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病後復出︾華新集團掌門人縱橫一甲子的智慧 焦廷標:人的潛力可以翻天覆地

2010-04-05  今周刊





華新麗華榮譽董事長焦廷標,至今 屹立商場一甲子,十二年病魔糾纏,沒讓他放棄生命,一次次命運的搏擊與挑戰,他明白勢不可用盡,因此總會預留退路;無論商場或人生高峰,他永遠懂得急流勇 退,見好就收,道盡焦師傅傳奇一生的精髓!

撰文‧蔡淑雯、張惠清

三月十三日早上十點,暖春的南京市河西新城區 熱鬧滾滾,這一天是華新麗華集團大喜之日,因為焦家投資台幣近二百八十億元的「華新城」舉行奠基儀式,會場上瞬間響起熱烈的掌聲,只見南京當地的市委書 記、官員以及華新旗下供應商近百名的賓客全都起身鼓掌。

一貫的鴨舌帽、平底鞋打扮,八十六歲的焦廷標,在夫人洪白雲及看護攙扶下,撐著枴杖 一步一步走進會場重現商場,儘管腳步走得緩慢,但每一步卻都踩得扎實!

「華新城可以動工,父親給了我很大的協助與幫忙,我希望商城完工那 天,父親還要來南京陪著我巡視大樓!」焦廷標的二兒子,也是華新麗華董事長焦佑倫當天上台致詞的一段感性談話,讓台下的老父親焦廷標十分欣慰。

眼 光深遠

購併精成,穩固瀚宇博寶座距離上一次,焦廷標公開現身小兒子焦佑麒的彩晶動土儀式,已有六年光景,當時,焦廷標身體硬朗、健步如飛, 年輕記者想採訪他,都得小快步才跟得上他;然而歷經三年前的一場大病折騰,焦廷標身體大不如前,走路須人攙扶,身手早已不如過往矯健,但事必躬親的他,忍 著長途跋涉辛勞,挺直腰桿來到南京,為的就是順利插旗大陸房產市場,幫華新集團擘畫下一個十年新局。

其實早在飛往南京的前一周,焦廷標已完 成集團內另一場新的布局,這是一場震撼PCB業界的最大收購計畫!

時間拉回到二月底三月初,就在出訪南京前夕,焦廷標特別與老友寶成集團總 裁蔡其瑞聚餐,當天餐會上,焦師傅還特意帶著老三焦佑衡同行。

原來,去年十二月底,焦廷標特別公開招親,要幫瀚宇博德找好的購併對象,就以 寶成旗下的精成科最積極。「這場餐會什麼都聊,天南地北從政經到人生,就是沒有聊買精成!」寶成的幕僚透露,其實在這餐會前,早已由焦佑衡敲定細節,決定 買下精成,穩固瀚宇博德在NB板的霸主地位。

同為第一代的創業家,比焦廷標小四歲的奇美創辦人許文龍(一九二八年生),今年八十二歲早已過 著半退休的生活,每個禮拜只上一天班,大多數時間都在釣魚,焦師傅至今仍天天到華新麗華台北市松智路上的企業總部上班,每天清晨五點多起床打坐、練氣功, 準時八點就到辦公室。

思慮全面

見景生意,從菜色嗅出商機早期,不少華新集團的專業經理人都知道,八點一定要準 時開機,因為每天早上可能接到這位榮董(榮譽董事長的簡稱,集團內慣用的稱呼)的電話,分享他的策略思惟與想法。

