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股票掌故
香港股票資訊
神州股票資訊
台股資訊
博客好文
文庫舊文
香港股票資訊
第一財經
微信公眾號
Webb哥點將錄
港股專區
股海挪亞方舟
動漫遊戲音樂
好歌
動漫綜合
RealBlog
測試
強國
潮流潮物 [Fashion board]
龍鳳大茶樓
文章保管庫
財經人物
智慧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
創業
股壇維基研發區
英文
財經書籍
期權期指輪天地
郊遊遠足
站務
飲食
國際經濟
上市公司新聞
美股專區
書藉及文章分享區
娛樂廣場
波馬風雲
政治民生區
財經專業機構
識飲色食
即市討論區
股票專業討論區
全球政治經濟社會區
建築
I.T.
馬後砲膠區之圖表
打工仔
蘋果專欄
雨傘革命
Louis 先生投資時事分享區
地產
股票掌故
香港股票資訊
神州股票資訊
台股資訊
博客好文
文庫舊文
香港股票資訊
第一財經
微信公眾號
Webb哥點將錄
港股專區
股海挪亞方舟
動漫遊戲音樂
好歌
動漫綜合
RealBlog
測試
強國
潮流潮物 [Fashion board]
龍鳳大茶樓
文章保管庫
財經人物
智慧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
創業
股壇維基研發區
英文
財經書籍
期權期指輪天地
郊遊遠足
站務
飲食
國際經濟
上市公司新聞
美股專區
書藉及文章分享區
娛樂廣場
波馬風雲
政治民生區
財經專業機構
識飲色食
即市討論區
股票專業討論區
全球政治經濟社會區
建築
I.T.
馬後砲膠區之圖表
打工仔
蘋果專欄
雨傘革命
Louis 先生投資時事分享區
地產
Random Tags
分兩
萬拍
警騙
死背
爛賭
房約
蹉跎
海棄
帶有
曉軒
姦殺
嚇傻
拖麥
九張
鼓鼓
明誌
分發
每年
拘捕
屁唔
起眼
DTZ
單八
盤專
簡談
呢啲
凜凜
預江
Brexit
美容
帶壞
雄假
頭彩
琪方
嘴有
廢人
感被
是啤
227
適逢
來車
停業
富基
其右
文宗
1703A
懵闖
弘獨
佑麗
脫去
精準的計算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4/06/blog-post_11.html
早前有位很少留言的blog友向止凡提出了一些問題,問題之中帶出了一些概念,可能其他blog友都會有所誤解,所以也發篇新文章來討論一下,也可以看看大家的看法如何。
聚寶盆168留言:
致止凡,某一日無意中看見你的一篇blog文章,後來花了我一段時間,將你以前寫的文章大致看了一次,發覺你越來越言之有物,可能是你博覽羣書的緣故吧!在這裏感謝你同我們分享你的理財、投資知識和智慧!閣下是一位非常值得欣賞及敬佩的投資者!
我看了2014年你的三篇「
談談股東回報率
」的文章,也知道你有投資(939)建行,現在有關於建行年報的資料想請教閣下:
1. 每股淨資產是否也就是每股股東權益?如果我沒有理解錯誤的話。
2. (939)年報公佈2013年度每股淨資產為4.30元人民幣,但
etnet
網站,卻公佈它的每股淨資產為4.264元。我以2013年度股東權益1,065,951百萬元人民幣除以2013年度總股數250,010.977486百萬股,得出4.264 元人民幣,不知是否應該這樣計算?但為何年報上卻說,每股淨資產為4.30元人民幣?我想不明白。
3. (939)2013年度的平均股東權益回報率為21.23%。我以2013年度每股收益0.86元人民幣除以,2012年度每股淨資產3.80元和2013年度每股淨資產4.30元之和的平均數,得出2013年度的平均股東權益回報率為0.86/[(3.80+4.30)/2]=21.23%。
如果平均股東權益回報率真是以上面方法計算出來的話,當我計算建行2012年度的平均股東權益回報率的時候,問題就出現了。我以2012年度每股收益0.77元人民幣除以,2011年度每股淨資產3.27元和2012年度每股淨資產3.80元之和的平均數,得出2012年度的平均股東權益回報率應該為0.77/[(3.27+3.80)/2]=21.78%,但這個結果卻和年報上2012年度平均股東權益回報率為21.98%的資料不一致,令我非常困惑。
4. 我在看(939)這些銀行年報的時候,發覺自己能力非常不足,有很多東西都看不明白。止凡兄有什麼書或者建議可以提供給我,讓我增長這方面的知識。
在此由衷地感謝!
