認同。第二個是動力機制。如果沒有機制做企業是很累的。沒有機制的驅動光靠自身的力量是生存不下去。

這個驅動力就是為我們企業產生一個內部的驅動力量,我們在一個企業中怎樣保持激情不變。第三個是推動力。當我們企業遇到難關,遇到挫折的時候,大家能夠執著的走下去。我把這三個認為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對形成了一定的模式,在成長階段的企業依靠的是文化的牽引,激勵機制的內在驅動和管理的提升。我們企業靠什麽實現高速增長?怎麽通過管理整合人的能力?整合人能力,提升效力,這是一個我想是每一個企業面對的核心。在這里我們看到那些優秀的企業實際上是通過管理整合人的力量,凝聚人的力量來實現自己的業務模式和業務目標。

另外我們從另外一個常識講,企業最終的目標是利潤目標。第一個原因是利潤是我們擴大再生產的源泉,有利潤才能繼續擴大。第二個原因是利潤是我們過冬的小棉襖,家有余糧心中不慌。那麽,盈利從哪里來?成本+適當利潤=價格,這是常識,價格-成本=利潤。所以,利潤不是制造出來的,利潤是管理出來的。也就是說在現在的時期通過漲價提高利潤此路不通。因為這是個供給過剩的時代。所以我們提高盈利水平只有一個選擇降低成本。降低什麽成本,怎麽降低成本?要降低成本兩個路子,第一個是節約,少花錢。第二個是提高人的效率。所以,我們的結論是人力資源是提高盈利水平的關鍵。小企業可以沒有,企業做大必須有員工整合的力量。

我們面臨的第二個挑戰就是人的挑戰,這個挑戰我想在座的不管是傳統企業,還是新型行業我們都面臨。怎樣管理我的員工,我們員工分兩類,一類是靠手腳創造價值,我們叫做體力工作者。但是我們現在管理的是什麽?我們管理是知識。另一類是管幹部。第一要從內部角度講要看我們的文化,我們的文化是高速增長的文化。第二看看我們的機制。第三要看看我們的管理。企業成功的要素沒有變,核心競爭力。第四企業的生存方式沒有變,活力機制。還能保持當年創業的激情,創業的沖動,而不是變得越來越傲慢。第五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沒有變,盈利能力、現金流。第六企業管理的核心沒有變,人均效率持續提高。第七企業管理者的任務沒有變,人力資源的開發和管理。企業的方向很重要。第二選定了方向艱苦樸素這是文化。第三根據競爭對手,根據市場靈活的戰略戰術。

關於人力資源管理,我想從三個角度,第一價值創造。第二評價體系,第三價值分配。我分為這三個,第一個就是價值創造,挖掘一切可以挖掘的潛力,使我們的價值最大化。第二價值評價,第三是價值分配。這里面核心是什麽?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性。所以很簡單,就是各盡所能、按勞分配、按知分配。

所以我們小節一下,在一個公司客觀存在的不同的人,按照他們投入和產出得比較,我劃分三種人,奉獻者,打工者,偷懶的。在座的每個公司里面都有這三種人。一個好機制要有評價制度,要有分配制度,核心是調整利益。利益是關鍵,我們能夠調整他們利益,就能改變他們的行為。然後就能夠把它的行為和公司目標相一致。第二就是華為的理念,華為理念就是絕不讓雷鋒吃虧,奉獻者應當得到合理回報。先進的動力機制總是以先進的利益機制為基礎。高科技企業來講,我們要給員工價值創造科學的評價。第三對他評價給予合理的回報。所以人力資源管理有很多新技術,新方法。新說法,我認為還是要回到激勵和約束。解決好我們的價值創造,價值評價和價值評比。

簡單小節一下,我對華為的認識。以理想主義為旗幟。以利益為基礎,以資本主義的方式創造價值,用社會主義的方式分配價值。我想我們這個機制就會能夠給我們組織帶來源源不斷的力量,會給我們企業帶來前進的動力,使我們能夠在機制內在機制驅動下,使我們的企業能走得更遠,走得更強。


(編輯:余佳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30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