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萬順昌集團(1001)供股的幾個視點

萬順昌(1001)最近按2供1比例供股,每股50仙,較現價1.22元,折讓59%,集資約1億元,財務顧問為之前和其合作投資上海物業的時富金融(1049)。筆者認為這供股其實是對股東不公平,有幾個自問自答的問題,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1) 為甚麼公司稱要供股集資?
公司稱,利用供股集資的資金70%進一步加強多元化,以及推動下游的鋼加工業務,剩餘作為一般營運之用。因為透過長期融資,尤其是透過不會增加融資成本的方法的股權方式以撥付公司的長期增長是審慎的,透過公開發售的方式為合資格股東提供平等的機會,以讓其參與長期發展。

但供股集資1億元,實際上,他在之前出售的上海物業33%權益,已獲得1.4億的資金,較供股集資更多,確實令人摸不著頭腦。

(2) 為甚麼公司不用債務融資?
雖公司稱不欲增加債務融資,但實際上可能是債務上已達上限,增加債務的困難度升高。

根據業績所載之資料,公司在2013年9月的包括抵押的現金達5.57億元,2014年3月降至4.1億元,債項由5.8億,增至15.7億,負債比率由137%增至234%,這主要因為收購港中旅大廈之台灣工業銀行融資所致。

另外,公司亦在本業進行兩項收購,其中一項是取得青衣官地6年零9個月的租賃期,進行鋼材加工業務,每用租金超過152.888萬,累計投資超過1億元,另外以2,800萬,收購超過6,200萬的淨資產廢鋼回收業務,投資額不少,這進一步加重資金壓力,需進一步增加融資。

但是,從業績可見,除去其他收益聯營公司及物業重估利潤外,公司由盈利7,100萬,轉至虧損4,900萬。在虧損加上債務已大舉增加下,相信銀行已不會支持增加其融資,所以公司考慮股本融資的難度升高。

(3) 為甚麼公司不考慮公司配售新股融資?
在債務融資受限下,公司集資只有兩個方式,發行新股或者供股。

公司未嘗沒有考慮此方式,在2013年11月至2014年3月間,公司在債務增加下多次回購股票,此外又發佈盈喜,同時在實際虧損但帳面利潤增加下派發更多股息,可見全部都是支持股價的做法,但是股價表現還是不太良好,還要下跌,如果以現價發行新股,亦會造成每股資產攤薄,這亦是大股東不願意見到的。另外,亦因為發行新股會使大股東持股下降至不足40%,增加新股可能會令持股不穩,由於公司市值較低,但資產價值高,會造成狙擊的情況出現,所以在私利及公利的考慮下,公司亦打消配售新股融資。

(4)為甚麼公司不考慮認購可換股債券、優先股、發行權證,或認購公司新股融資?
在認購可換股債券方面,雖然能使公司成功取得資金發展,據公司的說法,其可能不欲增加融資成本,何況發行可換股債券或會因為股價的變動,導致可換股公允值有所變化,造成盈利不必要的波動,況且債務也會加重,不利未來融資。另外,可換股債券的價格較現價有一定溢價,導致同一筆資金認購股數不足,也不能進一步鞏固控制權,所以也放棄這個選項。

在認購優先股、新股及權證方面,雖然在集資的方式上、增加債務的角度、盈利表現上也是正面的,但是對大股東來說,認購優先股、新股及權證任何一類的方式,雖然同樣需要申請清洗豁免,但換股價及兌換價也是需要溢價,較不能以低價鞏固控制權,也會攤薄股東的資產,所以也是需要放棄。

(5)為甚麼需採取供股的真實理由是甚麼?
雖然公司說不用增加債務融資,但實際上配售新股的比例較少,造成攤薄的情況較少,所以這是較可取的做法,但一來使大股東股權攤薄,二來使公司大股東所佔資產攤薄,這是大股東不可樂見,如果大股東認購新股的話,一來控制權還是不可確保,二來亦會使其他股東認為攤薄了小股東的股權,對公司形象有一定影響。

但今次採取公開發售,大股東進行包銷,這使大股東可低價增持股權至超過50%的比例,也不會使大股東應佔資產減少,小股東也有機會低價供股方法,攤薄了他們的股權,所以在考慮各個利益群組的利益下,看來較公平合理。這實際上只是包裝了大股東的私心的供股交易,目的是要增加大股東的持股為主要,集資是次要,反而對不供股的股東是有害無益,實應予以譴責。

(6)為甚麼大股東要增加股權?
因為公司市值低,但資產值極高,加上未來的發展良好,所以應該吸引眾多資金較多者狙擊,為了加強議價能力,所以進行這些財技運作。

港中旅為何要對他而言的總部物業出售,況且出售物業所得的資金只是約9億,但認購北方礦業(433,前榮豐國際、瑞昌控股、新萬泰)的可換股債券金額就已經7.8億,實際上出售物業對其並無任何幫助,但對萬順昌來說卻是蛇吞象的交易, 雖然前一單投資上海的交易獲利告終,但卻不必一次過就舉下大量債項購入物業,況且更是提早取得融資,這是不太尋常的事情。

筆者估計,相信近一兩年的動作是一連串的動作的先聲,之後一定有些筆者猜不到的事情發生,所以才會做得這樣特別。筆者估計,收購地產業務加大其業務比重,縮少鋼材業務比例,然後把鋼材業務快速擴大,利用籌集資金方式增加股權比例。

在幾年發展後,由於地產業務資產透過重估,佔比會愈來愈大,盈利來源更高,但鋼材營業額雖高,但所佔資產比例降低,盈利佔比也不高,這就可以透過分派方式把這項鋼材業務上市,變成兩家獨立公司,然後可以透過出售地產上市公司,並取回若干良好資產。在重新取得鋼材業務的股權外,也可賺得一筆大錢或者固定資產。相信這才是真正的目的。

總的來說,好的方面,就是老闆為了自己賺錢的大夢想,集中了股權,賭博成功,未來股東一起受益。但是不好的方面,就是賤價印行新股,使小股東股權攤薄,未來如果鋼材業務轉差,內地商業地產表現不佳,又或是其他債務融資出現問題,就會使公司沒頂,在損害權益之餘,股權的權益也會歸零,究竟老闆的賭博是否成功,真是要拭目以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41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