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我對成長股投資的一點理解-王小剛 梅山戈

http://zl.simuwang.com/?mod=article&did=171999
大學裡我學到的最重要的理論是複利,看到的最重要的書是林奇的《戰勝華爾街》。林奇的書讓我對基金經理這個職業充滿了嚮往,決定畢業後做股票;而複利理論則讓我相信:只要每年能夠獲得25.8%的復合收益率,10年10倍,20歲工作,60歲人人都可以成為億萬富翁!
時隔20年的今天,我投入地從事著基金經理這個職業,為年復合25.8%的收益率奮鬥不息,一直以來的信念和策略就是:「高成長」。
一、理念:
一般我們這麼總結:股價=市盈率(估值)X每股淨利潤。
這三個因素中,最重要的投資根據其中的哪一點,投資分成了所謂的三大派:技術派、價值派和成長派。
技術派主要研究股價,不看估值和利潤,只看形象不看本質,僅僅從股價的趨勢中來尋找規律。大部分初入行的投資者都多多少少看過不少技術分析的理論和書籍,但斌當年就精研過波浪理論,本人剛工作的前幾年,技術分析的書籍也看過數十本。
但技術分析易懂難精,很少有人通過技術分析最終大成功。江湖上雖確有一些天才,從營業部散戶起家,僅靠幾萬幾十萬的資金,目前身家數億甚至數十億(這才是真正的屌絲大逆襲),但我等大部分人必須承認:智商和情商一般的情況下,不要想這等奇蹟落在自己身上。
價值派特別強調安全性(低市盈率、低市淨率、高確定性、堅固的護城河、高安全邊際),投資的核心是便宜,近兩年的銀行、大秦鐵路等都是價值投資者的重點跟蹤標的。投資的邏輯是「價值回歸」、「價值最終會反映到股價上」,對於未來的淨利潤是否高速增長倒不是重點,重點是目前的股價低於公司現在的價值。
估值回歸我個人不太能把握的是:一是覺得估值回歸是個整體的、偏宏觀的事,跟宏觀經濟、流動性都高度相關;二是回歸的時間不好把握,等待回歸的時間可能要以年計。前兩年重倉銀行股的同學,需極強的耐心、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而耐心、心理承受能力都不足的本人,更追求每年都有一定的絕對收益,給客戶以交待,給自己以信心。
把重點放在淨利潤,尤其是未來幾年的淨利潤上,假設目前的估值就是合理的,淨利潤每年增長50%,股價理論上也漲50%;買幾個連續幾年每年淨利潤增長50%的股票,不就每年都能賺50%,不就年50%的複利了麼?不就60歲的時候億萬富翁了麼?
(02年以來的茅台、04-07年的蘇寧;近幾年的10倍股歌爾聲學、金螳螂等,不就利潤不停增長,股價不停上漲麼)
當然這只是理論上,實際上可能未來預期的淨利潤增長沒有了,並且以前的淨利潤都是假的,估值也大幅回落,股價暴跌80%(銀廣夏、東方電子等)甚至摘牌了(環保股份等)。
就我個人而言,做股價趨勢時技術分析看不準、短線波段做不了;做價值投資時估值回升沒耐心,安全邊際算不清;我就踏踏實實研究公司,跟蹤成長,做好成長股投資,不也可以長期平均下來,每年去追求25.8%的收益率麼?
二、策略
高成長投資最重要的,自然是淨利潤的成長速度。前提還是假設估值目前不變(市盈率不變的情況下),成長速度越高,成長時間越長,自然收益率也就越高。
蘇寧電器05-07年三年淨利潤增長率分別是92%、109%、95%。假設04年底1萬,三年下來1萬就變成7.8萬元了。
實際上蘇寧這三年漲了27倍,除了淨利潤增長之外,估值也提升了,從04年的20倍左右,提升到了07年底的50餘倍,因為這三年指數漲了接近5倍。
市盈率提升1倍,淨利潤也提升1倍的情況下,股價=(1+1)X(1+1)=4!,股價會漲3倍,市盈率和淨利潤同時提升,股價因此乘數效應上漲,大家可能知道,這就是戴維斯雙擊。
成長的速度除了高之外,必須還得持續。週期股1-2年的淨利潤增長速度往往極高,但無法持續也無法預期,我們說的持續性是指在未來數年可預期繼續保持。
我們前面假設估值不變這種理想情況下,其實成長的速度和持續性都會影響估值。在利潤增長1倍但估值回落50%的情況下,我們仍然無法獲利(我03-04年重點跟蹤的江淮汽車就連續兩年淨利潤增長50%但市盈率從20倍回落到了7倍),而估值不變的前提是:大盤穩定+公司利潤增速維持+未來數年仍可持續。大盤是否穩定我們都知道不容易判斷,但行業和公司的利潤增速能否持續相對來說還比較容易些,近兩年銀行股在利潤增長的情況下估值大幅回落至市盈率5倍左右,就是因為投資者對其未來的持續性產生了嚴重的懷疑。
估值是否穩定更重要的是取決於行業前景和趨勢,若投資者對行業前景看淡,預期成長趨勢無法維持,估值就會混亂。如近兩年的銀行股、近半年的白酒股(尤其是五糧液),估值就一降再降。
所以,成長股的核心就是看未來的成長速度能否持續。
如何選擇成長股:
前面提到了成長速度,提到了持續性,就本人而言,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選擇(請參考劉建位的《巴菲特如何選擇超級明星股》)
首先看行業增速,行業是不是持續、相對高速地增長。近幾年醫療健康
第二是看公司競爭力,看公司在行業裡面的綜合實力、江湖地位,是不是能夠代表行業、增速高於行業。
第三是看管理層,看管理層人品是否誠實可信,眼光長遠,執行力強。
第四是看估值,買入時不要貴地離譜,需要長時間的消化估值。成長股投資不像價值派,特別強調安全邊際,大部分情況下只要買得合理,不貴就好(我個人會參考技術分析、大盤綜合情況下選擇買點)。
估值是門藝術,是略高還是略低很難精確判斷,芒格開玩笑說,從來沒見過巴菲特說過怎麼估值,巴菲特則說是胖還是瘦一眼就能看得出來何必用稱重器。
三、風險
成長股投資最大的風險首先是買錯了,其次是買貴了。
買錯了就是說碰到了偽成長。
成長股投資的基礎是對未來成長的良好預期,預期落空自然投資的邏輯就沒有了。
買貴了還好一點,靠時間還可消化估值,買錯了則只能迅速止損出局,否則損失慘重(戴維斯還有雙殺,十年前的東方電子、藍田股份、銀廣夏、環保股份還記得麼?近兩年的重慶啤酒、中恆集團也是教訓)
近兩年在鼎鋒團隊的支持下,我們的選股成功率大幅提高,但估計成功率也就十之六七。2012年雖然本人管理的兩期信託產品取得了28%的淨收益率(包括業績分成和管理費的總收益率大致在32%),但年初依然有幾隻股票選擇錯誤,被迫中間止損出局。
四、書籍推薦: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
歐奈爾的《笑傲股市》
林建位的:巴菲特如何選擇超級明星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633

