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2015年,中國進入“踩雷”高發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840

招商銀行在最新的 報告中稱,隨著未來信用環境的趨勢性收緊,非政府類債務將成為“雷區”,明年有可能進入“踩雷”高發期。

招商銀行高級分析師劉東亮指出,今年以來,信用環境不斷趨緊,以超日債為開端的違約、準違約事件不斷爆發,銀行不良率明顯攀升,一些資質較差的民營企業債發行困難。

信用環境好轉的決定性力量是宏觀經濟的回暖,但目前來看,這一點至少在明年年中之前不大可能實現,而且從歷史經驗來看,信用環境的好轉通常滯後於宏觀經濟的回暖。

他提到,明年部分相關行業的去產能、去杠桿將繼續,這將成為信用事件爆發的策源地之一。

另外,華爾街見聞曾介紹過,未被納入預算管理的城投債很有可能因為無政府背書而出現違約。城投債已經迎來了分水嶺:

中國本月公布城投債新規,欲劃清地方政府和企事業單位的城投債歸屬,上萬億未被納入地方預算管理的存量城投債的違約風險將隨之增加。

城投債經分類後,列入地方政府一般債務或者專項債務,則其債務償還納入地方政府全口徑預算管理,信用品質等同於當地政府的信用品質,債券安全性較高。

然而,未被納入方政府全口徑預算管理的部分城投債,在城投企業整體盈利能力很弱、再融資環境有所收緊(特別是在城投債重要監管機構近期收緊企業債發行)、償債高峰期陸續來臨(2014~2015年待償還城投債金額約2500億元/年,2016~2017年待償還城投債金額約3500~4000億元/年)等背景下,不排除個別城投債,因無政府信用背書而出現違約。

招商銀行稱,因即使明年年中宏觀經濟開始向積極方向轉化,但信用風險上升仍將繼續,至少會持續至明年年底,甚至更久。

在分析信用風險繼續上升的邏輯時,劉東亮認為:

1,信用風險的下降有賴於債務鏈條的松動,也即資金可獲得性的提高,但目前形勢可能剛好與此相反,實體經濟獲得融資的難度還有所加大。這一方面與金融機構的風險偏好明顯下降有關,另一方面在於影子銀行的過快收縮似乎也加大了實體經濟融資的難度。

2,信用風險的下降還有賴於融資成本的下降,以減輕財務成本壓力。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內,如何降低貸款利率將成為政策的重中之重,我們預計明年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將會較今年有所下降,但可能存在一個動態博弈的過程。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367

全民創業已成全民過冬,哪個行業會是死亡高發地?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005/159057.shtml

全民創業已成全民過冬,哪個行業會是死亡高發地?
歪歪道歪歪道

全民創業已成全民過冬,哪個行業會是死亡高發地?

只有找出問題所在,並心生警覺,才能在這場寒冬大潮中,正確獲得取暖的姿勢。

本文授權轉自歪歪道(ID: neihangaoxiao)。

過去的幾年,實體經濟一直在下行,但互聯網卻一直在逆勢爆發增長。可以說,這幾年中,除了房地產、金融,增長最快的也就只有互聯網了。而在全民創業,萬眾創新的口號之下,眾多互聯網創業公司層出不窮。

自2015年下半年開始,如日中天的O2O項目接二連三倒閉,創投市場開始趨冷,狂熱的互聯網創業熱潮逐漸褪去,電商、VR、在線教育,這些在興起之後被極度看好的領域依舊也開始重蹈O2O覆轍。而到了16年下半年,情況似乎更加惡劣了

全民創業已經變成全民過冬

2016剛剛入秋,可互聯網創業卻早已經進入了深冬時節,近期,生鮮電商壹桌網倒閉的傳言,將創業公司倒閉潮的話題再度點燃,再一次讓整個行業感受到了寒冬的凜冽。事實上,在新一輪的倒閉潮中,不僅僅是B輪前的早期創業公司面臨大面積死亡,就連C輪後的成熟型公司,也頻頻被曝融資失敗或者裁員過冬。

1.webp

根據投資界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1至8月,有990家公司拿到A輪融資,而2015年獲得A輪融資的企業則有1999家,減少超過50%,能夠從天使輪順利走到D輪的公司只有2%。後面的四個月,已經很難將數據差距縮小,這些數據無不說明,今年的資本寒冬將會更加徹骨,全民創業已經變成全民過冬

不得不說,資本寒冬帶給創業公司的影響,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大,創業公司頻繁倒閉的現象短期內恐怕難有改觀。16年下半年,幾乎註定會讓所有互聯網創業公司瑟瑟發抖。在這互聯網寒冬的三九天中,咬牙挺過來,可能就會迎來春天。但更多的將會被洶湧的倒閉潮沖入淘汰之海。所以,誰將會是下一個倒下的更值得我們探討和警惕。

創業公司倒閉三大規律

在對公開報道的已經出現問題的創業公司進行分析後,筆者總結了一些創業公司倒閉的規律:

1、A輪、天使輪階段的早期公司死亡率最高;並且絕大多數創業失敗的公司都會倒在這條線上。

2、同一個行業的公司,一般會在同一個周期倒下,一個公司突然倒閉很容易引發蝴蝶效應。比如在線旅遊、在線教育、出行O2O等領域,都是成片死亡;倒閉一家時往往只是一個開始。

3、某個時期內資本關註的熱點行業,也就是所謂的風口,在經歷過一段市場競爭後,就會迎來集中倒閉期,這個周期接近於1年。

筆者認為,在2016年上半年,O2O、在線教育、在線旅遊、生鮮電商、二手車電商等領域均出現創業公司大面積死去的現象,進入下半年,在去年集中獲得融資、同質化競爭激烈的網絡直播、醫療健康以及體育運動行業,則有可能會成為2016年下半年創業公司死亡高發地

熱昏頭的網絡直播

2.webp

從去年開始,視頻直播躋身移動互聯網風口,除了國民老公王思聰、頂級投行紅杉資本等投資機構外,騰訊、新浪、阿里等數十家互聯網巨頭也紛紛在直播領域加註。在資本市場的支持下,各家直播平臺為了搶占主播資源,不計成本的進行挖角大戰,優質主播年收入動輒過千萬。有業內人士對媒體表示,“直播的興起,紅了主播,虧了平臺,忙壞了VC”。然而,瘋狂的資本追逐背後,網絡直播仍然危機四伏,行業整合可能在年內就會發生

一方面是,行業同質化過於嚴重雖然不斷有創業者湧入,但絕大部分企業都是用重金去搶奪優質主播資源、花錢砸流量,內容則大同小異,很難形成獨特的競爭壁壘,說白了,整個行業就是燒錢大戰,但資本並不會一直陪創業者燒下去。關於直播危機,筆者之前就曾在《直播盛世,業已末路》一文中講過,直播的風口要停,有興趣可以查找閱讀。

