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周三表示,中國需要更密切監測不斷激增的遊離於銀行監管體系之外的銀行業務。
在新興市場國家,上述所謂的“影子銀行”業務增速已經超過銀行系統的傳統業務。根據IMF的數據,這些“非官方”銀行資產總值已經超過7萬億美元。IMF經濟學家警示稱,中國影子銀行的增長尤其顯著。
影子銀行是提供金融服務的金融中介,其業務類型與傳統商業銀行業務相似,但大多數不受監管。影子銀行主要包括對沖基金、貨幣市場基金、結構化投資工具和私募基金。
IMF在其最新的全球金融穩定報告中寫到:“在新興市場經濟體中,影子銀行規模占到了GDP總量的35%到50%,年增長率超過20%。,這在中國顯得尤為突出,需要監管者們更為密切的監測。”
IMF的報告還指出,中國影子銀行的融資增速已近達到銀行信貸增速的兩倍。信托貸款——即銀行通過委托貸款為貸方與借方做信貸安排,但不承擔任何風險。這種形式的信貸安排在高度監管的銀行系統之外占到了很大的比例。
影子銀行問題最初引起專家們的註意是因為在美國住房按揭貸款證券化過程中,影子銀行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一些經濟學家認為,對這一部分業務的監管缺失是導致全球金融危機的原因之一。
影子銀行對金融系統帶來了更廣泛的風險,因為它非常依賴於短期資金,所以當投資者要求收回資金時,很可能會帶來資產拋售、價格螺旋下降。
最近,中國相關部門已經開始采取措施來應對IMF所形容的影子銀行的過度擴張,其中就包括對金融信托業采取更為嚴格的風險管控措施。
不過,影子銀行也有“硬幣的另一面”。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胡曉煉上周五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為影子銀行帶來的經濟效益辯護到:“我們不能簡單地否定影子銀行,因為從一定程度上講,影子銀行滿足了經濟發展多元化背景下的多層次信貸需求。”
IMF在報告中也表示:“影子銀行作為對傳統銀行的補充,能夠通過擴大信貸渠道、對市場流動性提供支持、期限轉換、風險分擔等方面帶來正面的效應。然而,通常這都會伴隨著與銀行系統相似的風險,正如我們在2007-08全球金融危機中看到那樣。”
IMF的這份報告,在逐漸增加的對於中國等新興市場可能給全球經濟帶來系統性風險的背景下公布。周一,經濟學家們還在一年一度的“日內瓦報告”中警告到,低經濟增長和高負債的“危險的結合”可能導致世界的新一輪危機。而這一次站在危機最前面的,很可能是債務國內生產總值比高達217%的中國。
中國的影子銀行的快速膨脹始於2010年,那時中國政府出於對銀行信貸和通脹的快速增長,對傳統銀行系統施加了很大的限制。這一幹預放緩了傳統信貸的增長,但沒能阻擋了表外貸款。
(實習生 戴博 編譯)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