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低波動性有毒:瑞銀告訴你5大逆轉契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8714

近期全球金融市場波動性降至十年來低位,這可能導致過度的金融冒險行為和自滿情緒,使不少人對低波動性深感不安,那麽有哪些事件可以驅動波動性上漲呢?來自瑞銀(UBS)的報告為我們總結了歷史上出現過的情況: 1.資產估值泡沫破裂 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盡管原因眾說紛紜,但當時的資產估值泡沫和股市崩盤帶來的市場百年來最大波動性卻是事實。再近一點的歷史中,我們可以看見互聯網泡沫破裂和次貸泡沫破裂,也都引起了市場波動性上升,盡管不如大蕭條時那麽嚴重。我們現在還不能確定的說市場已經處於泡沫之中,高收益信貸市場及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是我們最關註的兩個領域。 2.美聯儲突然加息 1994年2月,美聯儲將利率由3%升至3.25%,時隔五年首次加息。當時市場的反應和波動性變化要比隨後一個月的再次加息至3.5%更大,當時標普500指數下跌了10%,VIX指數上升了9.9%至23.9%。VIX指數在2004年6月也出現大漲,當時格林斯潘領導的美聯儲開始采取每次25個基點的系列升息步驟,逐漸淡化其經濟刺激政策。我們認為美國工資上漲將導致美聯儲提前於市場預期更快升息,這可能終結低波動性時代。 3.中東戰亂和石油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為打擊以色列及其支持者,中東阿拉伯產油國決定減少石油生產,並對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實行石油禁運,同時大幅提價。此前石油價格每桶只有3.01美元,兩個月後,到1973年底,石油價格達到每桶11.651美元,提價3~4倍。石油提價大大加大了西方大國國際收支赤字,最終引發了1973~1975年的戰後資本主義世界最大的一次經濟危機。美國股市暴跌,市場波動性上漲。雖然伊拉克近期的動亂致使原油期貨持倉創下歷史高位,但我們認為這不會使油價大漲。 4.政治家 政治家們降低市場波動性的能力不怎麽樣,但他們拉高波動性的能力卻是相當強,其手段有三:疾病(1955年艾森豪威爾突發心臟病),死亡(1963年肯尼迪遭刺殺),醜聞(1974年水門事件後尼克松辭職)。不幸的是,這三種情況都無法預測。 5.閃電崩盤 1962年5月28日星期一,美國股市在毫無預警的狀況下突然”崩塌“了。道瓊斯工業均指創下了32年來單日最大跌幅,標普500波動性被放大了4倍至40%。1962年的閃跌是出現在讓投資者沾沾自喜的大牛市中。SEC後來試圖找到造成閃崩的原因,但最終也無定論。後來類似的情況在1987年10月19日、2010年5月6日都曾發生,不過沒有60年代那次嚴重,要知道那時還沒有什麽高頻交易、黑池交易,如今市場偶爾也會發生一些小規模閃崩情況,其中一些使用高性能計算機造市的高頻交易者“功不可沒”。閃崩基本上也是無法預測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99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