鼎鋒王小剛:基金界老兵與市場那些事兒

自2006年至今十年間,A股先後經歷兩次大牛市,第一次在2007年上證指數漲至6124點,第二次在2015年6月上證指數沖上5178點。股指震蕩波動,投身其中的金融從業者亦是人生幾多起伏。

作為證券市場的老兵,上海鼎鋒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鼎鋒資產”)副總經理王小剛上世紀90年代投身於券商自營,成為中國A股市場最早期的投資經理之一,之後又在2009年加入“奔私”大軍投身鼎鋒資產。

近日,《第一財經日報》專訪了王小剛,他向記者介紹了入行以來經歷的股市與職場變遷,並結合長期一線的投資經驗及其對基本面的判斷,分析了當前A股市場的運行邏輯。

出道那會兒

上世紀90年代初,滬深交易所相繼成立,A股市場正式啟航。1994年中央財經大學畢業時先是上市公司美的電器證券部工作;1996年,在畢業兩年後,他正式投身於證券公司,先後任職於國泰君安證券投資部、資產管理部,成為中國A股市場早期的投資經理。

王小剛起初的基金經理之路是坎坷的。A股市場開建之處,可投資標的並不多,除去起初兩至三年的牛市光景外,接下來幾年間市場處於弱勢整理,總體未現賺錢效應。

從職業選擇來說,王小剛雖然相信證券市場的長期前景,但90年代是莊股橫行的年代,依靠基本面選股的他並未取得較好業績。

直至畢業的第10個年頭,他還在懷疑自己是否能夠成為一個優秀的基金經理。與此同時,他隱藏在內心的創業夢也在此時爆發了。

2005年王小剛決定暫時“離場”,轉身選擇創業,做一些跟證券投資毫無關系的事情。創業的艱辛和失敗他有所預料,但此後的一年間,創業失敗的煎熬程度還是遠超他的想象。

投身創業之後,王小剛暫時放下了“基金經理”角色。2005年6月,三一重工打響了A股股改第一槍,A股市場股本擴容及未來全流通的預期,重挫市場,2005年6月6日,上證指數達到了新世紀以來最低的998點。“(當時)對股市的關註度也沒那麽高,基本是和業余散戶一樣,我捂個票,去忙別的事情去。”王小剛告訴記者,當時倉位里邊就只有一個股票,捂著,基本不用管。