「榮董對產業的洞察力與觀 察力下了很深的工夫,光是一則油料行情的新聞,思考面向就可以很廣,比方,他會問油料行情為何會如此變化,全世界的油料庫存情況?」瀚宇博德總經理束耀先 分析,「榮董不僅見景生意,還會探究背後形成的原因,他到各地巡視會觀察當地的天文地理,甚至連餐桌上的菜肴,他都能嗅出當地資源與發展特色。」與父親在 同一棟樓上班,父子辦公室只有一步之遙的焦佑倫則說,「我父親最了不起的地方應該就是他的毅力,從生病、開刀、慢慢恢復到正常,這過程在八十多歲老人家身 上,需要多大的毅力,無論是當年白手起家,或面對身體、為人處世修身,我就一句話,他真的是堅忍不拔!」如今,焦廷標的名號更遠播神州,在故鄉江蘇江陰可 說呼風喚雨,是江陰當地最早投資的台商,每間電纜工廠全都是焦師傅一步一腳印打拚下來的,但任誰也無法想像,當年他只是上海幫成員的小老弟,身無分文的他 只念到國小就被迫離鄉背井,一路尋找工作機會漂泊到上海,在十里洋場打滾。

意志驚人

肝病纏身,抱病到江陰建廠 十五歲那年,他進入券商討生活,之後因為表姊嫁給素有中國電纜之父稱號、也是太平洋電纜創辦人的孫法民(孫道存之父),因而進入太電,從工廠小學徒幹起, 從此與電線電纜結下一生不解之緣。

一九六六年,孫法民、翁明昌與焦廷標共同合資另外成立華新,當時公司資本額大約是三千萬元,當時華新規模 比起太電只有二十分之一,但孫法民可能萬萬都沒想到,四十四年後的今天,由焦家掌舵的華新集團硬是把太電給比了下去。

權傾一時的太電孫家、 李家式微,退出電纜事業,唯獨焦廷標領軍的華新麗華亦步亦趨穩紮穩打,成為少數能成功轉型跨入科技、半導體產業與大陸布局的傳產企業,堪稱是傳產企業中的 成功教材。

然而,健康問題卻差一點摧毀了這個得來不易的大局,焦廷標靠著驚人的意志力,硬是挺了過來。

「他生的是肝病,」焦 佑倫說,一般人生病會很痛苦,若心裡無法平靜,往往就過不去了,「但我父親的內心很冷靜、很忍耐」。

那是一九八六年,焦師傅六十二歲,因為 肝硬化積水腫大,痛得不能睡、不能坐,也不能躺,這場大病一病就是十二年,有好長一段時間,他必須吃太空飲食,不但沒胃口,甚至連聞到廚房食物傳來的香氣 就會作噁,護士幫他打針消毒的酒精棉散發的味道,都可能讓他翻腸嘔吐半天,但為了大陸布局,他忍著身體病痛,蓋著毛毯一路從台灣躺著到江陰建廠投資。

他 花了整整十二年的時間與死神搏鬥,七十四歲那年,他的身體如奇蹟般地恢復,猶如他在大陸布局的事業也跟著茁壯起來戰勝死神,但沒想到三年前,卻又傳出腸胃 問題,數度進出台北振興醫院,病況一度相當危急,直到二○○九年才開始恢復健康。

洞燭機先

進軍面板,資金不足 也行動認識焦廷標的人都知道,他數字概念極佳,即使身受病痛,但對過去的投資仍然記得清清楚楚,哪塊地買了多少錢,哪些股票認購時價格多少,加計多少利息 錢,一點不馬虎,身體上的不適,從沒讓他的腦袋停止過一分一秒,尤其是,對於華新集團未來布局的方向思考。

的確,只要他每次出手,往往都能 把集團推向另一個高峰,這就是焦師傅,他在詭譎的時局掌握機先,在所有人都不看好的情況下孤注一擲,但決策行動時猶如獵鷹迅速精準,他之所以能縱橫商場一 甲子,靠的就是他一生常掛在嘴上的「見景生意,無中生有,見好就收」的焦式哲學。

就在今年華新麗華新春團拜上,焦師傅興致一來,滔滔不絕在 台上大談生意經,他要大家學著見景生意,學諸葛孔明看風就能識霧,順勢借風祈雨,借力使力,甚至要懂得無中生有!

