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投資獵手郭廣昌:從寒門少年到上海富豪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4/11/4043320.html

20年前,郭廣昌辭去複旦大學團委的“鐵飯碗”,開始了騎著自行車滿大街做問卷調查的創業生活,當時的他也許自己都沒有想到,若幹年後可以成為登上2013年福布斯財富榜的最年輕的中國富豪。

郭廣昌既不是中國首富,也談不上顯赫,按他自己的說法,也不是最聰明的。但在其47年的人生歲月中,他從一文不名的鄉下人一躍成為屈指可數的富豪。

作為立誌於成為全球投資集團的複星集團的掌門人,郭廣昌這幾年在全球各地買下的資產不能說是最貴的,但單就交易的多樣性而言,複星可以傲視群雄。

20年前,郭廣昌辭去複旦大學團委的“鐵飯碗”,開始了騎著自行車滿大街做問卷調查的創業生活,當時的他也許自己都沒有想到,若幹年後可以成為登上2013年福布斯財富榜的最年輕的中國富豪。

在2012年福布斯雜誌公布的全球富豪排行榜上,郭廣昌以24億美元的資產,位列521位。即使已經是100多億美元的身價,他依然是最初的那一副典型浙江男子的面孔,高額頭、高顴骨、瘦長臉,但在一副眼鏡的背後,卻一直是目光如炬,像一個無聲無息潛伏在草叢中的獵手,隨時等待著獵物的出現。

作為複星集團的董事長,郭廣昌的獵物,就是一個個有價值的投資項目,從醫藥到地產再到鋼鐵和商業,獵手都在合適的時間抓住了合適的機會。如今,獵手比以前更忙了,因為作為定位越來越清晰的投資集團,複星已經開始關註資產管理與全球投資。

郭廣昌公司的名字體現了他所珍視的大學教育:複星的意思是“複旦大學之星”。這所上海最負盛名的學府是他的母校。他在複旦不光獲得了一個哲學學位,還鍛煉出一副生意頭腦——晚自習結束後,他會挨個敲開男生宿舍的門推銷面包,這樣他每天晚上能掙5塊錢。這點錢聽上去微不足道,但要知道,他當時每月的開銷也不過30元而已。

1989年畢業後,他曾計劃到海外留學,但最後卻用這筆交學費的錢,在1992年與大學時期的三個好友(他們現在都還繼續持股)共同創立了複星。複星集團今天已是中國最大的私有企業集團。公司創始至今已22載,其投資業務跨度從鋼鐵到礦業,從旅遊到醫藥。

複星商業帝國的崛起

1992年 郭廣昌與複旦大學的同學一起,用38000元人民幣的啟動資金創建了上海廣信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主營市場調研業務。廣信後來獲得了複星集團的原始股。

1994年 擴大投資進入房地產和醫藥行業。

2004年 複星國際在香港成立,2007年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整體上市。

2010年 收購地中海俱樂部7.1%股份,這是中國上市公司首次直接持有法國上市公司股份。

2012年 與保德信金融集團合資創建複星保德信人壽保險有限公司。投資中國最大的私有銀行民生銀行。

2014年 在葡萄牙最大保險集團Caixa Seguros股權招投標中勝出,以10億歐元收購80%股份。其他投資項目包括馬來西亞連鎖餐廳食之秘,以及美國電影制作公司第八工作室。還提高了收購地中海俱樂部的價格。

從寒門少年到上海富豪

小時候的郭廣昌,用家徒四壁來形容一點都不誇張。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小小的郭廣昌很懂事,看到家境貧寒,他沒有一點怨言,反而把為父母分憂當成自己的責任,看到父親外出打工他就早早起床,為父親把行李準備好。父親不在的時候,他就對母親說,我現在是家里的男人,有什麽事我扛著。母親聽著他稚嫩的聲音,為這個孩子的早熟感到欣慰,同時也有點無奈。

可能是因為對生活的思考用情太專,以致在人際交往中,郭廣昌給人的感覺總是捉襟見肘。這種習慣在他做企業時也有所體現,員工大會上,郭廣昌很少發言,就算發言也總是言簡意賅,把該說的說完,一句閑話都沒有。反而是身邊的梁信軍充當著上下打點的角色,有什麽事情總是他把局面打開,郭廣昌負責幕後指揮。

