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啞謎-胡孟青、王雅媛


註: 這篇文有大量拉抬小弟人氣的成分,如果有所得罪,真對不起大家。


今日貼他們寫的文出來,看她們寫甚麼。


首先是胡小姐: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9549






 


6月2日生果日報


 


星光傳訊創辦人黃金富於2000年 入主中華發展(1051),易名星光數碼,其後相繼改名為星光生物科技、信用卡防盜,但無論點改名,一樣年年蝕到喊。其後再改名為智富能源,卻未改蝕本宿 命。

 


 


.....公司搵大摩配售130億股集資額45.5億港元,大摩 接呢單生意,似乎係睇好呢位業內猛人。有高人入股入局,照計唔似搭個雞棚咁簡單,公司將改名為「國際資源集團」,希望今次改名可以改埋運,真係可以成功轉 型。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9548






 


6月16日生果日報:


 


唔肯花時間做功課,點解唔索性跟住高人指路行 蹤,彤叔自己都係開股票行嘅,斷估唔會甩拖,因為呢個世界八成嘅財富都係被兩成人壟斷晒,點解唔搵嗰兩成嘅人做盲公竹。人家隔幾日就增持隻新時代 (166),有晒入市位,仲越買越高,理得佢個阿根廷油田座落於阿根廷邊一忽,實不相瞞,有啲睇圖睇業績你都唔會吼嘅股票,只有信人。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9550

 


今日生果日報:



 


近期市場 上真的屢屢出現二仔底死跟指標,但選擇死跟之前,應先判別自己個底有無人家咁厚,就好似07年、08年跟四叔及近期彤叔的例子,還有我們看到的是路人皆見 的一面,全部披露在人前的景象究竟又是不是全部呢?



 


究竟跟四叔買現貨者,有否考慮到對方有否同時以期指做對冲,就算無做對冲,輸光成個組合的後果都可能只 係唔開心一陣,而二仔底就一個唔覺意有咩差池可能慘到要瞓街。而跟彤叔作指標者,人家增持的背後是想引你還是真的想益你,你到底搞清楚未?



 


因此唔好當有名 有姓有頭有面嘅就一定會係你嘅福星,人家增持減持係事實,肯定對股價產生短期刺激,惟長期走勢還得視乎公司造化與市況,少一樣都唔掂。就好似早前有公司又 改名轉型,但係根據同一間公司以往嘅紀錄,路人皆見佢未成功過,寫完文章到結尾都只係擺明希望佢今次得啦,竟然被視為一種推介,究竟是求冧巴若渴已到了飢 不擇食的地步,抑或是先入為主誤解原文本意?無人會認自己蠢,尤其係香港人,日後再在本文找到任何冧巴千祈千祈唔好跟,費事煩。

 


greatsoup:

我覺得總算有點良心,起碼肯承認自已寫過,總好過某一部分財演寫完之後唔記得。

不過這兩單case,肯定唔夠本博客早: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9555


早前有隻新時代(166),散仔以為跟彤叔冇甩碌,點知雖然見佢現 兜兜幾百萬幾百萬股咁買,之不過後面原大股東就幾千萬幾千萬股咁走。懂得捉股民心理,係上市公司股價醜女大翻身嘅基本條件之一。改咗名唔夠兩年、前身金豐 21嘅中國金融租賃(2312),近期又再大換班兼有大動作。首次認識此股係因為龔耀輝之前入過去做CEO。此君出過書教人識別上市公司易容術,肯出任高 職,好易畀投資者一個印象,就係佢替呢間公司做咗盡職審查,只可惜呢位CEO只係做咗唔夠一年,對呢間公司嘅質地好難有咩啟示性。

狂發CB任意攤薄

不 過諗深一層,呢類金融租賃企業絕大部份都係銀行之子公司,因為金融租賃呢門生意極為資本密集,少啲實力都好難成功。用得呢類服務嘅主要係航空公司,其次係 車隊或者船隊,以前者為例,大部份航空公司就算買得起新飛機,都因為每年折舊蠶食利潤而唔會食起晒成組機隊,即使錢多如國泰航空(293),手上一半機隊 都係租番嚟,咁係邊個買起架飛機呢?當然就係呢類金融租賃銀行一手包辦,私人公司少啲背景實力都好難入行。


呢間公司本身市值才五千萬左右,最近忽然配售3 年期可換股票據(CB),而CB嘅規模竟達4125萬,幾近公司市值的8成,而換股價更只是2.75港仙(greatsoup:實是淨資產的110%,但不得低於2.75仙),相當於現價折讓8成3!試想想,資金用途已經唔 再係本業,而係證券投資及一般營運,唔通借錢炒股?究竟上市公司有否諗過,睇好你間公司將來可以透過本業食大茶飯嘅小股東,突然變成苦主嘅感受?此事只係 冰山一角,市場上還有不少類似例子。由毫子股跌到升仙,再大折讓大比例供股嘅細價股,就算將來由供股價升番上去都一定冇散戶份,皆因高難度大動作嘅目的, 就係要自己玩晒。

但本博已在6月15日已寫。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8655





...