唔該!唔該!
祝:止凡,事事勝意!身體健康!
聚寶盆168 敬上
止凡回應:
實在十分感謝你的讚賞,我應該沒有你講的那麼厲害吧
。
有關你所問的問題,我想可以很快地分享一下我的意見:
1. 你說得對,淨資產就是equity,正常地都是指股東權益,除非公司有大量少數股東權益,這會令這兩個數字相差很遠。
2. 每股淨資產4.3元跟4.264元應該就是四捨五入的問題吧,就算不是,誤差也不是太遠。給股票估價是藝術多於科學,不用太精準的,還記得芒格話過巴菲特的理念是找尋IRR,但芒格從來都沒有見過巴菲特計算過這些數字,因為精準的計算不是重點所在。
3. 這個跟第2點差不多,是小數後的分別,還有一點,年報可能會在之後作點調整的,這是很常見的情況,不知道這是否原因。
4. 坊間有不少教授年報分析的書籍,我是先看大學教科書的,有關financial accounting之類的,可能你會找到其他更容易讀懂的書籍。不過請記得,我們不需要做到會計師及核數師的精準,能看懂及明白這些數字,又能找到公司價值的感覺就足夠了。
我發現你很有心去學習,這是非常好的,建議你的學習方向可以是重視量多於質,即不需要太著意一家公司在一個年份的一個數字的精準,反而可以多看年報,例如畢這家公司的多年數字如何變化,又可以多看其他銀行的數字作比較。慢慢地你對這些行業不同公司都會有個感覺,這家公司的股東回報大約20%,那家則只有大約10%之類,這會對你幫助較大,不需花大多時間去解決21.78%跟21.98%的差別在哪裡,這些交給會計師吧。
聚寶盆168,你的名字很特別,有寫blog分享嗎?
聚寶盆168留言:
致止凡,好多謝你的回覆。我沒有寫blog,因為我的程度實在和你差太遠了,半桶水的半桶水都沒有。
「可以多看年報,例如畢這家公司的多年數字如何變化,又可以多看其他銀行的數字作比較。慢慢地你對這些行業不同公司都會有個感覺,這家公司的股東回報大約20%,那家則只有大約10%之類,這會對你幫助較大,不需花大多時間去解決21.78%跟21.98%的差別在哪裡,這些交給會計師吧。」
多謝你以上的分享。的確如你所說,如果比較工行、建行、中行這三間銀行的股東權益回報率,會發現工行和建行差不多同樣是2X%,而中行卻是1X%。我看得好表面,希望你可以多多分享。
另外,你對以下文章:石鏡泉的「內銀股選股兩法則」有何看法?
http://lifestyle.etnet.com.hk/column/index.php/wealth/arthurshek/25065
聚寶盆168
止凡回應:
寫blog的好處就是不論程度如何,也可以分享自己的意見,亦能作交流,使自己進步。
看來你明白我的意思,的確每家公司的數字在每年都會有所不同,最重要不是數字準確度,而是數字的感覺。了解不同數字的組合,你就會對不同的公司營運情況及盈利能力有個譜。
有關石先生的文章,我有時間會看看,就你的留言可能會另發新文分享一下意見,多謝你的留言。
後記:
很快看過blog友提供的石先生文章,這篇文章主要都是提醒內銀的呆壞帳及撥備問題,這都是耳熟能詳的觀點,其實這都不是這三兩年的事情了,由一批內銀股上市至今達十年之久,這類觀點從未有停止過,只是以不同角度及文字去理解分析而已。還是這句話,觀點都說過了,blog友自行分析,投資沒有對錯,只要向自己決定負責。
大家看到blog友的公司分析概念,可能這會是股票分析初學者的一個迷思,就是往往太著意數字,總要作出精準的計算,就算是小數點後幾個位數都要查過究竟。這樣的學習態度固然之好,不過分析股票又不用這樣精準,不妨花時間作宏觀一點,例如比較同類型公司,這會更有效果。
還記得我初初開始分析股票時,設計了一個excel表,在網上找幾百家公司的數字都輸入去作紀錄及計算,把數字都按巴菲特式的選股方法比較一次,但真實的年報就沒有拿在手中看過一遍。這個方法很快完成,結果出來後就買入,其實我對這家公司甚至其行業都不太認識,也沒有增長股及周期股等概念,總之看數字就決定。
這樣的投資會有好回報嗎?我這個經驗就沒有了,然而,如果這樣是行的方法,相信投資行等機構都會有多千萬倍的人手及資源去設計這類的表格,而事實上,這類的軟件,投資行多的是,這一招是行的話,沒有電腦的巴菲特就不可能長期跑贏這些投資行了。