然而,郭廣昌是平和的,旁人印象中的他是個非常容易相處的人,如果請他幫忙,他總是很熱心。早在廣信創業的時候,有個高中同學來上海找工作,郭廣昌就幫這位同學聯系工作、安排住宿,對待同學就跟對待家人一樣,而他們在高中時代也只是見面點頭的交情。郭廣昌從小就喜歡用心去關照身邊的一切。初中時,他讀了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從此便更加著迷哲學這回事。中學時令他最為自豪的是作文課上老師總是請他講解文章中引用的哲學理論,此時的郭廣昌認為自己將來最理想的職業是成為一名哲學家或社會學家。

當時學校有一個小小的圖書室,雖然藏書不多,但是有很多記載浙商歷史和打拼經歷的史料,郭廣昌幸運地接觸到了這些書籍,往往在圖書室一泡就是幾個小時。喜歡哲學的郭廣昌對這些商業傳奇也非常感興趣,對浙商的故事更是熟記於心。這是他第一次沈迷於思索之外的事情,也許,正是這些書使他種下了對商戰智慧的熱愛。

秋天的東陽火車站,落葉飄灑,景色迷人,從這里出發沿公路驅車20分鐘就到了橫店城區。天空中清冽的暮靄令人感受到些許涼意,遠處的山脈綿延不絕,將名鎮橫店圍繞在環抱中,勾勒出橫店湖光山色的動人天地。

成名後的郭廣昌和這里並未失去聯系。生於此、長於此的郭廣昌,身上流淌著浙江商人的血液:睿智、樸實而堅定,做事低調,做人務實。這個長著一張瘦長面孔的年輕富豪,常常把家鄉的土壤掛在嘴邊,是浙商的優良傳統使他從一墜地便擁有了先天的商業智慧。也許是財富的光環太耀眼了,2005年,隨著複星在香港整體上市,胡潤和福布斯不約而同地把“上海首富”的招牌交到了郭廣昌手中。由此,這個年富力強的複星掌門人與廊檐巍峨的影視基地一起,成了橫店的活廣告。

如何從萬元做到百億

有很多人看不清複星集團的投資邏輯,尤其是在它有了保險這個輪子後,投旅遊、投消費,還要收購500家醫院。

但郭廣昌說,複星的投資是“形亂而神不亂”,“我們所有的投資都是圍繞兩個主線:第一個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第二是在這不同的階段里面,中國人需要生活方式提升所帶來的提升,我們的神就這兩個。”

從1993年的借來的3.8萬元作為起步資金,到現在身家超過400億,郭廣昌只用了21年時間,讓自己的財富滾雪球般增長,也締造了一個龐大的財富帝國。郭廣昌的成功,離不開從大學畢業就一起與他創業的幾個朋友:梁信軍、汪群斌、範偉。這個被業內稱為“最佳合夥人”的團體不斷交出靚麗的成績單:過去20年,複星投了70余個項目,年回報率超過30%。

1992年,4人湊足了10萬元創建廣信科技咨詢公司(源於郭廣昌和梁信軍的名字,1993年更名為複星科技)時,郭廣昌是複旦大學團委幹部,梁信軍是校團委調研部長,汪群斌是生命學院團總支書記,範偉是學校謄印社的經理。

如果要給郭廣昌的創富經歷找幾個重要的時間點,1992年,是絕對不能缺少的一個。在這一年,鄧小平發表了南巡講話,促使郭廣昌放棄出國的計劃,決定創業。

在多年後,郭廣昌回憶起來,表示複星的起步就是一個三無企業,沒資金、技術和人才。

如今,當年攜手創業的4位同窗好友在複星多元化產業里面獨當一面。郭廣昌是整個企業集團的靈魂;梁是副董事長兼副總裁,成為複星投資和信息產業的領軍人物;汪是複星實業總經理,專攻生物醫藥;範偉掌管房地產。加上任複星集團監事長的談劍,梁信軍曾稱5個人就像5根手指,哪根也少不得。5根手指攥緊,就是一只拳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32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