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再談逆向 股民老K

http://xueqiu.com/1446242957/29493284
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和反思後,再加上這些天又翻了翻《聰明的投資者》,對於逆向有些新的看法。

我們先來看格雷厄姆對於個股選擇的建議:
1. 第14章,格雷厄姆建議的對於防禦性投資者的個股選擇的7項標準中,基本上沒有關於逆向的意思在裡面,只有價值本身。
a. 適當的企業規模
b. 足夠強勁的財務狀況
c. 利潤的穩定性(10年不虧損)
d. 股息記錄(20年連續派息)
e.10年內每股利潤增長33%以上(老K:格雷厄姆說:如果沒有這一項要求,一般的公司都會出現退步,防禦型投資者沒有理由把此類公司包括在內。——所以,格雷厄姆不是不在乎成長的,包括書後面舉的公司對比的例子,比率一欄裡面都有每股利潤增長的考慮。在此糾正一些人的偏見)
f. 適度的市盈率
g. 適度的股價資產比(即市淨率)
這一章後面講了預測法和保護法,說重視保護的那些人,一般而言,不必熱心關注公司的長期前景,而只需要有理由相信,企業將會持續經營下去(老K:這一點其實不容易,很多小型工業企業、小型品牌消費企業並不符合這一點)。並指出防禦型投資者應更重視股票的分散化,而不是個股的選擇。

2.第15章,積極型投資者的股票選擇裡面,關於最終的個股選擇,「從1939年起,我們的業務侷限於「自我清償」情況、關聯對沖、營運資本廉價股以及少量的控制權業務(呵呵,就是格雷厄姆-紐曼公司和之後巴菲特合夥人公司干的事情)」,他經過長期實踐放棄了兩類業務:購買明顯具有吸引力(以我們一般的分析為基礎)的證券——按照低於營運資本本身的價值無法購買到這種證券(老K:這正是目前許許多多的價值投資者們正在做的事情);非關聯對沖。

在所有格雷厄姆主張的個股選擇中,你基本看不到逆向的詞語,只有價值本身。之後,當營運資本廉價股變得越來越少時,格雷厄姆主張普通投資者的低市盈率法的選股標準,也是來自於上面防禦型投資者的個股選擇標準的改進。

所以,逆向,只存在於整體的思考(比如:再平衡策略)或對於市場的態度中,於個股選擇中最大的意義,是不要因為前景的誘惑,以過高的價格買入股票,而不是在股價下跌時盲目接飛刀。

但普頓爵士的那種大批買入快要破產的股票的做法,並不是格雷厄姆所主張的,估計最多被格雷厄姆稱之為理性投機。另外,格雷厄姆也並不主張買入困境反轉之類的股票,這一點,從他在許多章節談及選股時,都要求股票長年不虧損的標準可以看出來。如果真的要買陷入困境的股票,那麼安全邊際就是2/3的淨營運資本,且大幅度分散(格雷厄姆至少買了100種不同的證券)。如施洛斯所說,格老只關心價值,買的是真正的價值。

我是格雷厄姆的粉絲,慢慢地,發現之前好多想法跑出去了,最終還是又回來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90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