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取私有化向來不太划算,因為從計劃的提出到最後成事一般前後需要約三個月的時間,而市價與私有化的價錢一般也只有很小的折讓,成事的話也只能多賺一點點,一旦失敗,隨時跌回股價的起步點,就以這回的新世界中國為例,公司提出以6.8元進行私有化之後,股價復牌後的第一天曾經飆升至6.8元而收於6.63元,與私有化的價錢只有2.5%的折讓,根本不值博,如果我有貨在手的話,一定沽之哉!
猶記得當年海外信託銀行擬以3.05元的價錢收購香港工商銀行,提出收購計劃之後後者的市價一直停留在2.9元左右,當時我手上有一些香港工商銀行的股份,正是因為不耐煩要多等幾個月才多收那0.15元而提前在市場賣掉,結果一場銀行風暴之後,海外信託銀行及香港工商銀行雙雙被政府接管,收購計劃也就無疾而終,股份亦變成了廢紙。從此,我汲取了經驗,但凡股份進行私有化,寧願提早於市場賣掉也不博。
去年十月,中國熔盛(1101)提出以1.8元把恆盛(0845)私有化,後者的股價由停牌前的1.24元跳升至復牌後首日最高曾見1.74元而收於1.65元,當時我曾經勸朋友賣掉,可惜朋友為了「汁都撈埋」,賺取那8.3%的折讓而不肯賣,豈料今年一月,恆盛的私有化計劃被否決,股價即時打回原形而跌至1.25元,直至今天仍然在1.1-1.15元之間浮沉,朋友從此再沒有逃生機會,這一困,又不知要困到何年何月了。
今年三月中,台泥(1136)亦提出了以3.9元把公司私有化,股價亦是由停牌前的3.06元抽升至復牌後首日最高的3.87元而收於3.79元,若然當時為了博取那2.8%的折讓而不賣掉的話,五月初該公司宣布私有化失敗,股價隨即跌至2.94元,還低於提出私有化之時,縱使時至今天,其股價亦只能於3元水平浮浮沉沉,毫無作為。
今天,新世界中國的私有化計劃又是失敗告終,股價又再次被打回原形,由此可見,博取私有化那最後一點點的折讓是不值得的。若然市價出現大折讓更是不值博,因為那就預示了私有化的成功機會不高,世上哪有「咁大隻蛤乸隨街跳」?
最冤枉的莫如當年未改名為茂盛(0022)的亞細安了,該公司提出了私有化之後卻遭認股證的持有人否決,結果私有化計劃失敗,股價最終又是打回原形,小股東惟有大嘆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