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復星的方法適合中小投資者麼? 路過十八次

http://xueqiu.com/3004708315/29698317
我想週末復星梁總的一席演講讓很多聽過的球友都收穫頗豐,我也建議大家多看幾遍演講的內容,也有很多球友討論,說復星的投資方式只適合大資金,不適合中小投資者,我來說說我的看法。

梁總這類的演講不僅僅只在雪球做過,而是復星對外大部分的投資介紹幾乎都是這個模板,很多投資論壇上樑總的發言基本都是這個核心,自然梁總對於演講的過程是輕車熟路的。就這個模板下的演講,我相信梁總已經做了不下百場了。

那回歸到話題,復星的投資模式適合中小投資者麼?

投資的本源無非解決的是買什麼,什麼時候買,以及什麼時候賣的問題。這幾個問題如果能梳理出邏輯,自然這個方法就是可用。

【理解復星的邏輯】

做投資,不以資金大小來限定自己思考的方式。

資金大,有資金大的規模優勢,資金小,有資金小的靈活多變。但投資邏輯都是相同的,買對和能賣出去都是我們要思考的

復星也不是一天做成大鱷的,雖然現在他依然算不上資本領袖,但對於投資邏輯的把握,我相信他們已經自成一套體系。

如果把復星資本從小到大的路徑梳理一次,你或許會明白,復星做到今天,也確實是各種機緣下的幸運。但它這種機緣,撇開時代紅利不說,大部分是建立在買對了和及時賣出去這個基本邏輯上的。

你打開復星的投資版圖的時候,它每個階段投的東西都是不同的,這個和時代發展關係有關,但如果你說復星不犯錯,那就貽笑大方了。只是說,他們犯錯的成本相對而言可能更可控,同樣,他們的盈利預期也經常會發生偏差。大資金在解決這方面的問題的時候,同樣存在困擾。

復星如果不是有醫藥產業這個現金奶牛來支撐它犯錯,它早就Game Over了,你看它這個過程中,心血來潮去買鐵礦和鋼鐵公司就知道,他們也在追逐時代的的熱點,起碼他們在介入這個產業的時候,是受當時行業景氣度的影響的。

這也包括大家去研究巴菲特的時候,為什麼A股現在流行巴菲特概念股,流行阿里概念和騰訊概念股等等,其實背後的邏輯是相同的,景氣行業,景氣公司的決策被認為是符合未來方向的。因為他們的併購,一定程度上是洞察了行業的先機的佈局,明晰了未來機會的一種投資。但至於投資是否成功,其實和你我一樣,只有走出來才知道。

於此,當你去看復星投資的時候,我更多是去看它投資的邏輯,這個邏輯包括企業的成長預判,未來產業的機會,以及在這個邏輯下能否找到更多更好的品種來選擇和配置。我會去琢磨,它的這些投資觸發因素,也就是基礎的這些信息,資訊是否翔實可信,對未來的預判是否邏輯清晰明確,如果是,那你就擁有了和大資金一樣的思維,你也可以在這個邏輯下確定投資品種。

【理解成長的價值】

很多人對價值的理解,都是看這個公司當期有沒有利潤,當期的市盈率,市淨率、分紅高不高,於此來界定自己是否屬於價值投資者。

其實就投資而言,如果這才屬於所謂的價值投資,你在一級市場看VC,PE的時候,那簡直就是玩火自焚的存在,太不價值了。因為他們在投錢的時候,基本上這些企業可能還在虧損,市場模式也尚未明確,而且重要的是,隨時面臨夭折的風險。但為什麼大資金對於一級市場依然趨之若鶩?我相信一定是有利可圖才對。

這兩個典型的方向是想大家理解,我認為真正的好投資,來源於企業的成長,這才是最暴利的。可能唯一需要去明晰的,就是買入的價格。

反觀復星在對於投資的過程中,我並不鼓勵大家去嘗試所謂的海外資產套利,尋求融資可能等等,但有一點,是我們要去理解的。就是復星對於企業成長的理解是可以借鑑的。

這種成長來源於以下幾個方面:
1、市場需求的暴增;
2、市場份額的擴大;

演講中梁總舉的幾個例子,諸如投海外那些有市場規模但是在國內份額佔比還比較少的品牌企業,幫助他們在國內拓展業務尋求規模的成長。那我們在這樣的案例中怎麼去尋找機會?