投資界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4月,國內116家直播平臺中,有108家拿到了融資,但超過90%的項目仍然處在天使或者A輪階段。可以預見的是,到年底絕大部分平臺都會面臨資金問題,他們無法繼續獲得投資人支持時,行業整合就會到來。畢竟,用戶並不需要太多的直播APP。

另一方面,行業監管也正在加速行業洗牌。9月9日,廣電總局下發《關於加強網絡視聽節目直播服務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重申直播平臺必須持有《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未取得許可證的機構和個人不能從事直播業務,也就是業界所言的直播機構需要“持證上崗”。這被普遍認為是監管層要加強行業監管的信號,對大公司影響可能不大,但對中小公司以及走上創業路的公司而言,基本就是斷了生路甚至有可能會引發一輪行業洗牌。

斷崖式下跌的醫療健康

3.webp

已被曝倒閉或融資遇阻的醫療健康企業

隨著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支持行業發展的政策不斷推出,醫療健康行業被認為會成為資本市場新的熱點,尤其是互聯網與醫療健康的結合也曾給投資人頗多想象空間,但現實更多的卻是讓人焦慮

4.webp

根據IT桔子統計數據,醫療健康行業融資企業數量峰值出現在2014年,達到354家,2015年獲得融資的醫療健康企業數量為340家,而2016年前三個季度,整個行業獲得融資的企業數量僅有64家。從數量上看,幾乎呈現斷崖式下跌的局面。這顯示,雖然政策層面不斷出現利好,但資本仍然對這一領域保持謹慎態度

資本的觀望也讓創業公司問題集中暴露,僅僅在2016年8月份,就有多家醫療健康領域明星公司被傳出問題。8月2日有爆料稱,移動醫療平臺“就醫160”正準備裁員300人,隨後官方回應稱只是內部優化,涉及到的優化人員占三分之一。15日媒體爆料尋醫問藥裁員50%以上,尋醫問藥副總裁姜天驕的回應同樣是公司內部人員優化。29日大姨嗎被爆為了融資,將BP中數據誇大10倍導致投資人不敢相信、給投資人回扣希望推動融資,隨後大姨嗎方面發表聲明稱融資已接近完成,但對於爆料中的具體質疑,大姨嗎方面並未一一回應。

縱觀這些陷入負面傳聞的企業,均是經歷過多次大額融資但項目本身仍然無法盈利,商業模式無法實現自恰過於依賴資本輸血。可以預見的是,下半年,醫療健康領域資本只看不投的現象會更加嚴重,如果無法盡快賺錢,可能會有獨角獸倒下

互聯網+體育問題重重

2014世界杯之後,體育運動行業迎來集中爆發,阿里、騰訊、樂視均在這個領域投入了巨資,加速了體育運動與互聯網的融合,資本的追捧在加速了行業爆發的同時,也使行業萎縮的時間提前了。根據IT桔子統計數據,2014年、2015年體育運動行業獲得融資的企業均超過100家,而到了2016年前三季度僅有18家企業拿到融資,這也就意味著,80%的創業公司難以為繼

事實上,雖然趕上了政策扶持、資本看中、大型賽事推波助瀾的好時機,但體育行業也確實面臨著極大的挑戰。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互聯網與體育的結合主要集中在硬件、IP、垂直電商、體育社區、場館預訂、教育培訓等幾個領域,看上去任何一個領域都存在著巨大的機會,但實際上挑戰也異常艱巨。

硬件和電商均難以越過耐克、阿迪達斯等傳統巨頭的壟斷;IP成本太高,創業公司根本無力與巨頭競爭;體育社區不僅很難突破虎撲、騰訊、新浪等線上體育巨頭的封鎖,同時更面臨盈利難題;而場館預訂的問題在於,國內體育社區本身就是供不應求的狀態,預訂模式無法從供應端解決根本問題;基於體育的教育培訓是個好的方向,但是優秀教練稀缺,小白用戶很難挑選出適合自己的教練,這又會導致用戶體驗出現問題。

互聯網體育的種種問題,正在資本寒冬中日益凸顯。而這些問題,正是絕大多數創業公司的軟肋。如果不能找到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能夠生存下來的,可能只有幾家實力雄厚的巨頭公司。創業公司只能扮演陪玩的角色,並最終難逃淪為炮灰的命運。

事實上,我們很難預測明天和倒閉那個會先到來,但是,這三大風口如今的很多跡象卻可以給創業者和投資者們一些提示,讓身處寒冬的創業公司門從中看到自身的不足,並加以應對。畢竟,只有找出問題所在,並心生警覺,才能在這場寒冬大潮中,正確獲得取暖的姿勢

資本寒冬創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567

全民創業已成全民過冬,哪個行業會是死亡高發地?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005/159057.shtml

全民創業已成全民過冬,哪個行業會是死亡高發地?
歪歪道歪歪道

全民創業已成全民過冬,哪個行業會是死亡高發地?

只有找出問題所在,並心生警覺,才能在這場寒冬大潮中,正確獲得取暖的姿勢。

本文授權轉自歪歪道(ID: neihangaoxiao)。

過去的幾年,實體經濟一直在下行,但互聯網卻一直在逆勢爆發增長。可以說,這幾年中,除了房地產、金融,增長最快的也就只有互聯網了。而在全民創業,萬眾創新的口號之下,眾多互聯網創業公司層出不窮。

自2015年下半年開始,如日中天的O2O項目接二連三倒閉,創投市場開始趨冷,狂熱的互聯網創業熱潮逐漸褪去,電商、VR、在線教育,這些在興起之後被極度看好的領域依舊也開始重蹈O2O覆轍。而到了16年下半年,情況似乎更加惡劣了

全民創業已經變成全民過冬

2016剛剛入秋,可互聯網創業卻早已經進入了深冬時節,近期,生鮮電商壹桌網倒閉的傳言,將創業公司倒閉潮的話題再度點燃,再一次讓整個行業感受到了寒冬的凜冽。事實上,在新一輪的倒閉潮中,不僅僅是B輪前的早期創業公司面臨大面積死亡,就連C輪後的成熟型公司,也頻頻被曝融資失敗或者裁員過冬。

1.webp

根據投資界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1至8月,有990家公司拿到A輪融資,而2015年獲得A輪融資的企業則有1999家,減少超過50%,能夠從天使輪順利走到D輪的公司只有2%。後面的四個月,已經很難將數據差距縮小,這些數據無不說明,今年的資本寒冬將會更加徹骨,全民創業已經變成全民過冬