這 隻股前稱金豐21,是21章的產物,在股市低潮的2002年,以1元發行1億股上市,2007在數日內炒上幾倍,之後又1拆10又1送1,之後又1送 3,1股變成80股,作為散貨手段,以進軍海陸空作及引入龔耀輝,為散貨題材,並一度炒上20仙的水平(即拆送股前的16元),即是較上市價升了15倍。

.....


今日,公司宣佈發行4批不多於4,125萬的可換股票據,年息2%,換股價為2.75仙或資產淨值的110%,以較高者為準,以現時股價20.3仙,折讓86.45%。


若並無任何發行高價新股的行動,最多可換15億新股,為現時股本的444.65%及擴大後股本的81.65%。


由此可見,這是一項洗殼的行動,目的是以低價讓新主進入,亦為未來有收購作準備,以用光這筆集資款項,亦可以加快入主的進程,減少炒作的時間。


另 外,此批可換股債券的潛在利益超過258,250,000元[(20.3仙-2.75仙) x 15億],令其不用炒得太高就可以賺錢,所以雖然明天可能會大升,但應該是曇花一現,其後可以慢慢壓低股價,並放大量,引人購入,之後作出收購,輕輕炒一 把,加上鼓手的推動,令其成功退出。


因為我近來不太精神,應該猜得不準,加上近來投資成績不前,維持在40%-50%的回報水平,有些更要打靶,真是痛苦,所以不要過於相信呢。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9551

7月10日:

好似中核國際(2302)呢隻股,好早已經寫緊,不過唔郁就冇人理啫,翻 咗一番先至有人關心,正宗後知後覺!股市係鱷魚潭,超過八成係人為,兩成才是上市企業本身造化。唔少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嘅細價股及莊家,借消息扮內幕一傳十 十傳百,市場參與者少啲定力或多點貪念都會中招,唔講邊隻,返屋企望下床下底同埋股票行個倉底有幾多已經變咗牆紙嘅股票,就一清二楚。胡孟青

根據我的報紙紀錄,最早都在今年6月10日,但在她的書中已有,我猜它早半年吧,即是2008年11月。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8581

那筆者呢?


有記錄的這篇是今年4月21日,下面那篇看日期是2008年7月14日,其實在2008年5月已寫,只因遷Blog關係,使日期變了這個。


中核海外憶事: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7402


中核海外借殼: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4013





至於王小姐這一篇,我特地找回那篇報導給大家看一看(其實我連那本雜誌連圖也有,一看圖就知哪家),其實這隻股大家都很熟呢。


王小姐該文: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9552




上星期我看一篇第三季十大必勝股的文章,當中比較特別的是,今次選了一隻市值不過二十億港元且非常冷門的股票,與作者一向選擇大路安全股的風格有點不同。我翻查過去半年的新聞,報章極少推薦此股票,而有關新聞亦不多。

雖 然它所屬行業是十分值得關注及它亦有盈利故事配合,但畢竟有很多人是跟着此十大必勝股下注,推薦冷門股仍是有一定的風險。因此我相信它被選中的原因與此股 價表現強勁有關。在十大必勝股出版的前一個星期,此股足足升了30%。股價愈升愈厲害,自然推薦人對它的基本面也多了點信心,夠膽推薦。我在這裏提出這個 觀點,並不是代表我認為那隻冷門股不夠實力,相反它更是我的「心頭好」。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9553


其中只有一隻接近二十億市值吧。Wisenews近一年(去年7月14日至今日)只有125篇報導,其中該報近一兩個月吹水文最多,包括我最愛的寶珠姐。


那謎底就是:


http://realblog.zkiz.com/searchresults.php?ownerid=9&searchtext=1155&Submit=%E6%90%9C%E5%B0%8B


其實最後連我都看淡,哈哈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54

球王終於出手-宏通集團(931)


公司原本是從事Intel CPU的分銷商,因公司收款慢,付款快,需要大量貸款以用作週轉,加上產品跌價速度過快,埋下陷入財困的因子,在2005年,造成大量存貨及應收款撇帳,導致公司停牌。


