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香港系列----香港的地緣博弈之美國對中美之爭的定位(九) 井底望天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1090fd0102v6t3.html

    
    繼續和大家聊一下香港問題的國際地緣大背景資料。主要的大背景是在美國決定執行重返亞洲策略。要了解這個,先說一下美國戰略界對中美關系的定位。

美國對中美之爭的定位


首先,美國對中美之爭的定位,和以前美國對美蘇之爭的定位很不同。中美之間不是那種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這種意識形態的你死我活、不能共存的鬥爭,而是中國式的“國家資本主義”和美國式的“市場資本主義”之爭。

這個鬥爭主要不是表現在軍事上,好像美蘇那種冷戰和局部熱戰,而是表現在現代世界的相互經濟角力比拼,以及在全球的政治、軍事、文化軟實力上的話語權之爭。

然後考慮到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美國經濟實力受到很大打擊,大不如從前;量化寬松(QE)的刺激經濟效果, 其實到今天還沒有確定。

加上美國之前在中東維穩的教訓非常慘痛,目前還要解決如何從中東的泥沼里面抽身出來,所以美國重返亞洲的目標,主要是保障美國在亞洲的重要利益,並針對正在急速崛起,最有機會威脅美國全球霸權地位的中國。

但是認為美國想搞顏色革命推翻中國政府,是不準確的,因為老實說美國自己,都認為根本沒有足夠的政治能力推翻中國政府。而且在2012年之後的中國新領導層對美國來說,既不了解人家的作風,又不了解人家的政治實力,更不敢盲動。

當然之後美國試驗了一把,就是請習總到加州莊園喝茶,準備好網絡間諜的指控,準備對習總兵臨城下。結果2天前,到香港旅遊的斯諾登突然對美國國家安全局發難,打得美國政府手忙腳亂。

而且,如果中國真的出現政治動蕩,相信對亞洲鄰國,甚至世界都產生人口和資金流動的重大的不穩定性。里面有太多太多美國不能控制的變數,因此整體而言,把中國搞亂,對美國未必有利。

況且在平衡俄羅斯實力的問題,在全球反恐的問題,在控制朝鮮問題等等一系列的國際和地區問題上,美國都非常需要中國的合作,因此最符合美國利益的做法就是要在圍堵中國的同時,進行有建設地接納和影響,這個英文叫做 contain while constructively engage

以前美國的對中國政策就是兩派之爭,一派就是接觸影響 engagement,一派就是圍堵containment,兩個都沒有效果。所以現在就是幹嘛不一邊圍堵,一邊接觸並影響?目的就是要中國接受並遵守西方社會的遊戲規則,作為西方統治秩序下的一個跟屁蟲。

    但是事情當然不是這麽簡單,比如在亞洲開發行、世界銀行,中國就沒有被真正地“接納”,所以自己就另開一桌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59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