這套焦氏心法並非隨口說 說,他也真能把這些道理發揮得淋漓盡致。

當年,焦廷標創立瀚宇博德,即是在資金不夠充裕的情況下取得江陰市政府支持。那時,焦廷標買土地與 興建廠房的資金全都先欠著,第一個產能五十萬呎的廠就在克難中啟動,但營運績效快速顯現,從設立的第一年就開始賺錢;七年後,不僅獲利全數回收,還因為中 國廠在香港掛牌,更創造出一二○億元市值的香港上市公司。

回頭來看,焦廷標的手腕的確「有如神助」,每每都能在很惡劣的環境下,創造出不可 能奇蹟。

「人的潛力翻天覆地,意志力不可低估!」這是大病初癒後的焦廷標很深的感觸。十二年病魔糾纏,他以過人的毅力,靠著打坐、靜坐調 養,搭配中醫的調理才走了過來,而南京華新城與瀚宇博的投資案更證明此次焦師傅重出商場江湖,又成功把集團推向另一個高峰。

知 人善用

用人唯才,用人不看學歷其實,在商界每每提起焦師傅,總愛談論他在股市上的風光,但鮮少人明白,焦師傅之所以能屹立商場,讓企業開枝 散葉,正是有一套獨到的用人哲學,他用人務實從不看學歷,只看實力,這多少也與他年少失學,在工廠裡磨練吃苦,懂得如何識人用人有關。

有一 回,焦廷標與同仁出差,一早習慣到飯店附近散步的他,看著眼前綠意盎然的林蔭大道,便問身旁幕僚說,你看眼前是什麼景象?同仁回他,「榮董,陽光透著林蔭 大道,萬物渾然天成美極了。」沒想到榮董卻回答說,「我看到的是左右兩排大樹其實就像文臣武將,當主管的人,就要懂得適才適用,每個人都是可用之才。」焦 廷標藉此叮嚀幕僚要懂得知人善用,共創企業的榮景!

經歷六十年景氣起伏,當年上海幫的小老弟、電纜工廠的小廠長,華新麗華榮譽董事長焦廷 標,依然縱橫商場屹立不搖,關鍵時候,依舊扮演「臨門一腳」的角色,華新集團在他如孔明般的運籌帷幄下,老而彌堅領著華新集團再拚一局,是否還有「驚 喜」?值得細看。

焦師傅的生意經

1、見景會生意,會做買賣。例如看著這塊地、房子不錯、路不錯,就去投資,不 就這樣做起生意的?這就是見景生意。

2、「種田錢萬萬年,手藝錢數十年,生意錢眼面前,機會錢一蓬煙。」3、做大不如做小!生意不在乎做大 小,就是要做好。

4、「手中應有應急錢!」5、不與股票談戀愛,該殺就殺,毫不戀棧。

6、事情主要都是靠堅強的意志!什麼 事,意志力要強,意志力要不強,什麼事都成不了。

7、有錢不要高興,一高興就沒錢了。

耕耘大陸有成的長江理論

早 年,焦廷標曾提出「長江理論」,他認為,未來中國產業與消費重心,會沿著長江而走。回頭來看華新集團的布局,大抵也是循著這樣的理念而行,迄今,該集團在 常熟、南京、上海、杭州都有設廠。由於早年到中國擁有生產基地,上海廠還因為土地增值,處分時賺到增值利益。

可以觀察,華新集團在中國的布 局採用二階段方式。第一階段,早期在中國布局,以製造業為主,隨著人工成本增加,以及人民所得提高,焦廷標開始啟動第二階段布局。所謂第二階段的布局,就 是進入百貨業以及土地開發領域,「華新城」就是焦師傅在房產布局的首部曲。