2005年中期業績已顯困境,抵押現金增加、現金減少,應收款增加,機器及設備劇減,看來是售出以作週轉。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50926/LTN20050926132_C.pdf


轉型用作解決財困: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51124/LTN20051124022_C.pdf


2005年業績出爐,終暴露困境,作出大幅撇帳,導致大虧。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60428/LTN20060428118_C.pdf


被清盤: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60922/LTN20060922205_C.pdf


其後公司獲得簡志堅先生重組,以下是公司重組的故事: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3853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3854


其後,簡先生陸續減持股票,並賣出自己的物業予公司:


以下是續上文的減持紀錄,共減持109,860,000股,套現約4,280萬,其後股價開始下跌,亦無減持的行動了。

簡志堅 122(L)
2,000,000(L)
HKD 0.480 10,047,151,398(L)
422.23(L)
25/02/2008
簡龔傳禮 122(L)
2,000,000(L)
HKD 0.480 10,047,151,398(L)
422.23(L)
25/02/2008
簡志堅 122(L)
106,860,000(L)
HKD 0.388 10,049,151,398(L)
422.32(L)
22/02/2008
簡龔傳禮 122(L)
106,860,000(L)
HKD 0.388 10,049,151,398(L)
422.32(L)
22/02/2008
簡志堅 122(L)
1,000,000(L)
HKD 0.388 10,156,011,398(L)
426.81(L)
19/02/2008
簡龔傳禮 122(L)
1,000,000(L)
HKD 0.388 10,156,011,398(L)
426.81(L)
19/02/2008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106/LTN20090106325_C.pdf


據董事經作出一切合理查詢後所深知、全悉及確信,賣方為一家投資控股公司,於本公佈日期,


(i) 其999,999 股已發行股份由本公司執行董事兼主席簡先生(於本公佈日期持有本公司已發行股本約68.55%)持有;及



(ii) 1 股已發行股份由執行董事簡龔傳禮女士(「簡女士」)持有。因此,根
據上市規則,賣方被視為本公司關連人士。



.....


物 業由賣方與特許權持有人匯多利(607,即簡先生正重組的第2家公司)分佔,並根據匯多利與賣方於二零零八年六月訂立之特許權協議(「特許權協議」)作辦 公室用途。根據特許權協議,匯多利須每月向賣方支付特許權費10,000 港元,而授出之特許權將於二零零九年五月十八日屆滿,匯多利有權按賣方所定之經修訂特許權費將特許權協議重續一年。

根據賣方表示,賣方於二零零五年五月以5,900,000 港元之代價購入物業。物業於賣方賬冊內列作「土地及樓宇」。



關於匯多利的資料,我也寫過一些,可看: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4080

亦參與過電訊盈科私有化: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1216/LTN20081216345_C.pdf


於二零零八年十二月十二日,本公司全資附屬公司銘華集團有限公司於公開市場收購電訊盈科股份,總代價約為9,880,000 港元(不包括印花稅及相關開支)。


所收購之資產:2 ,700,000 股電訊盈科股份,於本公佈日期約佔電訊盈科全部已發行股本0.04%


購買價 : 每股電訊盈科股份 3.6607 港元


林奇兄也曾抨擊此公司: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4699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4720


之後,股價開始大舉上升,最近聲稱無Blog的那位C字頭財經雜誌作者賺了幾倍。大股東亦開始有減持及轉倉、亦有行使可換股債。


至此,大股東在這1年多間約套現2.38億元,已取回1億成本有餘,更有約1億利潤,尚未計算物業套現之款項及獲得營運資金。

股東名稱 作出披露的原因 買入/賣出或涉及的股份數目 每股的平均價 持有權益的股份數目(請參閱上述*註解) 佔巳發行股本之百分比(%) 有關事件的日期 (日/月/年)
簡志堅 122(L)
200,000,000(L)
HKD 0.510 9,707,151,397(L)
315.27(L)
04/06/2009
簡志堅 124(L)
440,414,507(L)
  9,907,151,397(L)
321.76(L)
04/06/2009
簡龔傳禮 122(L)
200,000,000(L)
HKD 0.510 9,707,151,397(L)
315.27(L)
04/06/2009
簡龔傳禮 124(L)
440,414,507(L)
  9,907,151,397(L)
321.76(L)
04/06/2009
簡志堅 122(L)
120,000,000(L)
HKD 0.450 9,907,151,397(L)
375.47(L)
03/06/2009
簡龔傳禮 122(L)
120,000,000(L)
HKD 0.450 9,907,151,397(L)
375.47(L)
03/06/2009
簡志堅 122(L)
20,000,000(L)
HKD 0.450 10,027,151,397(L)
380.02(L)
02/06/2009
簡龔傳禮 122(L)
20,000,000(L)
HKD 0.450 10,027,151,397(L)
380.02(L)
02/06/2009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616/LTN20090616360_C.pdf