不得不說,資本寒冬帶給創業公司的影響,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大,創業公司頻繁倒閉的現象短期內恐怕難有改觀。16年下半年,幾乎註定會讓所有互聯網創業公司瑟瑟發抖。在這互聯網寒冬的三九天中,咬牙挺過來,可能就會迎來春天。但更多的將會被洶湧的倒閉潮沖入淘汰之海。所以,誰將會是下一個倒下的更值得我們探討和警惕。

創業公司倒閉三大規律

在對公開報道的已經出現問題的創業公司進行分析後,筆者總結了一些創業公司倒閉的規律:

1、A輪、天使輪階段的早期公司死亡率最高;並且絕大多數創業失敗的公司都會倒在這條線上。

2、同一個行業的公司,一般會在同一個周期倒下,一個公司突然倒閉很容易引發蝴蝶效應。比如在線旅遊、在線教育、出行O2O等領域,都是成片死亡;倒閉一家時往往只是一個開始。

3、某個時期內資本關註的熱點行業,也就是所謂的風口,在經歷過一段市場競爭後,就會迎來集中倒閉期,這個周期接近於1年。

筆者認為,在2016年上半年,O2O、在線教育、在線旅遊、生鮮電商、二手車電商等領域均出現創業公司大面積死去的現象,進入下半年,在去年集中獲得融資、同質化競爭激烈的網絡直播、醫療健康以及體育運動行業,則有可能會成為2016年下半年創業公司死亡高發地

熱昏頭的網絡直播

2.webp

從去年開始,視頻直播躋身移動互聯網風口,除了國民老公王思聰、頂級投行紅杉資本等投資機構外,騰訊、新浪、阿里等數十家互聯網巨頭也紛紛在直播領域加註。在資本市場的支持下,各家直播平臺為了搶占主播資源,不計成本的進行挖角大戰,優質主播年收入動輒過千萬。有業內人士對媒體表示,“直播的興起,紅了主播,虧了平臺,忙壞了VC”。然而,瘋狂的資本追逐背後,網絡直播仍然危機四伏,行業整合可能在年內就會發生

一方面是,行業同質化過於嚴重雖然不斷有創業者湧入,但絕大部分企業都是用重金去搶奪優質主播資源、花錢砸流量,內容則大同小異,很難形成獨特的競爭壁壘,說白了,整個行業就是燒錢大戰,但資本並不會一直陪創業者燒下去。關於直播危機,筆者之前就曾在《直播盛世,業已末路》一文中講過,直播的風口要停,有興趣可以查找閱讀。

投資界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4月,國內116家直播平臺中,有108家拿到了融資,但超過90%的項目仍然處在天使或者A輪階段。可以預見的是,到年底絕大部分平臺都會面臨資金問題,他們無法繼續獲得投資人支持時,行業整合就會到來。畢竟,用戶並不需要太多的直播APP。

另一方面,行業監管也正在加速行業洗牌。9月9日,廣電總局下發《關於加強網絡視聽節目直播服務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重申直播平臺必須持有《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未取得許可證的機構和個人不能從事直播業務,也就是業界所言的直播機構需要“持證上崗”。這被普遍認為是監管層要加強行業監管的信號,對大公司影響可能不大,但對中小公司以及走上創業路的公司而言,基本就是斷了生路甚至有可能會引發一輪行業洗牌。

斷崖式下跌的醫療健康

3.webp

已被曝倒閉或融資遇阻的醫療健康企業

隨著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支持行業發展的政策不斷推出,醫療健康行業被認為會成為資本市場新的熱點,尤其是互聯網與醫療健康的結合也曾給投資人頗多想象空間,但現實更多的卻是讓人焦慮

4.webp

根據IT桔子統計數據,醫療健康行業融資企業數量峰值出現在2014年,達到354家,2015年獲得融資的醫療健康企業數量為340家,而2016年前三個季度,整個行業獲得融資的企業數量僅有64家。從數量上看,幾乎呈現斷崖式下跌的局面。這顯示,雖然政策層面不斷出現利好,但資本仍然對這一領域保持謹慎態度

資本的觀望也讓創業公司問題集中暴露,僅僅在2016年8月份,就有多家醫療健康領域明星公司被傳出問題。8月2日有爆料稱,移動醫療平臺“就醫160”正準備裁員300人,隨後官方回應稱只是內部優化,涉及到的優化人員占三分之一。15日媒體爆料尋醫問藥裁員50%以上,尋醫問藥副總裁姜天驕的回應同樣是公司內部人員優化。29日大姨嗎被爆為了融資,將BP中數據誇大10倍導致投資人不敢相信、給投資人回扣希望推動融資,隨後大姨嗎方面發表聲明稱融資已接近完成,但對於爆料中的具體質疑,大姨嗎方面並未一一回應。

縱觀這些陷入負面傳聞的企業,均是經歷過多次大額融資但項目本身仍然無法盈利,商業模式無法實現自恰過於依賴資本輸血。可以預見的是,下半年,醫療健康領域資本只看不投的現象會更加嚴重,如果無法盡快賺錢,可能會有獨角獸倒下

互聯網+體育問題重重

2014世界杯之後,體育運動行業迎來集中爆發,阿里、騰訊、樂視均在這個領域投入了巨資,加速了體育運動與互聯網的融合,資本的追捧在加速了行業爆發的同時,也使行業萎縮的時間提前了。根據IT桔子統計數據,2014年、2015年體育運動行業獲得融資的企業均超過100家,而到了2016年前三季度僅有18家企業拿到融資,這也就意味著,80%的創業公司難以為繼

事實上,雖然趕上了政策扶持、資本看中、大型賽事推波助瀾的好時機,但體育行業也確實面臨著極大的挑戰。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互聯網與體育的結合主要集中在硬件、IP、垂直電商、體育社區、場館預訂、教育培訓等幾個領域,看上去任何一個領域都存在著巨大的機會,但實際上挑戰也異常艱巨。

硬件和電商均難以越過耐克、阿迪達斯等傳統巨頭的壟斷;IP成本太高,創業公司根本無力與巨頭競爭;體育社區不僅很難突破虎撲、騰訊、新浪等線上體育巨頭的封鎖,同時更面臨盈利難題;而場館預訂的問題在於,國內體育社區本身就是供不應求的狀態,預訂模式無法從供應端解決根本問題;基於體育的教育培訓是個好的方向,但是優秀教練稀缺,小白用戶很難挑選出適合自己的教練,這又會導致用戶體驗出現問題。

互聯網體育的種種問題,正在資本寒冬中日益凸顯。而這些問題,正是絕大多數創業公司的軟肋。如果不能找到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能夠生存下來的,可能只有幾家實力雄厚的巨頭公司。創業公司只能扮演陪玩的角色,並最終難逃淪為炮灰的命運。

