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思考:企業「成熟」了是否還值得投資? 閒來一坐s話投資
http://xueqiu.com/3491303582/30156250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家上市企業相對「成熟」了以後大致有以下幾個特徵:
1、行業的壟斷寡頭地位已經奠定,原來眾多的競爭者最終大多都扮演了陪練或者犧牲者角色。這些壟斷寡頭除非它們自己打敗自己(如染上官僚主義的大企業病),新的進入者再想撼動、顛覆它們的地位已經不亞於「難於上青天」。
2、行業內的市場份額大部份被幾個壟斷寡頭瓜分,有的「龍頭老大」甚至可以達到市場份額的50%以上。當然在有的行業,由於行業屬性決定了不可能「贏家通吃」,但是一些龍頭企業卻各自「佔山為王」,瓜分了大部份市場份額。
3、經過多年的「跑馬圈地」以及慘烈的競爭,企業的收入增長曲線已經下降,難以再現過往的高速增長,但是企業的淨利率水平卻相對提高(資本開支或許已沒有跑馬圈地之時大),有時淨利潤往往保持並不低的增長。
4、市值在行業內、在市場上已經相對較大。
5、雖然企業的利潤仍在保持一定速度增長,但是股票市場考慮到其種種成熟特點,往往並不給它以過高的估值,或者殺掉原來的高估值。
那麼,面對這樣的已相對「成熟」的企業,是否還值得投資呢(防止它們成為藍籌殭屍)?
還是拋開空泛的說教,以實證為證。
且以格力電器為例:
格力電器應該說已具有上述成熟企業的種種特徵。市場多年來始終質疑其天花板,但是它仍然保持了較高的增速,2013年收入已經超過1000億元,成為國內第一家依賴空調單品而成為收入上千億的家電企業。雖然現在看來,市場對其天花板的質疑過早,格力電器也成為名符其實的連續七年的」超預期王「,但是以目前其收入規模與市值體量來講,自己認為,將格力電器定位於已相對」成熟「的企業應該是準確的。
那麼,它是否還值得投資呢?
2014年7月10日,格力電器收盤價27.44元,13年其每股收益3.61元,截止7月10日其靜態市盈率7.6倍。董明珠的目標是」十二五「期間再造一個格力,實現收入2000億元,且不管其目標能否實現,但是現在看,我認為格力今後五年淨利保持10%左右的增長應該還是大概率事件。不知國外成熟市場和港股對這種成熟企業給予多少倍的市盈率水平(記得以前看過材料,美、日市場對成熟家電企業給予12倍左右的估值,不知確切否),但是市場給予它7倍的市盈率估值,我判斷還是有些低估了。退一步講,就以7倍市盈率標準來衡量,如果五年以後市場仍然給予它7倍市盈率的估值,那麼顯然五年以後我們獲得10%的複合增長應該是大概率事件。
此外,格力一向分紅慷慨。用董明珠的話說,只對投資者負責,不對投機者負責。2013年它是10派14.25(稅後),那麼以7月11日的收盤價計算,股息率5.19%。假如格力電器今後成熟了,保持現在利潤水平不增長了,而且保持著這種股息率,在自己來看,依靠其分紅收入也要大於一年定期存款的利率了。
本著這個思路去思考,你說格力電器這樣的」成熟「企業是否還值得繼續投資呢?!
類似的例子還有貴州茅台、雙匯發展等知名消費企業,在此不再一一分析例舉。
由上,可以得出幾點啟示:
1、企業的發展應該永遠存續下去,且穩定保持在現有的盈利水平。如果哪天董明珠不在位格力帝國轟然倒塌了,那就不值一提了。
2、對成熟企業的市盈率估值應該有一個參照標準(估值中樞應該下移)。比如,市盈率以10倍,還是15倍,或者20倍,應該根據企業所在行業不同特點,以及企業本身的」成熟度「來確定。
3、企業分紅率要高。雖然他們內心未必真的將小股東當股東,但是他們確實應該拿出真金白銀來分紅,別的口號啥的,都是浮云。
4、自己能夠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