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傅信钦的新大陆梦想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8-31/HTML_AT7OA5P61O6R.html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无论做服装的,还是做咖啡的,鲜芋仙创始人傅信钦和他的团队已经拜访了能找到的所有台商;过去半年内,他频繁往返上海和台湾,加起来的天数足有两个月。

目的只有一个,把台湾的第一甜品品牌“鲜芋仙”落地上海。

在台湾,鲜芋仙花了两年的时光,开设了127家门店。2008年鲜芋仙总收入3亿元,2012年鲜芋仙要开到250家。

一碗10元人民币的芋圆仙草甜品,平均每家店每天售出2000碗,单店月收入60万。

难能可贵的是,加盟占到85%比例,但品质仍然出色。傅信钦告诉记者,从第一家到现在127家店,鲜芋仙为了品质,仍在坚持手工揉搓。

铁三角的创业准备

85°C、休闲小站和鲜芋仙在台湾业界被称为“铁三角”。

休闲小站共同创始人为傅信钦和郭文河,85°C的创始人为吴政学。之所以被称为“铁三角”,是因为三者在台湾各个细分市场排名第一,三个创始人之间也渊源颇深。

傅信钦和郭文河年轻时偶尔在一次社团活动中相识,一起当兵进而熟识。

“我们一直想创业,但不知道做什么。”傅信钦回忆。

筛选了各种创业的可能性之后,两人决定做珍珠奶茶类类的饮品。一个摊子,投资约在一万元人民币,而技术上也可上手。两个人觉得这是个可行的起点。

这就是在台湾连锁业界全世界店数分布最广的品牌,开到16个国家的休闲小站。

第一家休闲小站开在学区,因为学生接受度最高,上课弹性,可以随时来买。一圈调查下来,休闲小站选择在东海大学商圈落地,两人花了7000元人民币租了接近20平方米的店铺。

所处的商圈内已经有5、6家先来者。两人想了很多广告公司的营销方式,比如制作纪念卡,买一杯盖一个章,盖满了再赠送一大杯,还有抽奖活动等等。

为了研究产品,两人请了新员工。新员工刚来的第一件事情,傅信钦就开了个清单,让他们这些生面孔到各家竞争对手里买顾客评价最高的产品。

回来之后,他们研究这些产品口味的调配比例。然后分成A(自己的产品)、B(竞争对手产品)、C(调整后的产品)三杯。

除了自己的员工试喝,凡路过的老熟客,都会被叫进来喝一下,帮助两人选择。

由此,傅信钦总结到了第一条重要的经验。产品做符成功,顾客要对产品的营销产生好感,此外,产品的口感一定要做到最好,贴合顾客。

“让消费者反映他们喜欢什么,爱什么,而不是按照我的方式去卖。”傅信钦回忆说。

两人一路开到第五家直营店时,郭文河找到了一起当兵的吴政学前来帮忙。后来吴政学加入该团队,郭文河和傅信钦拨了一部分股份给吴政学。

在经营小站的同时,各自都有工作的拓展。吴政学开始经营85°C,郭文河在大陆拓展休闲小站,傅信钦投资6星集足疗、QK咖啡,各自有了事业的想法。

最后三人选择将交叉股份结清,各自成立公司,经营自己手头的品牌。休闲小站由郭文河和傅信钦共同持有经营,吴政学经营85°C。

鲜芋仙诞生

“选对了产品,做起来会很轻松。”

鲜芋仙故事的开头就是一款好产品。

也就在三人“分家”之后,傅信钦的哥哥姐姐傅阿幸、傅信隆希望在60岁之后,“摆个摊子,做甜品”。

在傅信钦的记忆里,两人以前在下午三点就开始帮助忙于农事的邻居煮芋圆点心,左邻右舍都很喜欢。


傅信钦觉得这是个机会。他让自己的大哥和大姐负责产品,自己负责铺设店铺和营销工作。

2007年1月,台湾的第一家鲜芋仙在板桥裕民街出现,以“小时候的甜点回忆”和明亮的装潢为卖点大获成功,被称为“复古的时尚。”

“我抓住了消费者要的感觉。”傅信钦说。

等到同行发现这是个好机会,纷纷推出如仙Q、极品仙草铺、仙芋奇圆等类似产品时,傅信钦决定提高产品的门槛。

其一,建立中央工厂。他花费4.2亿台币买地,2亿台币打造中央工厂,建立ISO20002国际食品安全卫生管理系统,ISO9001品管系统,HACCP危害分析重要管制系统,这些食品标准需要的大笔投资让其他进入者望而却步。

整个生产流程已经做到流程化。半夜,各地采摘来的芋头被运输到工厂前的空地上,进行分类、清洗、削皮、蒸煮。通过自动包装机和检测器之后放入冷藏库,运送到各地门店。

傅信钦在工厂请了总师傅,进行芋圆总体品质的掌控。芋头一年的产期,各地的特性不同,口感也就不同,总师傅的任务就是和研发团队配合从源头调整出统一的好口感。

其二,傅信钦又“拿出”休闲小站学习到的方法论来提高产品品质。

傅信钦很重视这种学习的机会。因为他知道消费者有耐心给反馈的机会并不多,而真正好吃的东西也未必多,因此他的研发团队会抓住每个机会去现场研究。

“研发团队都会流于主观,觉得自己的产品不错。”傅信钦认为只有不断出去看,自己调整,做到各个品类市场上最好的一家,消费者的接受度才会越来越高。

即使现有的产品也在做革新。比如鲜芋仙改变了一种冬瓜茶小芋圆的规格,方便顾客用吸管吸取,这一改革就把门店营业额提高了20%。

进上海

傅信钦进大陆的想法从建立鲜芋仙的第一天就有了。

在这两年中,巴贝拉的创始人陈韦兴曾到访过鲜芋仙。

陈韦兴很早就有做甜品的想法,考察台湾和香港多次,一直在想寻找合作伙伴。

两人曾经到一家鲜芋仙门店中参观,但并没有进入合作阶段的深度谈话。

陈韦兴看到鲜芋仙势头较旺,“从各方面条件看下来很难谈合作”,转而找到了仙Q的老板,进行技术合作,创办了果留仙。

这从一个层面上印证了鲜芋仙的产品在大陆会有一定的接受度。

傅信钦来上海考察,走遍了很多甜品店,包括果留仙。他在思考两个问题,其一消费者要的是怎样的口感,其二,同类型的品牌推出的产品接受度究竟如何。

他告诉记者,据他观察,果留仙的相关产品的口味已经做了不少本地化。

在思考产品的同时面,市场总监李俊煌为了建立分公司也在四处探寻。

从上海火车站到徐家汇,再到台商聚集的古北地区,他都在寻找合适的分公司物业。鲜芋仙开店的地址最好是办公商圈,或者是年轻人聚集的地方。

参照台湾占到营业收入10%-16%之间的租金水平,傅信钦分析,在上海内环内找到的机会不大。

因为鲜芋仙要找的是“前店后厂”的物业,而上海的居民多半不希望楼下店铺有瓦斯等明火设施。直到现在,李俊煌直喊“一屋难求”。

最花心思的地方不止于此。

还有供应链的搭建,设备的供应问题不大,但在原材料上,需要大量的信息收集。各地考察下来,傅信钦发现广西的芋头口感不错,已经纳入考虑范围,随后进行成本分析。

“我们已经安排好了,什么阶段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傅信钦踌躇满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0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