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Copy2China】起底全球第一孵化器Y Combinator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725/144423.html

作者:文宇妮

近幾年,創業孵化器在中國遍地開花:既有以民營資本為主的孵化器,比如創新工場;也有政府支持的孵化器,比如張江孵化器;以及混合型的代表聯想之星,等等。

但是與孵化器發源地美國比,中國還是有很大差距。經過美國頂尖孵化器孵化的企業,創業成功率從不到10%提升到80-90%。所以創業者們紛紛爭搶孵化席位,以進入名孵化器為榮,競爭激烈程度不亞於進常春藤盟校。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去年被《福布斯》評選為最有價值的孵化器Y Combinator(下文YC)。 YC由哈佛大學博士畢業生Paul Graham在2005年創建。迄今已在1,500位企業創始人身上投資了800萬美元,在超過30個市場打造了400多家企業,其中不乏Dropbox和AirBnB這樣的明星企業。現在YC投資企業組合的價值正在接近100億美元。

那麼,中國孵化器能從YC的成功中到什麼呢?這篇文章將全面解構美國排名第一的孵化器YC的成功秘訣,看看對我們有哪些有益的啟示。

1. 內容營銷

YC的兩位創始人都是內容營銷高手。創始人Paul Graham 十分擅長通過寫文章來闡述自己的投資和創業哲學。他的文章十分智慧也很誠懇,集結在《畫家與黑客》這本書中,是經久不衰的暢銷書。現在他已經被稱為「創業教父」,擁有大量的擁簇者。另一位創始人Jessica Livingstone訪談了許多性格鮮明的創業者,試圖向人們展示初創企業的圖景。除此之外,YC通過創立一個叫Hacker News的科技信息平台進一步宣傳自己。通過這一系列內容營銷手段,YC已經把自己塑造成了科技創業領域裡的思想領袖形象。自然來找他們的項目數以萬計,淘到優秀項目和創業者的概率也大大增加。

2. 獨特的項目篩選程序

YC每天都要收到大量的創業公司申請。但是這樣大量的項目光靠合夥人處理基本不現實。所以在YC, 項目的第一輪篩選主要靠已經畢業的校友。這種方式固然可以高效地濾掉很多糟糕的申請,但是也會導致錯過一些好的公司。為了儘量避免這樣的情況,YC 建立了一套數據挖掘軟件系統,他們將之前所有的申請項目編程進行數據分析,通過這樣找到好的項目,同時將它們應用到新的提交申請中。比如, Dropbox在第一輪篩選中是被淘汰了的,最後利用這套數據分析系統得出了一個接受該項目的因素清單,也讓YC 沒有錯過如今估值已達 40 億美元的項目。

經過第一輪篩選後,他們會選擇了一批創業公司進行面談。以前的做法是每個合夥人都要在現場,整個過程只有一場面談;後來,整個過程改為進行兩次,一半的合夥人參加第一場,另一半的合夥人參加最終那場;如今,他們可能要同時進行三輪面談。在面談環節,各個合夥人必需在 5 分鐘內做出是接受還是拒絕該創業公司的決定。

3. 批量孵化

YC還有另一大創新:它摒棄了通常來一個項目孵化一個項目的做法,而是進行批量投資批量孵化。YC每年進行兩輪集中項目篩選和孵化,分別是一月到三月以及六月到八月。這實際上對YC和創業者都有益處。類似於規模生產效應,因為同一批次的50個項目在同一個時候都在做同樣的事情,一個內容YC只需要對所有人統一說一次就行,節省精力,而且向創始人傳達的內容和服務通常會質量更高。

4. 導師制

YC 面臨的一個最大問題是只有一個 Paul Graham,並且他一天只有 24 小時。因此它引入了13名全職諮詢導師,包括 Gmail 的締造者 Paul Buchheit、Posterous 聯合創始人 Garry Tan 和 Aaron Iba 等;同時還有一些兼職合作夥伴如 Justin.tv 的創始人 Emmett Shear 和 Justin Kan。Paul Graham 表示結果非常完美,從之前的經驗來看,每個夥伴可以處理大約 20 個創業公司,因此如果有 66 個項目,現在的人員也足以應對。

這些導師在工作期間都向所有創業者開放,同時 YC 有一套內部行程安排工具用來評估那些創始人的需求和緊急事件。曾經有一個案例, SendHub創始人 Ash Rust 有一個非常緊急的人事問題需要解決,YC 在 30 分鐘內就將相關文件為其準備好。事後 Rust 表示他之前從未經歷過如此高效的辦公,並且他們是如此的願意幫助創業企業。

5. 龐大的校友網

校友網絡現在成為YC最大的無形資源。為期3個月的項目能在這些人之中創造持久的聯繫,且這種聯繫能拓展到以前的師哥師姐。通常來說,每個人都非常樂於向他人提供有關託管服務供應商、交易條款等等各方面的建議。

比如,Bump是YC的孵化企業之一。因為蘋果應用程序商店的第十億次下載正好是Bump,蘋果在電視廣告中以它為主題之後,Bump科技公司流量暴增, 幾乎壓垮其服務器。驚慌失措的Bump團隊向YC郵件列表上的人發出了求救信。30分鐘不到,Cloudkick創始人(他也是一位云管理專家)做出了響應,並整夜掛在Skype上以幫助這支團隊解決問題。又比如,另一個孵化企業Heroku的創始人James Lindenbaum,他在融資方面的知識和和經驗無人能及,幫助解答了許多YC創業者的融資問題。

