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和新華社都對7月底以來A股回暖的勢頭表示肯定。7月末以來上證指數連續八天收漲,7月最後一周QFII吸金14億美元,創逾六年單周吸金新高。這說明市場最擔心的不是中國的經濟增長了,中國在帶頭吸引海外資金回流新興市場。
英國《金融時報》國際金融報道的首席記者Henny Sender認為,現在市場的擔憂已經轉變為,這輪增長源於中國放松信貸的政策,而這類政策可能產生杠桿過多的後果,讓中國的債務問題更嚴重。
Sender以中國的四大國有銀行為例,稱他們都已上市,可大致還是政策工具,一方面越來越商業化,另一方面越來越失去透明度,采用一些不見光的方式規避限制其盈利的監管。
澳新銀行估計,中國銀行業所有資產之中,約20%都是隱藏在影子銀行系統的貸款。這類影子貸款約合人民幣30萬億元。對中國金融系統的擔憂自然增加。
Sender預計:
1、中國的金融改革可能讓現有的金融機構損失增加,而新進的機構會得到更多的機會。
所以國外投資機構目前在中國內地成立了一些小額貸款公司(SLC)。
SLC不能公開募資,但可以向缺少抵押和適合信用記錄的借款者提供資金。作為這種高風險的補償,SLC的貸款利率是央行基準利率的利率四倍。
2、中國的大銀行可能發覺融資成本增加,利息收入減少,問題資產增多。
因為監管機構打擊影子銀行將導致銀行對理財產品的收費減少,賺取理財產品的費用本是大行規避存款付息限制的對策。
華爾街見聞今年2月文章還提到,理財產品之所以能獲得較高的回報,一個原因在於這種產品實質上是風險較高的銀行貸款。
3、中國金融業會更像國外同行。
目前國家開發銀行(國開行)提供了數十億元賣方貸款形式的貸款,巴西、巴基斯坦這類新興市場國家的進口企業可以利用國開行的貸款,向中國的資本設備出口商付款。
今年7月,金磚國家開發銀行歷時兩年終於問世,這家銀行著眼於長期發展融資,資助金磚國家及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基建和發展。
今後國開行將逐漸減少提供上述類型的賣方貸款。
4、國開行在棚改中發揮更大作用。就像澳新銀行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劉利剛所說:“國開行會變成中國的房利美。”
中國央行新的基礎貨幣投放工具PSL(抵押補充貸款)首度亮相就是為了資助國開行投資棚改等領域。
同在7月,國內媒體先後報導,國務院二季度批複央行1萬億元PSL,用以支持7月29日銀監會正式批準國開行成立的住宅金融事業部,將資金投向周期長、政策性強的棚改、保障房等領域。。
中國央行新聞處的一位負責人向中新網表示,上述央行發放PSL一事正在核實,目前沒有消息。
華爾街見聞文章此前提到,農業銀行總行高級經濟師何誌成認為,關於國開行獲得一萬億元低息PSL貸款,輿論大多數從貨幣寬松的角度解讀,實際上這是中國央行首次定向降息。
無論是PSL還是再貸款,其與其他常規信貸渠道的區別在於——利率低。對於部分小微企業,再貸款利率采取基準利率,或者不超過貸款利率的平均水平,目的在於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提振經濟
5、許多依賴影子銀行的企業將能得到期限更長、成本更低的貸款。債券市場將充當重組債務的機制作用。
上周中國央行發布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報告稱,未來將繼續執行穩健貨幣政策,堅持“總量穩定、結構優化”,落實好“定向降準”,發揮再貸款和再貼現政策作用,多管齊下著力降低社會融資成本。
此外,Sender認為,為保持經濟增速,中國政府現在不僅依靠銀行和增加貸款,還在放寬對房產市場的限制,加快部署政府財政支出。而且,中國投入了大量時間研究,哪些因素引發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吸取教訓。這些都有助於打消對中國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