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逃離「看病難」「看病貴」的中國醫療體系,接受國際一流的醫療服務,所需要 花費的成本遠比想像中低 ◎ 財新記者 李妍 文liyan.blog.caixin.com 繼出國潮、留學潮、旅遊潮後,海外醫療正在升溫。 五年前,57歲的結直腸癌患者老牟被「宣判死刑」 ,倖存時間不超過兩年,不甘之下,老牟赴美治療,如今已經步入第六個「倖存年」 。 今年年初,老牟的女兒小牟被確診為乳腺癌,小牟選擇直接赴美治療,不僅為了更好的治療效果,也為了盡最大可能保住乳房。她表示,以患者為中心的醫護團隊和高級私人化的就醫服務都是吸引她的重要因素。 醫療全球化的趨勢已漸次清晰。去日本做精密體檢、去美國治療癌症、去英國做肝臟移植、去韓國做美容整形、去瑞士注射羊胎素已經成為富裕階層的最新選擇。泰國、印度、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更以其經濟低廉的價格成為全球排名前五的醫療旅遊目的地。 根據斯坦福研究機構(SRI)發佈的報告顯示,全球醫療旅遊的遊客數量已從2006年的2000萬人次增長至2012 年的4000萬人次。2013年度全球醫療健康旅遊產業規模約為4386億美元,約佔全球旅遊產業經濟總體規模的14%。 根據中華國際醫療旅遊協會理事長賈笑芳的定義,醫療健康旅遊是以醫療服務、疾病護理、疾病健康管理、康複養生與健康休養為主題,以旅遊為載體的新興旅遊產業。 醫療全球化主要包括入境醫療和出境醫療(也稱海外醫療) 。 「中國醫療健康旅遊客戶90%以上以出境為主,中國入境醫療旅遊產業尚處於早期萌芽階段。 」賈笑芳對財新記者表示。 中國海外醫療的具體人數尚無從統計,但國外醫療機構已經紛紛開通面對中國的「綠色通道」和中文服務。美國聯盟醫療體系(簡稱 PHS)總裁與首席執行官、哈佛大學醫學院醫學教授 Gilbert H. Mudge 博士和梅奧診所(Mayo Clinic) 國 際 轉 診 主 任 Melissa Goodwin 都一致對財新記者表示,近年來,中國患者數量呈幾何增長態勢,中國市場未來潛力巨大,是所有國外醫療機構重點開發的市場區域。 海外醫療興起催生了新的產業。6月16日,紅杉資本中國基金(下稱紅杉資本)向北京盛諾一家醫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盛諾一家)投資約5000萬元。 據財新記者瞭解,這是國內出國看病服務企業首獲國際著名投資機構的投資。 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地陸續 出現各類國際醫療城和國際醫療中心。 今年4月,海南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成立,這是目前全國惟一由國務院審批、以醫療旅遊為主導的第三產業園區,不但放寬境外醫師在此執業的限制,也開放境外資本在此建立醫療機構,其目標是成為新的國際化醫療及養生勝地。 盛諾一家創始人兼董事長蔡強對財 新記者表示,海外醫療不僅增加了病人的選擇權和就醫權,同時也將促進國內醫療體制的改善,最終都將惠及患者。 出國看病萌芽 明星及權貴階層首先做出示範效應。 2012年,劉翔因傷退出倫敦奧運會,赴歐洲最大的私立醫院英國倫敦惠靈頓醫院療傷。中國 NBA 明星姚明曾多次到美國赫爾曼紀念醫院手術,直至此院成為火箭隊的定點醫院。被譽為醫療診斷 「最高法院」的梅奧診所成為全球政要富豪的集聚地,美國前總統福特、里根、老布什,約旦前國王侯賽因,中國的商業領袖馮侖、潘石屹等都曾前往就診。 中國海外醫療興起不過是近五六年的事,但發展速度迅猛。據胡潤2013年財富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年底,中國內地共有105萬名千萬富豪和超過6萬名億萬富豪,其中超過四分之一的內地富豪表示不滿意自己的健康狀況。 「這些人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對健康問題也格外關注,選擇海外醫療的人非常多。 」身家過億元的老牟表示,在他身邊,絕大多數朋友都會選擇海外醫療。 「不僅是重症,還包括慢性病、康複理療、營養保健和體檢。 」據蔡強介紹,盛諾一家的客戶「累計近千人,企業家佔80% 以上,金融機構佔一部分,私營企業比較多,年齡大多五六十歲,有足夠經濟能力。 」據財新記者瞭解,海外醫療的人群還包括部分政要官員、國企高管、明星等。 海外醫療並非想像中的天價。 「美國費用相對較高,但對於英國、德國以及新加坡等地來說,費用僅僅比國內高10%-30%。 