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徵信業逐鹿

2014-06-02  NCW  
 

 

申請徵信牌照的企業已從產業鏈上做大做全階段,逐漸發展為傳統徵信、數據驗證、技術後盾、應用於自身上下游企業四類模式◎ 財新記者 李小曉 文lixiaoxiao.blog.caixin.com 目前申請徵信牌照的20家候選企業主要分四類,按其發展的模式,未來或將演變成四種不同的企業職能 :第一類是傳統徵信公司,包含數據的收集、整理加工、做產品和評分,包括上海資信、深圳鵬元、安融惠眾等均屬該方向,此類企業或將按地區或行業細分市場; 第二種是數據驗證,以國政通等公司為代表,利用和各部委、企業的合作網絡,提供個人身份和公眾信息的查詢驗真服務,可謂徵信行業的「基礎設施」 ;第三類是像美國FICO一樣專門做評分算法的公司,其算法可以應用於其他徵信公司,可謂是徵信行業的「技術後盾」 ; 第四類是剛剛註冊成立、有意願從事徵信業的新公司。如阿里巴巴、京東、人人貸等和互聯網金融相關的企業,在之前業務中自身積累了一些有價值的客戶徵信數據。

「在徵信行業的發展中,一開始各家都希望在產業鏈上做大做全,但事實上市場將自然形成細分,專注於產業鏈的某一段。 」人人貸COO顧崇倫表示。

傳統型

20世紀90年代末,隨著央行企業信息諮詢系統建成,中國社會對建立社會信用體系的呼聲越來越高。各地政府紛紛成立地方性徵信公司。

如今那些地方政府背景的徵信公司大多消失或者專注於企業徵信,只有兩家公司依舊在從事個人徵信業務,即上海資信和深圳鵬元。

上海資信成立於1999年7月,並於2009年4月成為央行徵信中心控股的子公司,可謂是央行嫡系的「小徵信中心」 。由於其特殊的身份背景,業內普遍認為它是這次個人徵信牌照的「頭號種子選手」 。

上海資信副總裁牛路辰認為,傳統個人徵信業務是以個人借貸歷史為核心,此領域中,央行徵信系統的地位不可撼動。目前基於大數據與徵信結合的一些前沿理念觀點很流行,個人徵信牌照的頒發,對於一些本身擁有大量個人記錄的機構,會帶來業務上的想像空間。

「我們認為,未來在局部市場和一些細分領域如電子商務領域、物流領域等,或會產生一些創新的個人徵信模式。 」在個人徵信業務方面,上海資信從事個人徵信數據收集和整理評分工作,和央行徵信中心的區別在於,它在上海地區數據挖掘更專業,其所承建的上海市個人信用聯合徵信系統已擁有超過1109萬人的信用信息, 涵蓋維度非常廣,除信貸記錄外,還包括移動通信協議用戶的繳費記錄、公用事業費的繳費記錄、上海市高院經濟糾紛判決記錄、交通違法處罰記錄以及執業註冊會計師和保險營銷代理人的執業操守記錄等。此外,它也從事全國性個人徵信業務,並搭建了全國性的P2P徵信平台。

央行徵信中心副主任王曉蕾表示,目前央行通過控股上海資信搭建了 P2P 公司之間的共享平台,在搭建過程中,很大程度採用了央行徵信系統的接口規範。下一步能否整體接入央行徵信系統,還要取決於對P2P行業性質認定。

和上海資信類似,深圳鵬元和安融惠眾也從事個人徵信數據收集和整理評分工作。不同之處在於,深圳鵬元是當地政府背景,安融惠眾純是「個體戶」 。

安融惠眾的 CEO 常勝之前在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和東方金誠國際信用評估有限公司做債券評級工作及信用風險管理諮詢,2014年以5000萬元註冊資金成立了安融惠眾。

和日本的徵信模式類似,安融惠眾走的是「會員制」路線,會員企業一方面須貢獻數據,一方面只有成為會員才能享用報告。目前安融惠眾共有220家會員機構,其中九成以上為 P2P企業。

常勝認為,今後中國的個人徵信企業難以從事大而全的徵信業務,作為央行徵信中心的有效補充,一定是術業有專攻,專業服務於特定的市場與領域。

「安融惠眾希望成為專注於小微信貸領 域的徵信公司。 」「個人徵信業務不好做,一定要有長期的規劃和信念,否則很難堅持。 」常勝說,目前安融惠眾的報告都是免費查閱,現階段資金全靠「吃老本」 。他們下半年計劃對非會員共享的、從外部引入的一些包括公共信息等數據進行增值收費服務。