近日,公司停牌,並宣佈向兩位賣方購入與山西蘭花煤炭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目標公司28.01%股權。


山西蘭花煤炭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的簡介如下:


(i)主要從事採煤、製造及銷售化肥、精細化工、藥品及機械、房地產開發以及旅遊業務;


(ii)目標公司現持有山西蘭花科技創業股份有限公司之控股權益,該公司之股份於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為中國十大藍籌煤炭企業之一;

公司資料如下:


http://www.chinalanhua.com/gsgk/gsjjcon.asp


(iii)目標公司於成立日期至二零零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期間之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率年平均約為118.47%;及


(iv) 截至二零零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錄得銷售收入約人民幣5,873,000,000元、上繳稅金約人民幣1,067,000,000元及稅後淨利潤約 人民幣1,955,000,000 元,而目標公司於二零零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之資產淨值約為人民幣6,000,000,000元。


由此可見,簡先生的人脈簡直是非常廣,亦是國家企業,規模亦不算少,又是根正苗紅的煤企,可見其氣魄是懾人過人的。現時市值已經70億,看來100億市值有望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72

假按揭 - 內房金蟬脫殼,內銀引狼入室 會計仔筆記

 http://accountboyhk.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1636795

有前輩教過,在大陸,只有騙子才是真的,做due diligence 時尢其要留意。一二月份銀行貸款大升,中央要求銀行貸款要到位,樓市成交價量也齊升。要知道,在金九銀十也賣不出的樓盤,在金融海潚大量工廠倒閉的情況下可以不減價反而加價的賣出,這... 好像有一點巧合。

如果你是內地房地產公司的老闆,你有兩個選擇: 1) 找一些失業民工,造些假工資單,比錢叫佢比番20%首期比自己,再昆銀行批埋80%按揭比自己,之後比舊安家費個民工,叫佢消失,佢欠銀行既錢就...貴行自理 2) 借高利貸等個盤賣出,希望新既中央廉租房政策唔好打擊到你。做得內房既都唔好乾淨得去邊,尤其係拿地既過程,有幾多人會選二,我真係唔知。這些東西,一定有,有幾多或幾少,無人知。現在是看不到的,有心人散完貨3至6個月後自然會浮出來。

過去幾年,又入世又奧運又加息,中資銀行長期塔著順風車,今年真係要要對大考。大陸既賬,尢其係中小型非國企,有幾堅有家心中有數。就算你走去問我地香港最叻果幾間銀行,如果佢收到既全部係假賬,我唔認為佢地既風險管理可以做得點好。如果我宜家比人用槍指住個頭要買銀行股,我會寧願去買管理層最叻,在以前假賬更橫行既情況下都唔駛阿爺注資那些。

內地房地產名人牛刀寫過一篇講「假按揭」的,大家有興趣可看看。

牛刀:中国楼市为何要以假按揭的形式自杀

尽管央行和银监会一再重申,二套房贷并没有松绑,但实际上,很多城市已经公开发文予以取消,甚至连外资购房都可以采取二成首付。不管是自住,还是改善,还是投资,还是炒楼,还是骗贷等等,只要你买楼,银行基本一律二成首付,有的甚至更低。但是,银行绝对不会去查隐藏在政策空隙间的种种罪恶。而最为严重的,当属假按揭。

 

  假按揭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开发商为了解资金的燃眉之急,采取公司员工签约购买的形式,从银行套取大量现金。现在市面上看见的,开盘就销售80%,成交量放大,楼市回暖,房价恢复性上涨等等市场层面反映出来的都是这种假象。

 

  不仅骗贷,而且制造楼市假象,欺骗自住型购房人士。二套房贷名存实亡,不知道刘明康还有什么脸面,在两会上信誓旦旦的表示,中国金融很安全,二套房贷政策没有放开,媒体对温总理报告是误读……好一个误读?怪不得,很多网友对刘明康不屑一顾,认为其实是这位银监会主席在公然撒谎,欺骗公众。

 