事實上,我們很難預測明天和倒閉那個會先到來,但是,這三大風口如今的很多跡象卻可以給創業者和投資者們一些提示,讓身處寒冬的創業公司門從中看到自身的不足,並加以應對。畢竟,只有找出問題所在,並心生警覺,才能在這場寒冬大潮中,正確獲得取暖的姿勢

資本寒冬創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568

投資者大戰上市公司:信披違規成索賠高發區

在監管日益趨嚴等多方合力之下,資本市場的“黴菌”越來越多暴露於陽光之下,而這其中投資者索賠成功的則多為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案件。

近期,海潤光伏(600401.SH)投資者索賠獲得全面勝訴,類似涉及虛假稱述的案例在今年的A股市場也不鮮見。在維權律師看來,中小股民的索賠勝訴將對遏制我國資本市場中忽悠式信息披露產生震懾作用,對其他目前仍舊存在誤導性信息披露的上市公司敲響了警鐘。

近年來資本市場案件查處數量呈現快速攀升態勢,多集中於內幕交易、操縱市場、信息披露違法違規等領域。而多位證券維權律師表示,投資者維權獲得勝訴較高的案件主要集中於信息披露違法違規領域,原因在於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案件當前司法實踐以及司法解釋相對較多。

海潤光伏投資者索賠勝訴

近幾年來,因上市公司虛假陳述而引發投資者索賠的案件在A股市場不勝枚舉,隨著監管的日益趨嚴,這類案件的勝訴率也相對高一些。在業內看來,這將一定程度上對信披違規的上市公司敲響警鐘,同時有助於提振中小股東維權信心。

近期,持續近一年的海潤光伏投資者索賠案件獲得全面勝訴。上海市東方劍橋律師事務所證券索賠律師吳立駿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因海潤光伏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而受到數百位股民集體索賠的訴訟案件,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首次於2015年12月22日開庭後,其律所在2016年國慶期間接到其中的10位股民的法院判決文書,10位股民的投資損失全額獲得賠償,獲賠金額上百萬元。對於該案件,其他證券維權律師也均透露出類似的信息,並稱“投資者獲得100%勝訴判決,應該算大概率事件。”

海潤光伏投資者索賠案件的起源,需要回溯到2015年1月22日,彼時海潤光伏前三大股東楊懷進、江陰市九潤管業有限公司(下稱“九潤管業”)、 江蘇紫金電子集團有限公司(下稱“紫金電子”)向該公司董事會提議提議2014年度利潤分配及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預案,即以海潤光伏2014年12月31日股本1,574,978,384股為基數,以資本公積金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20股。

根據公告,上述議案的提出是基於海潤光伏2014年實際經營狀況且符合利潤分配原則的前提下提出的。而8日之後的1月30日,該公司便發布業績預告稱,預計2014年年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8億元左右。同日,該公司就此事收到上證所問詢函,並申請停牌,直至同年2月13日收到證監會的立案調查通知書之後複牌,涉嫌存在信息披露違法行為。

8個月後的10月22日,該公司收到江蘇證監局下發的《行政處罰決定書》,江蘇證監局認定海潤光伏及其原股東存在誤導性陳述、超比例減持情況未完整予以披露、從事短線交易等違法行為;同時強調,海潤光伏及其三大股東楊懷進、紫金電子、九潤管業在法定業績預告截止期前的敏感時點,采用模糊性的語言,對2014年經營狀況進行描述,並作為高比例轉增提議的理由,結合資本市場上業績良好才會高轉增的慣性思維,足以使投資者對公司2014年經營業績產生錯誤判斷,從而影響其投資決策。

從二級市場來看,海潤光伏2015年1月23日之後股價一路呈下滑態勢,當日收盤價為10.31元/股,直至2015年2月26日複牌股價最低為7.46元/股。對此吳立駿表示,法院認定的符合索賠條件的股民為在2015年1月23日至2015年1月30日之間買入海潤光伏股票並持有,截止到2015年3月5日之後無論是賣出或是繼續持有,皆可對前述時間段內的全部損失要求索賠。

但律師界對該時間範疇並未統一,上海市華榮律師事務所律師許峰則認為,在2015年1月23日至2015年2月13日期間買入海潤光伏股票,並且在2015年2月13日之後賣出股票或繼續持有股票的投資者,可發起此次索賠。

根據海潤光伏今年7月15日的公告,截至當時,該公司共收到519起證券虛假陳述股民索賠案件,訴訟金額共計約1.23億元,其中共同被告案件涉及金額為5522.44 萬元,上述案件均由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受理。

“在過去數十次庭審中,各方爭議主要圍繞海潤光伏是否構成虛假陳述、投資者的損失計算方法、系統風險等因素展開,最終法院認定被告海潤光伏構成虛假陳述,應該對投資者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而對於海潤光伏方面提出的抗辯理由並未采信。”許峰透露。

類似海潤光伏一樣屬於虛假稱述範疇的案件在A股市場不勝枚舉,勝訴的也較多,如今年勝訴還有還有三峽新材(600293.SH)、ST生化(000403.SZ)、上海三毛(600689.SH)等。許峰表示,虛假陳述都是對投資者的投資決策具有誤導性的,只不過每個上市公司的虛假陳述內容不同,形式上存在差別。

信披違規成投資者索賠高發區

在監管執法呈高壓態勢等多方合力之下,近年來資本市場案件查處數量呈現快速攀升態勢,多集中於內幕交易、操縱市場、信息披露違法違規等領域。而投資者維權獲得勝訴較高的案件則大部分涉及信息披露違法違規領域。

證監會發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新立內幕交易初查和立案案件共193起,占比達52%,為當前在辦最主要案件類型;新立操縱市場案件52起,比去年同期增長68%,是數量增長最快的案件類型;IPO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案件33起,中介機構未按規定履職案件18起,增長明顯;新立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案件42起,基金經理涉案占比85%,長期居高不下。

“近幾年,證券索賠方面的案件數量呈小幅上升狀態,目前就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違法違規的勝訴案例較多,內幕信息賠償案件僅光大證券一例,操縱市場的索賠案例還未出現。”吳立駿認為,呈現這一狀態的主要原因是證監會的查處比以前嚴格,證券法對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違法違規,內幕交易和操縱市場等的法律責任由明確的規定,但是由於在內幕交易與操縱市場的索賠存在法律上索賠的操作細則,導致法院審理此類案件較為艱難。

吳立駿同時稱,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違法違規的司法解釋在十幾年前就已經出臺,目前全部是遵照這一司法解釋的理解與適用在進行,不過由於該司法解釋在十幾年前就出臺了,很多條文規定的也比較寬泛,導致全國各地法院適用標準差異較大。其舉例稱,就一個簡單的計算索賠的統計方法就有十幾種之多,而統計的方法與索賠金額具有較強的關聯關系,在法律就計算方法空白的情況下,導致全國各地法院采用的統計方法五花八門。