YC不斷完善他們的校友網絡。他們用軟件隨機邀請不同批次項目的學員來參加宴會或者派對。他們每年還會舉辦10至15場各種主題的迷你會議,邀請很成功的校友來分享經驗。因為這些會議是非正式的,且只對YC的投資企業開放,故而演講者提供的都是罕有的、坦率的觀點。他們還根據YC校友的經驗建立了一個內部的投資者數據庫, 將投資人從零到五分級。

6. 與投資人關係密切

YC早期並知名,後來一個關鍵轉折點是創始人邀請到了兩位硅谷著名天使投資人 -- 羅恩康韋和尤里米爾納。他們達成一個協議,由兩位天使放一筆錢在YC,所有進入YC的公司都會在路演後投資15萬美元。有了兩位知名天使的背書,再加上自身的建設,YC進入迅猛發展期。最開始,YC的Demo Day 只有15 個投資人參與,但是現在已經增加到450人, 而且全是最頂尖的投資人。Demo Day之後創業者有許多機會與投資人交流,YC也會實時跟蹤各個項目的後續融資情況,並且會對VC的選擇和談判給出建議。

Y Combinator的創造還遠不止這些,創始人Graham設計了一種全新的投資方式和回報方法來維護創業者與投資者之間的利益平衡。他認為,投資人和創業者之間的合作更像是一種債務關係,投資人僅僅只是借錢給創業者,這保護了創業者在公司運作中的絕對自主權。同時,為了保護投資者,Y Combinator為投資雙方準備了一份彈性十足的協議:創業公司每一輪新的資產評估後,投資者的利益都不會因為創業者的壯大而受到威脅。協議規定,如果100萬的投資最初佔有創業公司一半的資產,那麼,當創業公司發展到1000萬時,投資者的債務份額不會縮小到只有10%,而可以繼續維持在50%,也就是變成了500萬。然而還沒有完,投資者和創業者之間的博弈仍然能夠繼續,增長也不是無限度的,創業者有權預先設定投資人所得回報的最高上限,投資者再考慮是否加入。


以下一位華人創業者描述了他的在YC的親身經歷:

「大學畢業之後,我一個朋友當時正好以自己一個人的團隊申請到Y Combinator (以下簡稱YC)2012 冬季孵化期。Paul Graham給他的第一個建議就是找到創業合作夥伴。他正好找到我。所以我也借此機緣經歷一下YC。

和大多數創業孵化器不一樣,YC不給團隊提供辦公場所。但YC要求所有的團隊在孵化器的三個月都要搬到硅谷來,最好離YC的Moutain View的辦公室越近越好。Paul Graham 認為一兩個小團隊在一塊兒工作也許還可以,幾十個上百個點子一大堆、能折騰的創始人在一起工作,大家都很難集中精力做自己的事情。

YC每週二會在其辦公室有例行的全體晚餐,每次晚餐會請一位YC的成功的畢業生例如Stripe的創始人Patrick或者更早的AirBnb, Dropbox等, 或者一些硅谷很非常成功的創始人、投資人,例如有Paypal 創始人Max Levchin, 有硅谷教父之稱的天使投資人Ron Conway。而因為Paul Graham很好的維持YC應屆」學生「對談話內容的保密性,所以到訪嘉賓都會非常非常願意講他們最真實的經歷,他們外人看來「叱咤風雲」後面不被人知的爆料八卦。在拚命的工作和不停焦慮公司發展方向的一週後,聽到這些現在看很成功的創業者,分享經驗,講他們當時各種辛苦、荒唐、犯的錯誤,我們都會感覺也許現在兩三個人擠在一個小房間、沒日沒夜做的事情沒有那麼不靠譜。我們這屆有請到的Max Levchin, PayPal的創始人和CTO。Max是個非常好的hacker,很早就開始關注互聯網安全的問題。當年PayPal的出現很有力的解決了電商和線上交易的瓶頸。

對於我們每個參與YC的人,這樣的機會固然很難得,聽這些故事也很受啟發、鼓舞。但多數人更在意的是週二的晚餐,這個一週中寶貴的和其他創始人交流的時間。YC每期的「學員」們有很強的群體感,大概因為創業本身是很孤獨、很辛苦的一件事,也是因為YC這個共同體驗。所以不過每個人來自什麼樣的背景,大家都願意利用這個時間瞭解其他創始人的背景和公司,建立友情,幫助對方。很多人會願意為了和大家有更多點時間交流早到晚走。

除此之外,當讓還有的一方面就是YC的合夥人和每個團隊專門見面的時間。YC一共有四個全職partner和幾個part-time partner,每個有其特點。當然一定是Paul Graham大家最熟悉。而在孵化期,當期的孵化團隊和往期的孵化團隊(大概300個團隊)都可以在線上和合夥人約時間。而每個團隊每次和合夥人聊天只有20分鐘。每個合夥人會把他一週的檔期貼出來,然後我們去「搶」他們的時間。尤其是Paul Buchait和Paul Graham的時間,基本總是十幾分鐘內一搶而空。開始幾週後大家也和合夥人們達成了共識--Paul Graham不是萬能的、不同的問題找不同的partners,沒有大問題不必刻意裝做有問題來和合夥人聊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28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