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6日,聯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發出了人生第一條微博。
有著“YY”昵稱的元慶先生,自然不會是一時興起。他先是慶祝另一位楊sir——雅虎創始人楊致遠——在生日當天成為公司的獨立非執行董事,同時恭維一下武漢空氣“格外清新”。在這座江城的光谷,聯想明年將以每9分鐘整合1000個零件、每20秒下線一部手機的速度,把29億美元購入的摩托羅拉移動業務變成每年300億人民幣的銷售額。不過,這只是餐前兩道甜點罷了,面對瞬間而來的17萬粉絲,楊最想表達的是,聯想已成為廣義個人電腦領域的全球第一。
其實,當日發布的聯想2014-2015財年二季報已經佐證了這一論點。三個月內營收同比增長7%至105億美元,凈利同比增19%至2.62億美元,而PC業務市占提升至19.7%以及計入平板電腦的綜合份額達到全球首位的14.1%。聯想原本希望通過兩年才能達成的這一目標,只用了兩個季度即已搞掂。難怪楊元慶趁熱打鐵隔空譏嘲庫克老哥所謂“蘋果iPad出貨量超過任何一家PC廠商”的觀點,如同“蘋果和橙子比”般不靠譜。
自柳傳誌二度歸隱且聯想自有現金流恢複至2004年購入IBM PC業務前的峰值,這家一直背負“民族品牌”抱負的公司再度為市場所看好。特別是原先一個季度就能賺到聯想全年利潤10倍的三星開始盛極而衰——同樣是二季報,後者營收和凈利分別同比下滑19.7%和48.8%,股價三個月里銳降32.6%,就愈發顯出聯想的高大上來。更何況一段時間里聯想股票連續在11元高價位橫盤,現在利好新鮮出爐,股價順桿而上還不順理成章?
偏不!季報亮相次日,聯想股價一個趔趄跌去了5.1%只收於10.78港元。一眾小股民頓時眼鏡碎成一地。是因為一季度凈利上升了23%而現在回落了4個百分點嗎?是因為占集團營收36%的中國區業務掉了2%嗎?還是見好就收落袋為安——畢竟今年以來股價已有近五成漲幅。
有一種觀點認為,資本市場拒絕“意淫”還是緣於十年前那筆12.5億美元買賣的後遺癥。雖說聯想最終證明自己有能力將別人的盲腸變成對自身大有裨益的十二指腸,但長達八年與排異做鬥爭的痛苦經歷以及一度股價銳挫三成的教訓,令外界對其即將展開從IBM和谷歌手中花費52億美元購入的低價企業服務器業務和中高端手機業務,多少心存芥蒂——盡管X86的營業利潤率較聯想自身PC業務高出2.5倍有余,每年2.5億美元預期利潤也頗為可觀;至於Moto的入圍,不只帶來了兩千多專利使用,瘦死的駱駝在歐洲區的名望還是殘值滿滿滴。但短期內,還是離場看看才安全。
傳奇的郭士納1998年就預言“PC時代結束”,雖說在各種終端此起彼伏中PC仍然頑強堅持著,但不可否認即便維系2%的低利潤率,出貨量走低也已是大勢所趨,聯想目前更多只是以蠶食他人放棄的地盤才保持可觀的賬面。
真正體現價值的當然是智能手機,問題是國產手機中華酷聯傳統陣營中原先稱王的聯想,現在已落到了小米的背後。以全球份額計,三星最新季產7810萬部依然老大,蘋果3930萬部,之後小米1730萬部季軍在握。當然,如若聯想將Moto也算上,兄弟同心的8%強還是壓倒雷布斯的5.3%的。可作為資本市場寵兒的小米現在突然放風要融資15億美元,以此類推其市場估值超過400億美元,這已遠超索尼(195億美元)和聯想(156億美元)總和。這也是Facebook2011年後全球最大民營科技企業的融資行動。兩條線作戰的聯想自然在資本市場上承壓不小。
同時別忘了,華為憑借Mate7包抄上來,1680萬部的季出貨量也就罷了,架不住挑戰國產機3000元中高位線的手筋著實漂亮,且在饑餓營銷手法上,任正非老板的手下學得有模有樣,反倒是才觸微博的楊元慶怎麽端詳都有些老氣橫秋——那個坐在馬桶上能為FM365的點子興奮不已的少帥早把不輕狂不盲動作為立身之本了。
多年前,那句“人類失去聯想,世界將會怎樣”的廣告語風靡一時,而當前的聯想業績煞是好看,卻偏偏失去了“聯想”,以不斷同質性購買完成的增長依然是“規模制勝”的慣用路徑,卻實難像雷軍那樣招入一個陳彤、甩出一句“10億美元完成內容閉合”,就讓旁觀者仿同打了雞血。
俗話說深挖洞、廣積糧、緩稱王,但在11月6日,楊元慶義無反顧稱了王。又是一個7天,該輪到他本人生日,這個25歲進入聯想從基層一路做起的人彈指五十歲了。五十歲的“王”,還能攀上下一座高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