“畢竟虛假陳述案件當前司法實踐以及司法解釋相對較多,而操縱市場和內幕交易方面還有太多不確定性。”許峰表示,目前很少有內幕交易和操縱市場的索賠案件進入到法院層面,這其中一個很核心的原因在於受害主體不明確,不知道誰是受害者,沒有當初光大證券(601788.SH)內幕交易索賠案那麽明顯。

在吳立駿看來,在投資者的索賠特別是小投資者的索賠還是比較困難的,因為法律訴訟周期較長,並且小投資者的訴訟流程與大投資者的一樣,導致小投資者的訴訟成本較高,有時不得不放棄索賠,無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故而集體訴訟的制度在證券訴訟領域中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745

乳腺癌高發 超聲檢查醫師缺口大

僅在2015年,我國新發乳腺癌病例高達26萬例,死亡7萬例,位居我國女性所有腫瘤發病率之首,這是國家癌癥中心最新的一組數據。數據背後,乳腺癌的有效篩查和普及問題再次被熱議。

“乳腺癌篩查的普及率在中國非常的不平衡,在沿海地區、一線城市才有篩查的概念,而在中小城市,針對乳腺癌的篩查還都沒有開展。其中,政府投入經費的不足、基層超聲醫師的缺口、設備投入和公眾意識的缺乏成為篩查難以推動的主要原因。”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徐兵河日前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透露。

早期病人難發現

徐兵河透露,在近十年以來,我國乳腺癌的死亡率上升趨勢明顯,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通過早診早治將乳腺癌的死亡率下降了30%,年均下降2%。其中,標準化乳腺癌篩查的普及成為了乳腺癌在美國下降的重要因素。

以早期病人的發現率為例,在中國,目前1期乳腺癌病人的發現率為19.2%,這一數據在美國為47.5%,而對於這一疾病來說,早期病人幾乎不用做大型手術便可以實現有效治療,生存率可高達20年以上,達到治愈的效果。

“目前在我國,通過早期篩查確診的乳腺癌病例還非常少,僅有5%左右(根據北京地區篩查診斷的數據),而早診早治的推動可以提高這一發現率。”徐兵河說。

在上周,國家癌癥中心正式啟動了“乳腺篩查與早診早治2020計劃”,希望借助高質量、有效的乳腺癌篩查幫助發現早期乳腺癌,降低我國乳腺癌病人的死亡率,並提升五年生存質量。

在目前,國際上通用的乳腺癌篩查方式主要包括觸檢、B超檢查、鉬靶x線檢查以及B超+鉬靶四種主要的形式。其中,B超檢查被多數臨床人員判斷為最適合篩查的形式。

“首先,超聲檢查的價格比較便宜,大約是x線檢查四分之一的價格,作為對象為大規模人群的篩查來說,成本會比較有優勢。其次,在篩查效果上來看由於東方人群乳房普遍偏小,乳腺紋理相比較西方女性更為密集,因此x線檢查也會容易出現漏診的情況。”北京協和醫院超聲醫學科副主任醫師朱慶莉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

但在她看來,超聲檢查也並不是沒有缺點,“超聲檢查的準確度會非常依賴於做超聲的醫師,難以標準化是它的主要缺陷。”朱慶莉說。

除了超聲臨床醫生的資質水平不同會給篩查結果帶來影響外,一個更嚴重的問題是,我國超聲醫生正成為僅次於兒科醫生之後第二大缺乏的醫生類別。在基層,這一缺口問題更為嚴重,而根據我國分級診療的要求,基層正是肩負篩查重任的主要載體。

破解缺口困境

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教授李安華提出,借助專家+互聯網的形式或可破解這一難題。

在她的這一構想中,只需要將超聲設備投放到基層醫療或體檢機構,患者就近檢查,進行篩查操作的超聲科醫生只需要對病人進行超聲操作,並將檢查結果上傳至同一平臺,便可以完成對基層患者的乳腺癌篩查工作。在此基礎上,她還希望可以形成全國性的乳腺篩查分級網絡,建立乳腺超聲標準圖像大數據庫。

而實現李安華將“技術員”變“醫生”設想的正是InveniaABUS乳腺成像技術。這種新的3D超聲篩查技術可以提供一鍵式標準化操作流程和圖像讀取,普通護士培訓一個星期就可以熟悉操作,降低了傳統手動超聲對超聲醫生的依賴。

“ABUS彌補了手動超聲最大的不足——就是漏診,在此之前,因為圖像的非標準性,誰也不敢說乳腺癌篩查可以用超聲,誰也不敢做遠程會診,因為對掃查者留圖的不確定性,會造成一定的漏診。但現在,我坐在後臺看圖跟CT、MRI是一樣的,超聲的敏感性會明顯提高,也就不擔心漏診。”李安華教授說道。

遠程會診項目目前仍處於試驗階段,在已經接受的約100例測試病例中,李安華教授團隊已經向兩個實驗的基層醫院回傳了由中山大學腫瘤醫院出具的診斷報告,共篩查出兩位可疑乳腺癌患者,其中一位已進入中大腫瘤醫院召回進行穿刺複檢並被確診為乳腺癌,不過慶幸的是尚屬乳腺癌早期。

根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2014年6月,InveniaABUS乳腺成像技術已經獲得了FDA批準。在2014年GE醫療將此項技術在美國推向市場後,近兩年,他們開始了在中國市場的嘗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117

P2P等領域非法集資案件高發 尚福林稱積極推動出臺《處置非法集資條例》

近日,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在接受學習時報時表示,針對非法集資高發,將嚴格管控類金融企業和業務註冊管理,積極推動出臺《處置非法集資條例》等嚴控推動防範和打擊處置非法集資。

“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近年來一直積極督促銀行采取措施,推動控制非法集資風險的傳染。”尚福林稱。

一方面,通過銀行網點等渠道廣泛宣傳,提高社會對非法集資危害性的認知度,努力把非法集資風險消除在萌發、初發和未發狀態。另一方面,督促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強員工行為管理,全面排查員工異常行為和賬戶異常交易。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新發涉嫌非法集資案件2889起,涉案金額1581億元,參與集資人數約87.7萬人,總的來看各項數據仍處於歷史高位。

從涉案領域看,民間投融資中介機構、房地產、網絡借貸(P2P)、農民合作社、私募基金等行業領域案件持續高發,其中,民間投融資中介機構新發案件金額占全部涉案金額的比重接近60%。