我的留言中舉了芒格話從來沒有看見過巴菲特計算IRR的例子,其實還有一個我常說的例子,就是胖子及瘦子的分別,blog友在判斷一個人是胖還是瘦時,都不用拿一個磅出來,亦不用問這個人的體重,只要看一眼就能決定。這是把分析能力變成常識,巴菲特話他今天決定買入一家公司與否,只需要15分鐘就足夠了,這就是原因。所以不用太著意精準的計算,百分之一二的差別不太影響這家公司的價值,blog友在分析公司時可以留意。
有一點令我值得高興的,blog友在留言中話我的文章越來越「言之有物」,這證明blog友發現到我在進步之中,這也是我希望做到的,看到blog友這樣的感覺,實在安慰,不知大家有否這個感覺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93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
聚寶盆168留言:
致止凡,某一日無意中看見你的一篇blog文章,後來花了我一段時間,將你以前寫的文章大致看了一次,發覺你越來越言之有物,可能是你博覽羣書的緣故吧!在這裏感謝你同我們分享你的理財、投資知識和智慧!閣下是一位非常值得欣賞及敬佩的投資者!
我看了2014年你的三篇「談談股東回報率」的文章,也知道你有投資(939)建行,現在有關於建行年報的資料想請教閣下:
1. 每股淨資產是否也就是每股股東權益?如果我沒有理解錯誤的話。
2. (939)年報公佈2013年度每股淨資產為4.30元人民幣,但etnet網站,卻公佈它的每股淨資產為4.264元。我以2013年度股東權益1,065,951百萬元人民幣除以2013年度總股數250,010.977486百萬股,得出4.264 元人民幣,不知是否應該這樣計算?但為何年報上卻說,每股淨資產為4.30元人民幣?我想不明白。
3. (939)2013年度的平均股東權益回報率為21.23%。我以2013年度每股收益0.86元人民幣除以,2012年度每股淨資產3.80元和2013年度每股淨資產4.30元之和的平均數,得出2013年度的平均股東權益回報率為0.86/[(3.80+4.30)/2]=21.23%。
如果平均股東權益回報率真是以上面方法計算出來的話,當我計算建行2012年度的平均股東權益回報率的時候,問題就出現了。我以2012年度每股收益0.77元人民幣除以,2011年度每股淨資產3.27元和2012年度每股淨資產3.80元之和的平均數,得出2012年度的平均股東權益回報率應該為0.77/[(3.27+3.80)/2]=21.78%,但這個結果卻和年報上2012年度平均股東權益回報率為21.98%的資料不一致,令我非常困惑。
4. 我在看(939)這些銀行年報的時候,發覺自己能力非常不足,有很多東西都看不明白。止凡兄有什麼書或者建議可以提供給我,讓我增長這方面的知識。
在此由衷地感謝!
唔該!唔該!
祝:止凡,事事勝意!身體健康!
聚寶盆168 敬上
止凡回應:
實在十分感謝你的讚賞,我應該沒有你講的那麼厲害吧。
有關你所問的問題,我想可以很快地分享一下我的意見:
1. 你說得對,淨資產就是equity,正常地都是指股東權益,除非公司有大量少數股東權益,這會令這兩個數字相差很遠。
2. 每股淨資產4.3元跟4.264元應該就是四捨五入的問題吧,就算不是,誤差也不是太遠。給股票估價是藝術多於科學,不用太精準的,還記得芒格話過巴菲特的理念是找尋IRR,但芒格從來都沒有見過巴菲特計算過這些數字,因為精準的計算不是重點所在。
3. 這個跟第2點差不多,是小數後的分別,還有一點,年報可能會在之後作點調整的,這是很常見的情況,不知道這是否原因。
4. 坊間有不少教授年報分析的書籍,我是先看大學教科書的,有關financial accounting之類的,可能你會找到其他更容易讀懂的書籍。不過請記得,我們不需要做到會計師及核數師的精準,能看懂及明白這些數字,又能找到公司價值的感覺就足夠了。
我發現你很有心去學習,這是非常好的,建議你的學習方向可以是重視量多於質,即不需要太著意一家公司在一個年份的一個數字的精準,反而可以多看年報,例如畢這家公司的多年數字如何變化,又可以多看其他銀行的數字作比較。慢慢地你對這些行業不同公司都會有個感覺,這家公司的股東回報大約20%,那家則只有大約10%之類,這會對你幫助較大,不需花大多時間去解決21.78%跟21.98%的差別在哪裡,這些交給會計師吧。
聚寶盆168,你的名字很特別,有寫blog分享嗎?
