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SE隨筆150825
可不可能還我自由
礎執筆
「死做爛做似隻雞… “似隻雞” ;比人鬧仲要開口笑… “開口笑” 」周星馳電影中幾句簡單歌詞道盡受薪階層的心聲。為何受薪階層會感到失去自由像奴隸呢? 除了極權方式以外, 公司的營運管理是否就沒有其他出路了呢?
〈五層需求〉
著名社會心理學家 馬斯洛Abraham Maslow提出「需求層級理論」, 指出人類有五層需求:
A生理需求:第一層為最基本的需求,是生存的必要條件;例如空氣、水和食物等.
B 安全需求:第二層為免於恐懼、危險和免於被剝削的需求;
C愛與歸屬需求:第三層為歸屬團體和結交朋友等需求;
D自尊需求:第四層為自信、受同儕認同與尊敬;
E自我實現需求:最終層為個人對自我潛能的充分發揮。
只有當低層次的需求獲得滿足後, 才可滿足更高層次的需求。***
前四層需求可歸類為「匱乏性需求Deficit; D-needs」, 缺乏得到滿足後, 需求便會消失; 而最終層則為「自我成長性質需求Being; B-needs」, 一旦出現就會持續不息, 並且越來越強。當人能自我實現時, 工作便不會再有痛苦, 而是一種樂趣。反之, 如果一味停留在低層需求, 不感到像奴隸才出奇。
〈XYZ理論〉
1960年 麥克雷格提出了管理學的「X理論」和「Y理論」。
X理論 認為管理者必須採取獨裁式領導, Y理論 則認為管理者需採合作、互信的領導原則。
X與Y理論的分歧主要源於對以下六條問題抱持相反的看法:
X理論(專制管理) 的前設認為以上六大問題的答案均是否定的, 並有以下假設:
Y理論(開明管理) 的前設則是對六大問題的答案均為肯定的, 並有以下的假設:
總共有37個假設。(太多假設, 列舉一部份已夠霸佔版面.)
除了以上假設上的不同外, X理論和Y理論還有以下的差異:
考察各方面的差異, 可以看出 X理論比較現實主義, 相信人性是灰暗的; Y理論比較理想主義, 相信人性是光輝的。這兩個理論可說是各走極端, 照理還有中間的路線。於是1968年 馬斯洛提出「Z理論」, 假設人一旦達到經濟上的安全感, 就會努力提升生活的價值, 尋求可以發揮創造力的工作場所。不過在完成理論之前, 他便開離了人世, 該理論並未正式完成。
如果要實行極之理想化的Y理論, 必需要有多種配合。但在一個老闆追求快速成效, 短視而不願投入成本培訓人材, 業務員都靠欺騙顧客獲得業績, 賄賂才是硬道理的社會 (以上陳述並非針對任何特定國家), 只有專制管理的X理論才能應付。
參考書目:《馬斯洛人性管理經典 Maslow On Management》 (2004)
Abraham Maslow, Deborah Stephens, Gary Heil