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四家煤企2015年預虧逾74億 陜煤、中煤“領跑”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45876.html

四家煤企2015年預虧逾74億 陜煤、中煤“領跑”

一財網 董來孝康 2016-01-29 13:22:00

1月29日,陜西煤業對外表示,預計2015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27億~-33億元。去年,受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產業結構調整、煤炭行業產能過剩及煤炭需求不足等多重因素影響,煤炭價格持續大幅下滑,導致公司2015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虧損。

2015年註定是煤企非常悲慘的一年。1月29日,陜西煤業(601225.SH)對外表示,經財務部門初步測算,預計2015年年度經營業績將出現虧損,預計2015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27億~-33億元。

對此,陜西煤業方面給出的解釋是,去年,受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產業結構調整、煤炭行業產能過剩及煤炭需求不足等多重因素影響,煤炭價格持續大幅下滑,導致公司2015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虧損。

記者粗略統計了一下,四家上市煤企2015年都已經預虧了,預虧額在74億~85億元之間,值得關註的是,陜西煤業和中煤能源(601898.SH)的預虧額處於“領跑”狀態。

廈門大學能源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林伯強等行業分析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煤價沒有明顯止跌、回升跡象的情況下,對於巨虧的上市煤企來說,只能不斷剝離虧損礦井。

凈利同比降93億

1月29日,陜西煤業在發布的2015年年度業績預虧公告中透露,預計2015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27億到-33億元;但2014年同期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則為正數,接近9.52億元。

同日,雲煤能源(600792.SH)和大同煤業(601001.SH)也各自發布了2015年年度業績預虧公告,分別預計2015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7億和-17億元;而2014年,雲煤能源和大同煤業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都為正數,分別約為3789萬和1.49億元。

大同煤業給出的虧損理由,幾乎和陜西煤業“如出一轍”,雲煤能源的虧損原因則略有不同,但價格大跌仍是“罪魁”。

雲煤能源方面表示,2015年以來,主要受鋼鐵及焦化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生產持續低迷的影響,焦炭產量下降及產品價格大幅下滑,而原料煤采購價格的降幅小於焦炭價格的降幅,導致公司報告期內出現巨額虧損。

1月22日,中煤能源也發布公告稱,經公司財務部門初步測算,預計2015年的年度經營業績將出現虧損,按照中國會計準則,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3億~-28億元;而2014年全年,其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還是正數,約為7.67億元。

煤炭人士應該記得,在1月20日舉行的2015年度煤炭工業改革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姜智敏透露,協會統計的90家大型煤企,2015年前11個月,利潤只有51.3億元,同比減少500億元,降幅為90.7%。《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也受邀出席了上述會議,當時姜智敏的這句話可以說是“語驚四座”,自然也是媒體記者追問的焦點。相關報道出來之後,不少讀者都表示驚詫。

但記者粗略統計一下,陜西煤業、雲煤能源、大同煤業和中煤能源,2015年預計凈虧額合計就在74億~85億元之間;而2014年則凈賺19.06億元。換言之,僅僅這四家上市煤企2015年凈利潤,就同比下滑93.06億-104.06億元。

甩賣虧損煤礦

無論是林伯強等第三方獨立分析人士,還是煤企,抑或是行業協會,都有一個基本共識,就是煤價不能趨穩,煤炭行業普遍虧損的局面就不會得到根本扭轉。但從目前情況來看,煤價並沒有止跌、回升的明顯跡象。

退而求其次,剝離低效資產成為煤企減虧、扭虧的一個重要抓手。去年11月,陜西煤業發布公告稱,擬轉讓其所屬蒲白礦業持有的白水煤礦的100%股權、銅川礦業持有的徐家溝煤礦的100%股權、鴨口煤礦的100%股權及擁有的王石凹相關資產和負債、澄合礦業擁有的王斜礦相關資產和負債,一共是五家煤礦。

據了解,白水煤礦、徐家溝煤礦、鴨口煤礦、王斜礦和王石凹,按照政府部門要求需進行關閉回收,目前都處於虧損狀態,2015年的凈利潤分別約為-6795萬、-9036萬、-8227萬、-5820萬和-1.64億元。

1月29日,陜西煤業內部人士也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公司2015年預虧27億~33億元金額中,已經不包括上述五家被轉讓的煤礦了。換言之,如果不將上述五家煤礦甩賣,陜西煤業2015年預虧額度應該會更高。

無獨有偶,2015年12月,中煤能源也發布公告稱,將出售旗下三家公司100%的股權,以及一家鋁業公司75%的股權,作價合計近9.28億元。值得關註的是,這四家公司的主業都不是煤炭,且自2014年以來,便處於虧損狀態。

中宇資訊的煤炭行業分析師關大利坦言,現在很多煤企都在拋離與主業不相關的資產,因為市場太差,只能“斷臂求生”,這應該是一個大趨勢。

然而,當被問及“2016年是否會繼續甩賣虧損資產如煤礦?”時,陜西煤業內部人士的回複是“這個不確定”。

編輯:邊長勇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342

29歲林大涵,用募資助台灣商品打入國際 被台大退學的他 登《富比世》創業家

2016-03-07  TCW

愛蹺課、大學肄業、被資遣,手握一手爛牌的林大涵,如何讓逃避釀成的失敗,成為他開出新路的養分?

他是一個被退學兩次,被一手參與創立的公司資遣,只有大學肄業證書的二十九歲男生,林大涵。

他的學經歷,完全符合台灣主流社會對魯蛇(loser,失敗者)的定義,他的故事,卻將顛覆人們對魯蛇的想像。

在被公司開除後的一年,他共同創辦的貝殼放大,為五十二個募資團隊提供群眾募資顧問服務,數量只占二○一五年台灣群募案的十分之一,募集金額卻占總額的六成,達到三億五千萬元。從金馬獎得獎電影《灣生回家》、《太陽的孩子》,台灣自製火箭團隊ARRC,到在國際市場一舉取得新台幣六千萬元支持的3D印表機FLUX,都是他們的客戶。

二月二十五日之後,林大涵又多一個頭銜:亞洲前三十位「改變世界資金流動」的青年,與帶著哈佛、史丹佛大學、摩根史丹利、BCG管理顧問,甚至矽谷投資人光環的各國青年,一同入圍。