除了華新城的構築外,焦廷標私下頗為看好未來無錫航空城的發展遠 景。他說,由江陰、無錫和常州這三個點構成的區塊,已經規畫成航空城,未來在無錫機場擴大下,商機可期。

焦廷標

出 生:1924年

現職:華新麗華榮譽董事長

瀚宇博德董事長

學歷:小學

經歷:太平洋 電線公司廠長

華新麗華董事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89

【導火線】陳子聰病後近照外洩

1 : GS(14)@2016-09-11 05:50:26

■鄭紹康是徐濠縈經理人,被蘇永康懷疑是洩相者,其後阿徐已證他清白。



蘇永康和鄭紹康隔空罵戰,導火線是何超儀老公陳子聰病後近照流出,事緣子聰今年6月被傳媒影到體形暴瘦,肚脹如鼓,傳出肝臟有問題,及至8月他轉到瑪麗醫院接受治療,事後有指他切除腸組織,進展良好。有報道指陳子聰本月3日低調出院返家靜養,徐濠縈上周二將他病後新相貼上私人Ig賬戶後秒刪,但絕密私相仍然流出,相中可見陳子聰激瘦兼頭髮稀疏。蘇永康前日出席活動,爆seed開名指鄭紹康是流出照片真兇,鄭紹康立即澄清,徐濠縈也開腔為鄭紹康解圍指他沒有其私人Ig。蘇永康同時翻舊賬,趁機大爆兩年多前遭鄭紹康以3,000元壓價出騷,兩男之間早有恩怨。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911/1976706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8609

古惑女美國治乳癌皮膚癌崩潰陳秀茹病後重生

1 : GS(14)@2016-09-17 16:15:45

【積極抗癌】■證實患上乳癌及皮膚癌的陳秀茹,現正於美國西雅圖接受治療,她表示會積極面對。互聯網圖片



現年38歲、曾演出電影《古惑仔之人在江湖》的陳秀茹(Suki),淡出娛樂圈近十年,現移居美國,去年底返港透露左胸有良性水瘤。以為避過一劫,怎料今年7月,Suki再發現乳房有異常硬塊,經化驗後證實患上乳癌,並同時發現下巴位置有皮膚癌,Suki在電話中嘆謂:「最辛苦真係食藥,嘔嘅程度簡直令人崩潰!」不過Suki仍懂苦中作樂,裝義乳時向醫生謂「大啲啲都唔介意。」



據悉陳秀茹現正身在美國西雅圖一間醫院接受治療,上月中已切除胸部癌細胞組織,並裝上義乳。Suki日前接受本報電話訪問,坦言最初發現時好驚,她說:「絕對係好驚啦!有成三、四粒好似一個波咁嘅癌細胞腫瘤。但人生都要面對,希望努力啲啦,做人最緊要開心。其實上年發現時只係水瘤,當時話已經冇事,但好不幸我再有,而且已經變咗癌細胞,呢啲冇得改變……我仲要唔止有乳癌,仲有skin cancer(皮膚癌),下巴底有異常,遲啲會用laser刮咗佢,醫生話應該冇疤痕。」



【亞姐出身】■17歲參選95年亞姐的陳秀茹,出道時有「翻版鍾楚紅」之稱。資料圖片

■面對龐大的醫藥費,陳秀茹幸得已分居的外籍丈夫Andy幫忙。資料圖片


前夫幫補醫療費

問到醫藥費能否負擔?Suki說:「醫藥費好貴,好彩我都有啲積蓄,好幸運囉。」她還自爆與建築師老公Andy已經分居一段時間,幸對方仍有幫忙負擔部份醫療費用:「我哋分咗居,佢係我人生裏面遇到嘅好男人,雖然已經唔係夫婦,但多謝佢一直扶持我。」Suki還感激一班好朋友的鼓勵和照顧,她說:「喺外國冇親人,呢班朋友真係好難得。講真,我直情係崩潰,冇可能自己撐,佢哋日日輪流嚟照顧我,帶湯飯、沖涼、洗面、氹我啦,冇佢哋真係過唔到呢一關,我係好好彩。」問到此刻最大心願?她說:「之前出嗰本食譜《Crazy& Passionate Healthy Cooking》喺美國賣咗過萬本,嚟緊會再推出一本愛情小說《Last Call》同第二本烹飪書,希望都會成功。」採訪:嵐山


【山雞女友】■陳秀茹96年拍電影《古惑仔之人在江湖》,飾演陳小春女友。

■陳秀茹感激眾好友在她患病時,經常鼓勵及在生活上照顧她。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915/1977110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236