聚寶盆168留言:
致止凡,好多謝你的回覆。我沒有寫blog,因為我的程度實在和你差太遠了,半桶水的半桶水都沒有。
「可以多看年報,例如畢這家公司的多年數字如何變化,又可以多看其他銀行的數字作比較。慢慢地你對這些行業不同公司都會有個感覺,這家公司的股東回報大約20%,那家則只有大約10%之類,這會對你幫助較大,不需花大多時間去解決21.78%跟21.98%的差別在哪裡,這些交給會計師吧。」
多謝你以上的分享。的確如你所說,如果比較工行、建行、中行這三間銀行的股東權益回報率,會發現工行和建行差不多同樣是2X%,而中行卻是1X%。我看得好表面,希望你可以多多分享。
另外,你對以下文章:石鏡泉的「內銀股選股兩法則」有何看法?
http://lifestyle.etnet.com.hk/column/index.php/wealth/arthurshek/25065
聚寶盆168
止凡回應:
寫blog的好處就是不論程度如何,也可以分享自己的意見,亦能作交流,使自己進步。
看來你明白我的意思,的確每家公司的數字在每年都會有所不同,最重要不是數字準確度,而是數字的感覺。了解不同數字的組合,你就會對不同的公司營運情況及盈利能力有個譜。
有關石先生的文章,我有時間會看看,就你的留言可能會另發新文分享一下意見,多謝你的留言。
後記:
很快看過blog友提供的石先生文章,這篇文章主要都是提醒內銀的呆壞帳及撥備問題,這都是耳熟能詳的觀點,其實這都不是這三兩年的事情了,由一批內銀股上市至今達十年之久,這類觀點從未有停止過,只是以不同角度及文字去理解分析而已。還是這句話,觀點都說過了,blog友自行分析,投資沒有對錯,只要向自己決定負責。
大家看到blog友的公司分析概念,可能這會是股票分析初學者的一個迷思,就是往往太著意數字,總要作出精準的計算,就算是小數點後幾個位數都要查過究竟。這樣的學習態度固然之好,不過分析股票又不用這樣精準,不妨花時間作宏觀一點,例如比較同類型公司,這會更有效果。
還記得我初初開始分析股票時,設計了一個excel表,在網上找幾百家公司的數字都輸入去作紀錄及計算,把數字都按巴菲特式的選股方法比較一次,但真實的年報就沒有拿在手中看過一遍。這個方法很快完成,結果出來後就買入,其實我對這家公司甚至其行業都不太認識,也沒有增長股及周期股等概念,總之看數字就決定。
這樣的投資會有好回報嗎?我這個經驗就沒有了,然而,如果這樣是行的方法,相信投資行等機構都會有多千萬倍的人手及資源去設計這類的表格,而事實上,這類的軟件,投資行多的是,這一招是行的話,沒有電腦的巴菲特就不可能長期跑贏這些投資行了。
我的留言中舉了芒格話從來沒有看見過巴菲特計算IRR的例子,其實還有一個我常說的例子,就是胖子及瘦子的分別,blog友在判斷一個人是胖還是瘦時,都不用拿一個磅出來,亦不用問這個人的體重,只要看一眼就能決定。這是把分析能力變成常識,巴菲特話他今天決定買入一家公司與否,只需要15分鐘就足夠了,這就是原因。所以不用太著意精準的計算,百分之一二的差別不太影響這家公司的價值,blog友在分析公司時可以留意。
有一點令我值得高興的,blog友在留言中話我的文章越來越「言之有物」,這證明blog友發現到我在進步之中,這也是我希望做到的,看到blog友這樣的感覺,實在安慰,不知大家有否這個感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