這是《富比世》(Forbes)雜誌,首次以「改變世界潛力」為標準,在全亞洲選出各領域三十位三十歲以下的創業家。「(他們是)在未來五年、十年可能成為下一個比爾.蓋茲或馬克.佐伯格的人。」《富比世》亞洲資深網路編輯衛華娜(Rana Wehbe)受訪時說。

林大涵帶來最大的改變,是讓更多台灣新創團隊,快速取得資源、攻向世界。第一年就讓十三個台灣廠商在美國募資平台成功達標,包括雷射投影的「空氣滑鼠」、iPhone外接的口袋相簿,都在國外平台募資新台幣數千萬元,連傳統製冰盒廠商,也募得逾千萬元。

林大涵的團隊還翻轉了產業規則,讓做火箭的交通大學教授、想成立品牌的小酪農,募資之後都有資源直接創業,甚至用募資平台找股東、尋求長期贊助。

從魯蛇到可能改變世界的青年,林大涵靠的,是他曾經的一無所有。

迷惘的叛逆少年

教師之子,逃學、泡網咖故事,從他每天打十小時網咖的高二生活開始。以PR值九九(國中基測成績高於九九%考生)成績直升台北師大附中的他,高二、高三卻是每天以網咖為家的逃學少年。雙親都是老師,但他以不念書做為宣示主導權的方式。

「那只是逃避,逃避沒想過未來的自己,」林大涵和每個高中生一樣,想過社會認可的律師、政治人物、外交官等選項,但除了漂亮的身分職業,卻不知人生最終理想是什麼?叛逆加上沒方向,愛面子的他以「不盲從」做為理由,在蹺課中度過高中。

最終考上政治大學民族系,他繼續蹺課。大二下,因為成績太爛而被退學。重考進台灣大學圖資系已是二十二歲的事,他選擇脫離班上的生活,連續參與兩屆台大藝術季舉辦,想從活動找回自己的存在感。但「祭典式的氣氛之後,發現自己什麼也不是,」跟他同年的人已開始就讀研究所,他則發現自己的青春將過,卻還在原地打轉。一無所有的焦慮讓他開始尋找「漂亮的外殼,去證明自己不讀書,但還是做了什麼。」一次實習的機會,成了他的浮木。

火力全開的實習生

讓太陽花登外媒,卻遭資遣辦活動的過程,他被當時的雅虎奇摩公關、後來的玖禾公關創辦人周宜蔓招募,成為實習生,大小事都做、開會也跟著出席。「主管用『同事』介紹我的那一刻,我覺得人生好像有一點趕上進度了。」沒多久,無名小站創辦人林弘全,邀請林大涵加入FlyingV的初始團隊,籌備網站的成立。「感覺好像中大獎一樣,」他回憶。為了這個等待已久的機會,還是學生的林大涵把自己當全職員工,急著在團隊裡面證明價值。他沒技術、沒學歷、不會設計,一個新手要找到位置很有難度,但他和自己約定:「沒人做過的事、沒人想做的事,就是機會」、「我能做的就只有『一直做』。」足足五個月,過去碰都不碰原文書的他,把所有英文群眾募資網站、新聞報導全都看過,研究各網站的契約條文,在當時大家對群眾募資還陌生時,遊戲規則就在他的研究中有了雛形。

FlyingV早期提案者、後來的鮮乳坊創辦人龔建嘉表示,當時他有如一張白紙般去找林大涵,林大涵替他設定了文案、影片、贊助者的回饋方案等,五萬元的群眾募資目標簡單完成,「後來任何想做群眾募資,或募資不順利的朋友,我都叫他們去找大涵。」創立的第一個月,他不花廣告預算讓臉書粉絲團突破萬人,從找募資案源、剪影片、談業務,甚至是實習生制度的建立,林大涵把FlyingV的存在視作自己的存在。即使在第一批核心團隊因與林弘全理念不合而離開,林大涵仍沉浸在開路的刺激感,正逢第三十個募資案得到超過三百五十萬元的支持,他相信這條路能走下去,相信自己能完成夢想。

兩年間,他的最高紀錄是手上同時進行十個以上的募資案, 從紀錄片《看見台灣》的募資到太白粉路跑、太陽花學運《紐約時報》廣告六百多萬元的成功,「門檻是自己去做出來的,好像也幫自己的人生設立了標準。」因為找到奮鬥戰場,即使當時台大學籍被退,林大涵心也沒有痛,甚至肋骨斷裂,他也還在辦公室處理募資案細節。

直到前年六月,當FlyingV因為太陽花《紐時》廣告募資三小時內突破六百三十三萬元而聲名大譟,一手打造此案的林大涵,卻接到資遣通知。

被驅離沙場的戰將

悲變喜,海內外聘書找上門理由,正是他將FlyingV跟自己畫上等號。他會因為主管每週帶公司打籃球三次,不巧遇上客戶網站當機、沒人處理,而寄信要求主管「改善」;他也會為搶下案子,自行決定降低抽成。同時,常常代表公司出外演講、分享群眾募資經驗的林大涵,也漸漸在外界眼中,成為公司的代表,就連《富比世》的人物介紹,也一度以FlyingV共同創辦人稱他,直到林大涵去函更正。

而當主管只將他定位為產品經理時,這些事情,已經越線。

收到資遣通知的當晚,他繼續代表公司出外演講。「那一刻覺得,人生完了,……又被退學了,」林大涵說,當時二十六歲的他,已經「蒐集」台大、政大兩次退學經驗,再被資遣,大學肄業的他,不知道能去哪裡。

第三次被「退學」,林大涵本來習慣性的要再次「逃避」,離開群眾募資這個戰場。他被資遣的消息一傳出,四十三份工作邀請傳來,包括年薪人民幣百萬元的對岸邀約,要離開,相當容易。

但FlyingV的四位夥伴接連離職,加上本來想以群眾募資協會傳遞知識的計畫,被熟識的長輩打斷,「協會只是你野心跟遺憾的拼裝車。」逃避的習慣,這次被內心的渴望取代。

林大涵自問自己是不是真的不想再做群眾募資?還是被「退學」的丟臉,讓他不安?

