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金融IC卡標準爭端

2014-11-03  NCW
 

技術障礙成為國際卡組織進入中國支付結算市場的門檻。對於監管者來說,如何找到平衡點,可以覆蓋所有卡組織而一視同仁◎ 財新記者 張宇哲 李小曉 文zhangyuzhe.blog.caixin.com|lixiaoxiao.blog.caixin.com 人民幣清算市場開放大門正在打開,但此前埋下的技術壁壘現在水落石出,儼然成為障礙所在。

在10月29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出,為擴大金融開放,加快推動國內銀行卡市場和支付市場創新發展,提升現代服務業,優化消費環境,會議決定 :放開銀行卡清算市場,符合條件的內外資企業,均可申請在中國境內設立銀行卡清算機構;僅為 跨境交易提供外幣清算服務的境外機構,原則上無需在境內設立清算機構。

財新記者此前獲悉,央行已將有關銀行卡清算市場准入規則的方案上報國務院。該方案包括線上和線下跨行交易清算規則、發卡標準、賬戶管理標準及申請成立卡組織的准入門檻等,這將打破由銀聯獨家經營多年的境內跨行交易清算市場。

技術障礙成為國際卡組織進入中國市場繞不開的門檻,即PBOC3.0的國家標準是否與國際 EMV 標準兼容。自2010年起,銀聯不再批新的雙標卡(此前國際卡組織通過與銀聯合作發行雙標卡拓展中國市場) ,雙標卡逐漸淡出,國際卡組織在中國開展業務只能發行在境外使用的美元單標卡。

同時,為降低磁條卡的偽卡欺詐率,在國際卡組織推動的IC 卡遷移計劃下,中國也在積極廣泛地組織實施“換芯計劃” 。按照國務院關於銀行卡產業升級的五年規劃和央行的要求,到2015年1月1日金融 IC卡將全面取代磁條卡。

金 融 IC 卡 遵 循 的 國 家 標 准PBOC3.0是建立在 PBOC2.0的基礎上,後者等同于銀聯標準。 在2005年設立時,由於境內只有銀聯一家跨行清算機構,並未考慮到對外開放的政策預期,這個標準目前只有銀聯適用。

來自央行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三季度末,銀聯芯片卡(俗稱金融 IC 卡,具有閃付功能,即非接觸式支付)累計發卡量突破10億張。目前NFC(近距離無線通訊技術)是實現非接觸支付的一種主要方式,也是各卡組織和移動商力推的一種支付方式。

“最大的問題,是國家標準和銀聯標準混在一起,而國家標準應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可覆蓋所有卡組織的標準。技術上沒有任何難度,在於監管當局如何平衡利益。 ”一位萬事達人士對此評價。

一位 VISA 專家告訴財新記者,如果國際卡組織進入中國,技術上做一些開發也可實現 PBOC3.0的應用,但整個終端設備包括 POS、ATM 等都要升級,行業改動成本較大 ;如沿用國際卡組織以往通行的標準,現有終端稍加改造就可使用, “最理想的是只有一個統一標準,這樣銀聯走出去、國際卡組織進來都方便,否則大家的改造成本都高。

比如銀聯走出去,也要按照 PBOC3.0 標準升級改造境外終端,很麻煩。 ”央行有關人士坦承, PBOC3.0這一中國標準對銀聯走出去也有技術障礙。

“眼下這個技術障礙,也使得國際卡組織得多花幾年時間開拓中國市場,必須要找一個平衡點,可以平衡各方利益,否則WTO 會說中國在製造新的壁壘。 ”一位外卡組織人士稱。

“並非不能調和,可通過軟件彌補的方式讓雙方均能識別。有關各方已經坐下來談對接的方法,只是最終結果還沒有具體時間表。 ”央行人士表示。

芯片卡遷移

為提高安全性,國際卡組織在2000年就頒佈了銀行 IC 卡的國際標準,即 EMV 標準。IC卡遷移,全球所有卡組織包括萬事達、VISA、中國銀聯等都需要逐一改造終端設備(包括 POS、ATM、非現金支付終端等) ,是一筆不小的成本。

中國的芯片卡“大遷移”始于2011 年。2011年3月央行推廣金融 IC 卡,包括公共領域應用、受理終端改造、電子現金跨行圈存、關閉降級交易等工作,目前受理終端的升級改造已完成。銀聯數據顯示,金融 IC 卡達10億張,95% 的ATM機可接受,受理環境基本成熟。

不 過, 外 界 對 金 融 IC 卡 采 取PBOC3.0技術標準一直持有質疑態度,即是否和國際卡組織通行的 EMV 標準兼容。這個問題由來已久。

金融 IC 卡採用央行在2005年3月頒佈的《中國金融集成電路(IC)卡規範(V2.0) 》 (PBOC2.0標準) ,其前身為1997年底由央行頒佈制定的 PBOC1.0 標準。PBOC2.0標準補充完善了電子錢包 / 存折的應用功能、借 / 貸記卡應用功能、個人化應用指南、非接觸式 IC 卡通信接口標準;2010年央行增補了小額支付、非接觸式執行規範等方面內容,重新頒佈了 PBOC2.0標準。2013年2月,央行頒佈了最新標準 PBOC3.0標 准,即中國金融 IC卡的國家標準。