【14份兼職】跨國公司管理層 病後全職做義工

1 : GS(14)@2016-11-26 14:02:22

許美玲(Irene)有份參與的廣東道排檔「雄記好」成為不少街坊的聚腳點,大家買菜均會到來閒聊。



高薪厚職是不少香港人的心願,不過擔任跨國郵政設備公司管理層的許美玲(Irene)三年多前選擇放棄經理職位,成為全職義工,一日三餐加車費不過一百元,「大家都知道要過節儉的生活是很辛苦,有人認為我很儍,問我為甚麼不打工而要捱。」事實上,她手頭上有14個正進行的項目,她是社區導賞員、社區藝術平台的顧問、護樹行動的核心成員、新來港尼泊爾人士的中文老師、排檔助理和畫班助教等等,全都跟她關心的社區議題有關,為她帶來滿足。

手術後即被追生意額


Irene十多歲時已開始做義工,直至三年多前辭職,全情投入幫助身邊有需要的人和社區。她本身任職跨國郵政設備公司的管理層,「四年前因病入院做手術後一天,上司打電話來追生意額,同房的女士建議我不如重新思考自己想做甚麼,那時一出院便回公司遞辭職信。」自己做生意做了半年,就開始了她的全職義工生涯。自由身的日常時間表彈性高,但一點也不空閒,Irene一星期工作六天,每天都去至少三個地方工作,問她過去三多年有沒有掙扎過,她想也沒想便回答:「那倒沒有,我很享受這種生活,幫助到別人令我感到很開心。」不願透露現時收入的她認為,每個人需要金錢的數量不同,過多的財富反而造成浪費,因而她反璞歸真,過着基本的生活,衣服也不多買一件,依靠積蓄和津貼過着快樂的生活。


開排檔助長者增收入


Irene曾在社區藝術團體「活化廳」參與項目,接觸到那裏的街坊,又派飯予無家者、少數族裔人士和基層街坊。慢慢對該區有了情感上的連繫,年前更與廣東道一排檔檔主合辦「雄記好」,每天下午時間都會回排檔開檔。「雄記好」主要是寄賣一些長者做的產品,包括車衣婆婆造的布袋仔和環保袋,還幫傳統花牌師傅王乃忠接定單,「他們都已經退休,不會有人再僱用,我希望幫助老人家有多點收入。」為了多賣貨品,定價並無計租金成本,反而四出回收別人不要的二手物件,在排檔以每件五元擺賣,收入當作行政費。位於天后的咖啡店Les Artistes不時會捐出物品予Irene,包括二手餐具和天后街坊捐出來的日用品,老闆娘Mona說:「我曾經到排檔看,知道她會出售這些物品,但我覺得這不但可以幫助到油麻地的街坊,也是盡用地球資源的好方法。」當天她拿出不少街坊買牙膏送的杯、旅行時多買的手信、家中用不着的雜物掛袋,全部都新的一樣。油麻地屬舊區,不少基層市民居住在劏房,因而五元的定價相當吸引,也成為街坊的聚腳點,Irene說:「老人家不會買完菜就立刻走,他們還想聊天,每天都會在附近流連很久,因為除了買菜、煮飯和聊天,他們的生活就沒有其他事做。」因此她和排檔檔主合作,希望可以保留排檔,讓居民有聚在一起的公共空間。


有冇錢是其次


到了至傍晚時分,她便會上門幫附近的基層學童補習,「他們家庭的收入不高,難以應付昂貴的補習費,有媽媽帶着女兒來,請我幫忙當補習老師。」她又說,做全職義工的好處是可以因應身邊人的需要和急切性調節工作,最近她開始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舉辦畫畫小組,「我十多歲時有機會在特殊學習的機構做義工,開始接觸這群學生,加上之後的義務工作,發覺他們當中不少人都很有藝術天份,但主流學校和大型社福機構大班教學的模式未能支援他們,因而我希望以一導師一輔導的小組教學。」有份參與的自由工作者卓翹是Irene的好朋友,他坦言:「我沒有想過做義工都可以是全職的,不過見她在工作時跟小朋友的互動就知道她很享受現在的生活。」他更視Irene為自己未來參與義務工作的學習對象。