  在上海、北京、成都等地都有这种被刻意营造出来的假象,因为许多数据没有上传,无法查出近期的真实情况,但是,现在所谓楼市回暖,成交量放大,卖楼排队,不是开发商的作假,就是炒家在诱导买家入市,都是彻头彻尾的欺骗和谎言。现在的价位不可能有大量的自住买家入市,房价下跌的趋势不可能在假按揭的疯狂下逆转,所有借二套房贷松绑的投机和欺骗行为,只会导致中国楼市的自杀,最后是银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们随便查一下深圳一些楼盘的成交量放大的事实,就会拆穿许多弥天大谎。在售的楼盘福田水木阑山,金地梅陇镇花园,星河丹堤花园,海岸时代公寓,福田明华大厦,中城天颐花园,诺德假日花园等热销的真实情况背后的事实:

伍翠 预售房地产抵押登记金地梅陇镇花园共10套 2008.05.16 办理之中 45-200830915

2 欧卓邦 文惠娟 预售房地产抵押登记金地梅陇镇花园共10套 2008.05.16 办理之中 45-200830914

3 郑轶 巢宇 预售房地产抵押登记金地梅陇镇花园共10套 2008.05.16 办理之中 45-200830913

4 黄伟新 曾美珍 预售房地产抵押登记金地梅陇镇花园共10套 2008.05.16 办理之中 45-200830912

5 汪洋 周剑 预售房地产抵押登记金地梅陇镇花园共10套 2008.05.16 办理之中 45-200830911

http://news.dg.soufun.com/2009-03-24/2471853.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35

永恆策略(0764)上市以來的供合拆情況(1)

永恆策略最初稱為海岸集團,主為從事電影VCD之生產,股東包括當年的中建電訊(138,前連域集團、中翹電訊)及中國星集團(326,前星光娛樂),在2000年2月初承著科網熱潮上市集資,雖然有良好的概念,但卻一反常態股價沒大波動,不久甚至下跌,當年網上名人fai 當年說他自己正收集該公司之股權,把股價炒高。

在2001年6月,主要股東把股權出售予中國星集團,其後股權陸陸續續向中國星集中,就開始它的瘋狂變化之旅。2001年,收購中國影視銷售網絡之外,中國星也把其電影版權注入,把公司轉型成為電影版權發行公司,並在次年易名采藝多媒體,但後來電影業也不振,於是開始進軍其他業務。

2005年間,進軍疊碼仔業務,2006年又進入北京地產業務,2007年又開始進入澳門地產業務,購入2塊地皮發展,2008年加強賭業發展,其後策略又改變,把土地售予相關公司寶利福(8172,前衛科創業,後易名中國星電影、嘉匯投資、中國傳媒影視),後又成為中國星集團和寶利福的輸血機,在以上的變化下,公司所需資金不少,開始發動抽水機集資。

2010年又購入亨達國際(111,現信達國際)前母公司亨達集團之5%股權,進軍金融業,後又出售,同年又進軍有機農業失敗,不久又欲購入尖沙咀酒店又失敗,但不久成功購得嘉域集團(0186,前隆輝集團)前總部嘉域大廈,並易名樂基官塘工廈,後又出售,之後又購得于文鳳哥哥持有的港建財務,並開始向文化地標投資(674,前金島、友力投資)購回當時稱為嘉匯投資的寶利福,又拯救財困的中國金豐(8176,前富麗花譜),關係非常複雜,但持續需要資金下,當然就是不停集資。

在這13年的過程下,公司的自上市以下股本變化,有1次送股,1次供股,4次合股,5次供股,列之如下:
2001年10月,1送1紅股。
2005年1月,1拆10。
2007年5月,10合1。
2007年11月,2供1,每股30仙(即經股本調整後60仙)。
2008年5月,10合1。
2009年2月,2供1,每股10仙(即經股本調整後2仙)。
2009年4月,10合1。
2010年8月,1供3,每股40仙(即經股本調整後0.8仙)。
2011年7月,1供5,每股4仙(即經股本調整後0.08仙)。
2012年5月,40合1。
2013年3月,2供1,每股1.2元(即經股本調整後0.06仙)。

至於對股本之影響及股東權益方面,下一篇再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600

半糖飲料最多兩周一次 微糖一周一次為宜 天天喝珍奶 一個暑假暴肥五公斤

2016-08-01  TWM

熱暈了,來一杯冰珍珠奶茶消暑,喝完心情好,但體重可能因此悄悄增加。消耗整杯的熱量,不僅要慢跑八十分鐘,背後更潛藏了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危機。

好熱!消暑必選之一珍珠奶茶、多多綠茶等手搖杯飲料,成為夏日暢銷飲品,殊不知好喝的背後,竟然隱藏可怕的甜蜜危機!