「對別人負責很簡單,但對自己負責,很難。」他以「人生中第一次認真付出的事」形容群眾募資,也因為這樣,他不再因為被退學,而逃避。

跟老同事一起分析了現況,數字點出了一條新路,傳統募資平台走不了的路。

重新找初衷的奮鬥者

從單一網站到向全世界提案以二○一四年前六十大募資案為例,他們發現近七成的募資者希望有外包團隊協助規畫執行,再者,七成的募資總額集中在六%的案件,只要他們抓對募資案,即使無法像募資平台網站一年做上數百個募資案,也有機會賺取足夠的顧問費。也因為他們能夠做更深、更完整的服務,台灣群眾募資的規模跟可能,有機會再衝得更高。

但從過去做單一募資網站平台,到帶領提案者到國內外提案的群眾募資顧問,等於從一座港口的經營,到帶領大小船行遍世界的導航系統,挑戰更大、服務成本更高,還必須說服客戶,在被網路平台抽成之外,要再多付一筆給顧問。林大涵憑什麼讓提案者心甘情願「被剝兩層皮」?

認識他五年的提案者台灣吧創辦人謝政豪說:「忠誠」。

「他願意相信六個月、三年之後的事,」謝政豪說,群眾募資往往是一個計畫,甚至是夢想,做為顧問,要如何找出夢想中的問題、計畫背後更大的機會,這是林大涵第一次見面就會點醒提案者的兩件事。「有時候我自己都會想退縮,他會跟你說不行,」謝政豪說,「一個三年的計畫,只有一個不放棄的人是不夠的。」對做夢者忠誠,這是因為林大涵過去就是個夢想不被認可的人。他用柏拉圖的「理型」形容自己的顧問服務,提案者告訴他目標,他用自身經驗,告訴他提案的最理想形態。於是,雙方的信任便是關鍵。

第一次見面前,林大涵與團隊會調查全球募資網站,對同類型的提案,比較成效、消費者反應、媒體相關報導,同時對提案者做身家調查、提案者的優劣勢分析。在第一次見面,就點出對方的問題與機會,贏得信任。「有信任,我們就能任性(企畫)。」女性用品月光杯提案者莎容企業有限公司品牌總監曾穎凡說,「一個男生那麼了解月光杯的事,我真是被嚇到。」當她帶著公司股東口中「不可能成功」的新產品來找貝殼放大,五分鐘,林大涵就認定月光杯有機會成功,從影片、文案、定價,貝殼放大一手操刀。

比較過各大募資平台的曾穎凡說,做跨平台、國內外的募資顧問,讓貝殼放大沒有平台本位,反而真正站在提案者那端,且為了讓募資達標,不惜堅持專業、與提案者唱反調。月光杯幾天內就募到九百萬元的支持,不只讓新產品的開發一炮而紅,還預先獲利。

「關鍵是讓消費者知道,自己力量雖小,但一次購買可支持一個夢想,改變社會一件事情,」林大涵說。一個月事用品的文案喚起女性對選擇的渴望,消費者寫信告訴曾穎凡,受文案感動,立刻刷卡支持。

和陰影共處的夢想家

改變社會,小人物也可以對夢想忠誠,讓小人物相信自己能改變社會,讓各種提案跟人才都可能實現,林大涵連珠炮般的說著募資顧問的核心,其實,說的正是自己過去的追尋。

三次「退學」的陰影仍在,林大涵用「會不會又是蓋沙灘上的沙堡」形容外界羨慕的新路,桌上,二○一五台灣百大MVP經理人的獎牌,也沒法解除焦慮。「我們只是在浪頭上,這不代表什麼,」公司第一年就成長至超過五十人,他幾乎睜開眼睛就在工作,假日也在公司。「不累嗎?」我問。

「很累,但衝比逃好玩吧!」他說,這一次,逃學少年不轉身逃開而是衝上浪頭,載著提案者在各產業中創造新的「理型」、新的高度,也證明被退學三次的自己,能走出一條新路。

林大涵

出生:1987年

學歷:政治大學民族系肄業、台灣大學圖資系肄業經歷:FlyingV初始成員現職:貝殼放大共同創辦人榮譽:《富比世》亞洲30歲以下30大青年創業家、關鍵評論網「台灣未來大人物」、經理人雜誌「百大 MVP 經理人」

撰文者劉致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262

銀行無需擔心壞賬問題的四大理由 流水白菜

http://xueqiu.com/2340719306/22304981
銀行的三季報估計壞賬率又會出奇的低,世界最低那樣的低。估計又有些人表示反對。有些人不相信銀行說的,這很正常,因為銀行會調節利潤。銀行確實調節利潤了,去年很多銀行賺了很多錢,把一些利潤藏在報表裡,用來抵禦這兩年可能會出現的資產問題。這是一。

有些人喜歡說銀行暴利。這是真實的,很少有銀行集體性的ROE年年在20左右。錢賺多了,能承受壞賬的能力就高。這是二。

些人拿借舊還新說事。以地方債為例,地方政府每年賺錢的速度遠遠高於貸款利息,他現在還不起過幾年或許就能還。這是三。中國貨幣高速發行,對於一切資產對於一切借款人,都是天然的大便宜。

第四,銀行既然躺著都能賺大錢,因此理論上,銀行在貸款中,就會儘量少冒風險。國外的銀行為什麼老是出問題,因為不冒風險賺不到足夠的錢;而國內的銀行為什麼可以連續多年壞賬率最低,就在於銀行已經賺夠了,有足夠的選擇權。認為風險的事情,大多時候躲得遠遠的。

未來的銀行面對利率市場化,面對金融脫媒,面對貨幣的正常發行,因此,風險是未來的,在全方位的變革之後。這輪銀行的資產質量不用擔心,目前呈現銀行的資產質量問題,性質是主要是經濟下行週期中的,區域性的,局部行業的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570

李嘉誠大舉進軍航空業 豪購中航國際近10%股權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331

李嘉誠,飛機租賃,航空業

香港首富李嘉誠本月以2.7億港元(約合3500萬美元)入股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中航工業)控股的中國航空技術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中航國際,代碼HK:00232)。這是李嘉誠大舉進軍航空業的最新動作。上月初他已豪擲約合150億港元(約20億美元)向多方收購45架飛機,還認購了日本三菱旗下公司15架飛機60%的股權。

昨日港交所公布的資料顯示,本月16日上周二,李嘉誠領導的長江實業於場外以每股0.6港元購入中航國際4.5億股,其該個股持倉從無到有,一躍成為持股9.74%的中航國際第二大股東。中航國際上周公布,此次配售至多9億股,約占其已發行股本的16.31%。以此推算,長江實業認購了此次該司一半規模的配股。