業 內 認 可 的 是, 央 行 推 出 的PBOC2.0和3.0依據了國際 EMV 標準。

“只有如此,外國人持有的金融 IC 卡在中國才可通用。 ”前述央行人士稱。

萬事達中國區前總經理、美國第一資訊大中華區總裁陳啓彰表示,VISA、萬事達、JCB 等國際卡組織的技術標準基礎都是遵循 EMV 標準。從技術和業務角度來說,銀聯、VISA、萬事達在受理環境、操作流程度都沒有差異,只是在上層加載的應用軟件不同。

“打個比方,90% 都是一樣的,但是10% 不一樣,改造投入的成本就不菲。 ”前述 VISA專家表示。

銀聯產品部門人士透露,一個POS 終端改造成本約為幾百元,與國際卡組織的改造成本類似。

國際卡組織的遊戲規則是,當卡組織進入一個國家的支付清算市場,要麼卡組織建立自己的清算渠道、鋪設自己的網絡,要麼租用其他卡組織的網絡通道,這取決于卡組織自己的商業選擇。

近年大力拓展國際市場的銀聯也不例外,銀聯選擇了自己建立清算網絡。

截至2014年6月底,銀聯受理網絡已延伸到140多個國家和地區,並在30 多個國家和地區發行了銀聯卡,境外累計開通商戶超過1300萬戶。2013年,銀聯國際業務總交易量超過6200億元。

中國銀聯子公司銀聯國際人士表示,銀聯標準金融 IC 卡與 EMV 標準相互兼容,有利於銀聯金融 IC 卡在全球發行和受理。與境內不同的是,境外市場的發卡行及商戶都不關閉金融 IC 卡的降級交易,存量磁條卡和雙標卡可同時使用。

盡管銀聯在海外發展迅速,但目前這個技術障礙也使得芯片卡在海外的受理區域比較有限。銀聯國際人士表示,境外市場的銀聯卡受理終端芯片化改造和完善仍在加快推進中,目前銀聯芯片卡已基本在全球銀聯網絡實現受理,境外的銀聯IC卡已超過3000萬張。

中國密鑰

一位銀聯專家表示,銀聯是作為企業履行 PBOC3.0這一國家標準的。按照卡組織的規則,未來無論任何一家卡組織,只有建立符合這一國家標準的清算網絡,才能在該國境內受理自己的芯片卡。

他舉例說,EMV 是一個框架標準,歐美市場是 EMV 標準1,中國市場是EMV 標準2。如果國際卡組織要進入中國,涉及兩個標準的兼容,要保證其原有持卡人在中國的兩個網絡上都能用,除了搭建自有清算網絡的成本,還需要另外增加改造成本,超出卡組織的預期。

業內人士表示,PBOC3.0也是基於EMV 標準設計的,硬件上兩者可以兼容。對於目前還無法做到兼容的原因,“是因為中國的密鑰體系與國際上的密鑰體系不同。 ”北京大學金融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陳鐘表示。

陳鐘介紹說,金融 IC 卡涉及密碼和密鑰的使用、管轄等。國際上密碼算法經過公開征集和驗證,但密鑰是保護的 ;中國的密碼算法不公開,密碼算法和密鑰都受保護。也就是說,標準基礎是EMV,應用軟件是中國標準。

他 分 析 稱,EMV 標 准 主 要 是VISA、萬事達共同開發的 ;中國的PBOC3.0標準, “顯然中國政府的思路是通過不同的密碼管理方式隔離風險,國內的數據安全自己控制,有自己的標準意味著有自己的主動權。 ”對於國際卡組織進入中國,據央行科技司人士透露,中方提出了兩個條件:一是國際卡組織須遵循中國的清算業務規則和銀行卡系列金融標準,如PBOC 標準等 ;二是出于金融安全考慮,國際卡組織須將轉接清算系統放在中國。

對於轉接清算系統放在中國,萬事達人士表示可以有兩種方案:第一種是直接將卡組織的主機和服務器放在中國 ;第二種是成立專門中心負責所有品牌卡的清算轉接,後台外包服務商設備,服務器在境內。 “外卡就和國內卡一樣,接受這個機構的清算轉接即可。 ”央行人士表示,這兩種方案目前都在研究當中,採用哪種尚無定論。

央行支付司人士介紹說,持卡人數據不出境的要求一直都有, “這也是中國主權管理的需要” 。國際卡組織如果在中國境內沒有相應的清算系統,就會把持卡人信息傳送到其境外清算中心結算;一旦設立自己的清算系統,即便持卡人在境外交易,持卡人信息也要傳送到境內。他分析稱,VISA、萬事達卡組織巨頭是起步成長于美國,清算網絡基礎設施、清算都在美國,在此基礎向全球擴張,不存在跨境交付的清算問題 ;但後來發展的其他國家的卡組織都會提出一些數據安全管理的相應要求。