根據「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顯示,近九成國中生、八成五的高中生和近八成的十九歲到四十四歲成人,每周至少喝一次含糖飲料,顯見含糖飲料可說是國民飲品。

但有趣的是,營養師都極少喝含糖飲料,台灣營養基金會執行長吳映蓉就說,「很少喝,一個月喝不到一次。」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主任許惠玉和新光醫院營養師夏子雯也說,只喝「無糖」。

原本吳映蓉是含糖飲料的愛好者,但學了營養學才知道,「含糖飲料會喝下太多的熱量,而配料多為高度精緻澱粉,不含微生物、礦物質,沒有營養價值,只有增加熱量。」後來習慣大改,現在最常喝的是無糖綠茶和拿鐵。

陷阱 熱量等於一個便當

到底含糖飲料熱量多高?國民健康署調查,一杯七百CC全糖珍奶,熱量為六五三大卡,以暑假兩個月來計算,若每天一杯,體重會增加五.一公斤,而想要消耗一杯的熱量,若以六十公斤的人為例,得走一八七分鐘的路或是慢跑八十分鐘,並不容易。

夏子雯進一步分析,一杯全糖珍奶等於多吃一個招牌便當,而六十公斤的成人一天所需熱量為一千八百大卡,一杯珍奶就超過三分之一的一日所需,相當可怕。

那麼,在這超高的熱量當中,「糖」扮演了多大比重?夏子雯表示,一杯手搖飲料,全糖的糖分熱量是二一○大卡,實在過甜,七分糖熱量為一四○大卡,半糖則是一百大卡,三分糖是六十大卡,無糖則是零大卡。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游離糖(額外添加到食品中的單糖及雙糖,以及蜂蜜、糖漿及果汁中天然存在的糖分),攝取量應控制在一人一天攝取總熱量的五%。

若以上述六十公斤成人為例,每天游離糖熱量不能超過五%,即九十大卡,如果喝的是全糖飲料,一杯就超量了。

除了糖是甜蜜陷阱,配料也是「包著糖衣的毒藥」。夏子雯說,兩個平湯匙的珍珠熱量約七十大卡,一般七百CC的手搖杯,大概是六湯匙珍珠,熱量約為二一○大卡,而椰果為六十五大卡,布丁是一一○大卡,熱量真的都不少。

長期攝取大量的糖,最令人擔心的是,會刺激大腦多種神經傳導物質分泌量增加,研究也顯示,會使人產生依賴感,有「糖上癮」現象,若甜度不夠,就覺得食物沒味道。

風險 心血管疾病易上身

許惠玉警告,含糖飲料熱量高,長期攝取會導致肥胖、高血脂等新陳代謝疾病的風險,如果又沒有運動,一年體重就可能增加十二公斤。此外,「含糖飲料喝得越多,血液中三酸甘油酯、壞膽固醇等不好的脂質濃度也會越高。」台灣近七成的成人有脂肪肝,且有年輕化趨勢,酒精、飲料中的果糖和奶精都是元兇。夏子雯也指出,含糖飲料導致血糖過高,長期下來容易罹患第二型糖尿病。

含糖飲料潛藏許多甜蜜魔鬼,卻是生活的小確幸,「不是完全不能喝。」吳映蓉建議,例如珍珠奶茶改為珍珠「鮮」奶茶,就少了奶精的飽和脂肪,而且鮮奶本身就有乳糖,可以讓額外添加的糖度減少;甜度方面,也可以慢慢減量,從半糖到三分糖再到無糖,習慣以後,像她現在「還真沒辦法喝含糖飲料」。

如果是糖上癮的人也不要太灰心,許惠玉說,自己的兒子就是糖分上癮,但她讓兒子看過因長期糖上癮導致失能的病患後,兒子開始注意糖攝取量。

在家製作豆漿時,做好的是無糖口味,兒子一開始會加糖,後來就懶了,糖量也慢慢減少,到現在,雖然偶爾還想摻糖,但無糖也能接受。

至於一般人,夏子雯建議,微糖飲料頂多一周一次,半糖飲料頂多兩周一次,全糖和七分糖就完全不建議。要開心也要健康,含糖飲料你喝對了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213

1986年6月6日: 邱氏家族出售遠東銀行股權予國銀亞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272

母子供股-冠軍科技(92)、看通國際(1059)(3)


我根據拉利先生在Capital Week拾維斯牙慧的文章得到少量啟發,另加以改進,把它發展成一篇有意義的文章,要謝謝這兩位Blogger。

寫這篇文相信花的心機是較多的,前兩天寫了幾資失敗,前晚花了兩小時找資料,昨晚我花了五個小時把文章及資找搞好,現在可以來個簡短的總結。


這兩家公司盈利雖多,但幾乎全部盈利都投入一些每年都會減值,但亦未必收回的按金、支出及其他事項上面,導致現金流出,或是根本是造盈利出來,但根本大部分是虛構的,所以以這些固定資產投入掩飾,支出的就是公司的營運費用。