中航國際主要從事針織及紡織業務;航空技術相關業務,包括分占從直升機開發、制造及經銷所產生之溢利。今年上半年該司營業額增長1.1倍至3489萬港元,但因金融衍生工具的公平值虧損9199萬港元,當期股東應占虧損已翻四倍,增至1.35億港元。

昨日,就在港交所公布上述李嘉誠旗下公司入股消息當天,中航國際股價上漲3.3%,收報每股0.62港元。今日中航國際H股一度暴漲42%,盡管此後漲幅收窄至32%,仍創逾六年來漲幅新高。

據中航國際官方網站介紹,該司前身是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總公司,成立於1979年1月。目前該司擁有6家上市公司,60個海外機構,資產規模700多億元,累計進出口貿易額逾440億美元。作為航空工業重要的組成部分,該司是中航工業發展國際航空、貿易物流、地產服務和工業投資的大型綜合性平臺。

今年下半年李嘉誠頻頻在航空相關產業出手:8月長江實業向歐洲私募基金TerraFirma旗下擁有100架飛機的飛機租賃公司AWASgroup提出競購;9月路透曝出,長江實業正與三菱商事旗下管理約100架飛機的租賃公司MACP洽談組建合資企業;11月長江實業宣布,8月與GECAS、BOC AVIATION、JSA及MCAP四方達成協議,收購旗下60架商用民航飛機,以及15架飛機的60%股權,以拓展飛機租賃業務。

市場人士認為,飛機租賃與商場收租生意類似,可為長江實業提供穩定的收入來源。分析師認為,長江實業涉足可能因為預計經濟將觸底回升,飛機租賃市場彈性會很大,也可能感到買得起飛機的人越來越多,消費人群產生了結構性變化。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702

美國聯邦財政赤字收縮的宏觀意義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3703

「赤字」從來都是一個不光彩的詞彙,而在承受金融危機救市成本以後,最近幾年美國財政赤字已經逐步收窄。這應該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情,然而從相互聯繫的宏觀角度看卻未必,畢竟政府的赤字總會代表著另一個經濟實體財富的增加。FT資深編輯Andrew Smithers寫道:

因為2013年二季度的企業留存利潤佔GDP規模的2.3%,如果國會預算辦公室對財政赤字的預測是準確的,那看起來企業的留存利潤很可能會降到接近零的水平,這種下滑還很可能伴隨著股息水平的大跌。

這是一個部門性的,重圖表的,並值得反覆提醒的分析。這裡基本的邏輯是,國家賬戶中家庭部門、企業部門、海外部門和政府部門的現金盈餘和赤字加起來為零。一個部門的盈餘或赤字,必須在其它部門上存在相應的平衡。

(美國各部門的現金流,紅色代表家庭部門和組織、紫色代表海外部門、藍色代表政府部門、綠色代表國內企業部門)

所以如果如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預期,聯邦財政赤字佔GDP的比重將在未來2年下跌2個百分點,那麼經濟中的其它部門加起來的現金盈餘必須下滑相等的比重。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預期的美國財政赤字,藍線代表佔GDP的比重,紅線代表絕對規模)

Smithers注意到,在過去現金流對應的下滑主要在企業部門發生,並認為這種變化的模式很可能在未來幾年重複上演:

(綠線代表國內企業現金流;藍線代表政府現金流;相關度高達-0.88%)

看起來,家庭和海外部門不大可能在淨現金流頭寸上出現太大的總變化,同時,如果我們假設州和地方政府加起來的財政赤字出現0.5%的改善,那麼企業部門現金流的下滑幅度就很可能要全面抵消聯邦政府財政赤字的改善幅度。

接著,如果國會預算辦公室的預期是準確的,企業部門的現金流就很可能在未來兩年出現佔GDP比重2%的惡化。

如下圖所示,2009年以來企業部門現金流盈餘的明顯下滑一直是企業投資活動上升驅動的。從2009年三季度到2013年二季度,該部門的現金流盈餘佔GDP的比重下跌了4.2%,這主要是投資佔GDP的比重上升3.2%引起的。

(綠柱代表企業部門總投資,紫線代表企業部門現金流盈餘佔GDP的比重)

企業現金流的潛在下滑,可以來自企業投資活動的上升,或留存利潤的下滑。

如上圖所示,按照過去50年的標準,企業的投資活動仍然低迷。然而,當前的薪酬機制是上市公司投資活動的重大阻礙。如果如國會預算辦公室預期的,美國聯邦財政赤字佔GDP的比重將下滑2個百分點,那麼大部分的影響將由企業部門留存利潤的下滑抵消。

可以這麼想。聯邦赤字創造私營部門本身所缺乏的對產品和服務的需求。這意味著,如果沒有聯邦政府的支出,就不能轉變成私營企業部門的留存利潤(股息和股票回購)或再投資支出。削減財政赤字必須冒壓制企業利潤的風險——影響的程度取決於現在聯邦赤字對私營部門需求支持的程度。

所以,Smithers明顯認為,國會預算辦公室的分析存在一些問題。其實,很多人都對國會預算辦公室的預期存在疑問。Smithers的結論是,除非大幅修改預算計劃中的稅率和支出安排,否則未來兩年的聯邦赤字很可能大幅高於預期,因為經濟產出和利潤都將要差於國會預算辦公室的預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105

2014-08-28工作日誌-CindyWang 信璞上海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2v0s3.html

綜合階段(五)

今天上午和Rick討論了這周寫的比較分析資料。Rick指出目前的架構未能從投資的角度出發,建議我還是按照杜邦分析進行比較。關於企業之間的差異可以在分析的時候提出來。

討論完畢之後開始重新安排文章結構。從ROE出發,按照杜邦分析的思路,逐個比較。目前計劃在杜邦分析之後,再加入員工的相關信息以及管理層的戰略安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008

再次“赌”输 李途纯重掌太子奶梦碎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1010/20091010014233930.html


每经记者  夏子航  发自株洲

        即使是创始人李途纯,如今似乎也看不清湖南太子奶集团生物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以下简称太子奶)的命运了。荷兰银行索债1.5亿元的诉讼之下,太子奶全资控制的成都太子奶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太子奶)首先走出了破产清算的无奈一步。

