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資本市場不同的核心原因:基因
來源: http://xueqiu.com/3915115654/30938971
中美資本市場為何不同,過去的十幾年以來每年都有這方面的研究。隨著中國的資本賬戶未來必將放開,股市投資變得越來越全球化。過去一兩年,關於中美資本市場為何不同的研究也越來越多。過去幾年,許多來自於美國的優秀華人投資者都發現在中國市場水土不服,他們常常將這一切歸結於中國股市的各種制度不健全。而事實上,中國資本市場對於內幕消息的打擊是全球最嚴厲的之一。連基金經理也不能買賣A股。那麽到底是什麽造成了A股市場和美股的不同呢?筆者認為兩地市場核心的差異就來自於兩個字:基因。
“遺傳賦予每個種族中的每個人以某些共同特征,這些特征加在一起,便構成了這個種族的氣質”。這句話來自《烏合之眾》的開盤,大意是說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特點,也或者說“劣根性”。而這種民族的基因正是造就了中美兩國股市差異的最重要原因。從整個中國過去幾十年的發展經歷來看,這是一個從貧窮走向小康的勵誌故事。可以說在1990年改革開放前,中國沒有任何的富人。但是在過去短短30年的發展中,中國億萬富翁的數量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然而由於中國人的天性還帶有貧窮的基因,也造就了我們這個民族更喜歡“投機”。大家都希望能夠一夜暴富。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無論在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你都會發現賭場中有著大量的中國賭客。全世界可能只有中國人會去研究六合彩的規律,把這種娛樂性的賭博當做一門學問來看。究其原因,中國人都想賺快錢。而這種基因體現在股市中的表現就是大家都想賺取高收益。這也是為什麽在中國小盤股的估值能夠出現溢價的原因。因為一個市值30億的股票能給你10倍的想象空間,而一個市值1000億的股票即使基本面再好,大部分人也不願意去買了,因為想象空間不大。這也解釋了為什麽那些看不清的題材股能夠被爆炒,而真正業績穩定增長的優質價值股卻常常無人問津。核心關鍵來自於“空間”。無論是想象空間還是邏輯空間,由於A股的投資者具有很強的“賭徒”心理,他們都需要去買入空間更大的股票。
前面說到了“賭徒”心理,我們再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待A股的基因。由於中國人強烈的投機心理,最終導致A股沒有那種長期沈澱下來的資金。為什麽?因為過去三十年中國的發展太過於迅速,大家從來不知道Old Money,只有New Money。這點和美國許多人的財富是依靠幾代家族積累完全不同。於是體現在A股的表現上,我們看到即使當某些公司一年能夠給投資者帶來穩定10%或者以上回報的時候,但其依然很難吸引大量的投資者去買入這種“幾乎無風險’的投資回報。這點和美國市場具有大量沈澱下來的資金每年去賺取6-7%的分紅收益率大為不同。相反,一旦某個主題或者行業出現引爆點時,我們卻能看到大量的資金湧入去賺取這“非常不確定”的10%收益率。所以A股體現出來的特征永遠是在追求高風險高收益的品種。此外,“賭場”還有什麽特點?就是對於賭徒來說,只要能贏錢,都是好的。體現在A股投資者,我發現大量管理層有問題,之前坑過資本市場的公司很容易“洗白”。為什麽?因為只有你的股價能漲,就有投資者願意進來參與。這點也和美國投資者長期註重公司治理和歷史上的誠信有很大不同。
許多人總是說A股由於不能做空,造成了大量的局部性泡沫。然而筆者還是認為,我們基因中的“投機”造成了這種情況。畢竟做空賺錢很難,單邊做多顯然更容易。而且在海外,許多人做空是用來對沖的。在A股我們看到一個有趣的現象,上到券商報告,下到財經媒體,都喜歡放大做多的聲音。這也導致了A股歷史上的牛短熊長。只要股票有任何上漲,大家都會加速放大其上漲動力,然後互相影響,將股票推向泡沫。如果我們去看一些由中國投資者主導的中概股表現,也會發現這個有趣的現象。筆者曾經和我的朋友說,雖然有做空工具,但是做空中概股的風險極大。其背後邏輯就是中國投資者都喜歡賺快錢的心理,以及身邊各種“股價加速器”,會導致股票的泡沫持續比較長時間。僅僅通過估值做空往往風險極大。也是從中概股的走勢我們看到,中國資本市場的單邊做多現象,其實和我們缺乏做空工具關系不大,更多來自於我們本身“投機”的基因。
如果我們理解了這種基因所導致的中美兩地股市差異,就能夠更加從容的在A股做投資。從行為金融學的角度看,最終股市的價格是全部投資者的內心世界反應。而由於我們中國股市投資者的內心市場長期存在著“投機”的基因,希望暴富以及賺快錢。未來很長的時間中,我們依然會看到大量的主題炒作,小盤股的高溢價以及對於治理結構有問題公司的高容忍度。
點拾原創。
1)如果您喜歡我們的研究,請幫我們分享到微信朋友圈,不吝感激!轉載請註明出處哦!
2)如果您喜歡我們的研究,請訂閱點拾,直接查找公眾號:點拾,也可查找微信號:deepinsightapp
3)本觀點僅供交流參考,不作為任何投資建議。
4)也歡迎您將自己的原創思考給我們投稿,投稿請發送: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