下一步,尚福林表示,要重點從五大方面推動防範和打擊處置非法集資。一是進一步落實責任、完善機制,加強考核責任追究等,確保監管防範非法集資不留真空。

二是依法穩妥做好案件處置工作。三是抓好宣傳教育和廣告治理。四是嚴格管控類金融企業和業務註冊管理。

“要求各省(區、市)要對類金融企業和業務市場準入嚴格控制,註冊登記該暫停的暫停,該清理的清理,切實遏制住非法集資案件高發勢頭。”尚福林表示。

五是積極推動出臺《處置非法集資條例》。以行政立法的形式解決執法主體不明確、執法手段缺乏的問題,明確非法集資人、集資協助人、集資參與人的法律責任,推動做好非法集資的治本工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940

精準醫療概念紅利進入第一階段收尾期 上市公司並購將高發

在概念風行的中國股市,精準醫療是市場不會放過的一個絕好的題材。從奧巴馬2015年1月底提出美國“精準醫學”計劃至今不過兩年的時間,傳統上市公司也紛紛涉足這一領域。

“精準醫療代表醫學的發展方向,資本市場看好這一產業。上市公司也願意來通過並購和自己開啟一些業務的方式來發展精準醫療。”投資界“醫藥一哥”匯添富周睿近日在BIO4P,2016精準醫療創新論壇上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

本期基因濤略梳理了目前A股上市公司涉及精準醫療概念的30多家公司,發現參股或並購是上市公司布局精準醫療的主要方式,切入方向涉及精準醫療產業鏈上的諸多環節,且因精準醫療行業本身仍處於發展初期,並不能短期內給上市公司帶來利潤,經過兩年熱度期,精準醫療的故事紅利已近第一階段的尾聲,未來兩三年,精準醫療領域將進入並購高發期。

上市公司布局尚未成體系

美國精準醫學計劃和人類基因組計劃一脈相承。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完成為精準醫療以及基因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從2011年以來,隨著測序成本的大幅降低,以及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商業化之路的展開,基因產業走上發展之路。但這個行業確實年輕,以至於行業龍頭公司華大基因也才在一年前提交了招股說明書,等待證監會的上市審核。而2010年成立的貝瑞和康,今年8月也借殼天興儀表等待審核,以彎道超車的速度和華大基因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無疑,未來兩三年內將有更多公司把登陸資本市場提上議程,而傳統上市公司早已開始在精準醫療方向布局。第一財經記者粗略統計,A股至少有30多家涉及精準醫療概念的上市公司,布局方向涉及精準醫療產業鏈上的諸多環節,如測序儀研發及耗材,全自動POCT分子診斷領域、第三方獨立醫學實驗室等。基因測序服務如無創產前基因檢測、耳聾基因檢測等,而最熱門的領域莫過於針對腫瘤診斷、治療的液體活檢和細胞免疫療法。

周睿表示,精準醫療概念較新,純粹的精準醫療公司大部分在商業模式探索階段,美國也是一樣,基於二代測序在腫瘤診斷、預防的公司,還只是在某一具體方向做精做透,沒有成體系。

從上市公司具體操作來看,大部分公司在精準布局集中在基因測序服務以及細胞治療上,測序儀研發相對較少。從時間來看,多數公司布局在2015年到2016年涉足精準醫療,距離收獲期尚遠。

在測序儀研發方面,紫鑫藥業和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共同研發國產測序儀,但目前尚未量產。共進股份也在2016年1月宣布,和上海小海龜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打造半導體高通量測序儀,共進股份持有小海龜科技15%的股份。另外,山東海化在生物芯片研制銷售方面設立了控股子公司。

在基因大數據方面,榮之聯依托華大基因布局“生物雲”,榮之聯為華大基因設計、建設和維護位於深圳和香港的生物信息超算中心。

在基因測序服務方面,達安基因在2012年1月和和美國生產測序儀的公司Life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納斯達克股票代碼:LIFE)的中國區全資子公司英濰捷合作成立立菲達安診斷公司,進行基因測序平臺推廣。迪安診斷也於2014年5月建立一代、二代基因測序平臺,當然未來是否能在基因測序服務方面有更多發展,也依賴於腫瘤液體活檢技術提高以及測序成本降低等因素。

一些上市公司通過增資入股創業公司的方式切入精準醫療,北陸藥業2014年8月21日公告稱,公司擬向南京世和基因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增資3000萬元,認購其增資後20%的股權,世和基因主要從事開發、運營、銷售與癌癥用藥有關的基因檢測技術服務。

2014年3月,千山藥機擬收購湖南宏灝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部分股權並對其增資,增資擴股完成後,占宏灝基因52.57%的股權。2015年8月,廣生堂稱擬和北京博奧醫學檢驗所合資成立“福建博奧醫學檢驗所”,廣生堂占49%股份,新公司圍繞先天性耳聾、癌癥兩項檢測開展工作 。2015年9月,湯臣倍健稱,將投資8760萬元入股上海凡迪,獲取逾19%股權;同時,湯臣倍健擔任有限合夥人的廣發信德健康基金持有上海凡迪增資完成後的7%股權。上海凡迪擁有第三方獨立醫學檢驗資質,主要業務是推廣無創產前胎兒DNA檢測和“單基因遺傳病”,以及個體化用藥等基因檢測。

也有一些公司在全球範圍內尋找精準醫療的標的。2015年5月7日,麗珠集團公告稱擬出資1000萬美元認購從事腫瘤基因檢測服務的美國CYNVENIO公司的B輪優先股,將持有其18.03%股權。2016年3月,西隴科學公告,公司境外孫公司Xi Long USA擬以自有資金2256.47萬美元投資Fulgent Therapeutics LLC,獲得其15%的股權。Fulgent公司是美國CLIA及CAP認證的臨床分子診斷標準化基因檢測服務機構。

第一階段故事紅利已到尾聲

上市公司可講的故事和精準醫療領域的賽道密切相關,圍繞腫瘤開展預防、診斷以及治療是市場蛋糕中最大的一塊,而細胞治療成為繼傳統藥物、生物制劑之後的新支柱,很多上市公司也講起了細胞治療的故事。

安科生物公告稱,與CAR-T細胞治療領軍企業博生吉聯手,致力於CAR-T實體腫瘤臨床突破,並探索細胞免疫治療的產業化,主要業務在環保領域的開能環保也在2014年投資設立原能細胞,並稱,原能在國內建立多個合作醫院平臺,積累了DC-CIK,NKT,CART,CRISPR-Cas,iPSC,mAb等技術和資源。