        资金链断裂风波之后,株洲高科奶业经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科奶业)托管负责太子奶生产经营,李途纯则在太子奶会议上指出,2009年1~9月5亿元的销售情况“太差”,“9日要谈重回接管”。

        这在太子奶实际掌门人、高科奶业董事长文迪波看来并不可能,近日,他在株洲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太子奶的李途纯时代已经过去,不会迎来文迪波时代,但必将步入后李途纯时代。”

        权威消息人士称,接下来,太子奶的命运将主要由高科奶业与英联等3家投行、荷兰银行等债权人以及“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战略投资者之间衔接决定。

        文迪波详细解释了将太子奶“20亿元以上资产规模”重整缩至“8亿元上下理想规模”的构想,但“太子奶到底是自然重组还是破产重组的问题,尚无定论。”他强调,引资将与资产债务重整一起进行,最早在10月底有实质进展。

李途纯再提执掌太子奶

        9月25日,荷兰银行诉太子奶1.5亿元贷款逾期未还案,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正式开庭审理。除开成都太子奶2008年10月与荷兰银行签订的机器设备抵押担保和李途纯的个人信誉担保外,“太子奶”品牌也被用作质押担保,这使得太子奶的自救不得不加速。

        “老李(指李途纯)自己在会上说他要接管,原因就是高科奶业销售太差。”参与该次会议的李途纯身边人士日前透露,并表示李途纯将在国庆后与株洲方面就此进行沟通。

        2008年11月21日,李途纯曾迫于对赌协议、资金困局与英联、摩根、高盛3大投行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有意将太子奶61.6%股权转让给3大投行,而英联等则需向太子奶注资3000万美元。

        但太子奶形势的混乱让英联等3大投行背后的“下家”放弃了接盘,最终,株洲高科集团和株洲市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分别出资700万元、500万元共同组建了高科奶业,太子奶的核心资产交由高科奶业经营,李途纯则仍控股61.6%。

        文迪波表示,根据已签署的协议,李途纯拥有股权,但已没有权限,“李途纯主要工作是对债权债务进行清理。”

        对于李途纯所谈及的重掌太子奶经营大权的问题,文迪波表示已知道李途纯向株洲政府的提议,但他认为李途纯回来的可能并不大。

        李途纯与高科奶业在太子奶经营上的分歧集中在两方面:首先是销售模式上的取舍,李途纯在太子奶的上述会议上指出,高科奶业并没有贯彻沿用 其一手搭建起的经销商网络,导致销售出现下滑;但文迪波指出,之前太子奶一直靠着奇高的“返利”与催促“打款”吸引和掌控经营商,致使太子奶的销售利润在 企业、经销商和终端店之间的分配呈现“畸形”,更严重的问题是,太子奶因此并不实际掌控销售。

        “高科奶业要做的就是重整太子奶的销售体系,即使有阵痛,但显然不能再让李途纯回来搞以前的那一套。”文表示。

        李途纯要回来的第2个原因是高科奶业的销售收入大为下降。

        太子奶销售收入曾于2007年达到最高值14亿元/年,多数年份约为12亿~13亿元。根据高科奶业最新经营统计,2009年1~9月的销售收入约为5亿元,而按照计划,全年的销售收入约7.5亿元。

        “受太子奶资金风波影响,2009年春节旺季出现断货,加上经销商的波动,1~9月5亿元销售收入实际上已是比较积极的业绩,同时还要考虑高科奶业在其间不断调整销售网络的短暂影响。”文认为。

        据悉,高科奶业将2010、2011年的销售目标分别定为10亿元、15亿元,“李途纯之前那套办法可以帮助太子奶打江山,但这一模式不再符合太子奶现今的发展,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这3年进行调整。”

两次“兵败”赌局

        2007年李途纯签署引资协议时,签了一份风险巨大的对赌协议。正是这份对赌协议,太子奶2008年资金危局之际,让李途纯在与英联等3家投行谈判中面对极大不利,甚至一度被“净身清退”出一手创立的太子奶。

        今年6月~9月初,李途纯再次经历对其命运极其重要的一次赌局,这次他又输掉了。

        权威消息称,李途纯与高科奶业、英联等3投行签署协议:约定6月至9月初,李途纯负责引入战略资金3亿元,一旦引资成功,高科奶业将结束对太子奶的独家托管,李途纯全面回归,而英联等3家投行也将在太子奶的重组中有步骤地撤离。

        文迪波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高科奶业托管太子奶经历1~6月的恢复生产期后,李途纯看到情况逐步好转,也有意重新接手,多次向株洲方面提议回来执掌经营,“这时,株洲方面也考虑再给李途纯一次回归的机会。”

        文迪波证实了上述赌局,“3亿元中将有1.62亿元用于归还株洲、黄冈和密云3地政府和国资公司,其中,株洲政府4500万元、密云政府1000万元、黄冈政府1500万元、高科奶业投入的流动资金3200万元、国资为其借款的6000万元。”

        “高科奶业当时正是着眼于太子奶的稳定才进入托管,只要李途纯能引资成功并保证国资不流失,李途纯完全可以再回太子奶。”文迪波指出。

        但李途纯在最后期限前没有弄来3亿元。接近李途纯的人士透露,上述“赌局”除了再次证明李途纯及太子奶在引入资金方面陷入  “山穷水尽”之外,“更重要的是,太子奶今后的走势可能将完全远离李途纯的掌控范围。”

自然重整还是破产重整?