重回證券業

A股觸底之後開始了緩慢的上升,王小剛在經歷了一輪艱難創業之後,於2006年選擇重新回歸A股市場,進入國元證券投資管理總部擔任投資經理。令他欣喜的是,A股此後進入了長達1年半的牛市上升浪。

王小剛回憶道:“記得2006年上半年的時申萬組織在黃山召開的策略會上,在和一群證券同行坐在一起的時候,我內心真的是‘劫後重生’的感覺,感覺自己又能夠再回到證券行業真地很開心。”

回歸到A股市場,一場轟轟烈烈的牛市迎面而來。第二次選擇基金經理這份職業,王小剛顯然信心增強了很多。“給公司重倉了蘇寧電器,漲了好幾倍,給公司真的賺了很多錢,在國元證券(那會)最多的時候賺兩個多億。”王小剛形容當時的心態,“05年底還到處找工作處在創業失敗後的人生低谷,06年底感覺自己似乎又是人生贏家,從自卑到自信,從自信到甚至有點自大!”

好景總是不長。2007年末,A股市場牛轉熊,上證綜指從6124墜落,在持續下跌近一年時間里,最低下探至1664.93點,接著走出了半年多的反彈行情,股指一度上探至3400點。之後,市場在3000點上下震蕩。

2009年,在股市回歸正常化後,王小剛又作出了一個重要決定:奔私。由於畢業十年間先後經歷市場震蕩、創業失敗,牛市之後又來熊市......靠著這些磨煉的積澱,王小剛熬過了隨後而來7年漫長的熊市。到2014年牛市開啟、2015年年中牛市轉熊的這一輪股市巨震時,王小剛已經能夠較為沈穩的應對。他對記者說:“不能說做到波瀾不驚,但心里的波動已經變小了。”

投資邏輯:“不要失速”

王小剛認為,一個合格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有風控能力,尤其是當風險來臨時,果斷止損,千萬不能抱有僥幸心理。他說:“投資的道理有時就和坐飛機一樣,一旦飛機失速,操作技巧就無法發揮了。”

第二個管理經驗是如何控制風險。王小剛稱,止損的關鍵是應對整個產品的凈值的波動,並非只是針對某只個股;個股出意外的時候要分析是市場的原因還是它自身的原因。“我一般不會普減,我會篩選及排序,把倉位留在最有把握的票上去,就留那些。或者說留下一些相對更有把握的票。”

當下的A股市場,3000點附近震蕩已有時日。“久盤必跌”是業內的一種俗語,這也是很多投資者憂慮之處。

王小剛認為接下來的A股大盤不一定會跌,未來一兩年還是以震蕩為主,基本在當前點位的基礎上波動500點,未來半年到一年的時間里A股市場的表現可能會類似12年、13年、14年行情。

值得註意的是,A股市場震蕩3000點,尋找方向之際,正值權重與中小市值股票估值差距拉開之時。截至9月6日,上證50市盈率9.6倍,創業板市盈率高達78.86倍,上證50基本上於過去一輪牛市啟動時的估值相差不大,但創業板估值卻是當時估值的兩倍有余。

王小剛稱,大盤股與創業板之間的估值差應該會收窄,因為創業板總體來說確實是太貴了,但是它收窄的過程可能不像2011年、2012年的市場變化那麽快。“因為當時中國金融市場還有個資金緊張的問題。現在確實很寬松,收益率特別低,2011年、2012年那時銀行理財產品動不動10個點,吸引了大量資金去配置。”

王小剛坦承今年的投資邏輯發生了改變。基金行業過去多年,一直是熱衷於布局高估值、高增長的公司,這樣股票股價有爆發力;今年的風口轉到了低估值、穩增長的票上。他認為今年的市場高估值沒戲,即便是成長速度很高的,機會可能更多地也在明年。

“時代不同了。”王小剛解釋道,前幾年,比如2014、2015年市場流行炒題材、炒小股票、炒故事,現在又回到炒業績的時代了。如果市場風險偏好不發生較大變化的話,兩年之內投資的風向都應該是偏業績,而不是偏故事。未來又是選股為王的時代,優秀的選股型的基金產品會勝出,會在震蕩市中取得收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89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