2015 年7月,恒瑞醫藥(600276)江蘇恒瑞醫藥集團有限公司與深圳源正細胞醫療技術有限公司合資成立恒瑞源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細胞治療方向主營免疫治療產品開發,資金主要投向MASCT、PD-1 和實體瘤TCRT。冠昊生物與北京大學合作成立北昊幹細胞研究院,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之一靶向T細胞治療腫瘤。佐力藥業全資孫公司佐力創新醫療擬投資人民幣8910萬元增資科濟生物,本次增資後,佐力創新醫療持有科濟生物7.85%的股權,科濟生物是實體瘤CAR-T細胞治療的企業。

2015年被稱為精準醫療元年,奧巴馬宣布精準醫療計劃之後,紅利效應很快傳導到A股,加上2015年上半年的中國股市的牛市效應,精準醫療概念在資本市場廣受追捧。

但是隨著2015中期中國股市節奏的轉換,精準醫療相關概念股也有所回調。2016年,精準醫療概念在市場中表現稍弱,相關概念股一直處於震蕩區間。2016年5月,受到魏則西事件的影響,免疫治療概念在市場中受挫。A股市場受沖擊最多的莫過於中源協和(600645.SH),公司曾公告稱擬定增募資15億元收購從事細胞免疫技術治療的“上海柯萊遜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隨後,衛計委也召開緊急會議明確,要求細胞免疫治療須停止應用於臨床治療,而僅限於臨床研究。

目前,市場從細胞免疫治療的風波里逐漸恢複,但是從精準醫療行業自身發展趨勢來看,從上遊的儀器、耗材到下遊的檢測服務的應用被幾百家公司占據,在第一個發展階段,多數公司拿到天使或A輪融資,或已經實現和上市公司的鏈接,受資本追捧,一級市場項目估值普遍較高,但是測序成本仍待降低,以腫瘤基因檢測等相關技術靈敏度仍需提升,市場還要科普、開拓,精準醫療領域第二階段的故事需要一些新的熱點。

周睿認為,精準醫療是從預防,診斷到治療的系統,目前國內上市公司知道這是一個方向,嘗試從產業鏈的接入口找到自己的切入口,針對腫瘤的企業嘗試布局液體活檢,心血管藥物的企業入股藥敏芯片的公司等。大家只是在一些點上突破,還沒有形成集團化運作。“很期盼華大、貝瑞等擬上市公司有所突破。”周睿說。

一直關註精準醫療一級市場投資的松禾創新投資總監王陽對第一財經記者說,精準醫療發展未來的想象的空間較大,早已不單局限在檢測,診斷,治療領域當中,還涉及到藥物研發,保險,健康,農業等多個領域當中。比如,很多保險機構的上市公司也在布局精準醫療,未來可以通過精準醫療結合商業保險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服務,而不只是把基因檢測作為禮品送給客戶而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958

中國進入H7N9疫情高發期 病例或持續出現

進入2016年12月,中國部分地區H7N9疫情呈現上升態勢。據中新社報道,中國疾控中心9日進行風險評估認為,中國目前已進入H7N9疫情高發季節,疫情總體特點未發生改變。最近一段時間,中國內地H7N9疫情仍呈散發態勢,不排除在南方部分地區,病例持續出現等情況。

國家衛生計生委針對去年12月以來部分地區H7N9疫情上升態勢,於1月4日召開了全國冬春季傳染病防控視頻會議,對H7N9疫情防控工作進行部署、安排。會同農業等部門,派出工作督導組,對重點防控省份進行督查,並邀請農業、商務、工商、食品藥品監管、林業等部門,就加強活禽經營市場管理等源頭控制措施進行了專題研究。

記者從衛計委獲悉,目前,各地正積極組織開展疫情防控工作。一是疫情發生省份已對轄區內H7N9疫情防控工作進行進一步強化部署。二是疫情發生省份發生加大疫情防控一線督查力度,督查疫情發生地活禽經營市場關閉、休市、消殺等源頭控制措施落實情況,並進一步抓好早診早治和重癥救治工作,努力減少重癥和死亡病例發生。三是尚未發生疫情的省份,加強疫情監測和風險評估,做好疫情防範準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612

挪威斥資20多億建全球首條船舶隧道 附近海域船難高發

經過一個多世紀的爭議和討論後,世界上第一條船舶隧道終於要開建了。

斥資27億挪威克朗(約合美元3.14億,人民幣20多億元),在位於挪威西南海岸的斯塔特半島的最窄處開通一條供船舶通行的隧道,這是挪威政府下決心要做的事。

圖片來源:挪威海岸管理局

根據挪威海岸管理局的官方資料,該隧道的長度為1700米,高度將達49米,寬36米,可供重量達1.6萬噸的輪船通過,水深達12米。

作為全球第一條船舶隧道,該隧道的建造難度史無前例。除了島上山體異常堅固,需要較高成本來爆破約800萬噸堅石,並充分考慮環境破壞的風險,還得應對該海域惡劣的氣候條件和複雜的水下環境。

本周三,挪威運輸部部長Ketil Solvik-Olsen表示,這一海域的海流和水下地形由特別複雜的波浪環境形成。

附近海域的惡劣天氣和由此導致的大風急浪,使得旅遊勝地斯塔特半島因頻發船難而讓人望而卻步。根據最新資料,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該航線上共發生46起航行意外,導致33人在此處喪生。

事實上,早在1874年,第一份相關的隧道提案就已遞交。具體的斯塔特隧道計劃也已在挪威政府內部討論了數年之久,但因為資金等種種原因而難以落實。Ketil Solvik-Olsen說,該工程的資金現已準備完畢。

據工程負責人Terje Andreassen稱,船舶隧道將於2019年初正式開工,預計於2023年建成。

待該隧道建成後,往來船舶將不必繞行斯塔特半島,可經斯塔特隧道全年通行,航行障礙和風險將大大減少。

根據計劃,載客船將優先通過,而供休閑娛樂的遊船和其他功能的船舶也都可以使用隧道。高度低於70米的船體均可自由通行。

Ketil Solvik-Olsen表示,隧道的建成將明顯縮短挪威各個城鎮之間的通航時間,隧道連接的兩大挪威港口地區——卑爾根(Bergen)和奧勒松(Alesund)的住房和勞動力市場也將享受到利好。

當地媒體報道稱,隧道的落成不僅能縮短通航時間、降低通航成本、減少航行事故,而且還能在極端天氣成為船舶的“避風港”,另外隧道本身也能成為當地的新風景以吸引更多遊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629

操縱市場成證券欺詐高發地 完善立法呼聲強烈

監管風暴在資本市場不斷掀起高潮。而作為監管重點,操縱市場行為的行政監管和處罰力度還在不斷加碼。今年以來,證監會已公布了7起操縱市場的行政處罰案例,針對新型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不斷。有專家指出,繼虛假陳述、內幕交易後,操縱市場將成為證券欺詐行為下一步高發地。