驗真型

除了上述三家企業,國政通也是從事和個人徵信有關的工作,但走的完全是另一個路子。

上述三家企業這種將所有數據都納入囊中進行歸納整理評分的方式可稱為 「傳統徵信」 ,而國政通則信仰「中國式徵信」 ,即首先需要比對核驗個人的基本信息是否真實,核驗通過與政府權威數據資源進行比對完成,只核驗不留存的「驗真」功能。

「中國式徵信」是建立在中國各政府部門信息割裂的背景下。目前不論是對於央行徵信中心還是市場化徵信機構,政府公共信息都成了一塊垂涎三尺卻遙不可及的「甜葡萄」 。這些信息包括個人身份、婚姻狀況、社保、交通違章、房屋產權、教育學歷等等。儘管在近年來的政府信息化工程下,大多數政府部門的數據從技術上已經可以歸納到統一數據庫,但由於缺乏法律對隱私和機密的界定,同時缺乏信息披露的原動力,因此大多數政府部門掌握的珍貴數 據始終無法對外界開放。

「現階段,讓各部委把手裡的公共數據直接給我們是不現實的,但不給不代表不能進行核驗。例如我提交一個人的婚姻狀況,民政部門可以回答是或否。 」國政通副總裁付春表示,國政通從2005年開始就與多個政府部門和公共服務機構合作,在客戶有基本信息驗證 需求時,國政通向這些部門提出驗證請 求,然後這些部門將結果回複給國政通,國政通再將該結果返回給客戶。在此過程中,國政通僅扮演服務中介的角色。

付春認為,現階段從事數據整理和評分由於數據維度太少而很難得出準確判斷,對於風控需求而言,確保一個人的基本信息真實無誤更加重要。

對此,顧崇倫也表示認可。 「業內常說 Garbage in, Garbage out (垃圾進,垃圾出) ,如果最初的信息真實性都無法保證的話,後面的評分和貸款審批就無據可依。 」隨著社會對「實名制」的需求日益強烈,無論是百合網、新浪網在內的社交網站,還是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等電信運營商,都是國政通的客戶。連建設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等所有股份制銀行,都利用國政通的服務核實個人基本信息,在此基礎上通過央行徵信數據進行信用卡和貸款審批。

然而, 隨著個人基本驗真需求增加,也有越來越多公司希望「分羹」 。包括深圳鵬元在內的諸多公司也都在和這些政府部門交涉,試圖擴充這塊業務。

FICO型

美國 FICO 公司設計的信用評分模型,至今是美國信用模型體系的標準,儘管很多公司都對模型變量和維度增量進行了修改,但核心指標仍然來自 FICO。

目前,幾家公司都對財新記者表達了想做中國 FICO 的願望,人人貸也是其中一家。

業內一些 P2P 公司對財新記者表示,對人人貸申請個人徵信牌照一事表示不解。 「大家都是同行,誰會把數據貢獻給它呢?萬一它把我們的客戶資料拿去後,自己發展客戶搶生意怎麼辦?」對此,顧崇倫表示,人人貸目前還在摸索「適合成為徵信產業鏈上的哪一環」 ,但目前傾向於做類似 FICO 的算法工作。

「在數據變成產品的過程中,離不開背後的模型算法。人人貸在做P2P 過 程中,在算法上積累了一些經驗。 」顧崇倫說。

其他徵信企業也都在研究自己的模型算法。付春告訴財新記者,國政通聘請了 FICO 的專家,研究開發完成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算法,並已經在一些大型機構進行應用。

但在基礎數據尚不充足的情況下,有業內人士認為現在研究算法還太早。

「不能迷信所謂大數據。 」人人聚財CEO 許建文表示,目前很多 P2P 公司都有線上風控模型,但真正敢於電子化批貸的還寥寥無幾。大多數依然靠線下收集資料和線下審批。 「目前來看,線下人工審批的成功率比線上電子化審批要高得多。 」

阿里型

徵信行業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即「數據來源第三方,為第三方所用」 。而阿里和京東也試圖角逐個人徵信牌照,這讓 人充滿猜想。

阿里並未對財新記者明確承認申請牌照一事,但業內人士普遍稱,阿里和京東申請牌照已是業內人盡皆知。

阿里巴巴多年前就對外宣稱,自己的未來並非電子商務公司,而是一個大數據公司。簡單想像一下當前的淘寶——集納數億消費者,一年實現交易流水超過10萬億元……這無疑是一個數據的海洋。

2012年7月,阿里巴巴的數據分享平台戰略啟動,陸兆禧擔任集團首席數據官。繼而在2013年1月實施的組織架構調整中,數據平台事業部成為25個事業部之一正式組建。目前阿里專職數據分析的團隊已達800人,其中只有一部分屬於數據共享事業部,更多的人以業務分析師身份滲透於其他24個事業部。

