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Uber估值182億美元,顛覆型創業者卡拉尼克是如何做到的?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901/145324.html
貝萊德(Blackrock)、富達投資集團(Fidelity Investments)、威靈頓管理公司(Wellington Management)、谷歌風投(Google Ventures)、凱鵬華盈風險基金(KPCB)、門羅創投(Menlo Ventures)和頂峰合夥(Summit Partners)——截至今年6月,這幾大全球知名的投資機構陸續「屈尊」,共享同一個身份——Uber股東。

總部位於舊金山的汽車服務公司Uber,通過打造一款APP,將有意提供租車或拼車服務的車主和乘客連接在了一起。成立至今5年有餘,這一服務的受歡迎程度,大大超出很多人預料。最新消息稱,有上述股東坐鎮的Uber已完成D輪共計12億美元的融資,估值高達182億美元。

Uber創始人兼CEO特拉維斯•卡拉尼克(Travis Kalanick),很可能借此天價估值,一舉躋身科技界億萬富豪榜。

「至少在賬面上是如此。」《福布斯》預測:卡拉尼克只需在估值182億美元的Uber公司持有5.49%的股份,便可坐擁10億美元的個人淨資產。而從未出售過公司股份的這位創始人,據悉,至少持有Uber公司10%的股份。這意味著,其身價逼近20億美元。

闖入者Uber

某種程度上說,Uber和國內的滴滴、快的,在服務模式上有些類似,只不過後者銜接的是出租車司機和乘客,而Uber銜接的主要是私家車主和乘客。

打開Uber的APP,輸入姓名,聯繫方式,信用卡信息等,即可建立個人賬戶。這款APP會根據你的位置,自動定位你周邊能提供租車服務的私家車有哪一些。某輛車接單後,你便能在地圖上追蹤它的位置了,還能根據Uber給你提供的車主信息,跟司機取得聯繫。下車時,車費和小費能通過信用卡直接完成。

通過Uber叫車,通常要比一般出租貴出些許,作為給Uber的佣金。但由此換來節省出來的時間和更優質的乘車服務,你會不會感覺這還是值得的?更何況,多花的這幾美金,有可能讓你坐上奔馳、奧迪這類高檔私家車;運氣好的話,誰知道蘭博基尼車主是不是也在業餘時間用Uber賺點小錢呢?

硅谷就是這麼神奇。許多科技創業者在這裡提出新點子,並不全靠高新技術驅動,而勝在服務創新。卡拉尼克的Uber就屬於這樣的公司——註冊成為其旗下司機後,私家車主可以隨時隨地賺外快;他們提供的拼車、租車服務,也給很多無車族帶來便利;Uber從中抽取一定佣金,起步3年後,年營收便高達1.25億美金。可謂三方三贏。

2009年,卡拉尼克在舊金山成立Uber,最初做的是豪華叫車服務,之後逐步提供一些平價服務,包括普通代步車甚至出租車。起初,總用戶量有限的Uber並不會對出租車公司產生什麼威脅,但誰會想到時至今日,Uber已進駐全球140多個城市,擁有司機數十萬人?對出租行業的衝擊,是不言而喻的。

2011年11月,Uber從門羅創投和高盛等處獲得新投資時,估值還只有3.3億美元;兩年後,翻了10倍;一年後,這一數字已變為182億美元。「Uber提供的不是出行服務那麼簡單,它是生活方式和運輸方式的交匯點。」卡拉尼克深諳「互聯網思維」。

顛覆型創業者

卡拉尼克一點也不像標準的硅谷創業者。後者多以喬布斯為標竿,黑框眼鏡,T恤,牛仔褲,時而不修邊幅,由內而外的散發著濃濃的極客氣息。扎克伯格、拉里•佩奇、謝爾蓋•布林等都是個中典範。

\

卡拉尼克就不同了,出席各種場合多以合體西裝出現在公眾面前。不僅毫無程序員質,相反,倒更像精明幹練的職業經理人。

可他的確是個地道的硅谷小子——生於洛杉磯,12歲就能編程,大學就讀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計算機工程系,並且在大四時很標緻化地輟了學,開始創業。

1998年尚處傳統互聯網時代,卡拉尼克與同學合夥創辦了一個網站,供網友在其上相互交換自己已有的音樂和電影等娛樂資源,這個網站被命名為Scour。在版權保護意識頗強的美國市場,Scour一經推出便遭遇聯合抵制。無疑,購買了正版作品的各位用戶,堂而皇之的為他人提供免費盜版,雖然方便了彼此,但顯然違法。30多家大型電影、音樂公司對卡拉尼克提出侵權指控,要求賠償2500億美元。他與同學被迫賣掉公司,宣告破產。

三年後,卡拉尼克東山再起,用Scour的原班技術人馬成立新公司RedSwoosh。其服務模式與Scour略有類似,提供點對點文件共享服務,使用改良了的帶寬效率,幫助用戶完成大媒體文件的傳輸和交易。但與Scour不同的是,RedSwoosh規避了法律風險。2007年,RedSwoosh被Akamai Technologies公司以1900萬美金收購。卡拉尼克由此成為千萬富翁,那一年,他31歲。