        重整是太子奶必然出路,不确定的只是具体的方式。李途纯曾指出,他寄希望于“自然重整”,而株洲方面则在考虑“破产重整”。

        据知情人士透露,荷兰银行起诉索债1.5亿元是太子奶曾考虑“破产重整”的直接刺激因素。此外,太子奶过于庞大的资产负债规模以及与快消 领域极其不合的  “80%为固定资产、20%为流动资产”的资产结构是这一构想的深层原因。根据法律规定,申请破产保护可以在一定时期内暂停债权追 索,“最短也有6个月,这将给太子奶赢得十分宝贵的加快处置、缩减债权债务的时间。”

        太子奶庞大的资产负债规模的一个直接影响就是高科奶业难以承担太子奶的“还债重任”。

        此前德勤会计事务所的财务报告说,太子奶的资产是25亿元,总负债26亿元。文迪波在10月初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6月后最新的财务报告,太子奶已经“资不抵债”。

        据悉,高科奶业托管将近1年的时间里为太子奶还债约1.6亿元。但知情人士透露,“这1.6亿元仅部分来源于经营利润,26亿元的总债务让高科奶业感到绝望,用现有的方式还债至少要10年以上才能清偿。”

        文迪波谈到“自然重整”与“破产重整”的选择时态度谨慎,“最终是选择自然重整还是破产重整,我们现在也并不清楚。”

        此前本报记者曾获悉高科奶业有接手太子奶的意图,托管协议中亦有约定,“如果重组成功,高科奶业和太子奶归并,太子奶成为国有控股公司,也就是说太子奶被救活的话,株洲政府将持有太子奶44.41%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

        但在数月观望之后,株洲方面越来越偏向于引入战略投资者。在问到国资控股太子奶的可能时,文迪波只做了一个“钱”的手势,“缺钱。”

        对于太子奶今后的命运,文表示目前能确定的仅是重整,“战略投资者已经呼之欲出,10月末将有消息,到时资产重整也将一并启动。”

        “要么是国际大企业接盘,要么是株洲当地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企业集团联合接盘。但可以确定的是,李途纯的股权份额肯定会很小很小。”文迪波告诉记者。

今后或采用轻资产模式

        成都太子奶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已于10月24日延期至了11月20日,但破产清算的思路已经明确。这将是太子奶自救的一步棋。

        据接近李途纯的人士透露,李途纯一直仍想把成都太子奶生产线启动,“但株洲方面显然更理智,在李途纯引资3亿元失败后,成都太子奶的破产清算也无法避免。”

        据高科奶业初步统计,太子奶固定资产中土地共有2278亩、建筑物面积52万平方米、生产线将近60条,能创造产能25亿~30亿元。

        高科奶业测算后认为,要保持这一生产规模,实际只需土地500亩、建筑物面积25万平方米,“相较现有的20亿元以上资产规模,目标是缩至8亿元左右,走轻资产的道路。”

        “我曾多次跟老李  (指李途纯)说,你又不是房地产老板,何必大肆买地造房,还修那么豪华。”文迪波认为太子奶的问题不仅在于资金链的 问题,“2007年前后短短两三年筹集了十多亿元资金,可到2008年就玩完了。除了内部漏一点、贪污一点、浪费一点的原因外,与李途纯的经营思路也有很 大的关系,老李是有钱买地、没钱建房;有钱建房、没钱买设备;有钱买设备、没钱启动;这路一定不能再走。”

太子奶大事记:

◆1996年3月,株洲太子牛奶厂成立,李途纯是发起人和第一任厂长;◆2006年11月,与摩根、英联、高盛签署对赌协议,募集资金准备海外上 市;◆2007年,太子奶年销售额达14亿元,在全国建有5个生产基地;◆2008年8月,被曝资金链断裂;◆2008年11月,因没有达到对赌增长率, 宣布履行对赌协议,交出控股权;◆2009年1月,株洲国资背景的高科奶业接手托管太子奶生产经营;◆2009年6月,雀巢曾欲收购太子奶集团51%的股 份,后被李途纯拒绝;◆2009年9月,荷兰银行诉太子奶1.5亿元贷款逾期未还案在上海开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26

8個台灣人 臉書蓋出購物中心

2011-8-1 TCW




如果,有一座涵蓋全球的購物中 心,坐擁七億會員,他們每星期主動報到近一百分鐘,而坐在電腦螢幕前的你跟我,都能開店當老闆,這筆生意,你做不做? 這座購物中心的名字就是臉書(Facebook),讓它從社群網站搖身一變,成為無國界購物中心,你必須要找到淘金之門—「魔集客臉書線上開店平台」。

服務多吸金?台產開店平台團隊,五家創投追捧

五月底,嬉遊紀數位資訊創辦人李育維帶著魔集客到北京參加微軟BizSpark創新企業大賽,在大中華區六百五十隊中脫穎而出,得到紅杉資本、北極光創投、金沙江創投等國際資金的最高評價。

李育維從微軟全球執行長巴默(Steve Ballmer)手中接下獎盃後,原本當天回台的班機,被五家創投的邀約硬是延後了一天。「他們那時候才剛下頒獎台就不見了,原來是被創投給帶走了!」微軟開發工具暨平台推廣處經理王穎可回憶。 市場有多大?

傳統電子商務,一年就有十九兆

李育維的魔集客服務受到微軟、雅虎的注意,更引來國際創投的追捧,因為它代表一股社交網站背後的電子商務新商機,切入摩根大通預估,二○一一年,全球電子商務高達六千八百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十九兆六千億元)的市場。

魔集客就是一個讓臉書會員,在臉書上開商店的平台,通過它,就可以藉著在臉書上開店,搶進電子商務商機。

從此只要「按讚」,加入企業粉絲團,就像推開商店大門,連上金流系統的臉書,讓企業在你和朋友之間,用「購物車系統」運出一車、一車黃金。只要你有臉書帳號,將龐大人流「兌現」的大餅,你也吃得到。

客群在哪裡?架好平台,上臉書就能做全球生意

魔集客上線約半年,已成立一千一百五十四家線上商店;大陸年營收近新台幣九十億的凡客誠品、有五百個店家的統一夢時代,都投向魔集客的平台。

「他們都想要從我們英文版的平台,走向海外。」李育維笑著說,全世界每十個人就有一個臉書用戶,在臉書上開店,等於開了一扇通向全球市場的門。未來一個月內還有金融業、量販店和傳統電子商務網站等通路業者,等著「過門」、走進無國界的購物環境,搶錢、搶讚、搶粉絲。

二○○九年七月,在美國有一家名為「1-800 flowers」的網路花店,在臉書上開出第一家店,引來各界注意,臉書從此也可以進行電子商務服務。

李育維由此得到靈感,決定投入臉書商店的開發。在臉書上打造開店平台,就像蓋一座建築,除了各店面的內部設計,還要配合水電、通訊等結構性系統。要在擁有七億用戶的臉書內部蓋出購物中心,是魔集客最大的優勢也是挑戰。

「你 要非常了解臉書系統,它每個月都在改變。加上要串接金流、購物車、店家後台等線上購物系統,然後再把它平台化,讓每個業者可以自己操控。」李育維表示,一 般電子商務業者,只要將基本的線上購物功能串接完備,就能供給店家使用,但魔集客除了各個子系統的串接,還要隨時跟著臉書平台做更動,帳號認證制度也掌握 在臉書手中,「難度至少多了一倍!」

優勢在哪裡?貼消息就能賣東西,不用廣告費

李育維設計的臉書商店平台,加上頁面客製化的服務,大幅降低臉書開店的成本。「多一點大概要上百萬吧!」李育維指出,「中小企業根本負擔不了。」

台灣電子商務發展成熟,雅虎奇摩、PChome網路家庭營收都曾破百億元,在原有的各種平台激烈競爭下,魔集客的模式憑什麼勝出?