對於須按照PBOC標準,國際卡組織頗有異議。前述央行人士解釋稱,盡管 PBOC 標準不強制要求,但涉及 IC 卡的 CA 根密鑰中心,信息安全要求設在境內,利於監管。如果國際卡組織沿用其標準做人民幣卡,密鑰體系就會相應要求遷入境內,採用PBOC標準利於其快速進入中國市場。中國金融 IC 卡的根密鑰中心的建設和運營方是中國金融認證中心; VISA 和萬事達則依靠位於美國的CA中心。

在陳鐘看來,是否國際卡組織可以兼容 PBOC3.0標準,並無技術壁壘,挑戰在於中國在制定規則之初,沒有考慮未來多機構多組織的市場安排。

單標卡“擦邊球”

自2010年銀聯不再批新的雙標卡,國際卡組織的業務空間正在不斷壓縮,在中國只能發行在境外使用的美元單標卡。

加上 IC 卡遷移,使得新發人民幣卡只能是銀聯單標卡,原來雙標卡的客戶等於被置換成銀聯的客戶。 “現在我們能採取的策略就是儘量延長卡的有效期,比如新申請的信用卡都設置了五年的有效期。 ”一位國際卡組織人士表示。

據業內人士介紹,在國內市場發卡端,借記卡中銀聯占97%,信用卡中銀聯占47%,VISA、萬事達占53%。國際卡組織主要針對信用卡領域發展業務。

此前國際卡組織是通過與銀聯合作發行雙標卡,租用銀聯的清算通道,以人民幣結算,Bin號開頭是4、5或3。

雙標卡即一張銀行卡上同時出現兩家卡組織標識,誕生于本世紀初,在國際上也較為罕見,是中國還沒有對外開放境內清算體系的變通辦法。

隨著在境外受理環境的逐步完善,銀聯逐漸躋身國際三大卡組織。今年4月,國際權威咨詢機構尼爾森發佈報告稱,在全球刷卡消費交易方面,2013年銀聯借記卡的市場份額提高7.38%,達47.19%,成為全球第一的借記卡支付工具。VISA借記卡的市場份額占40.62%,萬事達占12.20%。此外,銀聯信用卡份額也逐年上升至20.39%,而 VISA、萬事達、美國運通信用卡份額均有所下滑,分別為39.22%,26.08%、11.79%。

銀聯和 VISA、萬事達等國際卡巨頭在境外交鋒不斷。近年,萬事達在境外十幾個國家封堵銀聯。此前在2010年8月, VISA 曾採取一項“強制性”措施封堵銀聯的境外業務,令銀聯和國際卡組織矛盾激化——VISA 要求其境外的收單行和商戶,從當年8月1日起,凡在中國境外受理帶 VISA標誌的雙標卡時,不論刷卡消費還是 ATM 取現,都不得走中國銀聯的清算通道。作為應對,當年銀聯董事會決定停止新發雙標卡。

在境內,VISA、萬事達已變相開展人民幣業務。多家銀行發行了 VISA、萬事達的單標卡,按規定應以美元結算。

在實際操作中,業內人士透露,由於走人民幣結算通道費率便宜,也為了鼓勵境內持卡人用卡、滿足客戶的不同配置需求,這類外卡組織的美元單標卡,可利用銀行內部換匯以人民幣計價結算,這等於打了“擦邊球” 。對持卡人來說,雙標卡只是變成兩張單標卡;但對於國外卡組織的突破意義在於,這等於變相在中國境內推進了人民幣業務。

接近監管人士說,銀行打“擦邊球”發美元卡,利用銀行內部系統換匯,這種做法可能發生“內卡外拋或誤拋”現象。所謂誤拋,就是境內本外幣卡在境內使用視同人民幣卡,卻被收單金融機構判為外幣卡,拋至外卡組織清算。由於匯率的波動,存在貨幣轉換費的損失。

在費率方面,在一筆交易中,外卡商戶的扣率通常在2%-4%,而銀聯卡的人民幣商戶扣率只有1%,如果走外幣結算網絡,商戶要多付出1倍以上的手續費。

陳啓彰指出,以人民幣計價內部換匯結算, 涉及到“轉接的網絡是誰的”?

據財新記者瞭解,工行今年曾嘗試 推出雙芯片卡,即一張信用卡分別嵌入銀聯 PBOC3.0和萬事達 EMV 兩個芯片。但該卡種被國際卡組織和銀聯兩方叫停。銀聯人士對此表示,無論是雙標卡還是雙芯片卡,受理時容易造成持卡人和受理商戶混淆,不利於商戶受理和持卡人權益保護,增加管理的複雜性。

央行人士稱,單標卡可界定各自知識產權,也明確了轉接清算職責。而一旦對外開放,無論雙標或雙芯卡,都會面臨一個問題 :走誰的通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87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