對連續創業者來說,這是一個好徵兆,RedSwoosh成就了卡拉尼克小試牛刀,讓他有了一筆創業資本。更重要的是,也讓他進一步堅定了自己創業之初的信念:新創服務總會顛覆既有模式和格局,不要畏懼做一個挑戰者。

這些經歷和信念,直接孕育了2009年Uber的誕生——該年3月,卡拉尼克與朋友Garrett Camp在舊金山成立Uber叫車服務公司。

意料之中的是,短短4個月後,他們便被舊金山市政府勒令停止營運。理由包括「收費費率未經審查」,「車輛沒有漆成統一標準顏色」,「司機培訓和牌照未經考核」及「沒有購買相應保險」等。

但有過前兩次「邊緣創業」經歷的卡拉尼克,並不認為上述理由能證明Uber違法,相反,倒是能證明Uber的創新——因為服務模式太新,以至於尚未被既有審查制度納入範疇。他的這一判斷,得到了專業律師的認可。

Uber開始發動用戶的力量來對抗這股行政力量。認可這種服務模式的人們紛紛向市長信箱投去自己的請願書,最終,這次勒令不了了之。

可以想見的是,舊金山一役只不過是個開端,隨著Uber服務範圍的擴大,它也被列上了諸多政府和出租車公司的黑名單,比如紐約、華盛頓、加拿大溫哥華、英國倫敦等。

今年6月,弗吉尼亞州禁止Uber在該州內開展業務,理由是「暫未授權」,將對違規載客的Uber司機罰款500美元;內華達、馬薩諸塞等在內的另外16個州,則有保險機構出面聲稱Uber司機的行車保險沒有得到保障,因此拒絕其在這些州內落地業務。

可以看到,各州反對Uber的理由大同小異,但Uber無法總靠自己粉絲出面請願,來擺平這些指控。好在,歷經5年成長的Uber已今非昔比。像不少大型企業和財團那樣,卡拉尼克也聘請了自己的說客。

「市政府只是在保護當地沒有競爭力的出租車業者。」卡拉尼克說。對這些生存在保護網內的「弱者」,Uber是一條來勢洶洶的鯊魚。來自傳統的同業者在切實被Uber蠶食掉市場份額之前,便感受到了迫近的威脅,因為這條鯊魚正在不斷衝擊既定規則所編織的那層保護網。

已有州政府如科羅拉多和市政府如波士頓,在考慮修改既有的出租車行業規章制度,以適應代表新生力量的Uber。「Uber的服務越普及,其主張就越能站得住腳。」紐約大學商學院教授Arun Sundararajan說。

一個開始

誠然,Uber頂住各地政府壓力、覆蓋全球數十萬司機、並以2萬/月的速度增長,並且,以去年乘客11億美元支付總額為基數,按照20%的比例抽取佣金,Uber2013年的淨收入高達2.2億美元,這一事實也的確讓人拍案叫絕。但說到底,Uber不過是個叫車軟件,何以坐享182億美元的高估值?

這還要從卡拉尼克那個「交匯點」理論說起。

從打造Uber起,他便從未將自己的公司僅看做一個叫車軟件。「能在用戶需要時即刻滿足他們的願望,不管是租車還是其他」,才是卡拉尼克的終極野心。而叫車服務,只是一個開始。有了這個起點,Uber能做的事有很多。

眼下,業界普遍看好Uber在兩大方面的潛力:其一,將叫車服務模式,複製到其他交通工具,私人飛機和遊艇,來者不拒;其二,基於這種海陸空三位一體的物聯網圖景,便由此呼之慾出。

不少人已對此給出豐富想像:住在城西的你突然想吃城東的某家小吃,在Uber上下單,剛好要從城東開往城西的某位私家車主,完全可以順道實現你的心願,也順便賺一筆外快。以此類推,往返於北京-巴黎的私人飛機、豪華遊輪,也有望變身你的私家快遞。

這種顛覆物流和零售業的大膽想像,並非空中樓閣,事實上,Uber團隊早已嘗試過用冰激凌車給預定的人送冰激凌,在情人節發動車主們幫忙遞送玫瑰花。

「Uber正在建立一個覆蓋各個城市坐標的數字網絡。」 其投資人Shervin Pishevar這樣解讀Uber的未來:「一旦這個坐標網建立起來,作為一個平台,Uber的想像空間是非常巨大的。」

如果你認為上述構想依然太過遙遠的話,那真正能將Uber182億美金估值和卡拉尼克近20億美元身價坐實的公司前景,便是Uber進軍亞洲市場。

2015年,亞洲地區將擁有全球四分之一的汽車保有量。中國和印度潛力巨大。Uber目前已在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落地。擅長接地氣的卡拉尼克選擇與中國租車公司合作,來拓展Uber的業務。他能破除「硅谷來客鮮少玩轉中國市場」這一魔咒嗎?182億美金的高估值,無疑是一劑強心針。

相關閱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31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