25蚊過一日


在上環居住的Irene經常因應工作需要在港九新界周圍走,最大的支出是交通費,雖然她服務的部份機構會提供少量津貼和車馬費,很多工作夥伴和街坊亦會主動請她吃飯,「我現在都有少許積蓄作補貼,但不是長遠方法,始終要考慮金錢的問題。如果要持續做義工的話,先要找方法可以支撐我的膳食和交通費,可以做你想做的事。」她又說一定要過節儉的生活,穿二手衫的她一日三餐加車費通常不過100元,更試過最慳一日只用了25蚊,不過她說:「全職義工要自願幫助他人,出心又出力,生活中會碰到不同的人和事,希望幫到街坊,不會將金錢放在考慮因素,反而以急切性及機遇為先。」這年來,她的丈夫和兒子都開始支持她過這樣的生活,「我的兒子也是做社區工作的,我們都明白,如果要一個社區健康地發展,我們要付出去幫助它,不可以太計較。」寄賣排檔facebook:Hung Kee Good雄記好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記者:列淑華攝影:徐振國、劉永發、鄧鴻欣
INFO BOX
Facebook:Hung Kee Good雄記好


她在檔內擺賣的環保袋、手工花牌和多用途袋仔均是一班老友記的出品,賣得的收入全數交還,讓他們可增加收入。

黃乃忠是傳統的花牌師傅,Irene會向客人介紹花牌工藝,更幫忙落單訂製。

為了幫補排檔的行政費,Irene會到不同地方回收別人不要的二手物品,拍攝當天她便到位於天后的咖啡店取店主Mona(左)和天后街坊捐出的物品。


Irene年少時已開始接觸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她認為現時的教育制度對這群人的支援不足,因此希望以針對性的畫畫小組教學,讓他們可以發揮藝術天分。

這次畫畫小組的導師楚翹是Irene的好朋友,他坦言沒有想過義工都可以有全職,更視她為未來做義工的學習對象。

Irene熱衷參與社區藝術的工作,更獲邀成為藝術組織「Very Hong Kong」的顧問,在街頭舉辦藝術活動中給予意見。


油麻地是她最有感情的地區之一,她眼見基層街坊收入不多,不時參與和舉辦派飯活動,又到油尖旺食物銀行做義工。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126/1984579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118

【他的心比人細】病後旅居廣島一年 返港感覺「莫名孤獨」

1 : GS(14)@2017-04-10 23:36:33

Calvin去年開始在廣島旅居,今次回來香港反而覺得孤獨。



香港是座節奏急促的小城,路人站在路口只盤算着甚麼時候衝燈,上班族邊吃早餐邊忙着回老闆的WhatsApp,小孩子還沒出生就要幫他報幼稚園。「香港的節奏很快,但卻是一種沒感情的快。」在廣島旅居一年的Calvin Wang說。「香港人很奇怪,好像身邊所有事都和自己無關。」因為步伐太快,每個人只能專注自己的生活,難免各家自掃門前雪。

從美術總監到零朋友

他憶起一年前,自己正躺在東區醫院的病床上,思考生存的意義。當時他還在香港一家雜誌社擔任美術總監,一次因為腸胃炎而入院檢查。沒多久醫生告訴他,他的心臟比平常人細小、心臟酵素過低,或會有生命危險。「大概是凌晨一點,他們把我推進心臟科,給我打了很多支針,甚至不讓我下床。」他淡淡的說。同一病房內都是八、九十歲的老人家,每到晚上他們喊痛的叫聲就會把他弄醒。他卻只能躺在床上一動不動的,直至收到同事打來的電話,「他們打來問我何時出稿……」他苦笑道,「我告訴他我在醫院,他還是邊嘻笑邊催促我。」出院以後,他放棄了所有正職,朋友卻因他沒錢而離棄他。「當我說我現在沒錢了,他們就真的不再聯絡你,好像你再沒利用價值。」他無奈的說。當時他沒有太多積蓄,失業讓他要捱窮過活,一天三餐只吃唐記的雞包。