阿里巴巴首席商業智能分析師車品覺曾對財新記者表示,阿里比較滿意的數據產品叫「黃金策」 ,它針對單一消費者加入了六七百個變量數據參數。通過這款分析工具,阿里巴巴的數據分析師可以很快告訴你很多問題的答案,而這些答案的準確度可以通過輔助參數的調整不斷提高。比如,從曾購買過母嬰類產品的消費者中判斷有多少是自己有小孩的,準確率是62%,如果再加一個分析參數,如用戶所在城市位置所呈現的適婚年齡情況,判斷準確率就能升到83%,然後再看這個人有沒有汽車,那麼準確率還可以增加到86%。

未來,阿里數據服務最大的需求人群是成千上萬依附於電商平台的賣家。

此外,阿里更大的理想是建一個數據共享平台。業內人士猜測,這個共享平台可能用於阿里上下游企業,以及阿里投資的子公司企業。更大膽的猜測,也許有一天阿里會把數據做成產品,服務於更廣泛的社會各界。

未來格局

經過上述梳理,未來的「中國式徵信」體系已經初見端倪:不同於美國的純市場化體系,不同於歐洲的政府控制體系,也不同於日本的會員制體系,但似乎又集各家所長於一身。

未來的中國徵信格局,央行的基礎徵信數據庫地位自然不容動搖,但各種類型的市場化徵信機構,將成為市場有力的補充。同時,央行徵信中心和其他徵信公司一樣,也要自負盈虧,也同樣接受《條例》的各種監督處罰管理。

「未來市場化徵信機構和央行徵信中心之間是互補和合作的關係。央行徵信中心作為國家建立的數據庫,有我們的使命和指責,我們做的是單憑市場力量很難做的事情。但社會對信息的需求是多種多樣的,未來會從經濟系統整體運行效率的角度出發,我們也很願意看到市場化徵信機構的出現,也很願意和他們合作。 」王曉蕾對財新記者表示。

牛路辰說,上海資信個人徵信業務也會服從央行徵信中心整體戰略佈局,實現錯位補位發展,建設央行個人與企業徵信系統之下的業務子系統,服務對象主要為還未接入央行徵信系統的各類授信機構,如: P2P、融資租賃、商業保理等行業。

比如上海資信建立的 P2P 網貸徵信平台——NFCS 網絡金融徵信系統,截至當前,系統對外合作的網貸機構超過180家,72家機構開始向 NFCS 提供數據,系統收集網貸借款人23.22萬人的徵信記錄,黑名單人數5951人,系統目前向180家合作機構中的40家開放了查詢通道,日均查詢近3000筆。網絡金融徵信系統不僅僅服務於 P2P 機構,未來第三方支付、網絡購物等金融、經濟活動都是其服務對象;其數據來源也不僅限於貸款發放回收數據,範圍會更廣,數據種類會更多。

「未來市場化徵信機構重點就是要在央行徵信系統觸及不到的領域精耕細作。 」常勝表示,很多數據達不到接入央行徵信系統的層次,但同樣具有價值,市場化徵信機構就是要在這些數據上下工夫,尋找機會。

許建文表示,除了信貸數據和各類公共信息數據,目前包括網絡社交數據等「邊緣數據」也是市場化徵信機構角逐的「藍海」 ,其中包括社交、言論、粉絲等。 「只要對衡量一個人約束力有幫助,就可以作為徵信數據參考。目前我們評判借款人的標準,包括身份、資產、負債等硬指標,也包括學歷、社會關係、人品等軟指標。 」目前看來,第一批個人徵信牌照的數量不會很多,業內猜測只有四五家。

關於未來市場化徵信機構的數量,業內也眾說紛紜。顧崇倫表示,中國人口眾多,個人徵信市場的前景非常大,但最終市場需要的公司數量不會多。因此要早介入,有合理的發展渠道,並能夠達到一定規模。上海聯合金融董事總經理郭傑群則認為,美國大的徵信公司有三家,但地域性的有幾百上千家。中國徵信市場廣大,不是幾家就可以覆蓋的。

總體上,發放個人徵信業務許可證,法律上明確授予企業開展個人徵信業務,對中國徵信體系具有里程碑式意義。

付春指出,一方面行業會重新洗牌,門檻提高,規避徵信機構良莠不齊的現狀,在業務操作上會更加規範,保障公民隱私不被洩露。另一方面,獲得許可的徵信機構必然會推出豐富的、個性化的、創新型的個人徵信業務來應對市場競爭,對於提升中國徵信業的服務質量和效率有積極的作用。

「現在拿牌照主要就是佔位。 」拍拍貸CEO 張俊表示,過去30年經濟快速增長,資金都流向了高樓大廈等物理基礎設施。如今隨著市場化效率有待提高,徵信體系將成為無形的基礎設施,而這項基礎設施的建設才剛剛開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07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