」蔡強介紹說, 「美國費用全球最高,癌症平均花費15萬美元左右,但採用的是分段收費及治療,如果只要最關鍵的治療方案,費用是可控的,例如肺癌,只要1.5萬美元。 」選擇海外醫療的患者以癌症為主。 「海外醫療的主要病症中癌症佔80%,心臟病佔10%,神經系統疾病佔10%,原來癌症中晚期病人較多,在中國沒辦法了才去國外,現在早期病人越來越多,希望儘早到世界上最好的醫院治療。 」蔡強介紹說。 在蔡強看來,與國內醫療機構相比,國外醫療機構的診斷更加準確,治療方案更加全面、完善和個性化,但在實施完成環節,中國醫療技術水平並不差。 「所以很多病患到國外檢查、確診,獲得治療方案,再拿到國內找醫院實施,這是最經濟適用的選擇。 」蔡強說。 選擇就醫國家和醫院要因人而異。 以美國為例,美國共有5000多家醫院,根據2013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的排名,成人綜合排名前五的是約翰· 霍普金斯醫院、麻省總醫院、梅奧診所、克利夫蘭診所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中心。但在癌症、心臟病學及心外科等專科方面,醫院排名又有很大變化。 根據患者具體病症來選擇最合適的醫院和專家,是目前有關諮詢和服務機構的一項主要工作。據財新記者調查瞭解,重病症及經濟實力雄厚的患者多選擇美國、英國、德國等地就醫,輕病症及經濟實力一般的患者多會選擇韓國、印度、新加坡等地就醫。 「從醫療水平、硬件設施、藥品供應等多方面考慮,美國確實是最好的,價錢也最貴,英國與之相比性價比更高,質量好,費用便宜了一半,從亞洲看,日本也不錯,但日本醫療簽證手續非常難辦。 」蔡強說。 中外差距何在 大廳裡的鋼琴,單人病房裡的鮮花,窗外綠茵河流的美景,都是病患體驗的一部分。在「看病難、看病貴」的中國,這是奢侈標準。但蔡強說,在國外醫療機構,這是基本標準。 在美國,最優質的醫療資源集中在非營利和私立醫院,醫院品牌及服務至關重要。據梅奧診所 Melissa Goodwin 對財新記者介紹,梅奧的所有醫療程序都採用預約制,為保證服務質量,梅奧會對每日就診人數進行控制。 「在梅奧,醫患關係是非常好的,不用排隊,醫生會蹲下來查看你的病情,一次就診時間至少半個小時,這種信任和尊重是潛移默化中形成的。 」 北大腫瘤醫院肝膽胰外科副主任醫師錢紅綱對財新記者說。 根本的差異在於治療效果。 2012年,美國癌症學會和國家癌症研究所聯合發佈報告稱,由於存活率提高等因素,到2022年美國癌症倖存者將從目前約1370 萬增至約1800萬。美國目前癌症倖存者中,約45% 的人年齡在70歲以上,只有5% 的人不到40歲,64% 倖存者確診已至少5年,15%的倖存者患癌20年以上。 中國腫瘤登記中心今年發佈的2013 年年報則顯示,中國每年新發癌症病例為350萬,因癌症死亡的有250萬,癌症已排在城鄉居民致死病因前列,在癌症的治癒率上,目前發達國家已達65%,中國僅有25%左右。 以結直腸癌為例, 「美國結直腸癌患者五年生存率10年前就已達到67%,中國目前為31%。 」老牟說。 中外差異最大的環節是診斷與治療方案。據 Melissa Goodwin 介紹,在梅奧實行「病人中心制」 ,圍繞病人組建專家團隊。例如,肺癌患者的專家團隊成員包括內科醫生、肺病醫生、肺癌醫生、腫瘤醫生、放療醫生和社工等。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專業領域和意見,最後綜合大家意見拿出診斷結果和治療方案,這個結果需要所有人員認可簽字。 」診斷結果和治療方案還會不斷調 整。 「中國做影像、穿刺和病理切片的資料基本就是不變的,在這個基礎上,不同醫院和醫生的治療方案大同小異。 」老牟說, 「在梅奧,每年要做新的病歷資料,治療方案也在隨著調整,這是治療效果比較好的重要原因。 」按照中國的治療體系,各科室相對獨立。老牟曾往返於不同的科室之間,不得不根據各種醫學專用術語自己做決定。再加上動輒排隊幾小時,問診時間不到10分鐘的待遇,老牟深感兩國醫療體驗大相逕庭。 儀器設備條件的差異也不小。質子治療系統被稱為「殺癌利器」 ,可直達腫瘤中心,減少對身體其他部位的傷害,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也是最昂貴的超大型尖端醫療設備,目前只有美國、日本等少數發達國家才能夠製造。 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系統已經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批准,主要用於成人和兒童的普通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婦產科、頭頸外科以及心臟手術,是一種使用微創方法實施複雜外科手術的系統。 