他在廣島認識了很多朋友,其中一位更是個八十歲的婆婆。

當地木工店的老闆除了教他做木桌子和椅子,還參與他搞的工作坊,互相學習。

他還會和廣島的朋友一起去棒球場支持心愛的球隊。

嘗過香港的人情冷暖,他輾轉去了廣島為一位朋友擔當攝影師。他住進當地的青年旅舍,卻認識了一群熱情的廣島朋友,當中還有一位開羽織店的婆婆。他們聊起才知道,婆婆以前也到過香港,甚至還哼起鄧麗君的歌。「她立馬端出熱茶、茶點招呼我,臨走前她還着我一定要回去探望她。」他微笑道,第二年他兌現承諾回到廣島,婆婆看見他卻如重遇家人般興奮。「她拿出兒子送她的情人節朱古力,說要和我一起吃。」他每喝完一杯茶,婆婆就馬上補,彷彿不想他離開般。



他覺得廣島的人情味,比東京和香港都要濃烈。

Calvin賣的羽織(即和服的外套)都是從廣島婆婆買入,代表着每個廣島的回憶。

不倒翁則是他從當地廟宇購入,日本人都愛對着它們祈願招福。


日本友人母親仍抗拒紋身

「廣島最吸引我的是,他們的人情味真的很強烈。」他解釋廣島和東京很不一樣,東京滿是找工作的外省人,感覺冷漠。然而廣島卻如一個小社區,所有人都互相認識,每次碰面都會打招呼。走入日本媽媽打理的店舖,他亦會稱對方為O-kaa-san(意即媽媽),「我們這樣稱呼她們,她們都樂於回應,感覺很舒服很窩心。」他淡淡的笑說。他又向我介紹當地的木工店,社長不問原由就教他做了張木桌子、一套木椅子,亦不介意借出地方讓他搞工作坊。「廣島人很樂於分享,他們不會擔心你抄襲,只想着怎樣去幫你。」他說。他雖然不懂看日文,然而他卻跟着廣島朋友邊說邊學,現在聽和講也沒問題。



以遊客身份到訪廣島五、六次後,他去年終於決定和朋友合租房子,正式開始旅居的生活。除了幫人拍照,他亦會在當地搞工作坊,好換取兩餐和生活必需品。廣島人知道他是香港人,不僅願意和他用英文溝通,對他也特別放鬆,不計較禮節,「他們都笑說我是外國人,不用講禮貌的。」唯獨當地人仍會忌諱他身上的紋身。以往日本只有黑社會會紋身,因此部份人覺得身上有紋身的人都是血統不純,「我日本朋友的媽媽正因此而拒絕和我見面。」想要完全融入當地的文化和社會,似乎還有一段距離。


「我每天都想回去。」

「如果廣島和香港比較,我還是覺得香港較難生活。」即使港日文化不同,他還是較享受廣島的生活。去年中大調查發現,近四成受訪者表示希望移民,另有約四成受訪者表示對香港歸屬感一般。「今次回來香港,我反而有種莫名的孤獨。」他幽幽的說,縱然這裏住着家人和朋友,城內的冷漠卻不斷逼他離開。卻又因為入境限制,他每年只可留在廣島180天,他不得不回來香港幾趟。「其實我每天都想回去。」他說着,彷彿廣島才是他的故鄉。去年年末,他收集日本的舊物和廣島婆婆賣的羽織,再帶來香港開限定店。「對我而言,這些貨物就是一份回憶,一份對日本的回憶。」他端出圓滾滾的不倒翁,像個小孩子般笑言。他每次都帶着不同的小物回來,羽織卻來來去去都是那幾件,不知道是賣不出還是他不願意賣。「靜月」期間限定店(2017年春)日期:4月15日至17日地點:銅鑼灣駱克道522號全棟記者:黃映嫚攝影:王國輝、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410/199851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999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