公司的資金不停流出,需要資金營運,故公司要不停利用空氣收購來拉抬股價,目的為配股之後派貨,或是後來配股作準備,作為支撐營運之用。


但是這樣多的貨源,不易令散戶購入,故要利用基金的力量,故公司更有任務去做好業績,並派發股息,使公司營運負擔加重不少。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330/LTN20090330386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324/LTN20090324333_C.pdf


但是,去年看通供股,細看其財務情況,供股之要求不是太強烈,包銷的原因,可能只為為日後盈利成長派息鋪路。


加上包銷後持股增大,重奪主導權,合股後炒上後又有批股空間。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417/LTN20090417141_C.pdf


但是冠軍供股,卻有更深一層的意味。

冠軍以1供1供股,每股1毛供股,集資的1.991億港元,正好和之前大股東賣看通股權給公司時,給的高換股價CB共188,553,096.27元,以及1%利息(換股價1.09元),加上派息約990萬相近。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813/LTN20080813566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330/LTN20090330370_C.pdf

故我大膽推斷,冠軍的供股主要是用來派息及來替大股東換回高價可換股債券。


大股東包銷的目的是用來替自己解套,簡而言之,以之前高價賣看通換來高價冠軍的CB,換成低價的冠軍股權。如有人跟供,就能把公司集資的現金據為己有,真是一箭雙雕,正如之前988一樣。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6585


但這次供股的結果,令公司攤薄更嚴重,股東受損更大。據往績來看,亦令公司有空間再發供股,繼續抽水之旅。


總結而言,我對此次供股持中性態度。短炒輪的人更不應該,最後結果一是變廢紙,一是跟供輸得更多。


希望我猜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07

1983年3月1日:聯邦地產購入會德豐大廈



1983年3月1日,聯邦地產(已除牌,除牌前編號77)宣佈向新亞置業信託(已除牌,後易名會德豐地產,除牌前編號49)購入新建的會德豐大廈,作價4.82億元。

會德豐大廈所處位置,以前是舊渣甸洋行總部渣甸大廈。據考證,渣甸洋行投得海傍道地皮後,於1841年建成第一代渣甸大廈。而第二代渣甸大廈則於1908年落成,其後又於1956年重建,1970年代業權易手後,在1984年建成現時的會德豐大廈,後來連卡佛取得1至3樓業權,於是變成連卡佛持有1至3樓,3至24樓寫字樓由聯邦地產持有。

說回聯邦地產的歷史,據何車先生在2005年於蘋果日報的資料,聯邦地產的主要資產是干諾道中的 國際大廈與聯邦大廈(已易主兼易名,現名「中保大廈」及「永安大廈」)。兩廈地皮,近1個世紀前據說是用作絞製麻纜麻繩,供船舶使用。其後獲張玉良家族購入大部分股權,然後馬登家族持有的會德豐以股換股方式購得控股權,使張玉良家族取得會德豐之控股地位,負責集團地產發展,馬登家族股權變成較少之二股東,負責集團航運發展。

1980年代初,國際航運業開始低潮,會德豐經營不佳,但馬登家族因早年在中國內地資產給共產黨收回,深恐香港如過往中國內地般,其資產再一次面臨共產化,故仍然大舉投入資產可移動之航運業,但張玉良家族不願,故馬登家族出售股權予已故東南亞富商邱德拔,邱德拔同時全面收購會德豐,其時,包玉剛在購得九龍倉控股權後幾年,實力恢復,且和馬登家族早年經營航運業,和其相熟,熟知會德豐資產價值。至於張玉良亦因為家族關係,無力爭奪控股權,故出售其股權與包玉剛之九龍倉(4),但要求包玉剛必定要取得會德豐之控股權,爭一口氣。於是邱德拔及包玉剛進行會德豐爭奪戰,在多次加價後,包玉剛旗下在龍倉取得決定性控制權,邱德拔把股權售予九龍倉,退出收購,賺得一筆小財,於是會德豐成功被九龍倉全面收購。

後來早年收購九龍倉之控股公司隆豐國際(20),在約1990年代更名為會德豐,以會德豐之名代表隆豐之資產,這就是會德豐之由來。會德豐系旗下有很多上市公司。聯邦地產、置業信託、新亞置業,以及新加坡上市之馬可孛羅(現時為會德豐地產(新加坡))等。