「比如心臟搭橋手術,可以做微創,不用開胸了。 」 蔡強介紹說,目前國內只有北京301醫院有一台。 「美國前列腺癌手術80% 用達芬奇,副作用小,創傷小,中國1%都不到。 」中國缺乏經濟有效的抗癌藥物,也是大量癌症患者走向海外的重要原因。 2012年,美國癌症學會和國家癌症研究所聯合發佈報告稱,男性癌症倖存者中,前列腺癌、結直腸癌、黑色素瘤患者最常見,分別佔全部倖存者的43%、9%和7%; 女性癌症倖存者中,乳腺癌、子宮癌以及結直腸癌患者最常見,分別佔41%、8%和8%。 在中國缺乏抗癌藥的領域,美國癌症倖存者卻最多。 「主要集中在治療白血病、肺癌、直腸癌、乳腺癌和黑色素瘤等方面。 」 盛諾一家首席醫務官、醫學博士連耀國對財新記者介紹說。 國外藥物進入中國主要難在專利和審批方面。據業內人士對財新記者介紹,一些申請專利得到世界知識產權保護的藥物,在保護期內,其他國家和企業是不能夠仿製的,因此,引進新藥,必須專利方藥企主動申請。 即使專利方藥企主動申請進入中國,也需向中國藥監和價格部門遞交各種材料,以獲得藥品批號,其中包括以中國人為樣本的臨床試驗數據,完成臨床數據,獲得批號,至少需要兩到三年。 再加上中國高關稅和層層加價的分級銷售體系,中國進口藥品往往因價格高企而銷售不佳。 「價格差得多的可以在10倍左右。 」老牟說,近年來,海外代購格外熱火,但也出現了魚龍混雜,以假亂真的現象。 「所以一些人到國外看病就是衝著新藥去的。 」 瞄準中國市場 中國患者數量的迅速增加引起了多家美國醫療機構的注意。提供免費翻譯服務和中文網頁成為頂級醫院的標配,在電話諮詢時,一聲「你好」就會得到對方的中文對話服務。 梅奧診所Melissa Goodwin介紹說,2012年至2013年,中國患者數量翻了2倍,今年下半年,中國患者數量會翻3倍。 「中國本來不是我們國際化策略的一個優先市場,但是近幾年,中國已經上升到我們第二級優先的市場了。 」美 國 醫 療 聯 盟 體 系 Gilbert H. Mudge表示,中國市場非常重要,PHS 將在北京、上海建立醫院,並在深圳、烏魯木齊等地開展合作項目。 在此基礎上,海外醫療諮詢及服務機構也在全國遍地開花。據財新記者調查發現,類似機構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等地,服務內容包括醫療諮詢、病歷整理、陪同服務等。 開設醫療旅遊的旅行社也在增多。 2013年,凱撒旅遊推出針對高端人群的海外醫療體檢路線,主要包括赴韓國、日本和新加坡的精密體檢旅遊產品。眾信國際旅行社也推出為小眾高端消費者定製的體檢、療養類海外醫療旅遊產品。 行業模式各有不同,大部分機構以醫療旅遊為主,提供整形美容、試管嬰兒、幹細胞治療等服務。比較知名的包括優翔國際旅行股份有限公司、悅安健康集團、杭州五舟醫院管理有限公司等。 在合作方式上,絕大多數海外醫療服務機構都以病患家屬身份陪同治療,主要提供翻譯、家屬住宿、手續辦理等工作。 「我們是惟一一家採取『官方協議合作』方式服務的機構。 」蔡強介紹說,這意味著盛諾一家可與醫院及科室直接溝通,在患者授權的情況下,工作人員可通過官方渠道協助完成患者病歷資料錄入、修改、審閱等工作,為患者提供更為細緻直接的服務。 盛諾一家表示已與美、英、德、韓、新加坡等國頂級醫療機構簽約,包括美國的麻省總醫院、布列根和婦女醫院、梅奧診所、英國的惠林頓醫院、國王學院附屬醫院、皇家布朗普頓醫院等,服務包括出國看病與諮詢、國外專家遠程會診服務、出國體檢諮詢與服務等。 重症病患居多令出國看病服務面臨很大風險。 「很多機構聲稱自己可以做『一站式』服務,但實際上都是與美國當地中介合作的,層層外包,一旦出事就沒人負責。 」曾諮詢調查多家海外醫療服務機構的老牟說。 產業萌芽初始,良莠不齊的現狀導 致海外醫療服務信任度較低,但隨著新玩家的進入,這種狀況有望改善。 6月16日,盛諾一家獲紅杉資本中國基金投資約5000萬元, 這是業內首例,也意味著海外醫療服務行業開始得到資本方關注。 「海外醫療肯定是有很大需求的,遠比今天的要大。 」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合夥人周逵對財新記者說 : 「我們的投資並沒有短期回報預期,主要追求長期成長及品牌效應。 」最重要的是,在鼓勵社會資本辦醫,逐步取消境外資本辦醫限制的大趨勢 下,海外醫療興起被認為必將激發中國醫療體系的鯰魚效應。正如美國杜克大學法奎商學院工商管理學副教授 marco d. huesch 的評價: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醫療服務的全球化蔓延能夠帶來各國醫療系統的反思和進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