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揭秘藍翔那些事:不止是將學生群毆後帶到黃河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019/146912.html

i黑馬導讀:藍翔越來越神秘了,當昨天爆出,有學生退學即被威脅:扔你進黃河。今天才發現,“扔你進黃河”根本不叫事兒... ...
整整三十年前,即1984年10月,被認為是藍翔創立的起始點。這一年,中國大陸改革的中心,開始向城市轉移。當年五月,中央文件給予國有企業更多自主權,而農村承包責任制,讓農業連續四年增產大豐收——過剩的農村勞動力,帶動了鄉鎮企業數量大增,同時也掀起了農村勞動力流向城市的序幕。
 
藍翔起家
 
20世紀80年代中期,河南商丘農民榮蘭祥和孔素英來到濟南,開始創業。
 
早期,榮蘭祥夫婦在天橋區57中租用教室,創辦“天橋區職業技術學院”;1988年,“天橋區技術學院”被地方收編,並更名,學校由此進入快速發展軌道。1997年,其辦學規模已經過萬人。
 
1997年,“天橋區職業技術學院”改名“藍翔技校”,這所學校至今延續著嚴格的封閉式軍事化管理,其背後是學校突出的盈利能力。
 
如今,榮蘭祥的藍翔技校已形成擁有五個校區,超過3萬學生的龐大規模。藍翔技校目前招收汽修,廚師,挖掘機等8個專業,學制不等。
 
董事長
 
對於榮蘭祥本人來說,其身份早已不再是藍翔校長那麽簡單,他曾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濟南市工商聯副主席、天橋區政協副主席。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的他,於今年9月因“藍翔百人跨省打架”事件而備受關註,其妻孔素英曝光他有20年家暴歷史,並擁有3個身份證、生育6個兒女。
 
資料顯示,榮蘭翔是河南虞城縣人,榮蘭翔1964年出生,現年50歲。據孔素英回憶,1986年,她與榮蘭翔租下濟南市天橋區幾間教室,幹起了學校,還承包了學校食堂。專業只有油漆、沙發制作和縫紉,前兩者榮蘭翔任教,孔素英教縫紉。
 
僅僅兩三年之後,榮蘭翔又發現了新的機會。1988年,部隊開始搞“三產”,榮蘭翔選擇與部隊合作開辦培訓,而其老丈人孔令榮就是退伍軍人。
 
順勢而上,藍翔技校的運作日益邁上正軌。榮蘭翔是學校的實際管理者,法人則是軍隊一方,藍翔技校學會了部隊的管理方式,這也成為後來管理的模型。在此後的10年時間,學校招生不斷擴大。
 
1997年左右,因為中央軍委限制部隊從事三產,藍翔技校和部隊脫鉤。此時榮蘭翔再次抓住機會買地擴張,因為部隊的房產需要退還,榮在濟南藥山腳下買下50畝土地,建起了新校區。
 
目前藍翔有5個校區占地上千畝,建築面積40余萬平方米。天倫花園共有351套住宅,以當地價格每平方米5000元計算,整個價值超過1億元。
 
“我不知道榮蘭翔有多少資產。”孔素英稱。有藍翔技校人士猜測,榮蘭翔個人資產至少10億元以上,如果對各地的房產一一加以統計,可能有幾十億元。
 
藍翔的生意
 
每年數以千計,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生,紛紛湧向這個聲稱能將所有畢業生送往各地用工單位的傳奇學校。其中,80%生源來自農村地區。身為掌舵人的榮蘭祥也一直對外標榜,除了必要的學費之外,藍翔技校幾乎對他們不設門檻。
 
按照藍翔技校招生處的說法,藍翔的學費每年在1萬元左右,而多名藍翔在校學生對時代周報記者坦承,每年學費的平均水平遠超於此,達到3萬元左右。高額的學費給藍翔技校帶來了穩定而龐大的資金流,這使得藍翔帝國的觸角得以延伸到房地產、金融等多個層面。
 
“學校里面最火熱的就是轉班。”曾在藍翔技校擔任會計的高英這樣說道。而另一位仍在藍翔任教的老師也證實了上述說法,“比如你學廚師,他要把好多東西掐出來,再讓你交一份錢。學生如果在里面單學一個雕刻,交3000元,但如果是轉學雕刻,交1500元,老師拿100元。轉10個就1000元,轉50個就5000元。”上述老師說道。
 
轉班甚至成為了藍翔的一門專職生意。“你比如學挖掘機,也有轉的,學挖掘機可以轉裝載機吧,轉完裝載機可以轉推土機,轉完推土機還可以轉吊車。你不轉老師給你小鞋穿。”上述老師對時代周報記者說。
 
而在封閉式管理下,學生的一切生活均納入了藍翔的經濟體系之下。時代周報記者查閱工商資料發現,榮蘭祥還特意註冊了天橋區順翔百貨商店,這也是藍翔校區內的唯一超市。
 
多位學生亦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藍翔校內生活花銷比在校外要高,平均每月需要1000元以上。除此之外,藍翔技校退學不退費。
 
就業率
 
學生的就業也成為藍翔盈利來源的重要組成部分。
 
藍翔技校對外宣稱畢業生能夠“百分之百就業”。但在內部人士看來,這一宣傳存在很大水分。“一百人里能出來七八個就不錯了。”一位老師對時代周報記者坦承。
 
藍翔招生處的老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藍翔有能力把畢業生安排到全國各地單位。而根據多位接近藍翔的知情人士的說法,異地分配工作實質上是藍翔拖延學生的一種手段,目的則是向畢業生收費。
 