我舉我有過經歷的例子,或許你就明白了。

當年湯臣倍健上市的時候,其實市值已經不低了,市盈率和市淨率都不低。但我從歐美市場整個膳食營養的規模以及幾個相關膳食營養公司的銷售盈利數據來判斷,國內的膳食營養公司依然還有空間,這是一個典型的國外規模龐大,而國內還在導入期的產業,而國內這樣的領軍型的企業才五六十億的市值,顯然是低估的,我的預期是至少應該可以達到百億的市值,這樣的機會,你就唾手可得了。我並一定要去投一個外國公司,我投一個在國外已經成熟而國內卻剛起步的國內公司,機會也一樣是有的,而且這個過程中有個安利在教育市場。

那麼我們現在去看復星的未來投資的時候,他們大部分都著眼於現在沒有或者規模很小,未來會有龐大規模預期的這麼一個方向。

他們集中在了大健康、移動互聯網、環保等領域。你如果聽梁總說他們不看熱點,那是扯淡的,因為這幾個,其實就是市場熱點,否則他們應該繼續收購鋼鐵,因為都破淨了不是。

而這個階段下的初創企業VC、PE要價都不便宜,而且,就算這麼風光的行業預期,依舊會死一大批才有未來。

但對於中小投資者而言,看大資金的投資方向來明確和修正自己的投資組合,其實是可借鑑的。如果你不是資金多到沒地方使或者說沒有組合搭配的要求,跟隨時代需求佈局是一個值得考慮的方法。

包括我自己,在階段性的佈局的時候,也都是有所偏重,這樣才能享受到整個市場溢價帶來的機會。

【機會在資金永續供給的前提下永遠存在】

復星其實現在學聰明了,他們在全球範圍內尋找可利用的低成本資金,學巴菲特的系統。這也說明一個客觀的事實,復星現在的供血系統已經跟不上血液消耗的需求。它原有的現金流已經無法滿足其現在全球大規模佈局的胃口。

但對於中小投資者而言,同樣重要的是現金流。

特別是這兩年,跌宕起伏的股市,來回過山車是常態,但如果你有足夠穩定的長期現金流,定投式的吸納籌碼反而會成為未來最強的贏家。

機會永遠存在,沒有任何資金可以做到完美的所謂高拋低吸。大家刻意追求的高點或低點,如果要具體到籌碼其實就是那幾手的成交。真正要拿到這幾筆,那豈止是運氣啊。

我們看大資金投資,依然還在尋求各種低成本的資金來攤薄投資過程中的風險。所以,那種靠十萬五十萬一次性投入就想一勞永逸的暴富心態,是需要修正的。

當然,股市依然存在暴富的機會,但需要的不僅僅是對機會的理解,更多是持股的信心,你沒有龐大的資金後盾,你又怎敢去樹立這種博瘋狂投機下的信心呢,道理是一樣的。

所以,有時候你不要怪自己,怎麼不敢去博一把,只稍微等幾天可能機緣就大不同,持股信心,不僅僅需要對機會的預判,更多來源於對風險的承受能力。我之前也談過的,除非你資金流保證源源不斷,或者已經完全解決後續生活開銷的資金問題,否則,不要盲目嘗試所謂的職業炒股。

而職業玩家,在對於預期收益達成後的資金撤出,其實也都是根據自身現金流來做規劃的,諸如我自己,最簡單的一條就是翻倍撤出本金,除非這個過程中公司的所有盈利指標都持續超預期。這樣才能保證我有足夠的現金流來支撐跌宕的行情。而就算如此,在真正市場全面低迷的時候,也一樣會捉襟見肘。

於此,不豪賭,保留足夠的現金流,你的機會才是永續的。


【買入的價格依舊還是關鍵】

梁總在演講中談到,他們對價格的要求是有自己的規矩的,什麼價格能買,什麼價格不能動,是有共識的。

不管哪一種類型的投資,買入的價格和成本決定了你後期的收益,所以,對於成本的理解要形成自己客觀的標準和體系。

就我個人投資生涯而言,有過一級市場的定價經驗,也參與過二級市場的成長股投資,這其實是兩套標準,如果,你拿一級市場的標準來衡量二級市場的價格,在A股是行不通的,你會發現,什麼都買不了。

但你又想享受類似成長股爆髮式的機遇,又不願意承擔溢價風險,那顯然是無法實現的。

這裡我依舊強調的是市值,大部分初入股市的投資人,看的是價格,而對於市值的理解是欠缺的。

如果你換另外一個角度去思考,也就是你的資金投入能在公司佔多少股份的時候,市值才是真正衡量你權益的方法。

於此,我們要去權衡和評估,目前整個市場對於這類股的定價情緒是怎樣的,一般會在什麼市值波動。這其實和一級市場一樣的,企業融資和評估,在沒有盈利數據支撐下,也大體體現的是市場行情下的定價規律。

我們去看中國這些中小企業的時候,去揣測他們成長空間的時候,也大體體現這種邏輯。

一個是目前市場上普遍的殼價格,另外一個是主營業務的基本定價,未來預期的預判空間來形成一個估值體系。而一些擁有品牌優勢,技術優勢或者研發優勢的企業,又有大概率走出來的機會,那麼,當這些目前市值在十億二十億,主營業務有一定的壁壘和優勢,經營模式或者研發有廣闊前景的小公司,就成為了我們在投資過程中重點去關注的對象。


綜上,復星系的投資路徑,雖然不一定都能模仿和進行實操,但對於其中的投資邏輯和方向以及一些基本方法,對於中小投資者而言,都是有借鑑意義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40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