李育維從○四年就在網購平台上經營自有品牌,他觀察,曾經是中小型業者最佳創業平台的電子商務,如今已變成紅海,除了上架費、交易抽成和行銷費用等負擔,各網站的會員制,又在台灣一千七百萬網路使用者間築起牆,為了跨越,業者不得不承擔登上各平台的重複花費。

相較之下,走過魔集客這扇門之後,不管對於業者或者消費者,七億會員的臉書,有如一塊雲端上的自由大陸。在臉書上開店,等於所有臉書會員都是潛在客戶。這正是才成立一年四個月,只有八個人的嬉遊紀數位資訊,能成為微軟全球總部、雅虎奇摩指定合作開發團隊的原因。

除了無疆界的特色,社群力量,更是驅使群雄登上臉書開店的關鍵。

根據美國團購平台網站ChompOn統計,商品在臉書被分享一次,平均可帶來十四美元的銷售。在臉書上開店,等於開了一條路,讓龐大的社群力量,直接導成金流、「按讚」成金。

擁有三萬多個粉絲的美妝品牌慕妮佧創辦人林山富說,「(臉書)擴散力很強,比電視還有力量!」在臉書上發訊息,成本不但近乎於零,透過消費者的分享,效果更勝廣告,「我曾經放了一張照片,竟然有八萬多個人來看!」

雖然市場廣大自由,但對賣家而言,如果店家持續增多,魔集客這扇門通往的,不過只是另一片紅海。但臉書的粉絲團機制,不花一毛錢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在 傳統電子商務平台上,顧客根據購買品項進行搜尋,以保養品為例,一次搜尋可能有幾百個結果,消費者的忠誠與否,就決定在各選項間幾公分的距離。靠著粉絲團 的經營,長尾效應發威。「保養品這種每天都用的東西,粉絲就一直跟隨(粉絲專頁)、哪一天用完了就回來買。」林山富靠著四樣產品和粉絲團,每個月創造近十 萬的收入。

潛力在哪裡?團購、優惠券未來也會納入

從上線至今約半年時間,魔集客的全新模式,吸引超過一千個業者開店,超越當初雅虎奇摩超級商城成立一年後的店家數,而這,還只是個開始。

以美國最大的臉書開店平台業者Payvment為例,目前已經有六萬個店家,並以每天四百家的數目成長。全球最大消費品牌寶僑(P&G),六月份,也將旗下所有品牌的粉絲團都架上金流系統,進駐臉書商城。

對李育維而言,花了一年打造的開店平台只是第一步,最終目標是把所有電子商務模式都帶進臉書,「我們把系統都做成模組化,之後讓店家去選。」除了最原始的線上購物模式,團購、電子優惠券未來都將登上臉書商店。

【延伸閱讀】臉書開店,好友幫你免費打廣告 ——臉書商店與網路商店比較

行銷管道與費用臉書開店平台:發送粉絲訊息、辦活動(主動、免費) 傳統網路開店平台:網站廣告點擊(被動、付費)

消費客群臉書開店平台:全球臉書會員傳統網路開店平台:網站註冊會員

後台管理臉書開店平台:可掌握消費粉絲的基本資料和互動情況傳統網路開店平台:無消費者行為分析資料

客服管道臉書開店平台:臉書即時訊息、塗鴉牆留言傳統網路開店平台:Email、電話

品項要求臉書開店平台:無限制傳統網路開店平台:多,建議定期推出新款

客製化服務臉書開店平台:可利用臉書平台外加應用程式(遊戲、活動網站、影音等)傳統網路開店平台:無

社群效果臉書開店平台:臉書會員,包括親朋好友傳統網路開店平台:網購平台會員

顧客關係管理臉書開店平台:需建立忠誠度、品牌形象傳統網路開店平台: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82

資本爭相逐鹿煤化工 產業「高溫」亟待規劃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1-21/3NNDE3XzM4MTQ3Nw.html

有數據顯示,自2005年至今,僅上報國家環保部審查批准的大型煤化工項目就達27個,總投資約3000億元。進入「十二五」,煤化工產業發展勢頭進一步高漲,被列入國家發改委《煤炭深加工示範項目規劃》的各類煤化工項目已達37個,總投資預計達到7000億元。

隨著國際石油和天然氣價格的高位震盪,近年來現代煤化工產業成為各路資本追逐的熱點領域。國資、民資、外資紛紛進軍煤化工,產業風險不斷加大。如何加快產業佈局,推動煤化工產業健康發展,已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

各路資本爭相逐鹿煤化工

來自各方的消息表明,煤化工產業正在成為各路資本競相追逐的「藍海」。

這其中,勢頭最為強勁的當屬以央企為代表的國有資本。這類企業的主要代表有神華、大唐、中煤、中電投等大型央企,還有山東兗礦、河南煤業、山西潞安等實力雄厚的地方國企。他們擁有資源、資金、區域位置、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優勢,也是當前煤化工行業的主力軍。

緊隨其後的是民營資本。介入煤化工行業的民企之多,恐怕很難統計。其中走在前面的當屬內蒙古伊泰、鄂爾多斯惠能、新疆慶華等。特別是2011年3月中旬, 內蒙古億利、中國泛海、大連萬達、四川宏達、浙江傳化、上海均瑤等幾大民企巨頭高調宣佈,組建聯合投資公司,大舉進軍煤化工產業。

與此同時,不少能源化工領域的跨國公司也將目光投向了國內紅火的煤化工產業。比如,陶氏化學、沙索和道達爾等公司宣佈,其相關項目前期工作已基本進入決策 階段;而殼牌、G E等國際巨頭紛紛表示,正在尋求介入煤化工的合適機會。這些公司無一例外都或多或少擁有煤化工上游或下游的技術,看中的都是中國龐大的市場。