2000年間,會德豐系有不少動作,1999年,旗下九龍倉把有線電視及家居電話業務重組成有線寬頻(1097)上市,其後私有化連卡佛。

2000年及2001年,分別出售較小型的上市公司寶福(21)及港通(32,前香港隧道)予趙渡旗下之和成控股(651,現時易名中國船舶)及張松橋旗下之渝太地產(75,前彩星地產)。差不多同一時間,聯邦地產合併A股及B股,數月後,會德豐擬獲新亞置業私有化,但一天後終止。2002年,新亞置業私有化聯邦地產,會德豐大廈3至24樓物業轉移至新亞置業信託。

2003年,連卡佛被吳光正家族購回,順帶取得會德豐大廈1至3樓物業。次年新亞置業信託易名會德豐地產。會德豐大廈3至24樓變成在會德豐地產之手。

2010年,因會德豐地產和新世界合作投得柯士甸站上蓋物業,導致需進行更多披露,於是會德豐在次月以每股13元順帶進行私有化,並獲得成功,於是會德豐全部持有會德豐地產,會德豐大廈3至24樓由會德豐持有。後來柯士甸地皮建成The Austin及Grand Austin。

2016年,由於整合業務之需,會德豐大廈由九龍倉及吳光正家族以61.61億購入,分為1至3樓商場物業代價11.41億及3至24樓寫字樓50.2億,在這32年間,物業價值增加11.78倍,每年增值約8.3%,加上當中的租金回報,相信每年複合回報約有10%,如果以近年槓桿約50%計算,每年複合回報約16%。可以知道,如果捱過多年低潮的話,相信獲得厚利的機會不少,所以以本賺得錢,然後購入最旺區的物業,也是一個生財之道也。


資料來源:

1. 會德豐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C%83%E5%BE%B7%E8%B1%90

2. 會德豐大廈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C%83%E5%BE%B7%E8%B1%90%E5%A4%A7%E5%BB%88

3. 新亞置業私有化聯邦地產通函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3/0124/LTN20030124050_C.PDF

4. 會德豐購得柯士甸地皮公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0/0303/LTN20100303012_C.pdf

5. 會德豐購得柯士甸地皮通函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0/0518/LTN20100518528_C.pdf

6. The Austin
https://zh.wikipedia.org/zh-hk/The_Austin

7. 九龍倉向會德豐及吳光正家族購入會德豐大廈權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6/0314/LTN20160314877_C.pdf

8. Earnings Per Staff 吳光正大勝董建華 何車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459

9. 包玉刚家族私有化退市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24063

10. 債務纏身買公司揭趙渡神秘面紗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7149

11. 私有化會德豐地產公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0/0427/LTN201004271144_C.pdf

12. 會德豐私有新亞置業朝令夕改
http://std.stheadline.com/archive/fullstory.asp?andor=or&year1=2000&month1=8&day1=26&year2=2000&month2=9&day2=29&category=all&id=20000912d05&keyword1=&keyword2=

13. 新亞聯邦停牌將私有化
http://web1.singtao.com/archive/fullstory.asp?andor=or&year1=2002&month1=12&day1=10&year2=2002&month2=12&day2=10&category=all&id=20021210d01&keyword1=&keyword2=

14. 會德豐重組落實三公司今日復牌
新亞私有聯邦涉資十億
http://the-sun.on.cc/channels/fina/20021218/20021218013250_0002.html

15. 連卡佛 Joyce予吳光正  City Super交九倉
會德豐重組賣清名店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030217/3123919

16. 會德豐系重組過一關
新亞私有聯邦 大比數通過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030222/3134288

17. 會德豐地產擬私有化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00420/1394664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930

1989年1月11日:茂昌眼鏡(0152)購入同業網絡

1989年1月11日,公司宣佈以500萬元向一堆公司購入5間零售店的同業,如果高於合約之淨值,代價約10萬。目標用於擴張零售網絡。雖然該網絡每年虧損150萬,但因為管理層有信心,在可見未來可恢復盈利。

但是,公司仍是經營不振,其後出售上市地位予深圳政府,易名深圳國際,前主購回茂昌眼鏡業務。2014年,中國華仁醫療(648,前祥華國際、軟庫國際、中國仁濟醫療)購入茂昌52%股權,作價254萬,所以這麼多年這業務貢獻仍是很低,把一家有上市地位的公司,變成財技玩具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686

利來不利來,利來在U-right?-PNG資源(221)、佑威(627)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129/LTN20080129400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304/LTN20080304219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00831/LTN20100831801_C.pdf

尚待考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1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