“如果家是青島的,讓你去陜西,你去不去?你要是不去,就得交錢,目的是把你糊弄過去。”上述知情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分析道。
 
多名藍翔畢業生對時代周報記者證實了上述說法。據他們對時代周報記者介紹,畢業生要服從學校就業安排,滿四個月後回校領畢業證。
 
事實上,學校和用人單位之間的關系更像是某種派遣協議,有學生指出:“你去了工廠,就要呆四個月,跑了沒證,不讓學校分配的,交錢走人,四個月後回來拿證。”藍翔技校將這筆錢稱作“就業費”,一般在1000元左右。
 
暴力藍翔
 
藍翔的暴力從其開創初期招生就可見一斑。
 
“各個學校都在那駐人,就像現在出租車搶人一樣,經常因為搶學生會打架,比的是拳頭。”離校教師回憶稱,記憶中藍翔最初的打架,是並沒有組織化的,但一次被群毆的事件之後,榮蘭祥開始註重組建“打架隊伍”,並向參與打架的人每次發放五十、一百不等的補貼。
 
雖然有的人離開藍翔已有近十年,但教師們至今可以回憶起那些“打架隊伍”里的許多人。離職教師反映,榮蘭祥經常在學校大會上宣稱:不管你是東北虎,還是西北狼,到了藍翔都是小綿羊。這句流行話,直到幾年前才被榮不再提起,但老師認為榮做到了。
 
除了派本校人員前往車站招攬學生外,出租車司機、社會閑散人員也成為外圍的“業務員”——只要把學生送到藍翔,就可以獲得一定提成。當然,這一模式也被其他學校所用,這從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校人員直接參與暴力的機會。
 
“進入上世紀90年代,濟南應該還有300多家培訓學校,大的有50家左右,沒和我們打過架的很少。”曾被多名教師指為“打架團隊”成員的一位老師稱,密集的時候,他一年打架上百次,都與學校競爭有關。
 
據介紹,打架這是升級後的競爭,也是升級了的暴力。學校間開始相互安插“臥底”,“臥底”鼓動在校學生退學,或制造一些有損學校聲譽的事件。此時藍翔已經日漸完善的學校治安隊負責對每一起退學進行“教育”,揪出“臥底”,以示懲戒。
 
“你退學可以,一分錢不退!如果是幾個人退學,我們就找帶頭的,關起來打,問他是不是臥底,打完了,開車送到黃河北岸,嚇唬他將來敢對外說藍翔,就扔黃河里。再派人跟蹤到他家,用實際行動告訴他,我們知道他家在哪。”老師回憶稱,退學學生的所有在藍翔學習過的證明,都會被銷毀。
 
對外的暴力漸次減少,但對內的嚴控,卻依舊存在。在多位教師分別講述中,共同提及的暴力事件頗多。
 
“2000年前後的濟南打黑,打架的事情少了很多,榮蘭祥也害怕被以涉黑查辦,畢竟得罪的學校太多了。”曾是“打架隊伍”的離職人員稱,這一時期的榮蘭祥開始謀求政治身份,他當選為天橋區人大代表。
 
“你們中,多少人有案底,你們自己清楚!你們誰敢說自己是清白的?”10月15日,孔素英的一位親屬指著仍在天倫花園的十多名藍翔職工大聲質問,無人回應。“早期的團隊,都是河南虞城縣的,親戚、朋友、鄰居,都是農民,文憑最高也就是小學畢業吧。”據多位藍翔離職教師回憶,最初的藍翔,主要班底幾乎全為榮、孔兩家親戚,以及來自河南虞城縣的老鄉。
 
對於藍翔的質疑同樣也會遭受暴力打擊。
 
女生發短信表達對學校不滿,被騙到辦公室圍毆;數百師生持刀圍堵執法人員;退學者被群毆後帶到黃河北岸威脅,並派人跟蹤到家……
 
離職教師們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講述這些令人駭聞的事件時,有人坦稱自己便參與了多次,“暴力和金錢,是251管理最核心的兩招”。
 
251,是藍翔校長榮蘭祥自封的代號,意指他自己像250一樣勇猛,但又比250多一個心眼。
 
沒落藍翔
 
“挖掘機技術究竟哪家強?光吹是沒用的,讓他和其他學校,和社會上的比一下,看他能不能拿個名次!早期的挖掘機老師都走了,現在有幾個行的?”幾年前離開藍翔的一位操作教師稱,技術教育註重的是實踐,藍翔目前學員太多,能夠上手操作的機會、時長少,加之教學人才流失,其教學質量要比網友們想象的低很多。
 
對於早前媒體報道“畢業生十分之一能勝任專業工作”的說法,多數老師表示認同,但認為這要分具體專業。比如廚師類專業,多數一畢業並不能成為廚師,這與這個行業特點有關,而挖掘機類則肯定還需要跟著外邊的師傅操作一段時間才可以。
 
 
“也不是沒請過高素質人才,2005年左右要來一大批大學畢業生,結果人家來了發現管理不好,走了一大半,陸續走差不多了,還因為押金鬧了矛盾。”離職行政人員認為,雖然早期老鄉班底不少人陸續離開,但後來的多數是本校畢業留校的,其管理層始終都沒實現升級。
 
對於當前的藍翔,師生們認為與宣傳之間仍有巨大落差,且認為如果當前管理方式、教學人才不進行重大調整,未來也很難會看到起色。
 
“藍翔有過很多機會,可以成為大家想象的、宣傳的那個藍翔,但榮蘭祥沒抓住,他就抓錢了。”一位曾跟隨榮蘭祥十多年的離職職工笑稱。

(綜合《中國經營報》、《法制晚報》、《時代周報》等多家媒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90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