然而,與來勢洶洶的違法行為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相關法律法規卻一直存在缺陷和空白。截至目前,相關法規主要以列舉行為作為操縱市場行為的認定方式,但並未對構成要件做準確說明。各界對盡快完善相關立法的呼聲越來越強烈。而由此衍生的行政監管與司法審判的對接和協同,也引發關註。

操縱市場相關立法亟待完善

“截至目前的證監會行政處罰法律文書中,仍以虛假陳述的案件為主,近期內幕交易案件的數量開始增多。下一個重點將會是操縱市場違法行為。” 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湯欣在中國法學會證券法學研究會2017年年會上如此表述道。

湯欣列舉了一組統計數據,2014年至2015年期間,每年因操縱市場而被行政處罰的案例有10起左右,2016年全年增長到18起,而2017年截至4月底公布了7起。“2014年以後操縱市場違法行為的處罰案例就大幅增長,預計今年此類案件數量會超過去年。”

除此類處罰案例的數量增長之外,操縱市場違法行為的類型和手法也在不斷變化。

根據現行規定,操縱市場行為主要包括連續交易、約定交易、洗售交易和其他操縱行為。證監會此後出臺操縱市場行為認定指引,針對“其他操縱手段”進一步認定了蠱惑交易、搶帽子交易、虛假申報、特定期間價格操縱、尾市交易等新型行為。

從證監會公布的處罰決定書來看,傳統的連續交易和洗售交易的案件數量最多;但虛假申報、特定期間價格操縱、搶帽子交易的數量也在逐漸增多。湯欣介紹,後三類新型違法違規案例的合計數量,已接近同期連續交易和洗售交易數量的一半。

以年內的操縱市場案例為例,其中包括鮮言通過虛假申報等方式操縱多倫股份的一案,因操縱市場而收到的違法所得高達5.78億元。加之信披違規,針對鮮言的處罰金額高達34.7億元,其還收到了市場禁入的處罰。此外,年內還公布了唐漢博等跨境操縱“小商品城”等個股的案例,這也是滬港通開通以來查處的首例跨境市場操縱案件。

此外,已公布案例中操縱市場違法行為所涉及的證券,主要包括股票、權證、封閉式基金、債券和公司債券。但目前也出現了新三板掛牌企業被操縱的行政處罰案例,以及在交易所上市的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的操縱案例。

然而,與來勢洶洶的違法行為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有關操縱市場行為的法律法規存在缺陷和空白。相關規定僅列舉違法行為的表現形式,但並未對構成要件做準確說明。

湯欣介紹,《禁止證券欺詐行為暫行辦法》此前曾提及“操縱市場”的違法行為。該辦法第七條規定,禁止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以獲取利益或者減少損失為目的,利用其資金、信息等優勢或者濫用職權操縱市場,影響證券市場價格,制造證券市場假象,誘導或者致使投資者在不了解事實真相的情況下作出證券投資決定,擾亂證券市場程序。

“但這個概念里,針對‘操縱市場’、‘影響價格’、‘制造假象’等在內的很多關鍵名詞,其內含是不明確的。此後2015年《證券法》修訂和2016年《刑法》修訂時,操縱市場行為的表述方式都有一些技術性的修改。但截至目前,所有法規行文高度簡練,列舉的違法行為構成要件沒有對操縱行為準確內含予以揭示。”湯欣強調,現行法律法規對操縱市場行為的認定,落後於市場實踐。

在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所長鄭鈜看來,操縱市場是證券欺詐行為中非常重要的領域;《證券法》設置還有兜底規定,即“以其他手段操縱證券市場”的行為。但從當前對列舉的違法行為來看,嚴重滯後於證券市場的現實。

鄭鈜就舉例稱,雄安新區的概念炒作中,部分資金利用證券市場漲跌停板制度、短期內獲巨大收益,但相關行為目前還沒有進入證券監管和司法審判的視野之中。此外,很多股票論壇里也投射出的操縱行為,但並未見相關的行政處罰和司法審判。“很多不公平被放行,這樣的市場很危險。”

鄭鈜強調,針對操縱市場行為的立法必須要嚴格,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非常必要。同時,行政處罰機關也要及時跟進,明確證券市場存在的新問題。

值得註意的是,相關立法的完善已有提速之勢。湯欣稱,從正在進行中的《證券法》修訂進度來看,一讀草案已將虛假申報、搶帽子以及還沒有真正處罰過的蠱惑交易,都明確列舉為禁止操縱市場的行為,“這是具有前瞻性的。”

強化行政監管與司法審判協同

在各方呼籲和推進立法完善的過程中,處罰操縱市場違法行為仍需要面臨諸多的挑戰。其中最受關註的,是行政監管與司法審判的對接問題。

“從去年開始,證券監管空前收緊。政策的變化背後,是監管價值理念發生了重大變化,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司法審判是不是也要隨之變化。”某地方高院法庭庭長就指出,針對操縱市場等證券欺詐問題,司法審判需要思考是否要與證券監管保持一致。

在其看來,其中值得思考的問題就包括,司法審判要不要跟風行政監管趨勢。此外,金融市場中很多領域缺乏上位法的規定,甚至於監管制度也是空白;在這種情形下,法院能否創制這類交易行為規則也值得探討。“某些時候,法院願意擔當這種職責,但卻承擔了相當大的風險。”

而作為近幾年被法律界和金融界熱議的話題,是否有必要取消證券訴訟的行政前置程序,也再次成為本次年會的討論焦點。

對於證券欺詐行為的處罰,主要分為行政處罰、刑事處罰和民事訴訟。此前,法院在受理證券欺詐民事訴訟案件時,違法行為需經證監會及派出機構做出的處罰決定為前提。在當前實踐中,相關維權和訴訟也均在行政處罰書公布後發起和推進。但從周期來看,從立案調查到公布處罰告知書,一般多長達數月。

“之前司法審判一直強調行政程序的前置前提,目前有觀點認為未來大概率是徹底取消。但這將帶來新的問題。”上述庭長指出,不再以行政處罰作為前提後,司法審判與證券監管在某一個問題上的沖突和矛盾必然會出現。如,案件在法院被認定為虛假陳述或操縱市場,但行政監管卻並未處罰等。伴隨跨市場等更複雜的操縱模式出現,法官對於違法行為認定的專業性也迎來考驗。若行政程序取消,法院和行政監管部門之間必須要有適當、有效的協調機制。

但另有地方法院人士則對此直言,行政前置條件不宜徹底取消;主要原因是沒有行政處罰結果作為前提,案件的舉證責任和角色不容易分配和落實。此外,濫用訴訟權、惡意訴訟等行為也得不到遏制,司法效率將可能因此而打折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58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