受此影響,國內石化業巨頭———中石化、中海油、延長集團等,也以石油資源有限為由,將觸角伸向煤化工產業。他們憑藉在化工領域的技術、人才和市場優勢,正在成為未來市場強有力的競爭者。

這其中,最為引人矚目的當屬聯想集團。這位中國乃至世界IT領域的大佬也宣佈,已與山東省棗莊市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將分兩期投資180億元,建設以百萬噸烯烴及精細化工為主業的煤化工產業基地。

高溫現狀引起各方關注

我國煤化工產業的高溫現狀,引起業內專家和國家有關部門的高度關注。在歷經詳細調研之後,國家發改委於今年3月23日發佈了《關於規範煤化工產業有序發展的通知》。該通知強調,須高度重視煤化工盲目發展帶來的相關問題。據分析,主要問題有四點。

首先,由於一些地區盲目上馬煤化工項目,結果不僅造成大量的重複建設,而且加大了產業風險。一些項目建成後不能正常生產,設備閒置現象嚴重。目前全國甲醇 裝置開工率只有50%左右,二甲醚裝置也大量閒置;還有的項目不核算煤炭資源完全成本,不落實節能減排責任,不分析煤炭的全過程轉化效率;甚至還有的企業 以發展煤化工為名,圈佔煤炭資源。

其次,煤化工盲目建設和過度發展不僅加劇了煤炭供需矛盾,也直接影響到全國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在建和已批待建煤化工項目新增用 煤已超過億噸,各地規劃擬建項目新增用煤總量還有幾億噸。尤其值得關注的是,一些煤炭淨調入地區在現有火電廠供煤已十分緊張的情況下,還在積極發展煤化工 產業。

其三,煤化工屬高耗能、高排放產業,受技術制約,煤炭在整體產業鏈中的能源轉換效率不高,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均高出全國平均水平的10倍以上。煤化工的無序發展必將直接影響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

其四,大部分煤化工屬高耗水產品,產業的無序發展引發區域水資源供需失衡。我國煤炭資源與水資源呈逆向分佈,主要蘊藏在水資源短缺地區。但一些地區不顧水 資源供給約束盲目發展煤化工;一些企業片面強調經濟效益,節水意識淡薄,繼續採用高耗水技術裝備,嚴重浪費水資源,這將對區域水資源平衡和生態環境保護造 成難以估量的後果。

統籌規劃把握節奏

我國要不要發展現代煤化工產業,發展到多大規模為宜,一直是爭議不斷的話題。有專家表示,煤化工產業發展大方向沒錯,實屬大勢所趨;同時,煤化工不能無序發展,必須統籌規劃,把握髮展的節奏。

從方向上講,隨著國際高油價時代的到來,現代煤化工產業在經濟性方面已經具備較強的競爭力。而我國化石能源「多煤、少氣、貧油」的自然稟賦,客觀上迫使中 國不得不注重煤炭資源的高效清潔利用,在煤炭資源相對豐富的西部地區,將資源優勢盡快轉化為經濟優勢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特別是隨著科技進步,以 神華集團煤制油項目為代表的國內外一批示範工程的成功建設和運行,使得現代煤化工的發展具備了較為可靠的技術基礎。

正是基於此,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統籌國內外兩種資源,在科學發展石油化工的同時,合理開發和利用好寶貴的煤炭資源,走高效率、低排放、清潔加工轉化利用的現代煤化工發展之路。

據瞭解,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正在加快組織編制《煤炭深加工示範項目規劃》和《煤化工產業政策》。這一政策將對我國煤化工產業的有序健康發展意義重大。

來自國家發改委和能源局的消息稱,從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及相關產業規劃銜接的角度出發,「十二五」期間,我國煤化工產業將統籌規劃,嚴格產業准入標 準。具體而言,就是要以煤炭供需平衡和水資源保護為前提,實現與煤炭、電力、石油化工等產業協調發展,特別是要組織實施好「升級示範項目建設」,而且「原 則上一個企業承擔一個示範項目」,以此探索和開發出科學高效的煤化工技術,培育具有知識產權和競爭能力的市場主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74

寶蓮寺半日遊 易明的生活點滴

來源: http://eming620.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20143029

  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昂坪360提供了生日優惠,香港居民可於生日當天免費乘搭纜車來往於東湧至寶蓮寺。

  可是,縱然是可以於生日當天免費乘搭纜車,但是若是生日當天並非假期,若要享用這項優惠,惟有請假了,劃算嗎?

  我可算是幸運的一個,每年的生日,都是公眾假期,所以很幸運地能夠享用這項優惠,今年,我已經是第三次享用這項優惠了。若非去年到達纜車站時看見那長長的人龍而臨時「打道回府」,則是第四年享用這項優惠了。

  別小看這些微的優惠,原來今天昂坪360的來回票價已經加至210元,若要我掏腰包的話,我才不會上昂坪哩!要上寶蓮寺,我寧可乘巴士,至少便宜得多了!

   兩年沒上寶蓮寺,不多不少也有些改變,寶蓮寺的齋膳已經加至一百一十元一位,這樣的價錢我才不會光顧哩!一來物非所值,二來近期寶蓮寺負面新聞頻見,為什麼要「益」了那些佛門的「敗類」呢?

  上得了寶蓮寺,有兩個景點豈能不到?一為「心經簡林」,一為天壇大佛。

  今天,我還是第一次順著心經簡林繞了一圈順著唸,這才發現心經其實並不完整,其中有一條木柱不見了幾個字,相信是因為經過多年的「風吹雨打、日曬雨淋」而有所損壞所致,但不知何時才能「修復」?

  天壇大佛,已成香港的標誌之一,也是眾多遊客必訪之地,能不一訪嗎?只是,沒想到昔日可以隨便攀登的梯級,今天對於我來說卻是「舉步維艱」!由於近期「腳部運動」過度,以致兩腳疲累未消退,未上寶蓮封之前,我真有點擔心不能攀上那些石級而參拜天壇大佛,結果,還是「一步一歇」地完成了「任務」。

  明年,我還能有精力再訪寶蓮寺嗎?真是天曉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74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